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37|回复: 4

第三届华语锦标大决赛“死亡是生命的完整/遗憾(帝国理工VS首都师大)”双方赛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7 08: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alchina 于 2013-4-17 08:51 编辑

毛佳鹏(首都师大指导老师):两场复盘(二)
下面来说决赛的情况,如果说我们对港大的比赛关注的人只是一部分,那么决赛估计大部分人即使出于礼仪,也会认真看完。所以这是一个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就会引来网络围观,根据我方立场,网络围观是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的,所以大家可以随意抨击……好吧这是另一场比赛的辩题……
    这场比赛讨论死亡,由于我们的辩论准备是从大概晚上十点半开始的,持续到凌晨四点半休息,我的第一个工作是确认辩手里是否有人对大晚上讨论死亡有强烈的抵触……反正我是有点,好在大家都是汉子,并不在乎大半夜说死人的事儿。这个辩题我个人觉得出的非常优秀,双方立场并不冲突,但又难以包容。核心讨论的是价值和人生意义问题,落脚点却是多种合理的逻辑推论,而且每种都互相独立。比赛很容易打成价值观输出能力的比拼。这大概是作为一个辩手综合能力的最終考验。
    但我们遇到的考验首先是睡觉问题,这次赛程比较悲催的在于出现了一天两场的情况,早上一场打完、晚上还有一场,中间完全没有足够的休息调整时间。大家极度疲惫,经常在凝神聚力的思考一个逻辑问题的时候突然睡去。因此这对立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高主要体现在可操作和容易掌握两个方面。最终目的是准备的东西能铺出去,铺好的战场能打出来。
    另外从这段时间的评审来看,基本上评委们都认同一个层次划分:也就是得分最高的战场是价值战场,其次是政策和实例战场,最次的是概念逻辑战场。确实是这样,打逻辑在基础比赛中是一个很有必要重视和训练的层测,同时也很有趣很出彩,也能引起强势围观和广泛讨论,但是在层次比较高的比赛中,打逻辑的得分大大降低。其一辩题只要基本合理,概念逻辑上是不会有较大偏向性的,很难通过对于概念逻辑的阐释建立优势。其二逻辑问题很容易搅屎,通过多次搅动或者一次有效的搅动非常容易让费劲心力阐释的逻辑问题无效化。其三逻辑问题的表述有很大挑战,简单的说就是段时间你不一定能说完整,说完整不一定能说清楚,说清楚不一定评委能听明白,听明白不一定能与你所要阐释的具体问题建立联系。如果你的批驳逻辑,那评委尤其痛苦。所以在逻辑上有明确的结构并且提出合理的防守策略以后,我的观点是尽量少的进入逻辑战场。
     继续说辩题,基本上我们认为这场辩论我们的辩题依然是处于优势。辩题注重输出价值,角度多样;并且有很多可能存在的逻辑和概念辨析点。比赛之前辩手自由休息了一段时间,我找几个老妖怪取经,基本上敲定了基本论点架构。我们希望尽量简化环节,将立论直接铺在价值层面上。
    生命是死亡的完整,我们直接为对方将价值树立在临终关怀的欺骗性安慰上。承认对方题目的存在在价值上是合理的,但是适用的范围狭小,而且对大部分并非面对死亡的人有错误的引导。而我方的辩题对于所有人都有更高的正向价值,并引生出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高举高打,躲避对方的逻辑纠缠,用平等的价值对比压迫对方。
    但是旁观者清,很多评委都归纳过我们这批孩子的特点——善于低打,善于论理。对于高举高打的题目操作起来非常吃力,这也是和我方的二四两个强点的特点有关系的。白富美萌软妹于可赛前的精力状况已经不是很好,耿老师面对着套逻辑显然更喜欢逻辑分析和说理。对于这套立论体系并不能很快吃透。而高举高打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能成功的展开立论,用较多的时间阐述价值和做正面价值比较。这需要依靠吃透立论和坚决执行战术安排,或者至少坚决执行战略安排。但是这对辩手的精力有一定要求,三天不睡觉的人,做什么基本都是依靠本能了,学习和执行的能力都下降很快。
    实际上由于帝国理工的四辩抓点和拆逻辑的能力过强,毫不逊于莫纳什的四辩XXXXX,我们差点因此临时调整辩位。尤其是张佳鹏老师提到过针对对方二四来调整我们一二的位置,不过最后我们还是让一辩强抗过质询环节,打不起应该还是能躲得起的,而且我们高举高打的价值立论能拆的地方不多,结果还好,虽然被打了两个点,但都不伤。
    真正比较麻烦的在于对方的立论,对方在逻辑辩驳有优势的情况下,用了一个价值上举高强压的立论,实际上价值定的比我们更高——当然这种哲学性题目本来就是没有上限的,他们提出“死亡的存在赋予生命意义,生命有限让意义被放大”更将完整的概念直接藏进“意义”之中,这让我们觉得非常突然。这么高又有逻辑断层的立论,操作起来很容易漏洞百出,实际上这种态势完全诱惑了我们的辩手在自由辩论环节放弃了自己价值的铺设去捉对方的逻辑断层,这是一个好辩手的本能反应。甚至耿老师都有点上脑了,四次点问对方的完整性概念断层问题,也就是“完整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每次都要讲10秒以上,结果对方居然不回应这个问题。不回应就打不出大优势,而我方又浪费了大量时间,价值比较完全没有抬出来,以至于立论和自由辩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而对方的逻辑辩驳优势又很出彩,一时态势上十分胶着。
    让我比较可惜的是陈词阶段虽然抓逻辑和问题陈述很精彩也很到位,但是依然没有铺设价值,没有铺开立论,高举高打的设计完全没有打出来,而对方在四辩陈词中又一次无视了这个断层,但他们再次举高了自己的价值立场。最终我们输在了价值战场上。
    很多事情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有很多现实问题。这次我认为对方在逻辑的问题上做了一个空,相信评委都能意识到意义和完整之间的逻辑问题。但这是逻辑战场,对方诱惑我们深入去打逻辑战场,他们用四辩扛住。二辩三辩拿出时间充分举高自己的价值,这种设计初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强打策略。实际上真的西斯空寂。其实我们的队员每个人都认同主打价值战场,铺开强压价值的思路,但是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实际上绝大部分都在打小逻辑。你可以认为这些逻辑问题是大问题,但是再大的问题,权重压不过价值。
    当然很多问题是事后分析的,当场等待结果的时候,我只是在反复衡量双方的场面效果,总觉得自己的战场打低了,但是又觉得在场面逻辑上很有优势。但是实际评委的观点还是符合三个战场等级的划分,我们输的非常合理。
    我认为优秀的辩手决定了我们能达到的高度,如果能达到,其实绝大部分功劳是优秀辩手的,这是辩论这个游戏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能不能达到这个最高的高度却取决与团队配合与策略执行。散打可以解决一般的对手或者疏忽的对手,但是高手过招却容不得如此。
    反观这届整体比赛,必须客观的说,我觉得能够打到这个成绩有一点幸运。几次关键比赛能抽到优势辩题,而疲劳又使得双方难以较快的提升自己。当然我们的二四两个强点,尤其是耿老师的发挥还是主要原因,同时其他几位辩手也基本都很稳定,没有太大疏漏,团队凝聚力很强。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四年生活,三年辩论,确实有点像是白驹过隙一般。展现和发展天赋只是一方面,学习如何打辩论才是更大的主题。这不是一个大家秀天赋的舞台,而是一群有天赋的人秀勤奋的舞台,谨以此与大家共勉。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0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alchina 于 2013-4-17 08:51 编辑

帝国理工周梓鹏《决赛上的那个论——死亡是生命的完整》
70个小时之内连续打了6场比赛,身子乏了,脑袋也木了,很多东西和想法都是赛后才反应过来的。决赛现场感觉自己打得还不错(10个小时的准备是能带来错觉的),可是打听之下评审并不是太认可我们的做法,决赛那个论颇具争议,两方面观点:


  • 正方没有论证己方立场;
  • 正方辩风不正攻击辩题;

半决赛结束后碰到了大佛老师,他说决赛是个哲学命题,解读的深度将对胜负有很大影响。的确人固有一死,只是对待死亡心态不同,有人死得其所、有人死不瞑目。我们不大可能去对着汶川地震丧子之痛的母亲们说,灾难让你们的子女生命完整;同样对于病榻上的老人,我们会说,您放心去,还有什么牵挂晚辈们会帮您完成,不让您带着一丝遗憾上天国。对于死亡的认知,我们太主观,活着也许比死更痛,但至少还有希望;死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一种解脱,但那个地方却过于深邃和冰冷……

讨论一直持续到了凌晨5点,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无论怎样去包装,对于正方来说,那些“非正常死亡”都是个死穴。避而不谈会切得生硬,用完整去谈又会显得正方过于冷血。这时候一辩小姑娘的一句:“《吸血鬼日记》中吸血鬼的世界里没有死亡,但吸血鬼却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变成人。”此言一处,各处关节穴道尽数打通。

三年前武大赵林教授在点评“长生不老是人类的福音/灾难”那一场比赛的时候,曾经提过一个叫“价值观解构主意”的东西。不同的世界能塑造出不一样的价值观,要是人可以长生不老,也许现在人类社会适用的价值观就不再适合了。穿衣蔽体是人类的基本礼仪,但是跑到伊甸园那个所有人都赤裸相对的地方,用那里的标准穿衣服还是否道德呢?生肉、血腥让我们人感到恶心反感,可在狼孩眼里呢,这种恶心反感也许从未成立过,茹毛饮血才是生存方式。

死亡呢?它是时间的终点,和出生一样象征着一种公平,每个人都无可回避的需要面对,随之发展出来的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观,或者意义。可要是换到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呢?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前提A,有死的世界推出价值观(意义)B,没死的世界推出价值观C。

有意义的世界才完整,如果用价值观B来解读,无论是完整还是遗憾,是死不明不还是含笑九泉,前提都是承认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死亡的生命完整自然得证。要是用价值观C呢?呵呵,没人懂得这套价值观,因为这个世界生命的长度可以被放到无限长。带有Bug的神线呼之欲出,在价值上几乎可以全盘承受反方攻击;在论证上只要正方讲清楚对“完整”的解读几乎正反双方说的每一句话都在为正方做论证;在渲染上可以用价值观的的空间错位塑造各种悲喜剧(eg:吸血鬼的悲剧在于选择了人类的价值观来解读自己无限的生命);在论证层次上,即便反方火力全开逼迫正方在价值选择上交锋并且有所突破,总有一条更坚固的防线在后面等着。

想通之后,豁然开朗、倦意全无。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丝担忧:窗外鱼腹白,看表已经6点,一辩稿依然还没出……一丝无法完整传达怎么办?自由辩场上出现分歧怎么办?评审心证不接受怎么办?被评审认为刻意回避战场不尊重辩题直接判负怎么办……距离比赛只剩三小时。

三年来一直想打这个论,可是要么缺少执行者,要么不是可用的辩题,要么碰上了这样的题自己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法上场。能在大赛决赛上把酝酿了几年的东西打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很high很爽的事儿。这种high和爽很不收敛的在赛后展现了出来,感谢梧桐学长这个时候来了一盆及时的冷水。其实上一段说的那些担心都一一在实战中出现。场上四个人对于架构的理解不一致(其实场下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四个人达成共识);关于对“完整”的诠释没做好,以至于整场比赛只传达了架构的一半,甚至打偏变成了“死亡给生命带来意义”;至于评审嘛,我的确听说了他们投票的时候原话是:“如果不忍心直接给帝国的立论判负,那就只好判他们获胜了”听闻此言,惊出一身冷汗。

用这个论,其实我们和首师在场上唯一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对“完整”两个字的界定,反方说的完整是人类固有价值观念中的完整,而正方讲的完整则是一种对人类价值观本身的超越和反思。其实当时上场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理清到这一层,幸运的是当时没有被对方抓出来打。另有几处的硬吃对手打得很不舒服:1. 自由辩论中段,陈香金说“如果对方要我们论证马上死,那相应的您就该论证永远活”,在当时战局,这是这会是正确的方向,可是没有人跟进;2. 生命本身就有缺陷,但这种缺陷不能够叫做遗憾,这一刀切得很不舒服,其实用这个立论本身好像不太需要这样的切割;3. 对方的论证是以承认我方观点成立为前提的,这个前提到底是什么,当时在场上质询小结没有及时理清,颇有诡辩之嫌。上面三个问题没解决在场面上的最直接反映就是自由辩论后期,队伍曾经一度出现没人站的现象,然后又一度出现抢着站的现象。

事后复盘,回到文章一开始那两项争议。正方到底有没有论证自己立场,我觉得还是有的,不过在表述和传达上可以做得更好。正方有没有攻击辩题,我觉得这个论本身是有那么点儿回避出题者原意的意思,可是当时只剩下3个小时准备时间,没有太意识到这方面和辩论个人底线的冲突,虽是无心之失,亦应惊醒,过之恐有走火入魔之忧。

梓鹏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七日凌晨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08: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理工陈香金《一点补充》
正反双方论证的第一前提都是一样的, 死亡的存在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只不过, 正方说的价值是珍贵, 有了这个珍贵, 生命才会变成完整.
反方说的价值是珍惜, 有了珍惜, 生命才有正面价值导向.

接下来, 反方得更进一步, 为什么生命的客观存在赋予的意义是不够的, 为什么要进一步认识到死亡是遗憾, 才有正面的价值导向,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价值导向,
正方得论证, 这个有意义的生命就是完整, 基本三段.
一,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空白的
二, 死亡让人生有了意义,
三, 这个意义的填充, 就能体现完整. 即使生命里有缺陷, 这种缺陷, 也是一种完整美.

对正方的反驳, 不外呼.
一,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空白的
没有意义的人生不是空白
二, 死亡让人生有了意义,
生命里很多的事情, 都不是因为死亡才被赋予意义
三, 这个意义的填充, 就能体现完整. 即使生命里有缺陷, 这种缺陷, 也是一种完整美.
有意义, 不等于完整

结合反方想论证的东西, 基本上应该是两种反驳之一.
A. 仅有死亡, 无法赋予生命的意义, 要进一步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遗憾, 才能赋予生命的意义.
B. 有意义, 不能叫完整. 因为完整的要求很高. (反方需要界定什么叫完整) 按照反方的立场推延,
其实是, 我们不应该承认能够达到完整, 因为我们得对生命不满足, 不满足, 才有前进的动力.

再小补充一下...
决赛前的当晚, 我们集体从十点睡到凌晨三点多才开始讨论. 作息时间和首都师范刚好颠倒了.
比完之后的第一感觉, 要么正方 险胜, 要么评委不能接受我们的立论惨败.
如是, 感谢评委, 感谢主办方, 感谢志愿者, 感谢对手, 感谢观众, 感谢队友, 给我们一个成为面子的机会.
发表于 2013-4-28 09: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的复盘, 死亡是生命的完整/遗憾(陈香金)

警告: 长文慎入. 特别是那些不敢回看自己挫样的交战双方辩手. 因为会不留情的间接批判.:)
前言
这场比赛应该对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辩手很好的进阶教材.
  • 这是个很晦涩难懂的辩题.
  • 上场的辩手基本上是在连续几天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裸辩. 这是对辩手能力最原始的体现.
在大型比赛小组赛化, 每次平均要打的辩题都日益增多的情况下,  这 , 恐怕是往后所有大赛淘汰赛的常态.
对正方同学来说,
早上九点的比赛,凌晨 五点才有初步的想法.
除了梓鹏, 没有人有武汉大学赵林老师, 关于长生不老会否颠覆人们已有的价值观的想法. (一如伊旬园吃苹果前的亚当和夏娃)
我在那四小时做的, 就是不断思考要如何把整条逻辑线变得坚不可摧, 要如何把对方所有的例子都用我们的架构去吸收.
而关于遗憾和完整是人选择的一种态度, 遗憾和缺陷的切割恐怕是冬舒临场反应出来的, (事前大家沟通的时候并没有明显出现).
而引发这个灵感的点, 还是梓鹏在主辩稿里加的一句, 我和苏畅本来就觉得不是重点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上之前写的话, 方便大家理解.
正反双方论证的第一前提都是一样的, 死亡的存在让生命变得有价值.
只不过, 正方说的价值是珍贵, 有了这个珍贵, 生命才会变成完整.
反方说的价值是珍惜, 有了珍惜, 生命才有正面价值导向.

接下来, 反方得更进一步, 为什么生命的客观存在赋予的意义是不够的, 为什么要进一步认识到死亡是遗憾, 才有正面的价值导向,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价值导向,
正方得论证, 这个有意义的生命就是完整, 基本三段.
一,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空白的
二, 死亡让人生有了意义,
三, 这个意义的填充, 就能体现完整. 即使生命里有缺陷, 这种缺陷, 也是一种完整美.

对正方的反驳, 不外呼.
一, 没有意义的人生是空白的
没有意义的人生不是空白
二, 死亡让人生有了意义,
生命里很多的事情, 都不是因为死亡才被赋予意义
三, 这个意义的填充, 就能体现完整. 即使生命里有缺陷, 这种缺陷, 也是一种完整美.
有意义, 不等于完整

结合反方想论证的东西, 基本上应该是两种反驳之一.
A. 仅有死亡, 无法赋予生命的意义, 要进一步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遗憾, 才能赋予生命的意义.
B. 有意义, 不能叫完整. 因为完整的要求很高. (反方需要界定什么叫完整) 按照反方的立场推延,
其实是, 我们不应该承认能够达到完整, 因为我们得对生命不满足, 不满足, 才有前进的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环节, 立论和初步交锋.
正一
  • 不讨论个体死亡. 只讨论死亡对于生命这一现象的意义.
  • 生命中绝大多数的事物有意义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
  • 死亡把最重要的东西放进生命. 意义.
  • 论证: 如果人是永生,  很多东西都不会珍贵. (第一次, 旅行, 和朋友的相聚)
-  遗憾并不归因于死亡
5. 没有缺陷的人生不现实, 有缺陷的人生才完整.
6. 死亡是游戏规则无法改变, 能改变的是心态.
-          遗憾让人失去理智, 完整让人能够坦然面对.
不需要主动去死,  让生命变得完整…

反四盘正一.
1)      有遗憾, 是不是遗憾就是完整的一环.
正:觉得遗憾是因为它有意义, 这个意义是死亡给你填充的.
2)      意义是由谁赋予的?
是死亡, 还是对死亡的恐惧, 还是一种惋惜.

反一,
  • 死亡是完整 只是对濒死之人的安慰
-但这个安慰是虚假的, 因为死亡随时发生.
2. 死亡带来很多遗憾
3. 比价值,  死亡对完整的虚假安慰, 会给自杀的人重要的借口.
死亡是生命的遗憾, 我们才会珍惜人生.

正四盘反一,
  • 缺陷是不是一种完整美 (断臂的维纳斯)
  • 结束是不是完整?
  • (如果生命可以永生)我们还会向现在一样爱一个人, 珍惜相处的时光吗?

正方立论的核心, 其实是两句话.
正立论核心一,  生命中的遗憾不是死亡造成的. (是由于欲望无限, 时间有限造成的). 但死亡赋予遗憾 意义的价值, 有了意义, 人生才是完整( 逻辑论证线)
正立论核心二,  遗憾和完整, 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 人生(因为死亡)有缺陷是很正常的, 但把这个缺陷看成遗憾还是完整, 取决于人们的心态.


质疑第一句话的方法.
为什么死亡会赋予遗憾意义? (质疑A)
为什么有了意义,  就是完整?  (质疑B)
质疑第二句话的方法.
在死亡造成人生缺陷的情况下, 正方您觉得我们应该把缺陷看成完整的原因是什么? (质疑C)
(正一有一句很薄弱的话在防守质疑C, (视死亡是) 遗憾让人失去理智, (视死亡是)完整让人能够坦然面对.  这句话, 不是不能被挑战的)

反方的立论核心, 其实更简单.
反立论核心一, 死亡是完整, 其实是骗人的话. 会给自杀的人找借口, 这种人生态度不好.
反立论核心二, 死亡是(生命的)遗憾,  人们才懂得珍惜.

两边对比.
对双方而言, 反方用质疑A去攻击正方, 或者正方去攻击反方的反立论核心二, 都是作用不大的.,
因为双方在死亡会给生命里的大部分事物附上价值, 的论证是几乎一样的.

所以对反方来说,
因为反方如果进行质疑B (为什么有意义就是完整) 的话, 会进入质疑C 的讨论(为什么要把缺陷看成完整), 进而可以用自己的 反立论核心一: 死亡是完整只是一句骗人的话. 去攻击正方.
反四要瓦解正方的立论, 应该从质疑B 开始入手.
(但实际却是从质疑A下手)

对正方而言, 唯一要处理的, 是反立论核心一,
  • 视死亡是生命的完整不是在给自杀的人找借口, 也不是在鼓励自杀.
  • 当反方说”死亡是完整” 是一句骗人的话时,  隐藏的价值观是 人不应当满足.  这是可以大肆攻击的价值观.
(实际上, 冬舒第一组问题是 逼使对方默认我们的正立论核心二, (到后来反方也没有再反抗)
第二组打偏了, 第三组和反方从质疑A下手的效果是一样的, 基本不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辩环节
正二
  • 自杀和绝症的人, 死的时候是没有遗憾的.
  •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 不能用您的要求去衡量别人的人生是否完整. (隐藏的攻击, 反方立论核心一的隐藏价值, 认为人不应当满足的价值观, 是不对的)
  • 双方都承认死亡给人生里很多事物带来意义, 这个意义为什么会变成一种遗憾? (逼对方负上, 把缺陷视为遗憾的价值观论证责任)

反二
  • 骗自己, 没长大, 看不开. (反立论核心一)
  • 完整不代表结束. (但结束能不能带来完整?)
  • 继续攻击, 正方的立论只是一种安慰. (反立论核心一)
  • 意识到是生命的遗憾, 我们才知道要做什么.

对辩
第一组交锋. (正方发动)  视生命为遗憾是看不开的表现还是视生命为完整才是看不开的表现. (隐藏攻击反方的立论核心一的隐藏价值, 人不应当满足)
第二组交锋。 (反方发动)爱的人是谁, 想见的人是谁, 恨的人是谁, 想要做的事是什么? 想要做的事完成不了怎么办?
(正): 完成不了就没有意义了吗?
(反): 承认有意义, 追怎么完成。
(正) : 取决于做什么事情 (技巧)
(反) : 不以问题来欺负你了。。。我们都做不了, 是不是一种遗憾?
(正): 如果我们都做的了, 还是一种遗憾吗? (回到正立论核心一)
第三组交锋。 (其实没有交锋, 因为这时候正方和反方的时间比是, 57秒比7秒, 这大概是所有决赛里对辩环节最悬殊的时间差吧。。。)

怎么说呢, 这个环节我可以打的更好一些。。。
反二对正方价值观的攻击是很明确的, 视死亡是完整是一种骗自己的表现.(反立论核心一)
我对反立论核心一隐藏价值观的攻击是很不明显的, (人不应当满足, 才是看不开的表现, 这种看不开, 这种要求所有人都不应当满足自己人生的价值观, 不可取

但说实话, 对辩环节表面上是女神于可用语言和问题来欺负我, 实际上是我用辩论技巧去欺负女神.。。。
第二组交锋结束, 反方核心的论点没有打出来, 反而给了正方60秒的“审论时间”。 不过这段 “审论时间” 最有价值的估计是最后一句话,
没有意义, 人生是空白,  有了意义, 人生才完整.
至此, 正立论核心一的逻辑论证线基本完成. 虽然这条逻辑线是很容易被攻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问环节
正三,
第一组: 延长寿命后, 按照反方逻辑, 是否遗憾会少一点?
结论, 没有死亡, 延长寿命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这是一句。。。。废话)
第二组: 如果父母不会死,  我们还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吗?

反三
第一组:  辩论赛的意义是从何而来?
我竟然承认好玩不是因为结束, 还好冬舒救了回来:“如果我能打无数次的辩论, 辩论对我来说好烦哪”

第二组: 永生等不等于全能?
冬舒: 无限的时间带来无限的可能.

正小结:
延长寿命的意义是由死亡的客观存在赋予的, 对家长的爱也是死亡的客观存在赋予的. (正立论核心一, 前半段)

反小结:
意义的来源很多, 不一定是死亡带来的.
生命的意义更是由认识到是遗憾赋予的.

这一阶段的论点 交锋基本没有什么进展,
正三继续强调 死亡给生命里的很多事物赋予意义 (由于这是反方论证的前提, 所以反方基本承认了)
反三试图说明, 生命里的意义不是因为死亡带来, 而是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遗憾才能带来的.
不过, 两组问题基本上是给冬舒出彩的结果。 (第二组问题, 永生是不是代表全能, 估计问我, 苏畅, 或者冬舒 , 我们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 因为在这里的逻辑防守并不难,  窃以为反三应该做的, 要么主打反立论核心一, 强调人不应当满足, (当然我们对这点有后续补充和攻击), 要么进入质疑B 和质疑C的阶段, 为什么有意义就是完整, 为什么有意义我们就应该把它视为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辩论:
第一组交锋, 从自杀, 艾滋病人, 反方执行反立论核心一的攻击基本到位.
但往下打会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照反方的意思, 死亡是完整就是鼓励人去死,
那么死亡是遗憾, 是不是要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苟延残存?
(至此, 反立论核心一的攻击基本打住,  价值上压不住, 就给正方把价值拔高的可能)

第二组交锋 (由反四带起, 遗憾的意义, 是由谁来赋予, 反方说是对生命的理解, 正方说是因为死亡, 才有这样的生命理解

第三组交锋, 有缺陷的生命, 能不能叫完整? (于可有稍为提及, 但反方没有在这边形成攻击)

应该说, 双方的各自队员间的配合都不好,
但总体来说, 反方对正方立论的攻击不算猛烈, 正方也守住了整条逻辑线.

我们这边, 有队员的反应不在点上(梓鹏), 有队员反应在点上, 但是回应的技巧不够狠(冬舒)
我的回应够狠, 但底下的连接没做出来, 苏小朋友基本没有插话的机会.

第二组交锋是反四带起的, 连带也带跑了反方第一组交锋的集中火力. (虽然第一组打下去, 正方未必会输)。
但A。 对遗憾的意义是由谁赋予, 正方守的住. (因为死亡的客观存在, 才有了对遗憾的理解)
而B。强调完整还是遗憾, 是人们对生命的理解的时候, 其实反而启发了冬舒, 去补回一辩稿里结尾的一句话,  一句本来我们都不觉得很重要的话,  正立论核心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辩环节
当双方基本已经达成,

死亡会给生命带来缺陷, 遗憾和完整都是人们看待生命的态度时,

往下, 应该采用遗憾,  还是完整的价值观,

一看双方各自论证逻辑线的完整度.

二看双方结辩的各自渲染力.



要我选的话,

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只会呼吸的植物人

是冬舒的画龙点睛之作.



正方由始至终对自己立论核心坚定不移的执行, 以及为了维护整条逻辑线所作的防守。
这两者, 是胜负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想
循例的说,

感谢主办方, 感谢一路以来的对手, 感谢这几年来,  陪我走过或多或少的旅程的 Joyous学姐,  梓鹏, 文菁, Tony, 李宇,  凡子,  勋亮学长, 及其他人.

建队以来, 酸甜苦辣, 基本都尝了遍.

我觉得到目前为止, 辩论队的经营都不算成功.

大家各自追求的不一, 做事方法的不同, 能力和天赋的差异, 思考模式导致行为的不同, 甚至我自己, 都应该为此负上责任.

我们不应该用冠军去定义一只队伍的成败, 一种辩风的成败, 一门辩论理念的成败, 甚至一个辩手个人的成败。

但本着私心说句, 有, 总比没有好, 至少以后可以用这个头衔去各地招摇撞骗, 忽悠别人了。。。








发表于 2013-5-25 2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 07:05 , Processed in 0.0519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