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1|回复: 4

[转贴]辩士对「技巧」与「辩论技术」的认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7 09: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 言

   唉,这是一堂不太像技巧课的技巧课

  启蒙时代以来,由于科学革命的成果,使得思想家对人类文明的前景深具「进步性」的信心;「革命性」的变迁呈现在各个领域范畴:政治上的解放,带来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科学革命与技术发展的成就,改善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随之而来的是所谓「现代化」与工业化的经济成长;人群与社会的关系也从极度单一走向多元复杂,人际网络的复杂性与必要性使得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孤立存在社会中;交通传讯科技的发达,「高度渗透性」「时空收敛」「文化霸权」的现象,更使得传统的国家政治中「疆界」的概念随之崩解;资本主义社会也在剧烈革命变迁中展现了丰富的生命力与韧性,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与政府职能不断扩充之同时,也不断满足了人民的生活所需……  

  这一切就是许多思想家所推崇的「现代化」精神。而这样的歌颂的前提是建立在对「科学技术的崇拜」与对现存社会合理化的解释;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动力与基础,它象征人类「工具理性行为」的极致表现;一切宇宙、人与自然的秩序都可以在「机械式」的配置下规律、和谐般的运转。仿佛,在一切的符号、规则、律法的规范中,人可以在社会制约中寻求充分的解放与发展(通常在社会学中这叫所谓的「社会化」);仿佛,周遭既存的事物是如此地鲜明与合乎常理,因为在一切约定俗持成的条件中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于是,世界就是这般的美好与合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社会是人类文明历程的终结,黑格尔式的辨证冲突发展过程终于达到所谓的「绝对精神」?  辩论的精神与本质就是一种批判性、否定性与超越性。这是一种人文人本主义的思想。因为人是具有主体性的动物,有自我的意识、自我的思辩、自我的价值、自我的批判。倘若人丧失了这样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丧失了批判性、否定性与超越性,在既存的事物中渐渐地被同化、物化或去主体化客观化,视一切事物皆为合理的存在,人就成为马库色所言之的「单向度的人」:只具有单向思维与机械性反射与惯性的人;这是对科学技术的崇拜无以复加的偏执,过度强调「工具理性」轻忽「价值理性」的结果。人在这样下的处境与享有的福祉只是一种「虚假真实」,因为人只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一种配套式、局部性的孤立环节,每个人在追求所谓理性抉择的「利益极大」过程中,都成了自私的策略工具与掠夺性机器,人成为科学文明与技术世界的奴隶……

  辩论是一项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活动,在奥瑞冈政策性辩论的影响下,我主张辩论本质的批判性、否定性与超越性;不视既有事物皆为合理与理所当然;正确对待(绝对非无理性的崇拜)所谓的技术性层面与逻辑推演的策略运用;相对(而非绝对)适当地运用科学计量方法的分析;丰富相关学科知识以丰富辩论的深度与广度(这是当今辩士普遍缺乏的)。

  如此一来,辩士所呈现出来的技巧才是厚重、踏实且具意义的。

  在这堂课中,我尝试将个人的主张系统简单的向大家报告,这些主张来自本人近年来从事辩论活动的实际操作经验,由于有限的经验观察加上个人的才疏学浅可能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效力,但是我真的希冀在短短的上课过程中能够让大家「意识」到一些问题,「认识」到一些问题。为了加深且刺激大家对问题的「意识与认识」,本人强调上课过程中的互动,也希望大家热烈投入思考的激荡中。针对我所拋给大家的问题而言,没有太多奢望去改变些什么,但是总可以藉由思想去影响一些有感想的人。

  康德说:「不具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缺乏概念的思想是盲目的」,这正是这堂课的精神与目的!

辩士对「技巧」与「辩论技术」的认知

讲师 张宇韶

不知你是否思考过以下的问题:

一、辩论具有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与怀疑的精神,反对视既定事实为合理且理所当然的态度。

  人是具有主体性的动物,具有自我的价值、意识、思辩、创造性与批判。若人在思维理性范畴中,视一切世界皆为既定继成事实(given world),皆不加思索地接受外来的一切讯息,则在对真实世界「认知」的中介、过程中,渐渐地「符号化」「象征化」,当人因而丧失自我价值判断的本能时,人就成为「单向度的人」,没有感情、没有意识、没有方向感,迷失在自我与现实的冲突中。建立共同的典范(如一般性论点)与判准虽有其必要,但是在论点概念产生与架构型塑的过程中,必须适度地保留自己的观点,并且企图去超越既定的事实。

二、辩论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与入世情怀,实然层面技巧性的策略与技术性的操作虽有其必要,却不能轻易扬弃 应然层面「价值」的意义。

  若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准备前,应重视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的辩证关系;只有应然层面的架构,容易使的论点成为规范性的主观伦理评价,或者是流于乌扥式的道德陈述,因而脱离社群生活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工具理性」的角度,使这些静态的事实叙述让它具有实践性、现实性与科学性,也因如此我们必须再提出理论或价值规范后后,进一步搜集经验世界的资料或证据,使我们的架构动态地呈现在辩论场上,也使得我们的论点具有经验法则中的可验证性。

  相同的,只有实然层面的架构,容易使的论点成为机械式的技术性分析,或者流于策略工具下过于琐碎片段计量单位,因而丧失辩论本质的人文精神与色彩,也因此我们必须从「价值理性」的角度,辅以相关人文学科的背景知识与理论基础,丰富论点的深度与批判性,使得架构在辩论场上所呈现的,是具有生命力与人文色彩的「准」政策典范。

三、「价值理性」的形成不是来自于片面的解读权威理论或法条的恣意引用;「工具理性」的操作亦不是数据的堆砌或是资料的过度使用。人或专家学者的论述当作先验的权威前提,不加思索的一概接受或承认其主导地位;要不然就是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死记些教条、原则(如令人疑惑的连续性攻防原则,注一)或任意引述法条或原典;再不然就是断章取义的切割学理学说的片段,使其成为架构的「合理内核」。如此一来,价值与学理学说就被轻易地庸俗化、曲解化。任何有实质义涵的学说理论、原理原则,就成为一些辩士心目中轻易驾驭的「气宗」,辩论就成为一种比较诉诸权威的文明暴力呓语活动,反正真正的价值与虚构的价值都难以判定,在这种虚假意识下,真正有心去从事价值操作的人难免灰心,真正有意去理解学科背景知识的人遭受到打击:反正不用如此,或者草率为之,也会赢得比赛!于是,辩论的精采性与基本精神就沦为奖杯下的祭旗,胜负的意义超脱了辩论的意义!

发表于 2005-8-17 20: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辩士对「技巧」与「辩论技术」的认知

读这个好像读文言文一样……
不过先顶一下
发表于 2005-8-21 20: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辩士对「技巧」与「辩论技术」的认知

好象没什么实用性
不过,境界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05-8-22 1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辩士对「技巧」与「辩论技术」的认知

不明白。。。
不过  楚之旋  辛苦了~~~~
发表于 2011-12-16 19: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鸣~~可惜的是我毕业的那一届比赛,我才明悟.现在经常跟学弟学妹们说的的,现在他们的辩论路子走偏了。片面的追求语言的技巧,缺乏深度和广度。经验主义主导,框架式的辩论思维模式。谢谢了,第一天上华语,就看到这么好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2:28 , Processed in 0.0497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