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8|回复: 4

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来自博导的读书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0 09: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3/12/09 20:49  中国青年报

  本报6月17日刊载的《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报道了有关“百名博导推荐书目”的调查。李朱等几位硕士研究生,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400多名博士生导师请教两个问题:一是哪些书曾经对他们的为人师表、学术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二是为什么是这些书籍。日前,李朱致电本报称,他们回收了120余份的问卷和大量的来函来电,分析报告也已经完成——


  博导们的答卷既有共同特点,比如许多导师都很强调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他们做学问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们做人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答卷又包括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的内容,以及对国内外各种学术思潮、学术流派、学术前沿问题的评价与自己的独到分析。以下结论是我们从问卷中总结出来的。

  做人和做事密不可分

  读书的首要功能在于塑造完全的人格、锤炼坚强的意志。我们应该学会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在逆境中成长、成熟起来。

  文学所周发祥研究员说:“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顺逆、浮沉、荣辱、成败,无所不有。熟悉《道德经》一书中的道理,便会冷静、清醒地对待周围的一切———而这正是使人不断求进的先决条件。”

  在非专业书籍中汲取营养

  博导们提到的非专业书多数是小说、传记。

  政府政策系李晓西教授说:“李白、诸葛亮、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的故事和传记,曾感动过我,更长期激励着我。”

  农经所张晓山研究员写道:“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从这段话领悟到人应对生活、对社会心存感激之情,应首先考虑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

  年轻人应打牢国学功底

  博导们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为它是做好学问的必需,也是陶冶情操的需要。

  法学所刘瀚研究员说:“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通读几遍四书是很遗憾的。另外,从国学修养的角度来说,四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哲学所邱仁宗研究员认为,他在小学时学习了解到的一些儒家思想对他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他也主张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都应开设《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选读课程。

  培养科学、辩证的哲学思维能力

  工经所周叔莲老师说:“读哲学可以使人聪明起来。”

  哲学所江怡研究员在推荐《小逻辑》时写道:“这是我进入哲学领域的入门书之一。黑格尔思辨的思维方式深深吸引了当时正上大学本科三年级的我。我从中学到了哲学思考的基本方式,即从概念的形式推演到思想内容的深刻抽象过程。”

  培养自己的眼光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近代史所陈铁健研究员说:“史学不以理论为重,却不能拒绝思索;思索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哲学所卞崇道研究员提到《劝学篇》中的一句名言“轻信容易受骗,怀疑可致真理”,这句话激励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于日本哲学的研究。

  民族所郝时远研究员在推荐《万历十五年》时说:“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联系,读史者在关注、考求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时需要发现这种联系,只有把握了这种联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即便它只是个案。《万历十五年》正是通过一个普通年份的定位,分别论述了7个人物,然而这些人物及其形迹却为人们认识那个时代勾勒了生动的画面,而那个时代中地位、职务、思想、品行等各不相同的人物及其言行之间的联系,又为刻画和认识这些人物本身提供了不拘前人陈说的观点。”

  要学会以史为鉴

  他们推荐了一些历史方面的经典性著作。

  比如,经济所张卓元研究员推荐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赵人伟研究员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marvinperry的《西方文明》。

  江太新研究员说,《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宝库。尤其是《食货志》,对研究中国经济史学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包括人口、田制、田赋、漕运等内容,是研究人口、土地、财政金融必不可少的资料”。

  《资本论》、《毛泽东选集》备受推崇

  尽管目前学界对于《资本论》还存在争议,但很多博导推荐了这本书。究其原因,首先与他们的生活年代有关;其次,有些导师认为它是“一部丰富人智慧和思想的巨著”、“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历史学乃至文学经典”、“论证严密充分、研究方法科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

  金融所李扬研究员说“每次在写大文章前都要读一读《毛泽东选集》”。法学所刘楠来研究员说,《毛泽东选集》“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历史的百科全书,在世界观和认识论方面影响了中国数代人。书中的许多至理名言,如‘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讲就讲认真二字’等等,对于我们治学做人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

  哲学所陈中立研究员在推荐《震撼世界的七大思想》一书时写道:“该书简要地介绍了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七大革命思想。他们的成功深远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世界宗教所卓新平研究员推荐《自然科学史》一书时写道:“此书乃沟通我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兴趣的桥梁,它引导我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织、学会理性思维与浪漫思维的共融。”

  要学习和掌握好第二外语

  这些导师多数是经常阅读英文原著或者其他语种原著的,他们建议大家要阅读原著,少看译著,或者尽量不看。经济所朱绍文研究员认为,没有坚实的外语基础,所做的学问永远都只会落在别人的后面,而不能实现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创新与超越。法学所梁慧星研究员说:“掌握与运用好外文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从事研究也好、教学也好,只会看别人翻译过来的资料,注定了你在学术界不会站在第一线或第二线。”

  要学会享受生活、调剂生活

  经济所80岁的聂宝璋研究员说,《思想者不老》是明史、文化史名家刘志琴的一本学人随笔,“它不同于一般散文随笔,既没有‘虚应故事’,也没有‘小桥流水’。而人间万象、世事沧桑,不分古今中外,尽纳视野之中。触景生情,遇事感怀。特别是一些学术问题做通俗化的阐发,新颖生动”。

  社会学所李培林研究员推荐的是学术闲书,但他说:“并不是说这些书不具有经典意义,而是觉得学生们日夜攻读,甚为辛苦,希望他们从读书中能找到乐趣,把‘苦读’转变为‘乐读’。只有‘乐读’才能体会‘微言大义’,才能在‘独上高楼’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李朱)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0 09: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来自博导的读书经验

博导读什么书 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多数是小说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7日 16:45 中国青年报

  陈娉舒

  几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今年2月起自费开始了一项“百名博导推荐书目”调查。他们向社科院的330多名博士生导师发出问卷,请教两方面问题:“哪些书籍曾经对你的学术思想、为人产生过重要影响?为什么会是这些书籍?”6月12日,该调查策划人李朱对记者称:“已收回问卷超过100份,其中有效问卷超过了80份。目前,‘经济学片’
、‘法学片’博导的调查分析报告已初步做完。”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李朱等人坚持以书面形式进行调查,杜绝电话采访。各项调查经费花掉近两万元,“都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帮导师或在外头打零工挣的”。

  李朱,硕士研究生二年级,24岁,学的财政专业,与他正进行的这项读书调查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是兴趣使然。纯属自发。”那还有没有其他动机呢?李朱坦言:“不否认有借此出名的想法。但成名只是后期的预期,成名的前提,应该是我能给大家提供好的东西。”李朱说,财政学有个“公共产品”概念,“公共产品”是利人利己的。他进行的这项博导推荐书目调查,正是对他人有帮助让他人有收获、而自己得到成就感的“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社科院拥有大批顶尖级专家和学者,仅其研究生院就有博导500多人,历来被公众视为“中国的脑库”、“中国的智囊团”。这么多博士生导师,其为人、学问一直是外界好奇和向往的。李朱说:“这次调查,就为促成人们和学界名家在思想上实现碰撞和对话,让更多人分享到名家的精神世界。”

  10日,李朱初步做完“法学片”博导分析报告。报告所指的“法学片”,为方便统计分析,实际上涵盖了法学研究、政治学、国际政治、社会学、民族学等领域。有效问卷为22份,反馈回来的内容丰富、生动,充满情趣,让人看到了学界名家的另一面。

  22位“法学片”博导一共推荐了99部(篇)论著,其中国内著作40部(篇)、译著59部(篇);被重复推荐的,主要包括《论语》、《红楼梦》、《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毛泽东选集》、《论法的精神》、《牛虻》等。

  对读书,博导们所持态度惊人一致:“作为学者,读书如同吃饭,否则就会思想枯竭。”大多数博导强调,要想做好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学问很艰辛,要学会忍耐和坚强。博导们强调“知识的积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别人的观点,积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部分博导强调英文功底的重要性,他们自己就经常阅读英文原著。他们建议:要阅读原著,少看或尽量不看译著。

  调查反映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对很多博导影响最大的,不是专业书籍,而是非专业书籍,且多数是小说。郝时远研究员说:“开卷有益,读书未必一定要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只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才能做好精湛的专业。”梁慧星研究员透露:“我读许多书,自觉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受益最多的,是在大学期间读过的3本翻译小说:《牛虻》、《怎么办》、《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

  一些博导强调,读书可以调剂生活,避免生活的单调和枯燥。夏勇研究员写道:“《复活》让我第一次感到,为某种理由而活着,加上可能无理由的激情,等于最好的生活方式。”

  部分博导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令后人汗颜,如今的年轻人一定要打好国学功底,因为它是做好学问和陶冶情操的必需。刘瀚研究员说:“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通读几遍《四书》是很遗憾的。另外,从国学修养的角度来说,《四书》也是必不可少的。”郑成思研究员说:“我多年读、诵、背《李贺诗集》中的诗,至今不能释手。”

  在“法学片”之前,“经济学片”博导分析报告在5月份就初步做了出来。周叔莲、张晓山等50多位经济学者,推荐最多的书目,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通论》等。尤其是《资本论》,博导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历史学乃至文学经典。”

  经济学者的读书心得,还包括:

  ———以史为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学问题。比如,张卓元推荐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赵人伟推荐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Marvin Perry的《西方文明》等。

  ———辩证的哲学思维是理解经济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杨圣明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经济学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经济学抽象思维的;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

  ———强调国学的重要性。

  ———对《毛泽东选集》推崇备至。李扬等导师表示:“每次在写大文章前都要读一读毛选。”

  ———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人,从科学家到文人到小说人物,不一而足。李晓西认为:“李白、杜甫、诸葛亮、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的故事,曾激励着我,对我在青少年时期努力学习以至走上科研道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罗肇鸿老师认为:“王国维《做大学问和成就大事业的三种境界》的总结,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把确定目标、刻苦钻研和有所发现拍案而起的艰苦历程描绘得惟妙惟肖,我对此不仅深信不疑,而且终生受益。”

  这项以“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方式进行的调查,严格说,谈不上有多少统计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专业,但却得到众多博导的支持。

  法学所博导刘瀚、世经政所博导余永定等,都是抱病填写了问卷,经济所年近90的朱绍文老师写信鼓励李朱说“祝你们成功”,财贸所的宋则老师盛赞问卷调查的同时,称这个调查“启发他在读书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

  李朱感慨,博导们将认真的治学态度同样贯注在这次问卷调查中。经济所80岁的宓汝成老师,为了一个标点,在信笺中专门另写了一段说明。经济所年近80岁的聂宝璋老师,为“《饮冰室文集》还是《饮冰室合集》”,要求李朱一定要查清这一字之差。77岁的戴园晨老师表示,他是考虑了很久才动笔填写问卷的,“因为不能误了年轻人”。经济所87岁的汪敬虞先生、全国政协常委徐更生都在电话中询问调查进度、问自己的回复是不是迟了。政治学所白钢研究员、近代史所70岁的陈铁健老师,则干脆自己赶到研究生院,将问卷亲手送到李朱手里。

  学者们还纷纷为这些素昧平生的研究生出谋划策。工经所的李海舰老师建议,在调查结束时作一个系统分析,最好与重点大学博导推荐的书目作一个比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林建议,作进一步量化分析,“因为书籍只是影响个人成长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李朱透露,眼下问卷还在源源不断地回收中,调查将在6月30日暂时画上句号。随后,他们将对社科院的史学片、哲学片、文学片导师推荐书目一一进行分析。

  而在进行这项“社科院百名博导推荐书目”调查的同时,李朱还对全国范围的100名经济学博导、100名法学博导,分别于4月底陆续发出类似的调查问卷。李朱说,最终,他们将把这两个领域的全国范围百名博导推荐书目,与社科院百名博导推荐书目,进行比较分析。他的设想是:有朝一日,把这些名家推荐内容集结成书,帮助更多人实现与学界大师级人物的文字对话。


发表于 2003-12-15 15: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来自博导的读书经验

受教
发表于 2003-12-24 1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博导们在读什么书--来自博导的读书经验

好像现在对所有这些书都读的比较少!!很难站在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4 14:47 , Processed in 0.0523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