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8|回复: 10

[带队心得] 给12级经管新生辩论队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1 00: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丈之舌 于 2011-10-31 00:07 编辑

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以抹去一群人赛事失利的阴霾,顺便总结辩论带给我们的真谛。“胜不骄,败不馁。”说不定能给某些像我这种一不小心辩论四年的学弟学妹开个好头。当然也有可能说了也是白说。

关于辩论赛的结果
辩论之谓竞技游戏,是综合素质的较量。素质这个东西类似跑步,平时是需要锻炼的。等到真要要比赛最后一刻,再怎么信誓旦旦、再怎么痛下决心、甚至再怎么努力,遇到强大的对手,恐怕是无法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跑步也好,辩论也罢,都是平时日积月累的训练的结果。平时的见闻多,才能感触多;感触多,才能思考多;思考多,才能积累多。等到真正准备辩论题目的时候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比别人多准备一步,不至于让许多启触,许多想法于比赛之后怅然地飞溅出来。所以备战决胜负,不是从比赛题目下来之后才开始的。
幸好,辩论给人的收获,不仅仅是比赛的结果而已。一次辩论赛胜利的人,可能会见好就收停止辩论训练的道路,反而辩论失利的人,会继续探寻辩论过程的真谛。我想,如果生搬硬套、望文生义、强加定义、主观断言、娇柔做作等等诸如此类的弊病能够通过这次初赛失利的结果痛定思痛地反思的话,那么大一新生以后3年的辩论之路,且不论成就如何,我想路途上至少会干净许多。如果还能额外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结交一批朋友,收获些许友谊,发现一些兴趣,那真的算是值了。

不是取经,是交流
辩手与辩手之间的对话,不是取经,而是交流。跟人交流辩论,跟他进大学几年是没有关系的。领队是组织者,教练是启发者,其他人都是参与者——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老师。这样才能有思维碰撞的火花。
这届的带队的人时常问我,这个观点对吗?那个假设成立吗?如果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那样?如果真理之神阿波罗能让观点自然而然就能显真或者显假的话,这本身是否就违背了辩证法的原理呢?绝对的真理好比是废话,我们往往执其“两端”而用其中,辩手就是为我们明其“两端”(或者说明其某一端)。而这往往并不是想想中的那么简单,因为我们通过辩论赛剖析的命题,不仅在于字面意义,更在于生活中的解释。而生活要比命题本身复杂得多。所以与其问别人能不能这么说,不如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说;问别人应该怎么说,不如思考下为什么能这么说、还能说什么。这样才便于思维的碰撞,便于把一方的问题分析透彻,形成立体化的立论结构。在实战的短兵相接中,才不至于败下阵来。

训练的误区
填鸭式的训练模式在辩论场上是行不通的,因为辩论赛从来不着重考察辩手记忆能力,而考察辩手的诠释能力。所以你跟我说“你告诉我怎么说吧”,我觉得我这么说是可行的,而你这么说的话,辩论场上就会失败。为什么呢?立论的大树如果没有思考和理解之水的浇灌,是很难枝繁叶茂的。如若不然,那么复述“大树”的时候,其实已经退化成“树苗”了,而最后在辩论场上呈现给观众的,恐怕只剩下埋在地下的“种子”了。又何来抛砖引玉、引经据典,何谈是智慧的较量呢?
辩论考察的是人迅速学习的能力。观众花一个小时来听辩论赛,而不是去听脱口秀,是因为你能够告诉别人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并且能够说的有声有色,仅此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辩手要做的事:说他拿到辩题之前他不知道的事,用非常态的方式去表达。我们从小听老师上课会不由自主比较哪个老师讲课生动,哪个老师讲课枯燥。我们不能选择老师,但是我们能选择听不听辩论赛。所以,辩论赛场上,你想扮演哪个角色呢?辩论队里,你又在扮演什么角色呢?你为你所想要扮演的角色,做好准备了吗?
其实各学校的新生辩论赛,胜方也好,负方也罢,之于辩论之浩瀚大海而言,只算是稍微入个门而已。仅此而已。

先说这么多,以后有机会再说。



羽化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凌晨

发表于 2011-10-31 00: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的理论价值要投稿还不够。
发表于 2011-10-31 08: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12级,明年才入校吧
发表于 2011-10-31 17: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__^*) 嘻嘻……
发表于 2011-11-7 12: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新生
觉得很受用
这两天在打比赛
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样的想法太浅显
但是接触了辩论
真的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发表于 2011-11-7 12: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写的,觉得很好。最近一直在想,辩论应该是价值主导立论还是立论主导价值。在准备比赛之初,就应该定下这场比赛的价值取向吗?望学长解答。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MaPowerness 发表于 2011-10-31 00:24
这个的理论价值要投稿还不够。

就是给新大一要说的话,理论上说不上新高深。不过辩论初始打动我们的,不正是那些浅显而有道理的话么?太追求深刻、逻辑和繁琐推理,而忘记深入浅出,难道不是一些辩手演绎辩论时候遗落的东西么?
发表于 2011-11-7 2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手与辩手之间的对话,不是取经,而是交流。补充一下,队内求同,对外求异。
发表于 2011-11-7 2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之后,顾览来路,神马都是浮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00: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顶~~~~~~~~~~~
发表于 2013-3-29 18: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一场我们学校的校辩赛,辩手的风格简直决定了辩手这个人的性格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4 11:55 , Processed in 0.0535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