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才选拔
优秀辩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自身长期知识积累、素质提高的结果,而优秀辩手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好地发现人才,是更好地培养人才的前提。由于赛制不同,对各辩位的要求难以一言蔽之;但总体而言优秀辩手需要的素质随各个辩位的要求而不同:
1) 一辩——坐对隆中,计定三分
主要任务:开篇陈词:构建并准确地陈述本队主线,并用精准的语言与适当的实例进行初步论证,不求面面俱到,可适当留有余地乃至陷阱,吸引对方注意,然后设计反击。为全队整场比赛奠定基调、划定走向。
攻辩小结:逻辑思维清晰,攻辩期间聚精会神关注双方交锋,能迅速寻找到双方交锋点、洞察双方逻辑,并很好地为本方查漏补缺、揭露对方的矛盾。
主要要求:逻辑思维清晰,思维较敏捷,洞察力、全局观、控制力强。在自由辩论中尤其要充分发挥“旁观者”的作用,保持对比赛走向的观察和控制,在关键时刻能深刻揭露并准确表达对方矛盾,把辩论引向对本方有利的领域。
2) 二、三辩——能进能退,真正法器
主要任务:攻辩阶段:赛前要能事先利用逻辑学知识和自身史学、哲学、社会学积累设计出有欺骗性、有说服力且有可操作性的数套攻辩问题,场上酌情使用;回答问题时要思维清晰全神贯注,能发现对方在提问时的逻辑陷阱并加以规避,如果落入陷阱要能保持镇定作出较圆满的回答。
自由辩论: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反应,能在对方发言期间即发现其问题,在不违背本方主线的前提下作出回答、准确反击,并为一、四辩发现对方深层逻辑问题提供启发、争取时间;要能穷追猛打,把对方的逻辑漏洞以风卷残云之气势体无完肤地暴露出来。
主要要求:思维极为敏捷,反应相当迅速,语气坚定,深层次逻辑洞察力可稍逊于一四辩,而短时间浅层次要求更高。发言积极,对本方逻辑主线更要求有清晰全面的认识,故准备期间也要积极参与主线讨论,理解运用能力要强。
3) 四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主要任务:总结陈词:全场关注辩论走向,抓住双方交锋点,能在本方主线基础上根据比赛进程适当补充修正,并充分升华主题,辩题的意义;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用凝练精准的语言概括全场,尤其在反败为胜时起关键作用。
主要要求:临场应变能力好,逻辑思维能力强,其他要求与一辩类似。
虽然各个辩位要求不同,但同为辩手也有相通的基本要求,如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雄辩的口才、足够的知识积淀、较快的反应能力等等。作为优秀辩手,这些方面自然要胜人一筹。
2. 竞赛仪态
竞赛仪态是最简单、最浅表的东西,却也是最马虎不得的,一个思维口才皆属上乘的辩手在仪态方面如果差强人意,则必然大煞风景。
最基本的是保持对观众、嘉宾、评委、双方辩手的尊重,具体而言就是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不要用手指或笔杆指点对方,至少不能把辩论变成泼妇骂街。
其次,在辩论中要遵守赛制规则。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就是抢发言——或是未等对方发言完毕就插话,或是本方两人同时起立发言。辩论的要点在逻辑,不在争一时之长短;等对方把所有都说完,然后一二三四罗列对方错误,将其驳斥得体无完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方是英雄本色。
3. 素质提高
素质提高在于平时积淀,辩论则是厚积薄发,这也对提高辩手自身修养有重要作用。平时应多阅读逻辑学、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场上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4. 赛队组成
各辩队组成既要看候选人员,也要看各队员特点。一般而言,一支辩论队应由四至八人组成,过多则人浮于事,过少则捉襟见肘。其中应有较固定的主力二至三人,实力公认较强;竞赛期间其他岗位可酌情轮换,确定上场选手时间不宜过早。
一支辩论队如能有一两位灵魂人物,作为凝聚全队的精神领袖,则甚好。除了自身水平修养得到公认外,还应在辩论赛中能协调各队员工作,把握准备进度,以自身气质魅力鼓舞全队士气,引导全队思维,给这支辩论队“注入灵魂”,使全队“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亮剑”)。
但是,如果队员水平差不多,绝对不应强行确定核心,否则非但起不到引导作用,反而场下可能文人相轻引发内斗,场上可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成员间关系以自然、团结为首要。如果队员学养、能力、气度都比较高,便能自然精诚团结,这是最佳境界。
在队内既要分工,也要合作。辩论尤其需要团队精神,场上己方观点矛盾是极其低级的错误。一辩四辩稿、二三辩攻辩问题绝对不是对应辩位各自的事,而需要全队协调共同讨论。首先全队讨论确立主线,要首先全面思考对方主线,从而有针对性地准备,双方主线确定后再写一辩稿和四辩稿,而不必过早起草、重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