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3|回复: 2

罗淼:8.12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归去来兮队 & 湘潭大学校辩论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3 2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高校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赛评

四川大学辩论队技术指导 罗淼

       作为这场比赛最小字辈的评委,我被分配到了文字赛评这个任务。不过刚好在赛后也没有被询问对比赛的评判理由,我就大致写在这里吧。
       个人习惯,我将优胜方给了正方,最佳辩手原来给了正方二辩,后来在马萌前辈的说服下,当场最佳最终确定为反方三辩。接下来说回比赛内容本身。
       说实话,由于赛前没有接到详细通知,我是在赛前半个小时才得知辩题的,评委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够,在此给双方的辩手道歉(与主办方无关,因为我当时刚刚从老家回到成都的住处,还错过了之前一场比赛的评判,也给主办方再次道歉~);不过往好的方面讲,我也算是空白评判了吧。半小时之类我临时抱佛脚,查阅了什么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这事儿和高校有什么关系。大致明白了事业体制改革的指导精神,以及高校恰被分为“公益二类”这一项。于是乎,开始听双方辩手的陈述。我用一辩陈述和接受质询的部分,来大致代表一下全场的一些主要观感,聊尽管窥之效吧!
       正方辩手显然是更加老到的队伍,在中国的大背景下,拿体制开刀总是不会错的,或者说,总是让人听着爽的。将高校从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回自由之躯,以产学研联动为动力,走出中国高校发展的新路子,多好。
       反方的首次质询,我个人看来,让我有点惊讶。反方试图用纯粹的奥瑞刚赛制把比赛牢牢圈死,在质询中将利弊的讨论直接等同于政策的推行与否。我觉得这点论断颇值得商榷,但是正方表示欣然接受,于是乎只能当做反方成立吧。在此基础上的反方立论,显然是按着须根解损的套路按部就班的铺开。我偷偷的问了一下赛事主办方,比赛是否要严格按照奥瑞刚的标准来(因为如果这样的话正方基本就输掉了)。主办方回答不是。当然非奥赛制用奥的套路也不为过,问题是这个套路不是那么好驾驭的。在反方的立论中还好,有政策(事业体制改革),有损益分析(高校职能,教授精力等等)。但是在质询中,反方几乎立刻被始料未及的问题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正方的步步逼问中,反方承认了如下几点:今天的讨论只有指导精神,并无具体政策;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精神并不坏;反方自己是在已有精神的情况下,规划了可能的最坏的政策,来推到最坏的结果。
       唔,微吐槽一句,都承认成这样了,下面该怎么把话说圆啊?
       接下来就不进行赛事回放了,双方的由于赛制准备精神不一致,基本没有打到一起去。正方用纯粹老到的技巧,把反方还算用心准备过的政策分析化为无形。反方主要的攻击,关于产学研联动的质疑,也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攻势(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一段问答:正:就算没有产学研联动,教授要向国家申请资金,也是很费精力的;反:他有秘书,这些可以秘书去办啊!正:那产学研联动,和企业谈项目,也可以秘书去办啊!反:和企业谈项目需要教授亲自去,因为面子比较大!)。
        总的来说,正方准备不如反方充分认真但是经验丰富,在辩论技巧的运用上更为熟练和自如,成功的拆掉了反方的几点“政策”底线,所以我把票投给了正方。而反方,可能这么说在现在看来会有点无聊,但是我确实更喜欢反方的准备态度和方法。须根解损或者其他类似的分析方法更有益于真正的去拆解一个问题,并得出一个解答,或者至少给听众以思考。如果反方同学(如果有前辈的话我先为唐突道歉,网辩的整个赛事对我来说太神秘啦)能看到赛评,我有两点个人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1、坚持这种分析和立论的方法没有错,但是希望能做得更加深入一些,更加扎实一些不要浅尝辄止。比如本场比赛,产学研联动只是高校事业体制改革很小一个方面,高校的利弊除了社会效益、教授精力等,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其实,我真心认为政策弊大于利,也不见得政策就不能推行,尤其该辩题还特地限定了“对高校”,也许有些改革会极大的损害高校的既得利益,对高校是绝对的弊大于利,但是对全局,对长远,可能是壮士断腕呢?
       2、比赛就是比赛,技巧一定要锻炼。为了赢得比赛,需要守住一些不能退的底线,只要这种底线不是显然违背公共常识,不是挑战公众道德底线,那就基本是可以的。另外对时间的掌控也是锻炼的一部分。正方三辩剩30秒没说完,那(再次为不客气道歉)可能是因为正三没怎么精神十足的进行比赛,纯用语言能力在撑起表述。而反二的30秒没用,一来可能是看错了时间,二来可能,真的是没意识到2分钟应该说多少,怎么说,分几部分。
       最后是评委微吐槽几句,本场比赛算不上是最精彩的那种比赛。首先到最后我也没怎么弄明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会和高校产生瓜葛(我听到的基本上就是我在百度百科里查到的,显然这不太够)。其次比赛中听到的点吐槽有余,批判不足;推测有余,论证不足;言辞交锋有余,而思辨探讨不足,所以比赛到最后也没带给听众一些对辩题所涉及的问题的思考。这可能是因为最精彩的比赛总需要经验老到而又准备充分的两只队伍,但是这场比赛恰恰双方都在某一方面有所欠缺。当然这是高要求,我自己也不是能完全做到,不过,去追求这样的目标总是好的嘛。

发表于 2012-8-13 22: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长,我是昨天反方的一辩,去年在名辩盟有幸得到学长的签名~~ 看到学长认真的写了这么多,非常感动,再次感谢。关于学长说的我方首质,确实是有意的。赛前就清楚在操作上会很被动,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思路,想拿奥赛的框架框死对方,我自己也隐隐觉得有利弊推导到实施有些偷渡的嫌疑。三轮答辩被打残了,确实使得比赛很难看,找点借口就是比赛当天我们才确定阵容,急急忙忙的搞了一天资料,晚上才出论,没和小孩沟通好论点和资料,也是对政策辩不是很熟,我第一次尝试用需根解损破题,有很多细节和底线不是很明了。一开始被质询时被问到实施细则,回想一下资料确实没查到,一顺口就说了,说完就后悔了,不过也来不及了。这个底线确实被爆了。学长的两点建议记下了,再次感谢学长。话说学长您去年留给我们的电话号码有更换否?不敢唐突,所以未曾联系过学长,抱歉。再次致谢。
发表于 2012-8-13 23: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小明倒倒水,揉揉肩-,-

本帖最后由 纯小兔 于 2012-8-13 23:59 编辑

小明好辛苦~小明打赛评 是不是爪子都松了-,-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22:42 , Processed in 0.0665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