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4|回复: 4

汤遐远:半决赛鸦片战争对近代化建设性/破坏性更大赛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5 2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吧,由于我年龄最小所以诸位评委把赛评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如果有什么写得不好的,请多多指教,还是先复盘后点评:
正方是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建设性大于破坏性,反方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关于立论:正方走的是常规立论,三个论点:建设性大大在:经济上促进工业化,政治上促进外交,思想上促进观念的解放。反方则先说明近代化指的是资本主义化(这个标准后来被自己所提出的“什么是真正的近代化”所替代),一是经济上工业化缓慢,二是政治上的民主是殖民主义的民主,三十由于中国没有主权,所以这种近代化不是真正的近代化或者是我们想要的近代化(这是正反双方焦灼的一个重要战场)。虽然大家在立论的时候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上予以阐述,但是后来双方都焦灼在经济层面,希望注意一下:后面不会打的论点就不要写上来了,三个好看但是之后不会延展的论点还不如两个较为单一但有详细铺陈的论点。
关于战场:
正方一辩最后的结辩陈词基本可以说明正方的主要战场:1定义什么叫近代化?这里正方前期主要驳斥正方所说的贸易顺逆差和近代化没关系,后期主要说主权和近代化没关系,特别是主权这块正方举了香港和澳大利亚的例子“难道香港回归中国之前就没有近代化么?”比较有说服力。2标准。反方论证鸦片战争下我们近代化不那么顺利不能论证出破坏性大(这句话在比较性辩题中其实是通用的,值得大家好好玩味)
反方主要打的是由于鸦片战争导致原材料被掠夺,劳工被掳走,市场被把控(主要表现在关税),所以破坏性较强。同时防守的时候有两个点:第一个是不能因为之前工业化没有工业基础,鸦片战争后有了历史课本上说的那些XXXX所,从无到有,就算是建设性强了。第二个是就算你说的近代化成立了,也是没有主权的近代化,不是真正的近代化。
关于价值:由于是讨论历史事件的辩题,所以双方在价值上没怎么渲染,反方的无主权无近代化论也主要用作战术防守用,价值上就不说鸟。
点评:
这个辩题邓哲说得很好,由于是历史类辩题,所以看的就是三点:史实,史观,和立、破比例。
史实上虽然只有一天时间准备,但是正方数据实例非常的详尽,反方就差一些,因此正方在被质询的时候经常说“请反方举出具体的例证”,反方就有些词穷了。史观上反方所说的“一个没有主权的近代化是你们想要的近代化么?”很容易博取观众的感性认同,但是如张老师说的,反方在这里操作上可以更细腻些,比如正方问“香港在回归之前中国并没有香港的主权,是不是香港就没有近代化了?”反方可以这样说“那个时候香港的近代化是英国的近代化,不是中国的近代化”关键点来了,辩题中的“中国的近代化”和“近代化”是不是可以做点手脚?这是不是比单纯的说”没有主权的近代化不是近代化”更柔和些?破和立的比例上这一场又有点失衡。正方基本上所有的质询环节都在质疑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对己方观点的延展,攻守有点失衡,所以听完整场以后会发现正方架构变成了由论点直接证明立场缺乏论据的无因果关系证明过程的体系,需要注意一下。
另外,我提一点自己对这个辩题的理解,反方一个反击的主要点在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工业化基础基本为零,鸦片战争之后有了工业化基础,但是不能够因为有这个从01的过程就说它建设性大于破坏性,这是以史实证论点,缺乏论证过程。但是为什么不能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的话说不定工业化可以从0发展到5?。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是历史可以推测,论证时我们无法论证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会XXX,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语境的塑造给评委和观众这样的观感,就比如之前所说的“香港的近代化不是中国的近代化”这样可以给听众更好的观感。另,我觉得鸦片战争对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说就好像是休克疗法一样,属于下猛药治顽疾。有效是有效,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休克疗法。最后一点,关于战争赔款上,我觉得反方可以再深入一点,由于巨大的财政压力,所以清政府无所不用其极征税,商人承担着巨大的税收压力,比如高额的厘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长江上游到下游就要收50多次厘金,极大的限制了商品(原材料)的流转,这些都对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评委讨论的时候也说道了仅有一天时间准备,还是网辩,队员间沟通不畅,能有这样的效果真的非常了得,期待在决赛的时候能够有一场更精彩的对决!

发表于 2012-8-15 22: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爆菊侠
发表于 2012-9-23 02: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简单通俗的告知 这一场 反方输在了哪里~~
输在了举例上?输在了论证上?反方到底输在了哪里呢?
发表于 2012-11-6 0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我爱华语辩论网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22:42 , Processed in 0.0587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