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19|回复: 35

[授业解惑] 辩论13条(先写13条~~~~)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7 00: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在接触辩论,一直在犯一些错误,甚至认为还没有接触辩论的人去接触辩论的时候,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辩手在辩论场上应该怎么样,以及辩手在辩论场下应该怎么样,即为辩论的修行。——题记


前篇:具体实战

一、立论部分

第一条:立论之胜在于破
常常觉得立论的关键在于周圆,在于四平八稳,在于滴水不漏,其实这样的立论是很难分胜负的。裁判有时候会说:正方一直在防守,没有进攻。所以输了。或者说,反方一直在进攻,但是没攻破正方,所以正方赢了。这类的话对于输的一方总觉得裁判不公平。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究竟给裁判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判你赢,判他输呢?辩题的产生,本身就限制、规定了双方各自固有的逻辑优势和逻辑劣势。那么,只提自己的逻辑优势而回避对方的逻辑劣势,这种立论本身是不是不完整的呢?如果能将对方的逻辑优势变为对方的逻辑劣势,那么是不是就提供了一个让裁判只判你赢而不判他赢的理由呢?如果把辩论看成比武,那么获胜的一方一定不仅是保全了自己,更是消灭了对方。断其一指而断其臂,这个是比较正确的立论思路。

第二条:立论要突出重点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不这样会怎么样、这样的话能解释什么现象,等等,当一辩稿对于以上种种因素平均用墨,平铺直叙的时候,其实只得了个合格分。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因为观众记不住那么多。就好像“八荣八耻”,太多了,记不住,远没有毛主席的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来的响亮。如果争论的矛盾不在定义,能否将定义往后放放呢;如果争论的矛盾不在前提,能否把前提只是简略说明一下呢。如果争论的矛盾在于“必要”“源头”“根本”之类的词,能不能少说一些无关痛痒的“意义”“作用”“价值”呢?一辩立论是定海神针,向观众解释“什么该多说,什么该先说,什么该反复说”,而不是毫无重点的啰嗦和唠叨。让人听得烦。

第三条:价值拔高是于对题目的思考,是于对生活的看法
“为什么辩论这个题目”比“这个题目要我辩论什么”更重要,我们一定要树立“我在玩辩论”而不是“辩论在玩我”的概念。价值的简单化、大众化、肤浅化是很可怕的。如果辩手准备了很长时间,然后打“人祸比天灾更可怕”,最后只说“所以我们应该防止人祸啊”。“逆境比顺境更能使人成才”,说“所以我们要经历住逆境啊”。“现代社会合作大于竞争”,所以“我们要多多合作,减少恶性竞争呀”。这对观众而言,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因为他们花1小时结果听到了自己拍屁股就能想到的东西,他们就不禁怀疑辩手的智力水平了。

第四条:一辩稿拟写要多方参与、共同思考
写一辩词,不只是一辩的事。辩论队在准备立论的时候,讨论双方纠结的点,而忽视讨论一辩词怎么写,忽视讨论一辩怎么用词,忽视讨论一辩选用什么要的论证手法。这个是不对的。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到一辩稿的拟写中来,一辩才能在场上参与到自由辩论的整体攻势中来。否则2、3辩说的话很容易脱离1辩的立论基础。

二、自由辩论部分
第五条:自由辩论前提在于倾听
听对方说什么,听队友说什么,一直在强调,始终做不到。小学语文老师就教六个字,叫作“归纳段落大意”,可是大学里的辩手还做得不怎么好,还不知道自己做得不怎么好。归纳能力是理解,思考,发散思维和反驳的基础。自由辩论转瞬而过,当我们无法捕捉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有意无意误会曲解对方的意思的时候,辩论就悲哀地沦为泼妇的吵架了。直到辩论生涯结束,我们还在纳闷:为什么对方不能理解我的反驳的话呢、为什么我总能找到对方说话的漏洞呢——恐怖啊。“先听清楚你再辩,别着急!”

第六条:争锋相对关键是层面一致
辩论场上要临场辨析出讨论问题的层面是否一致,其实很难。即便辨析出层面不一致,更敢于去在同一层面辩论的,更难。因为你本能上就觉得对方说的是对的,本能上就觉得只有在另外一次层面,自己才有话可说——观众用屁股都知道在那个层面你是有话好说的。那我还来看你们两个辩论干什么?比如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发展带来的问题可能比不发展的问题更大”。辩手于是就得出结论:所以不要发展。新事物比旧事物有更多的不足。辩手就又得出结论:所以新事物不好。这两者就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类似这种例子有很多很多。带有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惯性打出来的比赛直接导致争锋相对不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如何改变,我们想过吗?我们要善于辨析出同一词语在语境中所处的层面,才能找出“公说公没理”的地方,才能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争锋相对地辩论。

第七条:自由辩论发言要注重承接
初中二年级写材料作文,第一部就是要引材料,自由辩论中的反驳也是这样。因为自由辩论思维跳跃非常快,所以承接对方的话然后展开反驳能够帮助观众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对方和队友听懂你在反驳什么。你是反驳对方这一句,还是反驳对方上一句,还是反驳对方上上一句,不承接的话,不容易听清楚。对方刚才说了什么,这样的话会怎么样,这么样对方如何解决?反驳思路就更容易连贯。千万不要怕对方听清楚你的反驳,而要怕对方没听清楚你究竟在反驳些什么。.

第八条:自由辩论要带信息量
其实整场辩论都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信息量,而自由辩论中的信息量尤为突出,这反应了你迅速调动知识积累,并把它组织成语言的能力。胡主席七一讲话一万四千余字,其中提到“人民”136次,平均每100字中有“人民”(打假关键在政府引导\关键在群众抵制);中国沿海地区人均GDP高达1万1千多美元,相当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最平穷的地方人均GDP还不到1500美元,只有非洲中部国家的发展标准。前后相差8倍,相当于美国跟乌兹别克斯坦的差距(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更重要\社会效率更重要)。中国上海常住人口达到2300万,相当于2个瑞典、6个新加坡。(解决城市流动人口关键在是否在户籍制度)人微笑时调动16块肌肉,而绷着脸则要有60块肌肉,可见微笑比绷着脸更容易做到(笑比哭好\哭比笑好)。我们发现,当我们言之有物,说理有据的时候,辩论往往更引人入胜。

三、结辩部分

第九条:四辩词要表达和内容并重
TELL和READ是两个概念,前者比后者更注重如何让观众更为接受。有人记录下著名辩手黄执中的四辩稿,发现文章并不符合高考优秀议论文的标准,如果换个人不加感情地读出来,甚至会读得语句不通。可是正是这么一篇辩词,为什么能够如此感染人,以至于半夜躺在床上,仍然回想着他那种辩论的姿态呢?因为我们以书面语写四辩词的时候,把很多应该去考虑的因素给过滤掉了。致使四辩词只记录下了内容,却没有了意境。一味地堆砌逻辑是无法让人情感上产生认同的。要知道优秀的演讲有很多的因素。如果有一篇好的演讲稿就能够成为专业的公众演讲者,未免想的太天真。语速,发音,语调,停顿,手势,表情,甚至违反书面语规则的一些东西,等等,都是使四辩的现场表现更为立体因素。

第十条:四辩驳要从小处着手,立要从大处着眼
四辩要完成“再次破与再次立”的任务,执行的时候,往往会反驳对方的观点而忽略支撑对方观点的依据。反驳对方和话而忽略对方说那些话的逻辑推理,这就好比你把大树的叶子摘下来,过段时间,叶子又能长出来,是一个道理。只有把对方立论搞清楚了,究其根本,举其实例,而彻底反驳,才能让反驳有现场感,反驳才会到位。而四辩的再次立论,则要从大处着眼。不要纠结、重申、照搬之前的话,而要把这些“水滴”放回立论的“大海”里,让观众对于整片大海有清晰的理解,才能感受到大海的气魄。

第十一条:拟写结辩稿要学会写纲要。
前面说了四辩稿要从大处着眼,所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哪几个点,要比具体用什么例子用什么词来说更为重要。依据纲要边说边展开。同时,就是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的过程。思辩要学会写纲要,学会展开纲要,学会以一条不变之纲变成不同的临场效果。

四、准备辩论部分
第十二条:赛前一天不改立论框架
常常会想立论想到比赛开始,比赛最后一天问问别人有没有好想法,更改一下立论。这跟赛场上改立论一样,是大忌。很容易让队员之间的意见不能统一。无敌立论是不存在的,辩手对立论的理解跟立论本身的完整性,是同样重要的。与其将观点一改再改,不如将数据案例一些东西用语言组织得更好,因为临场组织这些东西真的很难。

第十三条:辩论准备在7天之外
一般题目下来7天后开战。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7天我们能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是我们7天能准备的,什么是我们在7天里不能准备又需要准备的?竞技,说白了就是比拼能力,比拼素质。辩题的准备,有一部分是通的。这部分叫作“常识”。哲学常识、社会常识、政治常识、文学常识,这些东西能在绝大部分的题目中都能用到的,但7天里你就着辩题去找——这符合那些哲学常识啊?你能找到是运气。我们要做一个有常识的辩手,不要在准备辩题的时候去弥补常识。试想一个平时不训练跨栏的人,即便最后几天再怎么拼搏,怎么能保证,结果仍然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2-24 20: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顶!
发表于 2011-11-17 11: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遇到这种技术贴,我怒码,看完以后,在整理。
呵呵,谢谢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11-11-17 14: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经典,顶一个
发表于 2011-11-17 14: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跟随一下阵型,谢谢楼主,辛苦了,好人一生平安!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9: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惟恋梧桐 发表于 2011-11-17 14:55
哈哈,跟随一下阵型,谢谢楼主,辛苦了,好人一生平安!

哇咔咔,希望能够拍砖,讨论研究出新的几条来~
发表于 2011-11-28 22: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楼主加油啊 !~
发表于 2011-11-19 23: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条是个重点那
发表于 2011-11-19 23: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哒····
发表于 2011-11-19 17: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用的东西```辛苦楼主了``
发表于 2011-11-19 13: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感谢啊
发表于 2011-11-19 1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品。很好的东西也
发表于 2011-11-20 1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个别是胡说以外,基本上是废话。
发表于 2011-11-29 16: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好啊!
发表于 2011-11-21 22: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一个字:顶!!!
发表于 2011-11-23 0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具体说说第六条不,越品越对。
发表于 2011-12-22 00: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 受教了
发表于 2011-12-22 0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第一条,个人有些异议。
可能是辩论理念上的差异吧,在我看来立论的重点在于“立”而非“破”。我一直倡导辩论应当向着实质化的方向发展,一场比赛应当言之有物,而非几个人在场上用一大堆华丽的词藻和冠冕堂皇的技巧堆砌出的一场伪脱口秀,这不是辩论的本来意义,包括在带队伍的时候也这么说。辩论应该是一道证明题,双方各自证明自己的立场,然后尽量用这样的证明方式去说服观众和评委。如果在立论之中充斥着太多攻击性的观点,有可能导致对己方观点的论述不足,即使这样能够获胜,但是也会失去辩论的意义。而且,这样的结果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形成迅猛的攻击,但是持久力不足,一旦遇上立论做得比较扎实的对手或是一支防守型的队伍,就很容易被拖住比赛节奏,将战线拉长,而这样是这种攻击性立论最怕看到的,对方会站在详细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持久战,只要能撑过第一波攻击,到后来就轻松多了。怎么说呢,这个比方或许有些不恰当,楼主别生气哈,就像日军侵华,刚开始的时候是很厉害,但是由于本身没有储备多少东西,结果被“拖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中”,最后只有失败一途......
个人观点,楼主别在意啊,探讨才能更好地进步嘛~~
发表于 2012-1-21 14: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茅舍顿开,眼前一亮。
发表于 2012-1-22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辩论是需要技术指导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3-27 04:51 , Processed in 0.1125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