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14|回复: 20

正方:大众传媒缩小公众与真相的距离;反方:大众传媒扩大公众与真相的距离;我是正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0 2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2-3-21 07:42 编辑

辩题:大众传媒缩小/扩大公众与真相的距离

我是正方,大众传媒缩小公众与真相的距离。
想请各位帮帮忙~
首先对于辩题中各个名词的定义
反方的立足点会有那些?
什么是真相?公众对于一些社会的事件,怎样才算是知道真相了?
…………
帮忙啦~谢谢~
发表于 2012-3-21 15: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回答您后面的问题吧。所谓事件的真相,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整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如果已经有结果的话),甚至应该包括相应的背景信息。只阐述其中一部分,虽然不违反事实,但并不是事件的真相。比方说,张三跟李四打架,如果只说张三先动手打了第一拳,只说李四家中贫困没有丰厚的收入;但却没有说李四实际上好吃懒做、没有收入是因为被单位开除了,没有说李四经常调戏张三老婆、欺负张三孩子、被多次严厉警告仍未有收敛,那么这样的报道只能算是陈述部分事实,不能算是阐释事件真相。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们来看反方的立论。反方会指出,媒体处于自身立场的需要,或者是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在事件真相中进行有选择的过滤,只报道出那一部分自己想要报道的事件事实,但这些未必有助于大家了解事件真相。政府媒体只是单方面渲染政府怎么怎么好;同样,那些标榜“民主”的媒体整天只是单方面报道政府怎么怎么坏。这两种报道都是片面的,也都不利于公众了解事件真相。而这种现象,受到了媒体立场和利益需要的限制,是媒体难以自我完善的障碍,例如官方媒体不容易违反政府授意,而对于商业媒体而言夸奖政府的新闻不如爆料新闻吸引眼球、容易卖钱。
发表于 2012-3-22 09: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众传媒的概念,这个在传播学教材中是有严格定义的。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第三章第三小节中,讲大众传播的定义为由专业化的机构和技术组成,利用技术设备为大量的,异质的,广泛分散的受众来传播象征性的内容,而且“大众”这个概念是和“小团体”“人群”有相同但是相区别开的,其分布面积广阔,成员彼此不认识,缺乏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无法以一种组织化方式的集体行动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也就是说,那种地区性的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目标人群的电影,都不能算是“大众传播”的行列之内,同理,其所持有此目的的媒介,也不能算作是大众媒介。建议楼主参考一下“传播金字塔”,大众传播是一种社会范围内的行为,同理,大众媒介也是。
  这样一定义,大众媒介的指向就很清晰了,往往是国家电视台,面向全社会人群的商业报纸以及党报,国家电视广播。
  而网络这个媒介算是新型媒介,其定义的归属还在讨论中,但是按照定义,无组织,无意识的网民参与,不算是大众传播行为,故而也不是大众媒介带来的影响。可以排除掉。
  这样就不自觉得提高了大众媒介的标准,对楼主来说可能会好一些。
发表于 2012-3-22 0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3-21 15:40
先来回答您后面的问题吧。所谓事件的真相,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整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所有的报纸和媒介都更倾向于认同其目标读者,而所有的报纸和杂志甚至于电视台,都对广告商有着严重的依赖,而广告商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出于这个目的,大部分的报纸更基本的原则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商业报纸。这也就是说,媒介对信息的筛选还要受到其目标读者的制约。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高速流通,想要凭一己之力去掩饰或是阐释一件社会问题,已经是很难办到的,如果其过于立场化,只会造成自己的公信力下降,流失读者。这个情况从侧面来讲就更有助于其自己发展。
  还有,是不是只要爆料,吸引眼球,就会有人买。人都是出于自己的经验和常情来推断和办事的,我不会因为看到有个女人生了二十个小孩儿去买一份杂志,同理,我也不会因为看到一个为了吸引眼球而爆料的新闻就去买,因为,我想要的是真相,你想要我买,你的标题就要让我觉得你在表现真相,而且在媒介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想玩夸张来生存是不是越来越难了。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一些愚见,如有不妥,还望海涵。
发表于 2012-3-22 15: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颜色的方向 发表于 2012-3-22 01:17
所有的报纸和媒介都更倾向于认同其目标读者,而所有的报纸和杂志甚至于电视台,都对广告商有着严重的依赖 ...

四楼说的有道理。

其实,我也考虑到了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固然,有的媒体同意我的立场,便会发布有利于阐释我的观点的事实;但同时也有媒体不同意我的立场,便会发布不利于阐释我的观点的事实。而这所有的媒体一起面向公众,公众可以了解到方方面面的事实,也就可以了解事情的真相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6: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3-21 15:40
先来回答您后面的问题吧。所谓事件的真相,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整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但是   如果我是正方  我就会说  现如今 像这样片面的报道有多少呢?作为大众传媒  是一个专业性的组织  即便有少数的片面报道  媒体后续也会做出更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6: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3-22 15:41
四楼说的有道理。

其实,我也考虑到了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固然,有的媒体同意我的立场,便会发 ...

但现在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如果按您说大众能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倒不如说是海量的信息   每家报社给公众提供一种信息     公众很容易就迷失在这信息的海洋里   从而与真相更远了
发表于 2012-3-24 19: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echo… 发表于 2012-3-24 08:37
但现在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  如果按您说大众能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倒不如说是海量的信息   每家报社给公众 ...

先回答6楼的问题。我不是传媒专业的,所以说得不一定对。但我个人觉得,大众传媒的专业性与报道的片面性之间不具有矛盾。对传媒的一大要求是“如实”;但是,片面报道并不一定就违背事实呀,只是没有把事实的所有方面都讲出来而已。正如我在2楼的那个例子,张三的确是先动手揍了李四一拳,这么报道并不违反客观事实。所以,即使这样的报道有些片面,媒体也没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正;并且在现实中也很少有媒体这么做。

再回答7楼的问题。如果说在海量信息面前大众会迷茫从而远离真相,那么我想是有些人读报方法有所偏差、对真相的理解有所偏差吧。我没有查过确切的定义,但我作为一个外行在2楼提出了对真相的理解,即对事实的认定,而不是情感或价值方面的。比方说,甲媒体讲小王是个好人,乙媒体讲小王是个坏人,大家读完之后不知道小王是好还是坏,于是迷茫了,这其实是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追错了目标。追求真相,不是去认定小王是好还是坏;真相应该是指小王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大众可以从甲媒体中读到小王干的几件好事,也可以从乙媒体中读到小王干的几件坏事,把这些所有的事实综合起来,那便是真相。至于在真相基础上如何认定小王的好坏,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认定小王的好坏作为事情的真相来追求的话,那么自然会在媒体的海量信息面前迷茫咯。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8: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2-3-24 19:50
先回答6楼的问题。我不是传媒专业的,所以说得不一定对。但我个人觉得,大众传媒的专业性与报道的片面性之 ...

但是  今天我们在这讨论这个辩题   正是因为现今媒体给公众所报道的误导信息越来越多   如果按您的意思   大众媒体报道有错也可以原谅  那岂不是将反方逼近绝路   反方说什么 您都可以说这是片面报道 不会违背事实  可如果越来越多的片面报道充斥在公众周围  那岂不是在偏离真相的道路上越来越远
发表于 2012-3-25 1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大众传媒当然是缩小公众与真相的距离的。没有大众传媒,你甚至都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二,新闻的报道本身就需要遵从客观和真实,这是最基本的准则吧。(这也是理想状态)
第三,大众传媒的模式在中国和国外是不一样的。国外有四种(年代久远,我已经记不清了)。
第四,大众传播一词在传播学相关论述里面已经明确界定了,没事儿看看施拉姆的著作,对你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9: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skidrow 发表于 2012-3-25 18:44
第一,大众传媒当然是缩小公众与真相的距离的。没有大众传媒,你甚至都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二,新闻的 ...

首先  我们现在的辩题是基于知道事件的情况下而讨论的
其次  你都说了报道遵循客观事实是理想化的状态   而现实是残酷的  虚假错误片面的报道是不容小觑的
再次  我们现在是在中国   所限定的范围也是中国 外国和中国的政治体系不同  处理新闻信息的方式也不同
发表于 2012-3-25 2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echo… 发表于 2012-3-25 19:26
首先  我们现在的辩题是基于知道事件的情况下而讨论的
其次  你都说了报道遵循客观事实是理想化的状态   ...

第一点,存疑,标题并未明说,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第二点,错误报道的不容小觑,没错,这也是新闻工作者要有相关的准则以及法规的原因,关于法规,中国也算是比较健全的。如果还有不明白,请去查阅新闻把关人理论。
第三点,似乎并未框定国界,一切前提是你人为的植入。
发表于 2012-3-26 00: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echo… 发表于 2012-3-25 10:34
但是  今天我们在这讨论这个辩题   正是因为现今媒体给公众所报道的误导信息越来越多   如果按您的意思   ...

我想,关于“误导信息”和“报道有错”,我们需要界定一下。比方说,春运期间一票难求,我偏偏说票很好买、当天去车站还能买到卧铺,这是误导,而且这也是虚假新闻,毋庸置疑是错的。但这种错误,属于大众传媒不该犯的本质性错误。这类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但凡这种错误的媒体,根本不够资格成为大众传媒。但是,如过我承认一票难求,但又为铁道部开脱,说铁道部已经尽力了,否则情况还会更糟。这种报道,属于“误导信息”吗?属于“报道有错吗”。这恐怕值得商榷吧。

至于片面报道过多,站在反方的角度,自然会说这扩大了大家与真相的距离。但是,站在正方的角度,我想应该对此进行质疑吧。如果有的媒体往左偏面一点,有的媒体往右片面一点,那么对于大众而言,岂不是了解到了方方面面的信息?岂不是反而更有利于探求事情的真相吗?那么,站在正方的角度,我们应该质问反方:为什么所有媒体的片面报道一定会都往同一个方面片面呢?为什么一定会扩大大众与真相的距离呢?如果反方不能解释这个为什么,那么反方的立论则是要打很大折扣的。
发表于 2012-3-26 05: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MaPowerness 发表于 2012-3-26 05:43
lz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吧

此话怎讲?
发表于 2012-3-27 09: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echo… 发表于 2012-3-26 23:26
此话怎讲?

随便问问 不是就算了
发表于 2012-5-29 23: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现在的虚假信息多要归咎于监督机制及惩罚制度不完善~~~
发表于 2012-5-29 2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echo… 发表于 2012-3-25 18:34
但是  今天我们在这讨论这个辩题   正是因为现今媒体给公众所报道的误导信息越来越多   如果按您的意思   ...

我觉得公民还是具备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的。再者,传媒传播还是要遵守一定规则的~~~
发表于 2012-5-30 1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辩题是中国政法大学最近表演赛的,网上有视频的,有空可以学习下啊
发表于 2012-10-6 13: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5 14:13 , Processed in 0.0528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