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3|回复: 7

体育举国制应不应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4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谢谢主席,刚刚落下帷幕的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刘翔的摔倒,有人骂,有人怜,是作秀也好,真情也罢这样的悲剧让我们觉得今天举国制已经不适合我国发展论,我方认为哪者更有利于社会与运动员的发展哪者就是利大于弊,我方坚决反对,理由有三,1今天我们谈的体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竞技体育,更应该放眼全国的体育现状,体育应以人为本,全民共享,和谐发展,而今竞技体育花费越来越高1988年汉城主办奥运时,中国体育总局的年度预算是十亿人民币,1992年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这笔预算增到三十亿。2000年悉尼主办时,预算增到五十亿。雅典奥运会备战四年,中国花费两百亿元。最后得到三十二面金牌,那么每一面金牌就是大约用六亿元换来的,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这样昂贵的金牌到底值不值??与此同时全民体育又陷入尴尬境地、全民健身水平还很低,中国人的体质状况堪忧。我们的体育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健身场地严重短缺。2004年完成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1.04平方米,远远低于日本的人均约19平方米…… 2竞技体育中以金牌为最高目标的举国制往往为了追求成绩让运动员不科学的参加比赛与训练,最后导致缺乏人文知识和基本生存技能,退役后的运动员普遍生活窘迫,疾病缠身。昔日的国际马拉松冠军艾冬梅迫于生计,决定变卖自己在运动生涯中获得的15枚奖牌,这样的举国制又怎能让我们运动员安心呢,大量的时间被占据也妨碍了运动员本身文化水平的发展,,据报道我国足球运动员建国初期文化水平最高:方韧秋、陈成达、苏永舜等都是大学文化;上世纪60年代甲级队的运动员大多是高中文化,而现在的足球运动员大多只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了。您让他们退役以后如何更具有竞争力?32.精英模式的过度重视使国家倾注大量人力物力在少数运动员身上,而这必然导致其他运动员被一定程度上的忽视,大家只是看到一个孙扬一个叶诗文,可我们却没有看到在这个人的脚下还踏着成千上万的普通运动员。体校的少年儿童把人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成功率极低的奥运金牌上。其中大多数人可能永远被埋没在金字塔的底座下。:中国一线、二线、三线运动员淘汰的比例至少是90%。,我们并不是今天要抹杀举国制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让我们国家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迅速的成长为一个体育大国,但我们要看到,这都是牺牲民众以及运动员的健康和未来作为代价的,所以我方坚决反对


预设对方的攻击思路
1在运动员职业生涯中提供更多更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为运动员获取好成绩打下基础,为国争光
2有了制度的保障,使得那些暂不优秀的运动员能够获得发展,不必为生计担忧
3在退役以后,由国家安排相应的工作,使得其更好的发展以及再就业

问题
1今天的体育是不是不仅仅有竞技体育??民众锻炼的设施如何保障
2竞技体育经费年年增加而许多学校没有基本的运动设施,两者如此差别,您方怎么看?
3评价一个运动员是不是要从其一生的情况发展来看呢??
4举国制下的运动员比以往有着更高的竞技水平但是文化水平大不如前,您方觉得这样是否有利于其退役后再就业?
5为了追求成绩有些教练会采取一些不科学但是更有效的训练方法这是谁为运动员说话
6是不是今天我们就看金牌数,金牌拿得多就越好?(攻击对方第一点)
7运动员其实就是祖国的孩子,您可以保得住他在训练期间的生活,您能不能保证其一辈子的成长?那些不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以后如何保证再就业?
结辩

谢谢主席再次感谢对方辩友,我们看一下今天对方辩友的几处疏漏之处,对方辩友的第一点告诉我们说今天一个运动员获得较好的运动环境,的确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可以获得很好的设施,但是不是这样就能论证力大于弊呢??对方更大的坏处没有看到吗?运动员也是人,也要生活,在其结束职业生涯后该如何发展呢?这些对方辩友都没有考虑仔细,还是说今天对方辩友只看成绩不看人呢?2对方辩友高数我们说,其他运动员能在举国制下获得温饱,我方承认但是每个运动员都是以登上领奖台为自己的最高荣誉,您现在一方面给他少量的资金一方面一方面又不让他自己出去闯,你到底是养运动员呢还是养动物呢?3我们再讲讲退役以后的事,在对方眼中今天举国制是万能的,售后服务一整套,由国家安排工作的都是一些明星球员可那些普通的呢?还不是自己找工作,自谋出路,,个中辛酸又有谁知,没有了高水平的文化水平运动员举步维艰,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辩题不是要责备举国制,我方承认举国制创造了很多的成绩,但成绩的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又有谁知,每块金牌耗费7亿的做法真的不理智,运动员的未来更是难以保证,这样下去我们国家的体育不就成了无源之水了吗??所以我方坚持认为中国不应该继续实行体育举国制,谢谢各位
发表于 2012-8-24 1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明山人 于 2012-8-26 00:27 编辑

什么地方这种时候还有比赛……
写了对方的一辩稿,试试吧……

——————————————我—是—分—割—线——————————————

在座各位大家好:
  一种制度是否应该存在本来就该看是否达到制定制度时我们对这种制度的期望。就像先秦实行的奴隶制现在看来很残酷,但那是适应当时社会制定制度、维护社会秩序这种目的的,而现代政治的民主共和放到当时便不适用了。所以今天我们看体育事业的举国制度是否应该继续,就要看体育举国制度能不能打成它的目的。
  举国体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为国家培养运动员以利于对外进行国际交流、对内树立榜样。以下我方将就这两点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在对外交流方面,我想没有哪一个国家运用体育进行外交能超过中国,这方面的典范莫过于七十年代的乒乓外交。想想当时的情况吧,吸引美国队来华访问的那支中国代表队若是一群弱不禁风的豆芽菜大概乒乓外交根本酝酿不起来,庆幸的是他们是在如今被对方批的一文不值的举国体制中培养选拔出来的一群优秀运动员。我不知道若非通过举国体制,对方辩友如何为我们在十亿大陆同胞中选出那不到30人的乒乓球代表队。要知道,在这方面举国体制不是更好或更坏的选择,而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直到现在还在为我国的对外交流做着贡献。尽管不再有像乒乓外交那样的壮举,可是每年在文化体育交流上,光是去年光是乒乓球方面就有五个大国来访,更不用说还有跳水、羽毛球、体操等等诸多方面。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若非举国体制您如何使这支队伍有这样大的吸引力?
  其次,在对内树立榜样方面,我们每个人至今都受到那些运动员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宣传,早期的国家奥运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训练、成长,却依旧取得了那么多令国人骄傲的成绩,这样的故事令我们动容;许海峰,刘国梁,孔令辉,王楠,王义夫,这些熟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使国民为之振奋;而中国女排在多长时间里影响了国民的精神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榜样都是在饱受对方诟病的举国体制下培养起来的。我再次请问对方辩友,若非举国体制,我们如何能有这样的榜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举国体制作为国家运动队的培养选拔人才的制度,本身就不该为全体国民的体育素质负责,对方所担忧的诸多问题应该归责于教育与社会保障方面,若要体育举国制度承担国家的所有责任,那是它不可承受之重,可因此否定它的意义,却又成其不可承受之轻。
谢谢各位。

——————————————我—也—是—分—割—线——————————————

不知道意思表达出来没有……大体上……嗯……
就是举国体制根本就不是为你说的所有问题负责的东西。你说的运动设施问题要找城市规划部门啊,全民运动意识不足要找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啊,运动员保障要找社保部门啊(何况我也能说其实运动员都没有这种后顾之忧,退役了可以当体育老师嘛,何况还有邓亚萍女士那种路数……)。所以,你所说的根本就不是辩题要讨论的(擦……这才发现……辩题到底是什么……)。接下来就是流氓的拉扯,要是配上一个剑宗的结辩,哇唔~~~
而且呢,你说的90%的当地基亮透了几个人,这种现象在任何领域都有,在任何体制下必然都是这样,这种攻击感觉力道不足(或者是打偏了)。
还有呃……好久没比赛了……求当陪同人员啊…………
发表于 2012-8-28 21: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可以这样一个思路,举国体制是因为什么呢,国家认为体育运动项目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但这里可以反思体育运动真的承载了这么多呢?如果不能很好的反映,那就很好的削弱了其必要性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12: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明山人 发表于 2012-8-24 19:37
什么地方这种时候还有比赛……
写了对方的一辩稿,试试吧……

不好意思,刚刚才看到您的回复,真心对不起呀
我刚刚看了你的立论我觉得您强加给我们几个前提
1一旦实行了其他的制度,我们的体育无法实现去正常的外交
2外交手段多种多样,是不是体育越强代表着外交越好呢
然后呢,又读了一遍,觉得您第一点说明在政治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不是他最重要的功能,体育应该最先考虑人民,不是吗?
第二点,其实李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飞制度下其实也可以树立好的影响,这个与辩题不矛盾呀

发表于 2012-9-2 2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凉凉 发表于 2012-9-1 12:33
不好意思,刚刚才看到您的回复,真心对不起呀
我刚刚看了你的立论我觉得您强加给我们几个前提
1一旦实行 ...

噗……关于这些回应……啊……
1)我没有预见哪一种制度在外交方面有举国体制这么好的效果,除非你预见到了并且能解释给大家听;
2)我从没说过体育是外交的唯一途径,只是这种制度能使体育在外交方面的作用最大化;
然后后面的……
一)体育应该先考虑人民我承认,但是制度首先考虑的是打成目的的效果;
二)单飞当然不是不能培养啊,可是中国有几个‘李娜’?
回应的速度太赶,思路简陋潦草,具体的回头补充,莫怪莫怪……
发表于 2012-9-2 23: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楼主那么长的求助完全hold住啊,一百四十多浏览没几个人敢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6: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明山人 发表于 2012-9-2 22:31
噗……关于这些回应……啊……
1)我没有预见哪一种制度在外交方面有举国体制这么好的效果,除非你预见到 ...

额,其实您搞错啦,我是想您帮忙看一下我最近没搞懂的有关黄老师的例子,您看一下,我不是太理解,需要您的帮忙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康勿鸣 发表于 2012-9-2 23:32
哈哈,楼主那么长的求助完全hold住啊,一百四十多浏览没几个人敢回复

其实吧,这个是我暑假作业。。。。你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09:01 , Processed in 0.0569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