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8|回复: 2

我方: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对方: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7 12: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1-11-27 11:04 编辑

留学归国这四个字是一个行为,如果理解为一个行为那么后面的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就得理解为社会的事和个人的事。这样的话辩论队我们非常不利。而且对方如果提出这样的理解我不知道该如何辩驳。

对我方有利的是将讨论的问题理解为留学归国率低,是一个social  problem.但是这有歪曲辩题的意思,因为辩题里是留学归国不是留学归国率低。所以讨论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方带着走。


求救啊!我们该怎么破题,有什么技巧可以让我们反击。

下面附录,某学校“个人问题”一方的辩词。
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
   开篇名义,定义先行。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首先我们来明确留学归国的定义,留学归国指的是留学生在国外留学之后选择回到祖国这一行为。什么是留学生呢,所谓留学生是指具有高中毕业文凭,或者是同等学历,去国外攻读大专以上文凭的学生。我们今天讨论的肯定不是一个留学生的归国问题,而是留学生这一群体的归国问题。归国指的就是回到祖国。那么这里的问题是指的什么呢,我们认为这里的问题指的应该是此时此刻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的时候就叫做我们此时产生了问题。而今天这个问题的选择已经做出了,就是留学之后要归国,我们今天衡量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的标准就是在留学生群体做出留学归国这一选择的时候,主导因素是社会现状条件和社会所提供的环境因素,还是个人价值追求的判断和个人行为因素。如果留学生在做出这一选择的时候主导因素是社会现状条件和社会所提供的环境因素,那它就是社会问题。如果主导因素是个人价值追求的判断和个人行为因素,那它就是个人问题。而我方坚决认为留学归国问题是个人问题,我方将从以下几点来论证这一论点:
第一,        首先从个人主观选择来说,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归国,一定是因为留学生认为回国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和生活需要。社会现状和环境条件肯定是留学生选择回国的基础,社会是任何社会人做出任何社会行为的依托。就像上大学,社会提供上大学的途径,但上不上大学还是你自己的决定,是个人价值判断后的结果,所以留学归国也是一样,社会只是依托而不能决定,机会是自己把握的,选择是自己做出的。正是由于个人价值追求的差异性,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情感归宿而归,有的为事业发展而归,有的为理想追求而归,以上种种难道是社会环境条件所能左右的吗?
第二,        从客观条件上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新的留学生工作政策,提出“支持出国,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说明至少从法制上,已经向我们明确了留学归国的选择是有个人自由的。对方辩友也许认为工作条件,政治环境,社会福利等社会条件是影响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因素,所以留学生归国就是社会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仔细想想,其实无论是留学生回国后的工作联系,子女抚养,政治权利等等问题都是留学生自己来解决的,将它们统统交给社会来解决是不可能的,社会充其量只能提供依托,仅靠社会的系统工程是无法令留学生做出归国的选择的。
第三,        从深层原因看,留学生归国率从十年前的不足三分之一逐渐增加到如今接近一半。其中推动留学生选择回国的深层原因真的是我国的社会条件越来越好了吗?如果要比社会条件的好坏,就现在中国的社会现状来看短时间内是无法超过外国的,如果留学生群体选择是否回国的主导因素真的是社会条件的好坏,还有哪一位留学生愿意回国呢?
    综合以上种种,无论是主观选择,客观条件还是深层原因,都有力的证明了把留学归国的问题片面地归结为社会问题,不仅是对社会条件的无理要求,更是为那些滞留国外的拜金主义留学生找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留学归国是基于个人价值判断和个人行为因素的选择,因此留学归国问题一定是一个个人问题。

1,        听了对方慷慨陈词,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结辩,
2,        我感到一阵的心酸,我先不说对方辩友今天在论证的时候犯了哪些错误,我首先想到了一句话,叫做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仿佛已经看到一味追求金钱和优越的生活环境的留学生们拿着社会问题这一冠冕堂皇的借口,长期滞留国外甚至入了外国国籍却不为此感到丝毫的愧疚。我们虽然说在留学生做出归国这一选择的时候,社会条件因素是依托,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要我给社会条件因素设一个比重的话,我希望它是零。钱学森,钱三强,宋子文,孔祥熙,这一个个伟人冲破重重阻力,回来建设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中国,请问社会条件低下的问题让他们动摇了吗?社会条件的局限能够禁锢他们那颗热切的赤子之心一般的个人价值追求吗?在我们为留学归国这一问题定性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迷失本性,那是叫做社会问题的道貌岸然的借口,但还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返回本心,那一定是叫做个人价值追求的人性之光!把留学生归国的问题统统抛给社会,就好像是罪犯们在锒铛入狱的时候,都会不停的狡辩,这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是社会条件不好让我去犯罪的。

3,        其次,对方辩友认为左右留学生归国的主导因素是社会条件的好坏而我们正是要不断提高社会条件来迎合留学生,所以搞了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全是为了诱惑留学生归国啊,总不能留学生喊一句“我要归国”,然后就有一大帮人跟在后面帮她把工作找好、对象找好、把孩子入学也给联系好吧?放眼世界各地,哪里有这样的待遇?
4,        其次,对方辩友认为社会要想发展,祖国要想进步,只有靠那区区十几万留学生来实现,却对我们国内数千万青年学子视而不见,对方辩友让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们情何以堪呢?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的留学生群体如果不是出于自身价值观念的考虑才选择回国的话,遑论他们能为祖国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的个人价值追求的实现,是他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前提。如果片面地让社会外在条件这一孤舟蓑笠翁来独钓寒江雪,却对个人价值在其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视而不见的话,留学归国问题一定会不尽长江滚滚来。
5,        同学们,留学不是点金棒、归国也不是致富桥,面对人生抉择,不要寄托于社会条件的好坏,选自己的道、走自己的路,让你自身价值观念的的追求引导你,博得一个人生无悔,收获一个无悔人生。最后,让我站在国家的角度对在外求学的学子们说一句: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谢谢!

发表于 2011-11-27 19: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这篇“个人问题”方面的陈词,很多地方我很眼熟呢。话说,在本版里之前讨论过这个辩题,而且讨论的就是“个人问题”这一方,而且我还参与了讨论。现在讨论“社会问题”,让我情何以堪呀......闲话不说,进入正题。

第一,定义。这个辩题实际上并不应该按照楼主第一段中那样去理解,而是一个省略辩题。这个辩题,如果补充全了,便应该是“留学归国问题是社会问题/个人问题”。这里的“问题”两个字不是凭空加上去的。因为,如果留学归国根本不是“问题”,那我们就更没有必要讨论它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了。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问:“留学归国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呢?只有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才好分析它究竟属于社会还是属于个人。那么显然,这个问题并不是个人如何选择;而应该是整体留学归国率还不足够高。所以,这个辩题要讨论的是:留学归国率还不足够高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方面做得不够所导致的,还是由于个人思想素质方面所导致的?所以说,楼主第二段的理解并没有扭曲辩题。

其次,我们来看那篇“个人问题”的立论。立论中的三段无非指出了三点:决定是有自己本人做出,没有人去把留学生给绑回来;不论待遇是好是坏,具体问题还是需要留学生自己解决;社会发展并没有出现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留学生回国比例却已经出现增高,这说明大家不是冲着待遇回来的。对此,我们逐一反驳:

的确,决定是留学生自己做的。但是,影响这些决定的恰恰是社会问题。留学生在决定是否回国时,绝对不是凭空瞎想、一拍脑门就决定的吧?恰恰是一些社会问题得以改善,才使得留学生决定回国的呀。这就好比,我们为什么要挽救那些卖淫的失足妇女呢?按说,去不去卖淫是她们自己的决定呀。事实上,有很多人往往是由于经济困难、或是虚荣心强,才走上了这条道路。所以,我们才提倡社会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我们根本不应该对她们报以任何的同情和挽救,见一个抓一个,全扔进小黑屋里关上一辈子才好呢,是不是?

的确,实际问题是靠留学生自己解决的,但是社会已经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解决的渠道。例如配偶落户、子女上学,原来根本不可解决,现在政策有所倾斜。尽管最后一道道手续还是留学归国人员自己去办,但是社会已经打通了这个渠道呀。这就好比,77年恢复高考以后,虽说学子们还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出色发挥才能考上大学;但是高考的恢复,则为广大学子打开了这一道门,显然是社会的努力结果嘛。

至于社会条件并没有显著改善。是的,我们眼下虽然暂时还没有超越西方发达国家,但国内的改善可的的确确是显著的哦。此外,在社会条件并没有超越西方的同时,社会却对留学归国人员予以了更多的政策倾斜,例如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各地的留学生创业园等等。这使得在社会整体发展并没有足够优秀的同时,留学归国人员可以分得的部分却比以前大有提高。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决定归国,难道跟社会没有关系吗?

第三,我们分析额外提出的那几点。那几点无非是指出:如果把留学归国问题归结于福利待遇的好坏,则说明留学生过于趋利。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留学生归国需要的是一个发展事业的平台。大家首先关注的是事业能够展开,能够在科研上取得进展;至于一些个人福利待遇,那也是为了帮助留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让大家可以专心工作的。所以,这并不是大家趋利;大家的目标依然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的,一批钱学森们不计较个人利益而归国,我们敬仰他们。但是他们归国之后是有事业平台的,例如两弹一星的科技攻关。至于宋子文、孔祥熙的平台,我们就更不用说了吧。如果说让大家归国却不给任何可以开展事业的舞台,试问还有谁愿意荒废自己的一生所学呢?

最后,“社会问题”这一方可以补充一点:留学生是否心系祖国,是否真的就是那么趋利,实际上还有个人心态和素质的问题在里面。而这一点,则是需要通过中小学教育来改善和提升的。我们要告诉大家:学以致用,是要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而这种心态的纠正和素质的提高,则是社会需要努力的地方之一呀。
发表于 2012-7-25 16: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09:02 , Processed in 0.0517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