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24|回复: 0

【辩词】“通考不通科”制度有利于/不利于大学优良学风的建设 第四届 正赛初赛H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4 00: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_campanella 于 2014-2-6 22:25 编辑

正赛初赛H组第一场
辩题:【“通考不通科”制度有利于/不利于大学优良学风的建设
正方:【H2万万没想到大力出奇论队】   上场队员:一辩:吴昱贤,二辩:赵希孟,三辩:刘益光
反方:【H1 U20】   上场队员:一辩:陶金沙,二辩:李佩瑶,三辩:张翼
评委:马萌,吴丹,陈贞豪

正方【万万没想到大力出奇论】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在新的一年伊始,一条触动广大学子神经的新闻登上头条,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开创一种“通考不通科”考试制度,其具体内容为提前通知学生考试时间与地点,但不通知当场考试科目,只有到考场后方可知道。此举刚刚试行,其效果有待时间检验,但从理论上分析可知该制度有利于大学优良学风的建设。
  学风乃一所学校校风的一个方面,学习风气为其最为重要的指标,反映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学习的态度,纪律,效果等。通考不通科制度以其极高的针对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纪律,纠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
  首先,此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考试作弊现象,由于不能提前了解考试科目,想要作弊的学生便不能提前在考场的座位上打小抄,也无法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抄带入考场。如若有极端情况学生将所有考试科目的小抄都带入考场,开展地毯式作弊,也极大增加了在考场上被发现的风险,作弊成本的上升必然使部分学生放弃作弊的打算,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学习当中,整治了学生的学习纪律。
  再者,该制度也增加了学生考前突击的难度。现在许多大学生对知识掌握甚浅,指望在考前一两天突击背书刷题来取得好的成绩,这种方法依靠的是短期记忆,众所周知短期记忆持续时间很短,考第二科时就把第一科忘光稀松平常,此制度施行后,学生需要做好将所有科目的知识记忆到考试周最后一天的准备,靠死记硬背获得的短期记忆便无用武之地,只得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才可以获得想要的成绩,如此突击难度的增加便会使得部分学生在权衡利弊后发现与其在考试周像无头苍蝇乱撞,买彩票抽奖式复习,不如平时多去几次自习室,少翘几节课,独立完成作业更有效,由此纠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了优良的学风。
  通考不通科制度对于平时认真学习的同学而言几乎没有影响,将知识真正的掌握扎实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万全之策,而对于指望考前通宵突击,甚至靠小抄作弊来过关的同学影响较大,突击难度上升,作弊风险和成本加大纵然不能让考场一尘不染,但有一定的效果仍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此制度虽有治标不治本之嫌,也难以触及到影响学风的每一方面,但不可置疑的在遏制考试作弊以及考前突击现象中有其切实的好处,且对于其他方面无明显的副作用。因此该制度有利于大学优良学风的建设。


反方【U20】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诚如对方辩友刚才说到的,通考不通科制度在推行伊始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问题,学风既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态度、原则,又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所以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通考不通科制度对这样的学风建设到底是否有利。而通考不通科制度针对的主要就是那些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又想作弊的同学,那么这个制度是不是真的像对方辩友所说的好处多多呢,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效果上看,通考不通科制度不仅无益于有效地减少作弊现象,并且会打乱同学们的复习计划,使他们更倾向于铤而走险,不利于构建优良的学风。一方面,考试作弊现象由来已久,手段不断更新,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就有“考试作弊方法大全”“最新考试作弊方法”等等引入眼帘,各种各样的方法层出不穷,难道是不告诉我具体哪一天考哪一门就可以阻止的么?再不济,提前一个星期把所有科目的小抄都做好。一句话,你告诉或不告诉,作弊的心就在哪里,不增不减。另一方面,无法得知确切的考试日期,不仅让学渣们手足无措,也导致学霸们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看了这门又担心那门,恨不得抓个阄才好,这个时候,就会有同学抱着与其和学校猜心倒不如认认真真打我的小抄来的轻巧方便的心态,毅然决然选择考试作弊,而那些坚守原则的同学们,虽不屑于作弊,却也被这个猜心游戏玩的够呛。
第二,从方法上看,建设优良的学风不应该从考风开始抓起。优良的学风有其六个构成要素,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以及严明的学习纪律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看到,优良的学风需要从平时开始一点点的建立,从不作弊着手,只能是杯水车薪。举一个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例子,我们绝大多数的舍友考试时候极其虔诚,从不作弊,但是平时上课睡觉,闲着就看电视剧、玩游戏,哪里有一点认真学习的态度。用和同学们玩猜心游戏的方法试图建设优良的考风或者敦促同学们在平日里好好学习,最终只会把同学们和自己置于对立面,适得其反罢了。安徽财经大学的贴吧里面满是同学们吐槽不满的声音,这样的制度又能有多大的警示作用呢?
我们并不是反对学校出台制度建设优良的学风,相反我们很支持,只是我们更期待建设优良的学风,应该是学校用一种开放自由、教学相长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共建优良学风的蓝图。

正赛初赛H组第二场
辩题:【“通考不通科”制度有利于/不利于大学优良学风的建设】
正方:【H4节操很高对不队】   上场队员:一辩:曲艺,二辩:孙泽维,三辩:刘书凯
反方:【H3社会弱势群体联盟】   上场队员:一辩:谢宇,二辩:吕豪辰,三辩:叶子
评委:马萌,吴丹,陈贞豪

正方【节操很高对不队】立论:
谢谢主席。
很高兴和对方辩友探讨“通考不通科”是否有利于学风建设的问题。所谓“通考不通科”,指的是不久前安财商学院推出的一项考试政策,其内容是,期末考试前,学校只提前通知各班级考试的时间和地点,但不通知考试的具体科目,在哪一天考哪一科只有到了考场才能知道。无疑,这是一场具有开创意义的考试方式的变革,我方认为这种变革——通考不通科有利于大学优良学风的建设,理由有两点。
一、通考不通科限制了作弊。不知科目,想带小抄,难度显然增大,总让侥幸学子,望而却步。诚信,是一个大学的底线和学风的根基,而建设优良学风,诚信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一个学生依赖作弊、无考试诚信可言的的学校,怎能担起“学风优良”四字?而通考不通科政策限制作弊,提高诚信水平,怎会不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有力推动呢?
二、通考不通科使得学生们更注重平时的学习。考试所反映的学生水平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学习水平,一是临时突击水平。这个政策无疑使得临时突击效果变差,平时的学习能赢得学生更多的投入,考试这一检测学习成果的项目更加的客观,通考不通科会使平时学习与临时突击的时间比、精力比不断增大,恰能克服大学教育中学生不重平时,抱着侥幸心理临时抱佛脚的顽疾。这样慢慢形成的聚沙成塔、厚积薄发的学习风气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优良学风吗?
当然,任何一种政策都带有其局限性,通考不通科亦是如此,它无法根本动摇绩点至上的学生评价体系。但作为一种考试改革的创新,它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导向,侥幸作弊将无处实施,临阵磨枪将宣告破产,彰显着学校,社会和大学教育对长期积累,一点一滴奋斗的肯定与呼吁,无疑会为优良学风的进一步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方【社会弱势群体联盟】立论:

【该队没有稿期待有缘人听录音手打T T】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8 07:24 , Processed in 0.0546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