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jf在 2006/02/12 11:34pm 第 3 次编辑]
[watermark][watermark]不懂辩论者止步([辩论]的辩论) ================================================================= 关于辩论的意义探讨,请从未了解过的朋友走这边 http://www.taor.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16&topic=1691&show=0 (请阅读一至三楼的内容) 如果并没有阅读完以上的内容,请不要往下阅读,因为这些对于你来说, 会显得十分陌生,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置疑,很抱歉,jf将不会予以回答。因此只期待各位追求真实和深思的朋友,来对下面的解说进行一下参考。 ===================================================================[/watermark] 这里并不敢班门弄斧,在诸位聪慧的朋友面前谈论什么“教导”。 只能算为一种“提醒”,关于辩论方法的提醒。 在这一正统化辩论的心灵驱动下,我要开始以下关于“种植真理”的理论阐述。 这个理论告诉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寻找真理”可以用一个更为合适的描述来替代。 因为“寻找真理”这个词它所说的,表明的意思好像真理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或者藏于地下,或者远在天边,或者近在身边。 可是,让我们想想看,如果真理是十分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根本就不用去“寻找”,因为它就在眼前。而如果真理是难以找得的,它有如最神秘最圣洁的光辉,奇异莫测。那么即使它处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无法识得,由此得出,我们无法“寻找真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识真理,那么很容易也能认出真理在什么地方。寻找是多余的。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真理,它是陌生的东西,那么即使它处在眼前,你也无法产生识别——因为你也不可能认识你未曾蒙面的某位朋友。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寻找真理的说法可能就显得不那么恰当了。 但或者我们应该先不这样称,而是先假定,真理本身就存在,在它被获知的时候,仍然是一颗孤独的幼苗,它等待的是我们的培养。(正如我们所知的唯物论的初期发展) 我们心目中可能总会存在一些理论,它们在我们那深思熟虑的内省中,细致周密的考察下,无可怀疑和辩驳,我们有时往往坚信着那几条原则,依靠着这些准则来指引生活的航向。有一些,我们把它们叫做真理——当然这仅对于“认为真理存在”的人来说。 但各位朋友可曾感受过,在那些真正可靠事物的诞生之前,它们总是孤单的,脆弱的,而当我们的人生走到成熟的巅峰,并回想当初是如何遵守着一些习惯和原则的时候,才了解到究竟什么才是指导自己前进和成功的基石。对于所有人类,那将意味着文明的航标。 也就是说,当真理刚刚诞生前,它只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幼苗,它需要周围人的细心周到的关怀和培育,缺少这些,它将萎缩和枯败。当我们投以值得称赞的热忱和决心后,终于,有一天它会成长。幼苗将积累充足的养分和精神,抽出鲜活的枝叶,伸展它那茁壮的躯干,直至形成柱参天大树。 我们的真理就这样长成了。它将具有无可抵抗的力量,就比如我们所见的欧洲启蒙运动就是一个坚强的例证(这是一个科学精神战胜宗教传统的例子)。它会驱散一切貌似真相的鬼魅,扫除所有迷雾和昧惑,还明朗的天空于大地。而且终有一天,它将征服全世界。 但也许,在它长成之前,我们是不会认得它,并且爱护它的。(无数的先驱者的悲惨遭遇将成为例证) 真理也正如我们亲自栽培的树苗,树的种型其本身早已存在于自然,为许多人所知,可是如果不栽种,则不可能有发芽的一天。每个人虽然都可以种树,但不同的人种的树,则不可能相同。我们施以的资源不尽相同,我们投以的肥料不完全一样,因此树的发展也千变万化,变换莫测, 然而,每个人都可以种唯属于自己心灵所钟爱的树。 我们会明白,关键的因素有时候不是“真理是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相信它是什么”? 真理不在于“如何寻找”,却在于“如何去种植”。 我们可以把“种植真理”的行为,叫做“证明”,或做“论证”都可以,但目的往往只有一个,使它变得更为坚定不移,变得更不可摧毁。 那就是我们所坚强奋斗的力量源泉。 这些便是作为关于辩论行为的意义的探讨,在此仅作为一种参考。 ===================================== 下面将开始回到实际,讨论关于基础技能的养成。介绍有关辩论技巧的内容。分别是关于提问和回答。 如果要作为一个优秀的辩士,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训练一些什么?我现在就来做出几种参考的引导。 1。三分提问,七分回答。 有时人们看到一些卓越的辩论者具有气势逼人的状态,往往认为可能辩论的决窍正在于如何提问,而非如何回答。其实并非如此。在这些优秀的人背后我们可能所观察不到的是,七分对于应对和证据的准备,三分对于置敌于困境的疑问。可能有些出乎意外的是,雄辩的关键不在于攻击,而在于回答。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铁证有如山。 “七分对论据和证据的准备”说明的是,提高自己对于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加强对于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充分搜集关于论点的证据,做得尽可能周密。对答如流者将实在令人赞佩,比起纠出他人语言漏洞和矛盾的人,我更愿意称赞前者是一位优异的雄辩家。虽然连我本人也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2。逻辑严密,概念清晰。 对于知识积累中的关键部分。在这里建议, 可能的放,最好熟悉逻辑学各项基本概念,做到运用自如。 在这方面,可以找寻辩论学相关教程和文章,进行充分的理解和练习。 而此之后,则会发现观察到的一般人语言中犯的错误将是多少明显和可笑。 而关于此项训练,推荐请教的较为专长的朋友是(本论坛): herolandis:这是一位逻辑学掌握得较为牢固的朋友,而且为人较为谦虚和谦和。 落叶风,sigr等,(一时记起的名字,当然还有很多) 至于我本人。可以进行考察再来判断。在此并不自我推荐。 整个体系的概括就大致记录在这三部分的内容中,希望大家留为参考。 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