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1|回复: 2

[自荐精华] [转帖]淺談論證(洪三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1 16: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淺談論證

洪三益


--------------------------------------------------------------------------------

先從統計迴歸談起:辯士比賽中常會用到統計資料,在使用及檢證上的能力都有些不足。也常會覺得統計資料無用或者對於統計的結果覺得不可思議。本文無意幫大家上一堂統計課,但想粗 略介紹關於統計資料的檢視。
記得有位英國首相曾說過:『世上有三種謊言,第一是謊言,第二是她媽的謊言,第三是種是統計資料。』為何大家對統計資料都抱著這麼大的懷疑呢?原因是這種方法有其侷限存在,但並不表示它完全無效。

先說一下簡單的統計原理好了,在基礎的國中數學就有教過應變數與自變數的關係,在y=ax+b的數學式上,y是應變數受x自變數所影響,而在一般所遇到的公式下,可將上式轉為x=y/a+b/a其效果不變。這也就是若p則q(充分條件)與非p則非q(必要條件)皆存在的前提下所導出的公式。

而統計方法有時是假設某個自變數對應變數有解釋能力存在下進行統計檢定與迴歸,也就是欲證明其充分條件。但要滿足充分條件不是指要滿足統計上具有解釋效力即可,因為統計上所做出的效力只足以證明兩變數間具有相關,及利用時間序列找出時間上前後關係。而為何統計資料可完成統計推論是在加上人為解釋變數間的關係而成立的。

先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會比較清楚。在美國有一位學者想做有關美國股市走向(這是應變數)的分析,但他不知採取何種解釋變數加以證明,所以他把所有可找到的變數逐一去作迴歸分析這種方式,也就是所謂的逐步多元迴歸。結果他發現了一個最具解釋能力的的自變數就是迷你裙的長度。他發現迷你裙穿的越短,美國股市的指數標的越高。所以他做下結論說影響美國股市是迷你裙的長度,相信大家一定覺得他在胡扯,所幸他也沒有這樣做。這個實例只是告訴大家的是統計的結論不是一定都具其效力的。

先談第一個要件『時間上前後』的重要性 ,借用一個游梓翔在《批判‧思考‧辯》所引的例子:某研究員想研究關於少年犯犯罪的成因,所以他到少年監 獄中調查五十位少年犯,他發現在五十位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它們看過一部片子叫做超人,所以他做下了一個結論,看超人會導致少年犯罪。當然這樣的結論是有問題的。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是因為被抓到少年監 獄後才看過的。又如死刑一題中,法務部的資料也會出現如下的結語:到底是因為執行死刑數目增加而導致死刑犯罪率增加,還是死刑犯罪率增加導致死刑執行數目增加就不可知了。但還好有些在時間序列的使用下可減少這樣的問題。但控制了時間前後因素也不代表有效。

第二、對於自變數與應變數間合理的邏輯解釋。再看一個例子,假設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人想瞭解地震發生的原因,所以他去調查發現每次在地震前,螞蟻都揮紛紛跑出巢來,以及在台灣每個地方有個泥沼都會不停的湧出泥漿而升高。所以他決定好好供奉這些螞蟻並給它們弄個安穩的巢避免他們再跑出來,以及抽乾泥沼避免再湧出泥沼,他想這樣做總不會再發生地震了吧。但他錯了,這也是我們都知道的。但他犯了什麼錯誤呢?很明顯的他所犯的是具有前後得很高相關程度的關係並不能證明出有因果關係。這也就是統計上所能證明的侷限。統計在純數學的證明上所能達到的只是相關程度的證明。若無合理的因果解釋所做下的結論都是危險而可笑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知道的是當專家所提出的言論在無合理的說明之下必是有問題的,所以專家所做下的斷言當然也應該只具備一般人斷言的效力,毫無論證的成效,更別談專家人數上的比較,十個斷言的累積不會形成一個有效推論,十個斷言所相信的同一件事也不代表其為真,這就是曾子母親相信在市集上三人以上說曾參殺人的故事一樣。既然國中的國文課本已經教過大家,各位聰明高中生及大學生也不必我再贅述也能明白。所以關於專家的效力檢驗也就自然要從其合理性 邏輯的檢驗下做標準。所以更無所謂專家證言必大於辯士個人意見的粗糙檢驗方法。但有一個例外,專家在其研究或熟悉的領域上做出關於其專業領域內的觀察事實的陳述是有效的,而純然的價值判斷卻是無效的。如股市營業員說:『造成今日的股市大跌的因素是外國法人大量的賣超』這樣的陳述是有效的,但他說廢除漲跌幅限制是有利於健全股市的,這樣的陳述是無效的,因為其無合理的論證,新制度的施行成效未知,不屬其能由其專業觀察而知,並且下了價值判斷而未知其理由,所以無效。

再回到統計本身,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經由統計所找到的是相關性 的論證。但相關性的論證不是不能使用,他所能證明的是某件事在發生前所會帶來相關現象,所以當我們知道某個現象發生時,也就可以採取某項措施作為因應。術語化的來說,我們要採取某項可行政策有效解決某項問題時,是不需證明根屬性 的。(根屬性好像是劉怡負責的,加油)所以某項研究發現某a件事的產生將會帶來某項問題時,所採行的手段只有解決a事件不再發生是無效的,只有直接針對要解決的問題下手才重要。

第三個要注意的是事實間序列下對於時間起始的選取。以克魯曼在其『沿街叫賣的繁榮』一書關於對供給面學派批評中所提到的例子,當初雷根政府對其經濟政策有效的爭執,可將不利於己的部分歸於為實施政策前的效果,有力的部分歸為自己的政策實施成效,詳細的部份受制於版權問題請參閱其著作,其中也有許多關於統計濫用的實例,足以為參考。此處只是提醒選手對於時間序列分析下應注意前後其的資料,且多半是未在同一份報告中所欠缺 的。所以應多找些前後期詳細資料。

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謹慎的下結論。舉一個在經濟學書中所提到的例子來說明,某一經濟學家被派研究如何刺激民生基本消費,結果他發現人們對於衛生紙的使用,不受價格及其他因素影響,都非常的穩定維持在每個月兩袋衛生紙的購 買量。所以他建議政府官員發給人們兩袋衛生紙,因為人們的購買量都恆常為兩袋,所以人們的消費會增加到四袋的消費。結果自然是失敗的。但如果結論是人們的消費都恆定為兩袋時,所做成的結論也自不相同,也就無須經由政府發給消費者兩袋的衛生紙。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1 16: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淺談論證(洪三益)

洪三益


--------------------------------------------------------------------------------

中正大學企管學系畢

科技盃季軍、最佳辯士

发表于 2009-10-8 00: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统计资料在辩论中很常用,可是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数据由于成立的环境或者预设的前提有问题而根本不适用,只是在场上我们往往反应不到罢了。感谢楼主的分享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23:55 , Processed in 0.0593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