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5|回复: 40

正方:大众意识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反方:伦理道德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我是正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14: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2-7-4 11:31 编辑

只看楼主 回复 正方:大众意识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 反方:伦理道德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

球帮助!
不晓得哪里来的坑爹题目。
我是正方求解题或者给点突破口。

球点论点和攻击对方的论点
发表于 2012-6-30 1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意识和伦理道德对立了?
看不明白辩题啊,同样求指点
发表于 2012-7-4 19: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同意沙发的诧异,我也有同样的纳闷儿:啥时候大众意识有悖于伦理道德了?这个辩题的意思是说大众都是缺德的?如果一定要说这个辩题有一些合理性的地方,那么便是大众意识或者说社会容忍度的变迁,例如眼下未婚同居或者说未婚生育的普遍存在,有悖于老一代人所接受的伦理;例如送老人进养老院养老,虽然在健康和物质上可能都更好,但有悖于传统中对于孝敬父母的理解。那么,这里,其实大众意识并不是真正的大众,而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而伦理道德也并不是真正的伦理道德,而是传统伦理。

如果这些是辩题主要向讨论的内容的话,那么正方可以突出一点:大众意识代表了人们思想的变迁,适应于当代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片面地强调传统伦理道德,则约束了新思想的发展。

好吧,我承认,面对这么一个辩题,这是我能想到的仅有的东西了。
发表于 2012-7-4 19: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7-4 19:28
我非常同意沙发的诧异,我也有同样的纳闷儿:啥时候大众意识有悖于伦理道德了?这个辩题的意思是说大众都是 ...

但是伦理道德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伦理道德也是大众意识的一种体现。比方说民初的时候,公共交通上面就没有人再去管男女同座之类的问题了。那其实也是一种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啊
发表于 2012-7-4 20: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3J1H 发表于 2012-7-4 11:41
但是伦理道德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伦理道德也是大众意识的一种体现。比方说民初的时候 ...

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所以才觉得出题人有些思路不太清晰嘛。

只是,如果一定要辩这个辩题的话,那么伦理道德的变迁则是由大众意识主导的,即大众意识先形成,但却与传统伦理道德冲突一段时间,伴随着这种大众意识被广泛接受,那么也就随之取代了传统伦理道德而成为新的伦理道德。
发表于 2012-7-5 08: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柯南的疑问,这个辩题好歹也给个更字吧,不然怎么打
发表于 2012-7-6 13: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众意识与伦理道德对立了?也不完全.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中高级的一种生命进化体,是在不断学习美化中发展,灵感智慧基于道德,哲学思维基于道德,榜样形象基于道德,制度约束基于道德.
发表于 2012-7-7 13: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7-4 20:16
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所以才觉得出题人有些思路不太清晰嘛。

只是,如果一定要辩这个辩题的话,那么伦理 ...

版主换头像了?又帅了啊
如果按版主您的解释,那么正方是不是就应该体现他的时效性并突出伦理道德的滞后性呢?求指教
发表于 2012-7-7 13: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周了,比赛了吗?求过程,结果和点评
发表于 2012-7-8 0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3J1H 发表于 2012-7-7 05:38
版主换头像了?又帅了啊
如果按版主您的解释,那么正方是不是就应该体现他的时效性并突出伦理道德的滞后 ...

哈哈,您客气了。

就时效性而言,我的确觉得应该突出大众意识的领先,指出大众意识代表先进的、现代的思潮。至于伦理道德的滞后性,只能说大家接受起来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如果一定要强调“滞后”,是不是这个词有些贬义呢?
发表于 2012-7-8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7-8 00:53
哈哈,您客气了。

就时效性而言,我的确觉得应该突出大众意识的领先,指出大众意识代表先进的、现代的 ...

哦哦,我的措辞的确还要再提高。可这样的话会不会容易变成了两个都正确,我更正确呢?这个辩题貌似就是因为两个只能活一个才麻烦啊
发表于 2012-7-8 17: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3J1H 发表于 2012-7-8 02:33
哦哦,我的措辞的确还要再提高。可这样的话会不会容易变成了两个都正确,我更正确呢?这个辩题貌似就是因 ...

呵呵,楼上过谦了。

事实上,大众意识和伦理道德本身就不应该存在本质冲突;就算有些细微冲突,也应该本着包容的态度承认两者都没有什么所谓的对错。所以,我才觉得这个辩题出得很不合逻辑。

那么,在场上如果处理起来的话,我个人倾向于突出大众意识的好处,而尽量以客观中立的语言来突出伦理道德的不好的一面(而不是直接说伦理道德本身就是不好)。
发表于 2012-7-10 16: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7-4 19:28
我非常同意沙发的诧异,我也有同样的纳闷儿:啥时候大众意识有悖于伦理道德了?这个辩题的意思是说大众都是 ...

我不同意!"大众意识代表了人们思想的变迁,适应于当代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的,但并不代表大众意识全都利于社会的发展,大众意识是一种模糊概念,包含着正确的和片面的,比如传统观念和新兴观念都是大众意识的一种体现,你能说传统观念全错或是新兴全对吗?
    说“大众意识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就好比说“法律有利于中国发展”一样。什么样的法律,什么样的大众意识有利于中国发展呢?

发表于 2012-7-10 16: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3J1H 发表于 2012-7-4 19:41
但是伦理道德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伦理道德也是大众意识的一种体现。比方说民初的时候 ...

“民初的时候,公共交通上面就没有人再去管男女同座之类的问题了。那其实也是一种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啊”这句话有错误,伦理道德跟传统伦理道德是有区别的,你说的冲击应该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而不应是对伦理道德的冲击,你把两个概念混淆了!!
发表于 2012-7-10 16: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0一页书0 发表于 2012-7-10 08:11
我不同意!"大众意识代表了人们思想的变迁,适应于当代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的,但并不代表大众 ...

反驳得好!

我承认,大众意识包含了错误的内容。但如果要分析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话,则是要区分两种不同错误。

第一,是一部分民众的意识在当时看来是错误的。例如,当下如果有一部分民众的意识,在当下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错误的。那么,这部分错误的“大众意识”,虽然人数众多,但并不是社会的主流,能否真正代表“大众”、真正称为“大众意识”,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是历史上的一部分大众意识在当今看来是错误的。例如一些封建礼教。这部分大众意识,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是它们在其成立的时候,却是有助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的。比方说封建时期的儒家文化推行尊君尊王、君主集权,虽然由此诞生了一些昏庸或霸道的君主,但也在很多时候这避免了权力分散、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所以,这些大众意识,在其成为大众意识的当时,是有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
发表于 2012-7-10 18: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0一页书0 发表于 2012-7-10 16:17
“民初的时候,公共交通上面就没有人再去管男女同座之类的问题了。那其实也是一种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啊”这 ...

传统伦理道德就不是伦理道德?白马非马的游戏不经玩吧。的确,传统伦理道德并不能代表所有伦理道德,但无论怎么切割都是不能把它从伦理道德的范畴了割裂的。正是因为伦理道德有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才有传统的和新的
发表于 2012-7-10 2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3J1H 发表于 2012-7-10 18:41
传统伦理道德就不是伦理道德?白马非马的游戏不经玩吧。的确,传统伦理道德并不能代表所有伦理道德,但无 ...

对啊,所以冲击你说的应该是指传统伦理道德吧
发表于 2012-7-10 2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7-10 16:40
反驳得好!

我承认,大众意识包含了错误的内容。但如果要分析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话,则是要区分两种 ...

说的好!不愧是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2-7-10 2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0一页书0 发表于 2012-7-10 20:13
对啊,所以冲击你说的应该是指传统伦理道德吧

我就不明白了,传统伦理道德从属于伦理道德,冲击了传统伦理道德就不是冲击了伦理道德?我打了你的手一下,我就不是打了你?
发表于 2012-7-10 2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7-10 16:40
反驳得好!

我承认,大众意识包含了错误的内容。但如果要分析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话,则是要区分两种 ...

不过,大众意识既然包含了错误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对社会确实造成一定影响的!就拿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来说吧,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虽然这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必然要摸索的,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妨碍了当是社会发展的。
      所以错误的大众意识对社会发展还是有影响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08:59 , Processed in 0.0525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