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68|回复: 22

破题求助。成才是以老师为重还是以学生为重。(希望大家可以进来发表一下高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8 19: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才是以老师/学生为重,这是学校一个教授出的题目。我们是反方,即以学生为重。 我有些疑问。首先,这个为重到底该怎样理解。其次,成才的标准是什么。
   希望大家能说说自己的见解啦,不论是支持关于正方还是反方
发表于 2011-10-29 1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江城学院的吧 哈哈
发表于 2011-10-29 20: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毋庸置疑,肯定是以教师为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23: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朝暮思更浓 发表于 2011-10-29 19:41
你江城学院的吧 哈哈

  恩。。。。。。。。。。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23: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yang1 发表于 2011-10-29 20:28
毋庸置疑,肯定是以教师为重的。

为什么?而且还是毋庸置疑?
发表于 2011-10-29 23: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想下,成才这个词的高度怎么样啊,我个人认为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还不能成为“才”,才不但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还需要在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有一定成就,一定造诣。所以真正要达到成才这个高度,需要的是两方面,1、较强的基础知识,2、在某一领域或几个流域进行深造。第一方面是在校园内能完成的哦,通过老师的课堂授课,实验教学等,无论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而以成才为目标,这往往不够的,你需要自己发现点东西,创造点东西,这就需要自己的研究和努力了。
我们再想下,老师上的课,教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可是成才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老师教学,是成才的最低门槛,老师帮我们跨过门槛。而那门后的一切是你的事了,这路会很艰辛。
我们可以再考虑一个问题,我们总是认为学历越高,某一程度上,是越有才吧。本科时,大家差不多都坐在教室上课,但是读研,读博士时就有点不同了,教室上课的时间少了,自己搞课题,搞科研的时间多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23: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七郎 发表于 2011-10-29 23:37
你想下,成才这个词的高度怎么样啊,我个人认为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还不能成为“才”,才不但具备相当的知识 ...

  恩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把握“为重”。可不可以将这个辩题通俗地理解为,成才是更靠老师还是更靠自己?
发表于 2011-10-30 00: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inmyheart 发表于 2011-10-29 23:49
恩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把握“为重”。可不可以将这个辩题通俗地理解为,成才是更靠老师 ...

我觉得这个辩题,一眼看,的确讨论的是你指的那个层面。但是仔细看又不对了,你这样理解,也就是只讨论了成功成才要如何了。。。但是成才其实可以讨论的层面太多了,成才的最初想法,成才的过程,成才的结果,成才的目的,还有成哪方面的才,怎么成才,该做什么,太多了。但是我觉得选定的一个战场,可以用你通俗理解的。而且,这样的切入,也能让受众接受。不过
发表于 2011-10-30 00: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确太浅了。你们教授出的,不可能就这么简单,我也在想教授出这个题的价值在哪?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0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七郎 发表于 2011-10-30 00:01
我觉得这个辩题,一眼看,的确讨论的是你指的那个层面。但是仔细看又不对了,你这样理解,也就是只讨论了 ...

我看到辩题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但是我觉得这样理解太浅显,只是在打擦边球。如你所说,成才不只是一个结果,还有很多方面。
发表于 2011-10-30 00: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学校来说。成才的主体是学生。领进门靠师傅,更艰苦的修行,还是得学生自己落实。故应以学生为重。
2、对教师来说。成才需要因材施教,更需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故应以学生为重。
3、对学生来说。成才是自己的需要,自己更当以自身为重。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0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电发言人 发表于 2011-10-30 00:16
1、对学校来说。成才的主体是学生。领进门靠师傅,更艰苦的修行,还是得学生自己落实。故应以学生为重。
2 ...

恩恩,成才是自己的需要,这一点我没有想到。
发表于 2011-10-30 0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为重,因为学生是主体。
客观条件如果重于主体的话,那么主体还是主体吗?
发表于 2011-10-30 13: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来这样想:这个题目是老师出的,评委自然也是老师。所以不可以否认老师的重要性,那从以下来解释。“老师教育我们,这个过程叫学习,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于个人,这个个人就是成才!”就好比1个班级如此多的学生,考研者屈指可数,清华北大者屈指可数,那都是因为在于个人。例如说:“对方辩友认为老师为重而非学生为重,那岂不是会有这样一种逻辑,好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全部都是好学生,个个都是清华北大的博士后了,吗?”“所以,老师是我们的引导者,所谓师傅迎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反方关键切记就是:不可否认老师反而认定老师,正反一定会问“对方辩友难得要否认我们老师的重要性吗?”等等问题。要做到不入圈套。  为重也就可以解释了。  您明白了吗?
发表于 2011-10-30 13: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性辩题,是指在成才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的必须条件,而为重,是以何者为主导才能更好的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成才是一个 需要教与学的结合成果,是以学生为主体出发。以老师为重只是你引导他成为怎样的才,以学生为重则是自己想以及最后能成为怎样的才。老师起到的是一个传递知识引导方向的作用,但学生才是知识主动的接受者与内化者,只有他自己才能证明这样的方向他适不适合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5: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My_梦_▓ 发表于 2011-10-30 13:02
你来这样想:这个题目是老师出的,评委自然也是老师。所以不可以否认老师的重要性,那从以下来解释。“老师 ...

  恩。这一点很对,老师自然是不可忽略的。但是我想更深层次挖掘一下辩题,可是又不知该从何下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5: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从正方角度来看,怎样体现老师的“为重”呢?
发表于 2011-10-31 1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你是那个学部的啊?
发表于 2011-11-2 16: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 动词。成为有才能的人;自学之路。
百度出来的。
主语是学生啊,我认为是学生为重······
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还有···成才有各个阶段啊···
不是局限在学校吧···
发表于 2011-11-4 1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看看美国学生授课方式,教师对你上不上课是不管的,理由很简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你不愿学再好的老师一样没用,你不愿学老师再差你还可以靠图书馆。并且广义的成长还包括非课堂知识,这些重要的成长不更需要自己去学习吗自己去选择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0:49 , Processed in 0.0740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