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9|回复: 0

汤遐远:节操碎一地V一支芦花,效果动机赛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3 20: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复盘,后点评吧
正方是效果是评判善恶的标准,反方是动机是评判善恶的标准
双方对于定义在立论就打成了统一:效果是客观外在的显现,动机是主观内在的情感。正方的提出了一个有利于他方论点展开的标准:作为大众评判事物的标准必须是:1.不偏不倚2稳定的。(双方随后尤其对稳定这个点来回进行了争夺,但是反方把主要精力花在“你说的标准不对”上而缺乏对“真正的标准应该是XXX”的论述,缺了一环)。但是反方在立论的时候埋了一个很好的地雷,反方立论时例举了两种情况A对甲的正效果=对乙的负效果B能力的天然高低导致的效果的好坏之别都不能够评判出善恶。尤其是A情况随后被多角度的使用,整体感较强。
随后的环节太多,我就不一个个环节说了,之前一直有人反映我写的赛评比较无聊,我就换个方式,双方大概按照这样的思路打下来的:
正方:如果把动机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那么如何辨别真正的动机?
反方:动机不能辨别,效果也不能辨别呀,你能保证事件的效果么?
正方:OK两个都不稳定难以辨别,但是效果相对稳定,相对容易辨别。
正方:你不能100%肯定某个人的动机,是不是只能去推测,去猜?
反方:何必别人知道,我自己知道自己是善是恶(这个点可以看做反方的价值升华点,在结辩的时候也有提到,即子非鱼,不需知之鱼之善恶,自知即可)
正方:你说的那个是善人VS善行,一个人一辈子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不好判断人之善恶,但是今天探讨的应该是具体的某件行为的善恶(在我看来这是正方做得最不够的地方,反方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企图证明“一个善人做的恶行我们也应该谅解,因为这个善人的动机是好的”正方在结辩的时候才让我听到我一直想听到的点,有点晚了,如果这个辩题能够咬死在善恶评判的标准就是在“某件具体事件完成后对这个行为的善恶评价”,那么正方将大大的有利。By the way,反方一直在强调说明的你也不能够100%确认效果,我估计他方的主要意思是行为的效果会随着时间地点的转移而变化,也就是我们说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所以你不能100%的确定(不过反方也没怎么说明白,所以虽然正方结辩的时候说的“今天讨论的是完成的事件而不是进行中的事件,因此效果是可以确定的”有加分
实例:
正方可能真的是由于环境原因,正方在一辩质询提出的“摩托车后面坐着一个孕妇司机为了赶时间闯红灯了,动机是好的但是闯红灯的效果不好就是恶行”与另一个杀人的例子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帮反方说话,反方后来也点破了“是否违法与甄别善恶有区别”,但是缺乏一个更有力的实例。反方在反复使用陈光标的例子来说明之前布下的雷区情况A,在这场比赛时成功的,因为环节比较紧凑,没有给评委带来重复感,期望以后论证同一个道理的时候尽量找两个或以上例子。
点评:这一场比赛评委反映双方的立论要比上一场好一些,在接下来的论证过程中也靠立论靠得更紧些。老实说我对这个辩题的思考也不够深入,是后面评委讨论的时候胡帅和孙姐点醒了我:善恶与好坏是不是有区别?法律和人伦之间是不是有不重合的灰色地带?作为评判善恶的标准设立它的意义在哪里?(这里反方有提到我们不需要别人对我们的效果和动机指手画脚,只需要自己问心无愧,但是前导缺了一环,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在意别人对我们善恶的评价?因为XXXXXX,所以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啦)如果双方能够把设立甄别善恶标准的意义做一个语境的塑造,相信比赛会更有意思。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22:47 , Processed in 0.2632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