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2|回复: 6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写在华语网辩之后 BY刘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为,无疑是我国一个非常独特的公司——无论从其外部形象还是内在机制来说。而对于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深圳的人们,便很有机会见到华为公司前挂着的标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许多的大学生辩手们看到这样的条幅,约莫是要不满意的。“谁说“谈”是浪费时间,通过“谈”我们可以进一步锻炼思维能力,认识客观世界,指导生产实践……”等等等的长篇句子便开始浮现在心里。

不过请别急,因为“辩论”和“空谈”它并不是一回事儿。(但是,确实有人可能会这样认为。这些人里,有的也许确实“辩论是什么,可以吃吗?”也不知道,便靠着字面,想当然认为“辩论”就是“一帮人互相扯淡”的;但还有些,他们并非因为想当然,而是因为他们所见的“辩论(赛)”里,大概真的全是些“空谈”吧。)

正好昨日首届华语网辩结束,便也趁着这由头,讲些愚见——说说“辩论(赛)”中的“空谈”和“实干”。

还是从事例去讲吧,这样简明些。

先说说“中国是否应该施行化学去势”一题。在下研究生学习的是分析化学,具体地讲,是生物电化学;更具体地讲,是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活体检测中的应用——往白话里说,就是瞎拼凑个奇怪的玩意儿,然后把它扎到/贴到/连到活物的体内/身上,测量点东西。所以这个题吧,也算是有和专业挺相关。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考验,“化学”和“医学”的力量如今深受信赖,甚至连“色魔用一个诡异的盒子放出某种危险的气体导致地铁里女性头晕目眩腿软”这样的流言也能广泛传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要检测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要实时追踪某种物质在人体内代谢/生效的过程——那对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几乎就是一个神话。而药品的药效,副作用等等检测,是一个极为艰难和耗时耗力耗钱的工作。如果是FDI的流程,通常没有个十年八年是没法从研发到商用的,而即使是十年八年甚至又商用了十年八年之后,再发现新的问题——这也不是什么奇怪或者罕见的事情……

如果我们想象这是一场对政策推行的投票,我相信任何一个医学或者生物化学的专业人士,在看到这样一个“议题”之后,态度必是极其谨慎的。甚至不需要持反方立场者进行什么解释。

所以,在比赛中当在下听到正方同学在使用什么药物都没有想过,就设想出各种治疗效果同时力图去淡化副作用的问题的时候,甚至是有些错愕的。而那种“服药三个月=抑制性欲三个月”的想法,则直接令在下不知从何说起……

刚才看了阿峤写的关于决赛的一些讨论,也可以明白些他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我们这样外行的“胡诌大赛”的无奈。

其实这种情形并不少见,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共平台上看到一些关于自己专业领域的公共讨论。所以我想,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罢之后,心里只有两个字“呵呵”,再无其他可讲。

就辩论赛而言,这当然也不能说就是辩手的错误,既不能说明他们没有认真准备,更不能说明他们脑子笨或者心眼坏。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但是这里就给予了我们一个提示:作为辩手我们是不是应该尝试选择话题切入的角度——从自己最擅长和最有把握的方向入手去讨论。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宣讲自己(相对观众/评委/对方)知识更为丰富,理解更为准确,见解更为深刻的部分。或许只有这样的讨论,才是有效/有意义的讨论。——这便是“实干”的开始了。

而所谓概念的切割也好,战场的划分也好等等,或者都是像烹饪——若一开始就没选好材料,都是些腐肉烂菜,只怕中华小当家也回天乏术,更何况无米之炊。——这便沦为“空谈”。

而如果只讲辩论赛,那也是有花拳绣腿和真功夫之分的,这就像武打片和奥运会的差别——他们虽然都不是实战。区别是功夫,大多数人更喜欢武打片;而辩论赛,私以为还是“奥运会”要好得多。

再讲决赛,不讲题目和比赛,讲一些准备比赛过程中的事情。

题目定下来后的第二天,一方面因为我和皓皓加班极多,没法顾及比赛;另一方面,我们碰巧认识阿峤这样专业的研究生,所以就请阿峤给我们做了一晚的讲座。

开始小澜,ink她们只是听着阿峤对当时国家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些概述,后来我乱入了……

我向阿峤请教这样两个问题:

1.“盛世/之治”的说法是何时何地出现的?“康乾盛世”是何时何地出现的?

2.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些说法,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而当阿峤解释第二个问题时,一个真正有意思的大点出现了:阿峤说到,其实这些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一种“儒家理想社会”的意味;同时包含着吹捧和规劝(当时)统治者的双层含义。

于是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秦皇/汉武……没有被尊为盛世,因为他们不符合儒家的理想;也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永乐也没被称为盛世,因为后朝给前朝做史,总是要黑一黑前朝的。

沿着阿峤提供的这样的基本思路,其实之后进行的讨论都是非常愉快和顺利的。民族问题也好,世界大势也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情况也好……在两三个小时里我们穿插讨论了非常多的话题,愉悦而高效。

但是到了比赛却如我所想,果然不是那样一副和谐的局面。

挣扎于一点一滴的细微问题,易子而食啦,布匹啦,铁啦……

另一方面,甚至出现了人均GDP这样的“现代化的问题”,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穿越回去问康乾:“现在国内人均GDP一直下降,你打算怎么办?”,那不就和我们去骂赵括“你就知道纸上谈兵!”一个道理么……赵括一定反问:“什么是纸?”

类似的情况其他场次的比赛中也有,比如说高校改革中对方问在下,学校现在负债了,你还要改革,那学校就要破产了。在下由于当时“呵呵”而遭到了队友和评委的强烈鄙视……所以这里要辩解澄清一下——由于在下恨不是女儿身,故也不会“女神式呵呵”,在下的“呵呵”只是“普通呵呵”表达一份不知如何是好的无奈……

所以我们是不是没有能力在一个更平等,更和谐,更愉快和更有实效的平台上进行辩论,在下认为并非如此。至少现在非常多的辩题中,我们都是能够在更融洽的氛围下进行更高效,更有技术和知识含量的交流和对抗的。但是大家不喜欢这样,大家喜欢七手八脚上去抓头发,扯衣服。在交流中尽力去给对方制造麻烦,去阻碍沟通而不是促进沟通。(例如:记忆里,在一场交流赛中,连“吃多了脂肪会胖”以及“中国有很多人脂肪已经摄入过多”这样的句子,另一方都不肯承认,要求进一步证明……真吐血了……)可是沟通的顺畅和比赛的胜负之间有交集吗?为什么我们要这么急于去给对方制造障碍?

如果说辩论赛是一个一边自己盖楼,一边要去拆对方台的游戏。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对方比比谁能把楼盖更高?而拆台,也有两种拆法:一种是所谓“建设性的意见”,一种是所谓“谩骂”或者“苛责”。而我们过于喜欢后一种,太少见前一种。——我们的辩论里太少“真知”,太多“胡扯”,若古人见之思之,定要指之为“贻笑于大方之家”。

今日要背90+页PPT的内容,大学一个学期的课程,现在一天就得学完,而周一就要考试,只能匆匆收笔。

辩论赛何谓“好看”,何谓“没劲”?我们又当向什么方向调整、努力?

——空谈误辩,实干兴论。
发表于 2012-8-20 16: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刘笛大神写的这篇文章啊。
那个可恶的 澳大利亚野鸡大学联队,太不知轻重了, 打历史性辩题 只会 打资料打数据,完全不懂 历史缺乏常识,连编四库全书 需要筛选都不知道,连乾嘉学派和文字狱没关系都不知道,还敢出来打辩论,为他们抹一把冷汗啊。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 他们有眼不识泰山,对手可是 上海的杨大神、刘大神、还有高中辩论女神,他们在赛前就被人 在网上公然可怜了羞辱了,还敢参加决赛,他们不知道 大神很忙的?不知道大神都要上班的? 不知道大神要休息时间查资料准备辩题的? 尽管大神有各种 其它神仙帮他们 普及辩题内容,并且大神的讨论是非常愉快且高效率了,但 澳大利亚野鸡大学联队 打比赛打得那么不 “和谐” 就是 不尊重大神了! 打比赛嘛,就是要 大神想打什么 你们这些小的就跟着打什么,不然 就打不出 和谐局面了,这都不懂!

野鸡大学的学着点,要实干啊!实! 干!干!干!干!干!(这些都是回音.....)
发表于 2012-8-21 0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白熊君 于 2012-8-21 13:37 编辑

其实大家看辩论打辩论很多时候都容易执着在微不足道的细节。这也是梧桐兄所说的辩手本身对概念和理论的制式化阐述,导致很多问题,比如论点很浅薄,角度很偏颇。但是啊,这都无所谓,辩论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么,你又不是毛主席,你不能保证自己总是伟大光荣正确,所以才要拿到台面上说一说、辩一辩。

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这些说一说、辩一辩的过程,觉得这是辩论走偏了。他觉得按照不知道哪一派观点,现代的指标不能去衡量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细节不能评价时代的进步。换言之,他应该有更好的东西啊!但他的结论总是,双方高度不在一个层次,辩题不对,裁判水平不够,对手智力不高,你们理解不了他的思路,他们神一样的辩手怎么能跟你们猪一样的对手谈傻逼细节呢?

所以只好说句“可惜”。辩论打了这么久,不管中间技术如何、阅历如何、水平如何,怕只怕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以为自己是那个辩论的终结者,自己是正统,自己是武林正道,然后摆出一副岳不群的君子剑样子指着令狐冲骂不学正派武功,然后自己偷偷练葵花宝典。

有时候,我们这种水平不济的人教导后生,会跟他们说,要谦虚要真诚,因为辩论啊输赢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有格调。大概这句话,刘笛大师要看到的话,怕是要作女神状地嗤笑“呵呵”一声,接道:“我是女儿身,你们这些粗人别抓我头发、别扯我衣服。”
发表于 2012-8-21 08: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男人没有胸,就不要想着时刻胸怀天下了.
发表于 2012-8-21 2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包记

在下小时,学习体育相貌无一出众,偏有一项可执牛耳,便是食量。尤其是猪肉大包,自恃腰上横肉数条,每餐以盆记。后被众食伴封神,或称大神以示尊敬。亲戚每每劝说不可勉强,但他们又岂知“饱得自家君莫管”的道理。

封神后数载,某组织主办食包大赛。本以为可轻松夺魁,怎奈有对手出招怪异。吃羊肉包不说,咀嚼声音也不似我辈中人铿锵有力。更让人气愤的是,那厮食用的羊肉包形状也与猪肉包不同。为赢比赛,全然不顾本神为他们辛苦搭建的平台,一意孤行。呜呼!岂不知猪肉才是我华夏正宗(汉民),对手以三角形羊肉包夺魁岂不羞耻!若我中华古人见之思之,定要指之为“贻笑于大方之家”。

为神不易,作为高处俯视众生的神更是不易。望羊肉包一众邪门歪道好自为之。

包子,何为之为“香”?何为之“臊”?

——羊肉包误国呀。
发表于 2012-11-11 1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好帖子,推荐加精华












海峡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 fjzprx.com
发表于 2013-1-7 18:0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二楼是讽刺吧?吗?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22:47 , Processed in 0.2217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