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6|回复: 3

正方:对不诚信的人应该讲诚信;反方:对不诚信的人不应该讲诚信;我是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2 08: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3-9-23 07:39 编辑

请大虾门看看我的定义立论,有何漏洞或建议!

各位辩友好,我将参加校际辩论赛,我是反方方1辩,辩论赛题目
正方辩题:对不诚信的人应该讲诚信
反方辩题:对不诚信的人不应该讲诚信
我目前对辩题的立论(理解分析)是:
1.首先,我先说说对辩题的理解和自己的定义:
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用,小到个人与个人的承诺,大到国家和国家的全球性的协议。(因为自己想从国家这方面来打打,不知可否)
标准:何者更有效、更直接地达到互相守信的效果。(感觉有点怪怪的0.0)
第一个点是这样做能保护好自身的利益,不至于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坏。
第二个点是这样做能使不诚信者认识到不讲诚信的后果,使其去守信。
第三个点是这样做能促使社会诚信风气的建立。
我对辩题疑问是(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
1.对辩题的定义要不要扣一下,就是把应该的定义解释说成有利我方的定义 ?我查了汉语词典,上面说,应该是指表示理所当然。
百度百科上说:“应该”的本质就是取最大值或极大值。还有说: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有时也表示说话本人的不确定性,或是对自己所说的不自信的表现。个人觉得如果要扣的话,觉得用‘应该就是取最大值或者极大值’利用最大值转化成发挥的作用的最大值来论述我方所采取的的作用比对方的大,但并不是说完全否认对方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承认对方,但时刻保持着我方的作用永远比对方的强和大。
定义完应该,我想接下来定义诚信,我上面定义是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小到个人承诺、大到国家协议。前面的半段是百度词条和汉语词典那里的解释,后面是我自己理解和想打两个方面的事例。另外之前有个队友说要把不诚信的人定义好,我觉得不诚信的人就是不诚实守信的人,不遵守承诺的人;队友就说我这样定义有漏洞,如果对方质问我说善意的谎言是不是诚实的人的话,如果按照我的诚信的定义,是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守信用(守:遵守。)(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那么讲善意的谎言的人也是诚信的人。不知对不对0.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08: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2.我的标准是何者更能达到互相守信的效果,感觉这个标准双方都能用一样感觉不够有力= =
3.对于三个点我是从主体、客体、社会的大环境来说的。自己感觉这样能比较好展开思路,观众也能听得明白。不知这样可否?
发表于 2013-9-23 19: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吧。

1.在定义方面,我个人认为,采用词典或者百度百科的定义均可,因为这两个都是比较靠谱的出处。我个人不太主张在定义方面过分故意地朝对己方有利的角度来定义,因为那样会让比赛偏离讨论实质,也会让评委不喜欢。

至于关于善意的谎言,我个人认为它并不违背诚信。除了您说的那种理解以外;善意的谎言仅仅是暂时隐瞒,算是更改告知时间,而不是彻底更改告知消息。

2.我觉得您的比较标准可行。这样双方都有一个讨论的基准点:何者更有利于整个社会朝着更加诚信的方向发展?而这样一个标准,对方也不会拒绝,评委也能接受,我们也好立论。

3.这三个层面,我个人认为听起来不错。就是不知道这里的“客体”指的是什么?是指您前面说到的“让不诚信的人意识到不诚信的代价”吗?


最后,我补充一小点。对于不诚信的人不讲诚信,并不是无限制的。打个比方说,对于诈骗犯,那么警方在抓捕的时候,没必要句句都讲真话,否则还怎么抓捕归案?但是,法律应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益,我们还必须诚信地去保障;如果诈骗犯本身家里还有老小,那么政府在抓捕时跟嫌疑人说的“放心,我们会帮你照顾好你孩子的”一类的话,也必须得诚信地去履行。所以,这里对于不诚信的人不讲诚信,并不是在所有时间所有地点都不用讲诚信了;这里的不讲诚信,是有个度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20:1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首先感谢柯南先生的回答。我的比赛两天前就先打了一场了,我之前对稿子先前又有了改动。先说我写的三个点:第一个就是这样不诚信地面对失信者是对自己正当利益的保护和捍卫,是正义的。这个点我们在打的时候比较有力,对方基本没怎么还击,就算还击也没什么力度。第二个点是我们的方式是对特殊的人群的特殊对待,并且想通过让其尝到苦果让其遵守诚信。对方在纠正不诚信行为有了分歧,他们用以身作则这种方法来对攻我们这样类似以牙还牙的方式。还有他们定义诚信是把他们定义成暂时失足的人,他们就说用他们的方式对待他们更合适,还举出教育孩子的例子。3.就是营造气氛了,这方面双方都没怎么强调。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5 06:21 , Processed in 0.0535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