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0|回复: 2

交流赛第二场“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社会问题”赛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6 08: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辩题:“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对阵双方是暨南大学与四川农业大学的辩手。也许是准备不充足吧,这场比赛出现了一个比较无聊的情境:正方一直强调由于最终的选择在个人所以应该是个人问题,而反方则更多强调了社会环境是决定的因素。其实就像我在和辩手们聊天的时候说的那样,任何人的选择都既会考虑个人偏好,也会考虑现实环境,都是内外因统一的结果,因此双方都不能以此为逻辑直接论证己方命题。
      这个题目的题面设置非常刚硬,“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是个人问题”,这属于直接要求双方做性质判断,而不是两者比较到底谁的作用更大。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只拼性质判断,个人问题的门槛是非常低的,比如吃饭喝水等都可以是个人问题。而社会问题的门槛相对较高,必须达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才能称之为“社会问题”,因此才会出现反方质询中小泉纯一郎参拜到底是不是社会问题的争论。如果正方以此为文章,指出反方所提到的只能算是社会现象而不是社会问题,估计能耗费反方不少精力来回应。因此在实际的比赛中,反方为此设置了不少的预先防守,但正方却没有相关意识,双方都没有发动实际的进攻,个人认为正方对此吃亏更大一些。
      双方辩手上来就对“留学归国”的定义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正方认为这个辩题讨论的是“留学是否归国”的抉择中个人和社会谁的影响更大,反方则认为这个辩题讨论的是留学归国率低这一社会现象主要靠社会还是个人解决。笔者认为,这个辩题的界定比较模糊,因此两种情况都讨论为宜。
      这场比赛主要有两个交锋点,基于的是双方两个不同的定义:
      交锋点一: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还是不回国,主要因素在个人还是社会?
      这是正方的主要攻击点,正方提出,社会只是依托,最终由个人决定。我上面已经说了,“最终由个人决定”是无法推出“留学归国的选择主要因素在个人的”,因为也许这个个人决定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这份“社会依托”。打个比方,比如一个留学生很想回国,但国内就是没有他专业的用武之地,他只能不回国,这时候社会因素就起了更大的作用。正方基于此并非没有考虑,而是提出了许多留学生因为家庭、感情或者其他的因素决定去留和社会无关,但可惜的是没有具体的实例、数据和展开,因此论点的铺陈上显得有些单调,给听众的感觉有点霸道(一直说最后是个人选的所以是个人问题)。
      由于反方主要攻击点在交锋点二,这里并没有太多攻击,颇为可惜。反方一来可以质疑正方个人决定即个人问题的逻辑,二来可以质疑个人决定影响因素主要在个人偏好的论断,我相信相应的数据资料不难找到。
      所以交锋点一几乎都是正方在进攻,反方对此的反驳和回应并不充足。
      交锋点二:对于留学归国率低的问题,解决主要靠个人还是社会。
      这是反方的主要交锋点,但是正方也有相应准备。正方的论点是:我们不能总是把一切责任推给社会,留学生回来不回来、回来以后怎么找工作应该由留学生自己来承担。这个论点虽然力度不足,但也算是对反方进攻的一个预防守。
       而作为反方的主攻战场,反方认为当前留学归国率低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国家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也就是我上文提到的性质判断),也只有靠社会来解决。但可惜的是,反方这一主攻战场的展开并没有足够的实例支撑,也没有相应的计划。如果反方能提出一些资料,证明留学归国率低确实是社会环境导致的(比如一些证明留学生不愿意回来是因为就业、社保、民主、公平的数据或者调查报告);或者用一些实际的计划来证明只要进行足够的社会调节就能够吸引留学生回国(比如印度各种人才计划有效召回了不少留学生,这说明社会调整确实在解决问题上更有力度)。可惜的是,反方和正方一样只是重复逻辑,并没有足够的论证和论据。
      所以交锋点二,正方有论点但是很无力,反方主攻但是论证不足。
      在价值上,反方的根基是弘扬“留学归国要报效祖国”的思想,正方对此表示了默认。但这种默契未必明智,笔者认为反方提倡的价值观本身也应该纳入到辩题的讨论范围。
      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现在很少有人说是为了祖国了,一般都是个人的发展。那既然是为了个人的发展,那我回来还是不回来自然就是我个人的自由,即便我考虑了社会环境,但也是基于“我是否能有更大的发展”。这样一种价值基调是有利于正方的,虽然可能会引起愤青的攻击。
      因此在价值的基调上,反方掌握了全场的主动。
       技术上,反方在定义战中的“就业问题其实是就业难的问题,温饱问题其实是温饱不足的问题”的类比比较精彩,成功让听众更加倾向了反方的定义;但反方钱学森的选例有些欠妥(或者说后续攻击没有跟上),导致被正方用“钱学森时代社会环境不好他们照样回来,这恰恰说明个人选择才是最重要的”反击。但总的来说,反方全场有类比的意识,正方则相应不足,因此反方取得了场面的优势。
      正方质询手需要注意的是质询是一个深入击穿对手防线的环节,需要设计纵深的问题,更需要追问来取得优势。但你们的前两轮质询给我的感觉都是“点到为止”,每个问题问一下就换新问题了,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送对方发挥。
      双方都需要查找更多的数据来论证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光用逻辑推来推去。
       但如果要有评价的话,我个人倾向反方胜利一点。理由是双方的立论都是基于己方的定义的自圆其说,而反方在定义战中取得优势,因此听众接受效果上更倾向反方的体系;而价值上,正方也没有足够的质疑,更多停留在防守反击中。但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对辩题的论证都比较不充足。
       大晚上脑子也不清楚,没什么条理。就说这么多,欢迎大家继续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交流赛我不在,大家要加油哦!
发表于 2012-7-26 14: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加油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18 10:14 , Processed in 0.0498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