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最近几年解聘教授、副教授事例回顾
2012年03月20日,《现代教育报》《教育部:教师学术行为不端将被解聘职务》: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加强高校科研及学术研究活动的“过程监控”,从而预防和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方式包括取消申报项目资格、延缓职称或职务晋升、停止招研究生、解除职务聘任、撤销学位,触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最近几年解聘教授、副教授事例回顾
2003年08月02日,《京华时报》(记者钱昊平)(《中国音乐学院解聘教授续 教授被令先检查再求职》:去年4月17日上午,在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吹打专业复试考试中,李光陆提出现场考纪存在问题,而与其他老师发 生争论,考试因此一度中断。中国音乐学院随后以李“在考试过程中不顾大局,在考生在场的情况下几次打断考试,无视考试纪律,扰乱考场秩序”等为由,对其做出行政处分并解除聘约。李光陆对此不服,两次向市教委申诉,但市教委作出的两次处理决定均不能令其满意,李此后又向国家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6月25日,教育部作出处理决定,撤销市教委4月9日决定中的第三项(即“驳回其他申诉请求”),要求市教委在收到决定书30日内,对李提出的报销医药费及课时工资等两项请求重新调查并做出相应决定。7月28日,中国音乐学院院务会决定:李光陆“对自己的问题有充分认识并做出检查”之后,可到学院各部门求职,检查期间,其工资按在职人员对待。李光陆认为学院应遵照市教委决定为其“安排一次工作岗位”,而不是由他自己“去学院各部门求职”。
2004年08月05日,《新京报》(记者 马妮娜)《北大一副教授剽窃被解聘 科研机制难辞其咎》:记者昨日从北大外语学院证实,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因学术剽窃行为,日前被院方解聘。黄的剽窃细节以及北大外语学院的处理意见已在学术批评网上公开发表。《北京大学英语系有关黄宗英学术违规问题的定性意见和处理意向》显示,今年1月起,北大英语系学术小组对黄宗英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学术成果:《艾略特———不灭的诗魂》(长春出版社1999年)、《抒情诗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英诗《古舟子咏》详注、8篇学术论文,以及1篇英文国际会议论文的审查发现,“所有发表著作均有明显剽窃问题,且程度严重,面积大……有严重剽窃情节的文章达20篇。”5月21日,英语系召开联席会议,9位出席者中的8位均认为黄的剽窃程度“特别严重”,应予以解聘。5月28日,上述决议经英语系12名教授全票通过。
2004年11月7日,《新京报》《复旦嫖娼教授被开除党籍 留校继续做研究工作》: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陆德明教授嫖娼事件,该大学党委宣传部长石磊说,今年8月,陆德明案发,被公安部门传唤和处罚。在谈到学校方面对陆德明的处理方法时,石磊表示,他们首先对陆德明进行了教育帮助。学校党委、纪委、学院总支分别找他谈话,所在党支部还专门开了会。其次,我们根据党内和行政法规按程序作出了处分决定。党委决定,开除他的党籍。校长会议决定,给予他行政开除,留校察看处分。但考虑到陆德明的专长才能,留校还能做点研究工作或其他工作,也有改正的机会。但在近期,不能上讲台,也不能带研究生。
石磊前日指出,陆德明嫖娼确有其事,但辞去公职离开复旦的消息不是事实。他同时呼吁媒体,不要将这件事继续“放大”。要爱惜教师队伍的声誉,也要给当事者改正错误的正常环境,不伤害其无辜的家属。
2005年6月3日,新华社(记者 马扬)《186名正副教授低聘、未聘、缓聘、解聘,改革引起震动,产生辐射;九成以上教师表示认同——— 吉林大学:教授不是“铁饭碗”》: 2004年底,吉林大学出台了《2004年定编设岗及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同以往职称评定的标准有很大不同,这个聘任方案打破了各级教师职称只能上不能下的“习惯”,规定凡是在科研或教学上达不到标准,不能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的教师,一律按能达到的相应标准低聘;对于长期脱岗以及不履行本岗位职责的教师,不聘、缓聘或解聘。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实行越级聘任。2005年1月,改革正式启动,对全校4187名教师实行了聘任。越级聘任了6名年轻教师为教授、副教授;未聘、缓聘、解聘了272名教师,其中教授或副教授186名,占原有高级职称人数近1/10。
2005年12月31日,《城市快报》(记者郑然 通讯员张国)《南开大学解聘3名教授》:近年来,国内高校、科研机构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人才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背景的科技人才被引进国内。但并非所有“外来的和尚”都能“念好经”。南开大学对讲席教授职位实行聘期目标管理,每年按职位职责对受聘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的参考依据。对于尽职尽责完成工作计划并做出突出贡献者,还将予以奖励。而那些不能确保在校工作时间,或者工作业绩不能达标的教授将被解除合同。截至目前,已有3名教授因此被学校解聘。
2006年03月27日,《华夏时报》(实习生王禁)《清华大学教授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因涉嫌学术造假,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被清华大学撤销教授职务并被解聘,清华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证实了此事。据记者了解,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是由于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职务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存在严重不实,被撤销教授职务的。
2006年 6月13日,《武汉晚报》(记者杨万国)《华师“人事风暴”落幕 25名正副教授“落聘”》:9日,华师人事处长陈守银介绍,去年11月14日开始在全校发放相关学习文件,至本月初,教师原职务聘任工作全部结束,全校共聘教授260名、副教授463名,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1%和37%。其中共有25名正、副教授,2名讲师未聘上原职,占教师总数的2%。同时,学校对不在岗、出国逾期和正在调离的高级职务教师进行了清理,共有29人被解聘。陈守银介绍,25名“落岗”的正副教授中,有的是教学课时不够,有的是科研不达标,如科研论文数量不够或科研经费欠缺,还有的则是教学和科研均不合格。在被解聘的29人中,有的教授长期不在岗,有的是出国逾期未归。“这些人基本上是教授或副教授,以前体制没有改革,对这些岗位学校没有办法变动,此次改革后,这些岗位将产生更大的岗位效益”。 “改革无情,操作有情”,陈守银似乎并不回避此次推行改革中的种种“人情化”操作。他介绍,这些落岗教师依然享受原有级别的国家工资,但不再享受校内津贴。据悉,落岗的25名正、副教授的5月份津贴,已分别被减掉500元和300元。
2006年06月16日,红网【作者:武洁】《华中师大解聘54名正副教授 教授下课的破冰意义》:虽然我国的高校体系中从未出台过教授终身制这一规定,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教授职位事实上的“终身制”不可避免的引发了诸多弊端,例如论资排辈,再如因为机制上的“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而导致的因人设岗、有岗无责、人浮于事等现象。高校里职称独大的人才评定机制,只要评上教授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就可不论将来贡献如何,稳作教授高位,并享受高级待遇,一些教授在取得职称,享受到教授的待遇之后,却开始身在曹营心在汉,三心二意忙赚钱的并非孤例,而这显然并不适于以科学创新和专业教育为基本任务的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对于能力不足或不能履职的教授予以解聘显然更加具有破冰意义,这一打破“教授终身制”的实际举动将有助于高校人事管理摆脱泛行政化的体系,并促进高校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制度,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让真正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2006年06月22日,新华网上海6月21日电(记者 刘丹)《同济大学教授杨杰因工作期间学术造假被终止聘用》:同济大学经过对“杨杰学术造假事件”深入调查后,日前做出决定:终止与杨杰2007年7月到期的聘用合同,解除其同济大学教授任职职务的聘任,杨杰将不再担任任何教学事务。2004年9月,同济大学通过公开招聘,聘任美籍华人学者杨杰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2006年3月21日,因杨杰在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不适合担任院长等行政职务,同济大学正式免去其院长职务。 近日,经同济大学查实,杨杰在学校工作期间,确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学校再次做出“终止其聘用合同”“解除教授资格”等处罚。
2006年08月17日,《新京报》(郭少峰)《教育部:北大是按程序招聘 几名长江学者被解聘》:今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被查出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他也因此被教育部撤销“长江学者”称号,并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
2007年08月08日,《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北京大学同意不再聘任邹恒甫为教师》: 北京大学人事部日前正式通知光华管理学院,“同意不再聘任邹恒甫博士为北京大学教师”。这是邹恒甫自今年4月6日接到光华院长张维迎通知,解除其在光华的职务、档案移交北大人事部后,北大校方的最新决定。日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北京大学人事部关于解聘邹恒甫教职的通知”的公告。通知中表示,根据光华的报告,由于“邹恒甫博士自2004年以来,未在北京大学承担教学工作,且考虑到他是其他单位的全职工作人员,同意不再聘任邹恒甫博士。”
2008年07月17日,《东方早报》(记者 韩晓蓉)《上海交大称对副教授涉嫌剽窃事件已做出处理》:昨天,一篇名为《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 举报人被校方终止聘用》的新闻在各大门户网站出现,引发热议,上海交大昨天发布声明,就媒体所报道的薛小怀学术问题,学校已做出处理,关于媒体所报道的举报人被学校终止聘用问题,是其人事聘用合同自然终止。就媒体所报道的举报人被学校终止聘用问题,杨军与上海交大签订的聘用合同于2007年7月31日到期。由于合同期间杨军因公出国,根据相关规定,应在聘用合同基础上延长十个月服务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办法》和《上海交通大学聘用合同制实施条例》,其与学校的人事聘用合同于2008年5月31日到期,自然终止。学校未续聘杨军,与其举报事宜毫无联系。
2008年11月01日,《长江商报》(记者 何辉)《湖北一教授猥亵女大学生被开除党籍并解聘》:据了解,湖北经济学院一名59岁的知名教授,以所谓的“爱抚疗法”,对一名17岁的女大学生进行猥亵。女生发现受骗后,向专门从事青少年性咨询的网上名人林艺老师求救并报警。10月22日下午6时,获知该信息后,湖北经济学院也立即成立应急小组,展开调查。经警方调查核实,10月20日至21日,该学院教授黄某以“爱抚疗法”为名对一女生进行了猥亵。10月25日,黄某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昨日(10月31日)下午,湖北经济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对猥亵大一女生的教授黄某作出两条新的处分决定:开除党籍;报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此前,学校已于10月23日解聘了黄某教授职务,停止其教学和学术活动。
2009年03月16日,《京华时报》(记者 周逸梅)《浙大论文造假副教授被开除 院士李连达不续聘》: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昨天在教育部举行的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通报了处理“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的最新情况: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此前,贺海波已被开除出教师队伍,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
2009年07月06日,(记者郭久辉)《郑州大学严肃处理贾士秋学术不端行为》: 记者从郑州大学获悉,7月6日,郑州大学做出决定,对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免去其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经郑州大学调查,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申报教授职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郑州大学经研究,决定免去贾士秋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
2010年1月15日,《青年报》(陈轶珺通讯员虞瑶)《一大学教授嫖娼被解聘 告学校败诉》:上海某高校教授戚某嫖娼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警告及罚款后又遭学校解雇。不满学校对其的处理方法,戚某将学校告上了法院,要求恢复双方聘用关系。杨浦法院审理后认为学校解雇戚某无不妥,驳回了他的起诉。戚某不服上诉至市二中院,近日法院二审维持原判。2003年7月,戚某在茶室认识了几名女生,遂先后与其中两人发生3次嫖娼行为。公安机关查获后,对其处以治安警告及罚款5000元。2004年10月,学校解除戚某教授岗位的聘任并决定留用察看一年。一年察看期满,学校未对戚某作出进一步处理,而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多次与戚某谈心,希望其正确认识错误,但均遭拒绝。2008年5月,学校无奈之下与戚某解除人事聘用关系。
2010年03月22日, 新华社(记者 许祖华)《西安交大解聘造假教授李连生 取消其教授职务》: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了解到,西安交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21日作出决定:鉴于该校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据了解,2007年12月,在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公示期间,西安交大陈永江等教授实名举报李连生在申报“往复式压缩机及其系统的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对此举报,西安交大学术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展开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学校于2008年3月致函教育部,建议撤销授予该项目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随着对李连生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核实,2009年4月西安交大决定免去其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2009年12月,针对李连生相关学术不端问题,西安交大学位委员会决定免除其博士生导师资格。
2010年04月13日,《京华时报》《法律系副教授生二胎挑战生育政策 遭学校解聘》:导语: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杨支柱,接到系里口头通知,称因其妻产下第二个女儿,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学校决定给予杨支柱记过并解聘的处分。2010年04月13日,《京华时报》《法律系副教授生二胎挑战生育政策 遭学校解聘》:导语: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杨支柱,接到系里口头通知,称因其妻产下第二个女儿,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学校决定给予杨支柱记过并解聘的处分。
2011年1月1日,《文汇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华中科大一副教授造假被解聘》:201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肿瘤生物学及治疗》杂志对学校附属协和医院张松等人在2008年4月发表在该杂志上的一篇学术论文提出质疑。因论文造假,华中科技大学日前解除了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张松在学校所聘的一切职务。华中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将一如既往地坚决实行“零容忍”。华中科技大学认为张松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论文造假事实清楚,情节严重,在2010年12月27日解除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张松在学校所聘的一切职务,包括教师职务。
2011年4月27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张国)《天津大学教授被指曾在美国被捕遭校方解聘》:今年3月底,互联网上有人反映,2006年,时任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副教授的姚庆伟试图在网上引诱未成年人,在当地一次打击网络犯罪行动中被捕。2009年,姚庆伟被聘为天津大学教授,成为天津市“千人计划”专家。对于网友的议论,天津大学并未回避,该校人事部门当即启动了对于姚庆伟教授的调查程序,并依据调查情况作出了解聘决定。校长办公会决定,自4月22日起启动解除姚庆伟劳动合同的工作程序。校长办公会决定,自4月22日起启动解除姚庆伟劳动合同的工作程序。学校还将这一决定发布在官方网站上,向外界通报。
2011年07月09日,东南网《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丽娟 田米 张清清)《大学副教授被曝收“挂科费” 老师已被开除》:前天,一段电话录音在网上疯传:这段电话录音中,“老师”开出230元的挂科费,并与学生讨价还价。爆料人称,这名老师是仰恩大学外语系的老师林某。昨天上午,就“挂科门”事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仰恩大学校长官鸣证实,林老师已承认了收钱。当晚,仰恩大学校务委员会正式作出处理决定:给予林某开除处分,并责成林某收取的非法钱财,两天内如数退还;林某所教学科的试卷,由教务部组织有关教师重新评定,并统一公布成绩。林某现为该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副教授,今年66岁的他从江西一高校退休后,被返聘到仰恩大学外语系任教至今。记者了解到,林某在仰恩大学月薪5500元,另外他在江西还有一份退休工资。
2011年7月15日,《科学时报》《燕山大学认定付炜学术不端行为属实 决定解聘其教授职务》: 编者按:燕山大学教师付炜涉嫌剽窃事件,经本报连续跟踪报道后,燕山大学进行了调查,7月13日,燕山大学给本报发来《燕山大学关于付炜事件的处理情况说明》,认定付炜利用审稿人身份,剽窃他人成果,其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并决定解聘付炜教授职务。
2011年09月22日,四川在线(作者:吴平)《四川大学副教授因著作抄袭被解聘》:8月初,四川大学接到台湾苏建州先生的举报,称李小光副研究员所著的《中国先秦之信仰与宇宙论:以同一时期,已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帖,曝光这一抄袭行为。网友将李小光的著作与郑倩琳的论文进行对比,发现李的书中有133页内容与郑的论文基本雷同。这133页是从第234页至第367页,为书的第八章,分六个小节,包括:第一节《庄子》之宇宙生成论、第二节《黄老帛书》之宇宙生成论、第三节《鹖冠子》之宇宙生成论、第四节《管子》之宇宙生成论、第五节《吕氏春秋》之宇宙生成论、第六节《小节》。而郑的论文共分九章,从第三章到第九章,也分别论述这些内容。经对比发现,书中的第八章内容除没有涉及论文的第五章外,其余内容的段落、注释、标点、表述与论文基本一致。但李并没有在著作中提及引用郑的论文。接到举报后,四川大学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相关程序,责成学校社科处进行调查,并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李小光的著作进行鉴定。鉴定成员包括2名校内专家和1名校外专家。经专家的认真鉴定,一致认定李小光抄袭属实。对专家的鉴定结果,李小光本人也表示认可,并对自己的抄袭行为写了书面检讨。在此基础上,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召开会议,认定李小光的行为是一起严重违反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的抄袭行为,要予以严肃处分。目前,学校已解除对李小光的副研究员聘用,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给予李小光开除公职留用察看(察看期一年)的行政处分;同时,撤销李小光已申报立项的2010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并追回拨款。
2011年10月15日,《新京报》(记者陈博)《学生教室打牌女副教授遭解聘 校方:严重教学事故》:48岁的副教授李女士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书8年,今年4月7日因有学生在教室打牌、玩游戏,学校以“严重教学事故”为由将她解聘。李女士认为学校做法不当,起诉学校索赔。昨日,昌平法院开审此案。校方当庭出示了监控录像。监控中,李女士和两名学生在讲台前谈话,6名学生在教室中打扑克,还有学生在玩手机,以此证明李女士的过失造成教学事故。李女士律师认为,录像没有显示时间,难以确认是课堂上还是课间休息时间。审判长和双方代理人商量择日前往学校查看原始录像,并等双方补交其他证据后再继续审理。
2011年11月10日,《湖南大学关于对孙星明和杨林聪二人予以解聘的决定》(湖大人字[2011]46号):孙星明,男,教授,1963年10月出生,身份证号码为:430302196310223514,2002年7月调入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0年下半年以来擅自离岗到其他单位任职。杨林聪,女,副教授,1965年10月出生,身份证号码为:430302196510113520,随其配偶调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2008年3月未经学校批准擅自出国。以上两人行为已违反其与学校签订的相关协议和学校劳动纪律管理办法等,经研究,决定对孙星明、杨林聪予以解聘,解除劳动人事关系,学校保留进一步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
2012年06月06日,中国网6月6日讯(“微观中国”报道)《缴纳20多万社会抚养费 杨支柱教授终回中青政复职》:2010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杨支柱因违反计划生育,坚持生下第二胎而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中。校方多次以各种渠道做起思想工作,但并未奏效。而孩子出生后,杨支柱也拒绝缴纳20多万元的社会抚养费。最终,杨支柱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解聘,孩子也一直处于“黑户”状态中。但杨支柱表示,从未后悔生下第二个孩子。近日,杨支柱教授终于迫于生活压力,缴纳了240642元社会抚养费,但他表示,这一行为并不代表他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停止关注计划生育问题。而在按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后,中青政决定让杨支柱教授重回法律系,但暂时不让讲课,为其专设了一个科研岗。今日,杨支柱教授终回中青政,正式报到。
2012年07月26日,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厦大女教授文凭造假续:厦大回应:傅瑾文凭造假已辞退》: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到底是真是假?厦大昨日给出调查结果:是假的!厦大昨日单独约见本报记者,做出正面回应,并公布了对傅瑾的调查结果: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故意的造假行为”。校方也公布了对傅瑾的处理决定: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向厦大师生员工、校友和关心厦大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出“深刻道歉”。
2012年07月29日,《京华时报》(记者 商西)《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假冒国外学者被开除》:北京化工大学昨天发布公告,经调查核实,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陆骏盗用他人学术文章并伪造履历,属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决定予以开除。此前一天,他已被取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资格。在昨天发布的“关于给予陆骏行政纪律处分的决定”中,北京化工大学表示,陆骏本人已承认造假。公告称,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经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教职工行政纪律处分委员会讨论,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陆骏开除处分,解除聘用合同。
2013年5月8日,《兰州大学关于解聘赵望泓教授职务并做辞退处理的决定》(校人字〔2013〕60号):赵望泓,女,系我校口腔医学院教师。2011年4月离岗至今,离岗期间未办理请假手续,也未承担学校任何工作,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年终考核不合格。根据《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兰州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暂行条例》(校人字〔1994〕39号)、《兰州大学教职工考勤暂行规定》(校人字〔1995〕157号)、《兰州大学各类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校人字〔2008〕131号)的有关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解聘赵望泓教授职务并对其做辞退处理,时间自2013年5月3日起。
2013年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记者 张书舟 周卫)《教学评估成绩差 北大解聘夏业良》: 10月18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其官网公布了一份说明,回应了终止聘用该学院副教授夏业良一事。说明称,因教学评估成绩及学生投诉等,2012年10月学院对夏业良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投票结果为不续聘。2013年10月,学院再次进行确认投票,之后决定终止对夏业良的聘用合同。夏业良昨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无理的决定”,他正在考虑是否申诉。
2013年10月23日,新华网 《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就不续聘夏业良一事接受采访》:近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师聘任与考核委员会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终止对夏业良的聘用合同。此事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本网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蒋朗朗:夏业良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按合同期聘任的副教授,并非终身教职。此类教职员工按合同管理,据了解,2008年至今,全校合同到期不予续聘的已有25人,夏业良是其中之一。学校认为,夏业良的表现已经不能胜任北京大学教师的工作职责。学校会尊重和支持经济学院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做出的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敬业态度,是一所学校的底线。这一原则不应受任何干扰而改变。北大是兼容并包的,倡导学术自由的传统不会丢弃。维护学术发展的自由宽松环境和要求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此事,也希望海内外媒体秉持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尊重事实,客观报道。
2013年10月23日,新华网 《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就不续聘夏业良一事接受采访》:近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师聘任与考核委员会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终止对夏业良的聘用合同。此事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本网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蒋朗朗:夏业良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按合同期聘任的副教授,并非终身教职。此类教职员工按合同管理,据了解,2008年至今,全校合同到期不予续聘的已有25人,夏业良是其中之一。学校认为,夏业良的表现已经不能胜任北京大学教师的工作职责。学校会尊重和支持经济学院教师考核与聘任委员会做出的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敬业态度,是一所学校的底线。这一原则不应受任何干扰而改变。北大是兼容并包的,倡导学术自由的传统不会丢弃。维护学术发展的自由宽松环境和要求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此事,也希望海内外媒体秉持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尊重事实,客观报道。
读完以上文字,您想说点什么?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参考资料】
2013年05月28日,凤凰网历史 (作者:周为筠)《傅斯年执掌台大任人唯贤:两年开除70余教授》文章摘自:《《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在选聘高水平师资的同时,傅斯年采取了强硬措施,裁汰冗劣教职人员。傅斯年任职校长两年之内,因学术水准低或教学业务不合格而被解聘的教授、副教授很多。他对一般任课教师的选聘也持严肃认真态度,有次为了一名助教是否合乎选聘条件的问题,教员聘任资格审查委员会开了四次会,经过几度激烈的辩论,最后投票表决才决定下来。
因为傅斯年经常去听课,学校很多教师的水平他了如指掌,所以他当校长两年来因学力、教学水平低而被炒鱿鱼的教授、副教授多达七十余人。
2010年10月26日,《北京青年报》(驻东京特约记者 蒋丰)《诬蔑孔子学院的日本教授被解聘》:12月22日,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宣布,60岁的重里俊行教授因为涉嫌向学生非法收取海外考察研修费已经被学校解聘了。重里俊行曾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今年4月因指责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柔性扩张主义”而被要求辞去局长职务。据日本共同社在今年6月2日的报道,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重里俊行日前就该校开设的孔子学院表示,学院的审批机构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文化间谍机关”。校方已经就此要求重里辞职。
19768字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