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5|回复: 9

上会发的帖子没人回,输了比赛,这次一定要帮忙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1 15: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文化淡化个性  我们是反方 。求各位前辈指点一二。
发表于 2012-3-31 18: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清楚上一次是什么原因,但我恐怕要说,这一篇帖子仍不是我个人首选回复的帖子。

如果参照本版的版规,或者参照我在管理专区回复别人投诉时给出的回帖标准,或者参照一名辩手对于辩论的理解,想要讨论辩题至少应该一字不差地准确给出双方辩题。而从您的信息中,我无法知道您的对手是什么观点,实在难以进行有建设性的讨论。

这里,我顺便借您的地方,重申一下我个人(不代表其他任何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回复哪一个帖子:
1. 准确给出双方辩题以及自己立场或求助立场的,优先于未能给出这些信息的。因为这些信息是别人参与讨论的根本前提。
2. 尚未有人回复的帖子,优先于已经有人参与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广泛的求助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
3. 能够自己给出一些思考内容的帖子,优先于作者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因为本版鼓励每一位辩手都在求助于他人之前能够自己尽量付出一些努力。

最后,祝愿楼主尽早得到其他网友的回复讨论,也祝愿您比赛顺利。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9: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我知道了。那我就补充一下。
辩题:正方:网络文化强化个性  反方:网络文化淡化个性。  鄙人是反方。
  这个辩题,我自己觉得不是一个好辩题。 查资料时,关于网络文化,我实在是看不懂网络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然后,我自己觉得 辩题里面的“个性”不应该理解成单个人的个性,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亦或者说辩题可以理解成“网络文化淡化(强化)个性的发展”。其次,关于一个辩题,我们基本上是将其分为“绝对”或者“更”这两个方面,如:杜绝盗版,政府和消费者谁扮演的角色更重要。  这个辩题就是“更”的辩题,而我不知道这个辩题应该分成哪一种。
   希望各位前辈 能够帮我1、解析下辩题, 把网络文化和个性给个明确的定义2、我方(反方)应该抓住哪些观点,然后去深入3、站在对方的观点上(网络文化强化个性)分析下他们的观点、

  谢谢大家,欢迎你们跟我们一起辩论。
发表于 2012-3-31 23: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而后者则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不容否认,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广义的网络文化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1] 冯永泰则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2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说的简洁些,不要网上的资料,最好是自己的理解,列举些实例比较好。谢谢!
发表于 2012-4-2 02: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生死死 发表于 2012-3-31 19:38
好吧,我知道了。那我就补充一下。
辩题:正方:网络文化强化个性  反方:网络文化淡化个性。  鄙人是反方 ...

提点个人意见哈。。。
个人理解这个题目讨论的是一个网络文化导致人走向趋同还是更走向趋异的差别。强化个性在于说明更加的体现出个体间的差异,而淡化个性则说明使得受到其影响的人走向了趋同。那么其实这个题目中真正要下功夫去想的个人认为并非是所谓的网络文化,而是个性。那么什么是个性呢?简单的不负责任的说就是个体差异,个体之间的不同,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共性,而个体个性的淡化,必然说明了其与其他个体的差异变小,或者说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之间的差异变小,而体现出来的则是共性的增加。而网络文化又是什么呢?简单的说也就是网络上的文化或者说是由网络而产生的文化,那么其实这个题目个人认为要争论的就是这种文化给群体中的个体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差异的加强,个性的更加彰显,还是差异的减弱,群体性的走向趋同。
那么基于以上,我们再回来看看正方,正方要说明的是个性差异的加强,可以建立的是网络这一载体的特殊性,也就是将网络文化理解成为网络上的文化。那么其对于上述群体的定义应当建立在以网络为载体的群体,强调的是在网络这一特殊载体中,个体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加的彰显,以及个体的差异由于一层虚拟的面纱而不受到现实世界中那么多的拘束,也就是说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将题目中的网路文化偷换成为网络这一载体。正方要主打的却也是网络这两个字。
而站在反方,强调的却是文化,文化两字拆开来看,可以看成是一句话,博之以文,化成天下。在一种文化的影响下,个体的意见或者是特点当被这一文化所接受时,其实往往已经成为了一种群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来的是范围性区域性的趋同,比如华夏文化,比如两河文化,之前的词语可以看成是对其形成来源的说明。那么建立在以上所述的基础上,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假设情况,也就是当群体中的两者互相接受彼此的差异,拥有彼此差异的同时,这种差异已经消失,而成为两者的共性,推而广之,这种接受通过文化这一宏观概念的影响,必然导致的将是群体性的差异消失,自然就可能导致个性的淡化。
一点看法,希望对于楼主有所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20: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朽哲人 发表于 2012-4-2 02:36
提点个人意见哈。。。
个人理解这个题目讨论的是一个网络文化导致人走向趋同还是更走向趋异的差别。强化 ...

灰常感谢!也就是说,你觉得正方应该走个人的个性 这一观点;反方(也就是我)应该走个性群体趋势这一观点。而且,正方会偷换概念,强调网络这一载体的虚拟性,而反方应该抓住文化这两个字。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20: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没有愿意来发表意见的??????????
发表于 2012-4-4 14: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减少了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且网络的弊端,例如网瘾等,直接使得人与社会脱节,淡化了个人在群体中的个性。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的是网络的弊端,但是辩题是网络的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14:04 , Processed in 0.0493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