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72|回复: 16

别说新赛制是脑残——观两场2011国辩-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7 22: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作者:龙姐

说实话,这个国辩的新赛制刚出来的时候,骂声一片,调侃讽刺就更是不在话下,包括我本人,也非常生气和无奈失望,直骂脑残,直呼坑爹。

可是看了两场比赛——第一场是台大与我们的比赛,第二场是谢菲尔度与特拉维夫的比赛,细想一想其实这个新赛制确实是一种很高明的安排,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坑爹的。

首先是“开门见山”环节。去年全辩的立论陈词就是一分半,今年也是,只是不同的是,它把一分半一分为三,三个人各说三十秒。这就要求我们每个队伍要能充分把理论缩短,而且由整体而模块化:比如最常见的“逻辑、事实、价值”三个模块,我们与特拉维夫的战术都是这样。而且这三个模块的语言要高度综合化,独立化。

所以这个环节本质上就是一个一分半的立论,而且在原先传统的基础上加高要求:立论明晰化、模块化。

不过说到这里,有人要说一分半的立论本身就不是什么进步。这个我个人表示反对,其实一分半的立论有一分半的好处,至少能够让从没打过奥瑞刚赛制的辩手少说空话套话,光就这一点,就很好了。

然后就是“角色扮演”环节。这个环节其实现场看起来,如果辩手够表现力,是非常漂亮的。这相当于去年的“举证质证”环节的升级版:去年是一个证人一个辩手质询,现在是三个证人三个辩手质询。这种举证质证的设想我觉得对于大陆这边并不怎么重视质证这一传统的辩论还是很有意义的。

淘汰一名辩手的时候,评委其实都有一个简短的评价,这对辩手本人绝对是有益无弊的。

接下来的环节其实本质上就是自由辩论与超级辩论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黄执中先生的质询一般都不是辩手能招架住的,从去年和今年的比赛看来都是。

到这里为止,其实各个环节在本质上都是传统环节,只是换了个方式来表现——新瓶装旧酒。然后再淘汰一名辩手。再然后就是余大师的出场。余大师出场有三个目的:

第一,对整场比赛做一个简短的评价;

第二,对双方最后剩下的辩手各提一个问题;

第三,给双方最后剩下的辩手各设置一个角色身份,要求按照这个身份为己方观点的辩护。

对于第一项,就是传统的点评;对于第二项,就是对辩手的知识面考查;第三项则是对反应能力的最好考查。

比如台大对我们的比赛,余大师问我们的辩手知不知道胡适那些人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为了白话文的推广做了些什么。而设定的“地方教育局局长”则是一种考查辩手语言张力是不是快乐活泼,是不是能符合身份的要求。

也许说这么多都没有说到重点:选辩手和选冠军。

我倒是觉得选辩手也无可厚非。现代这样的思潮,选个个人英雄也是很合适。

另外,这样的比赛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辩手的个人素质要求就更高,如果说具有导向作用,则对培养辩手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选出来的辩手,差不多应该是合逻辑、知识面、反应力乃至表现力都比较高明的。而现在的大学辩手许多都是“嘴尖舌利腹中空”,国辩的挑选标准对这种人这应该是最好的一巴掌。

最后,这样的赛制削减了比赛的味道和争夺的喧嚣,可以说从体制上实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且让我们发现其实辩论赛并不一定要是长篇大论,并不一定要是那么正襟危坐,也可以很短而锋利,论而活泼。这样或许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这个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其实生活中任何时候都可以比赛辩论,有何不好呢?

总而言之,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赛制的设置是有其依据和好处的,并不是第一直观认为的那样不靠谱。

毕竟央视那么多专业媒体人还是有水准的,至少是中国最有水准的团队之一。
发表于 2011-10-18 05: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楼主不是作者, 但转贴者代表楼主已经认同她的观点。
我只想说,
一,请先搞清楚那些东西是专属于这个赛制的, 我们才称之为利。
二, 请先搞清楚这个赛制破坏了辩论活动的那些精神, 我们称之为弊。

一,我们看,
语言要高度综合化,独立化。
立论明晰化、模块化。

这些不是本届国辨赛制独有的,这更取决于辩手, 取决于评委素质和口味, 而非赛制。

“角色扮演”环节
除了戏剧化外, 和竞赛精神有何相关?
奥瑞刚 质证的 精髓在于鼓励辩手 求真, 言之有物。
变成演了, 谁还会把这个环节质询出来的东西当真?

淘汰一名辩手的时候,评委其实都有一个简短的评价,这对辩手本人绝对是有益无弊的。

传统辩论也有评价, 所以这利益不根属。

二,赛制时间的缩短, 导致我们只能讨论一些永远没有答案的话题。
比如, 父母应不应该偷看子女信息,
比如, 盗版者应不应该负上法律责任。
这些都是赤裸裸的价值辩论,
价值辩论从无对错,
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辩论, 对我们有何意义? 耍嘴皮子罢了。

但是, 这个赛制最大的破坏, 是竞赛活动中的团队精神。
如果辩论变成, 对手是自己队友, 每个人都争相展现自己才华, 不顾队友死活,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 一直以来, 维系所有传统强队, 维系所有辩论团队的传承精神荡然无存。
马大, 武汉, 西交,新国大, 澳门大学, 甚至新近的南审, 澳科大, 四川, 以及众多其他国内知名学校之所以提起都会让人肃然起敬, 因为那是一代又一代的学长, 牺牲自己本来用来发展个人事业, 从事自己再也打不上比赛的事业, 用血泪灌溉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所塑造的集体荣誉。

没有了团队, 像马大十年的全辨失败俱乐部, 还剩下什么?

辩论活动要是变成个人选秀节目, 会面临一个问题。
一,        它其实不好看。 不如歌唱活动, 演戏, 舞蹈吸引人。
二,        它没有可以推销的产品。 我们会花钱买专辑,买影视作品, 但没有普通人会花钱买辩论比赛集棉。
三,        它门槛高, 受众群少。 辩论本来就不是娱乐活动, 即使娱乐化,也改变不了入门要求高的事实
一旦辩论比赛脱离了团队, 它连其最忠实的观众也没了, 试问还有谁会支持?

请别把这次比赛称为 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 请直接把它说成国际大学辩论选秀节目。

点评

說得好!  发表于 2011-10-23 15:24
到位!  发表于 2011-10-18 22:1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18 07: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场,角色扮演还是满有意思的。而从本队中逐步淘汰的赛制,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对手,而是本队队友了。
发表于 2011-10-18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脑残才说这赛制不脑残。
发表于 2011-10-18 1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赛制的具体操作不是很了解  想问黄大叔和余大师是怎么提问的...呵 余大师是新加坡同僚公认的好评委 看他点评我也信服 黄大叔玩超级辩论就随心所欲了 很有意思呵 我再想为什么两者不调换下位置呢
发表于 2011-10-18 13: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觉得这个赛制可以作为队伍选拔队员使用,很好的体现对于辩手个人的要求么。。当然团队一块很难考察,但是一般的赛制也很难在选拨队员的时候考察团队。
可称为利吧。。至于放在国辩中合不合适,后话了
发表于 2011-10-18 14: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君士坦丁堡 于 2011-10-18 14:54 编辑
jinqwem 发表于 2011-10-18 05:56
我知道楼主不是作者, 但转贴者代表楼主已经认同她的观点。
我只想说,
一,请先搞清楚那些东西是专属于 ...


哈哈,这分析太赞了!不知道其他学校是什么情况,但至少在澳大,团队的合作和一代一代的传承才是我最为它骄傲的地方~

发表于 2011-10-19 13: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顶楼,我只能说,中国的文人真不容易……
发表于 2011-10-19 22: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感觉脱离于传统的新形势辩论赛适应起来太需要时间了。辩手们不要忘了辩论源于何处,传统辩论还是要有个传统的样子,太过追求新意、哪怕射击更为巧妙,难免有些不太舒服,哎...
发表于 2011-10-20 00: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几场,感觉其实角色扮演还不错,节奏紧凑、有意思、在质询环节也考验辩手的临场反应。

执中学长的超级辩论很厉害,风格是很专业的辩论,但其实能真正回应他、在同一层面上讨论问题的辩手不多,所以有些时候感觉鸡同鸭讲、没意思;而且执中学长这种很专业、很逻辑的辩论有时感觉跟整体氛围不太相符,其实我很怀疑是不是八位评审都能跟上执中学长的节奏和逻辑。

八位评审投票点评以及余秋雨的环节比较冗长,感觉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B组哈佛和诺丁汉那场很明显,之前的环节观众都超级high,结果到那个环节,上厕所的、玩手机的、打瞌睡的。。。当然,这些冗长的部分也许在电视播出版本都会被剪掉,也不一定会感觉出来。

新的辩论环节还是不错的尝试~ 只是这个先淘汰己方辩友再选出一个最佳辩手的形式太坑爹了。。。一方面减低了双方的对抗、剔除了队友的合作;一方面最后一个角色扮演环节感觉上决定了整体的成败,怪怪的。
发表于 2011-10-20 1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是是辩论么?
发表于 2011-10-20 15: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只要能回答“辯論是為了什麼”,也就能回答這個賽制腦不腦殘。
发表于 2011-10-21 19: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是离开这个世界太久了!
发表于 2011-10-22 05: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脱离了团队这个概念辩论的意义至少打了一半折扣。
发表于 2011-10-24 0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jinqwem 发表于 2011-10-18 05:56
我知道楼主不是作者, 但转贴者代表楼主已经认同她的观点。
我只想说,
一,请先搞清楚那些东西是专属于 ...

有些说得很有道理 但有些简直是放屁
发表于 2011-10-24 2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8 于 2011-10-24 20:15 编辑
MaPowerness 发表于 2011-10-24 02:40
有些说得很有道理 但有些简直是放屁


好久没有看过楼上的文章了,速度去写一篇批判这个脑残的赛制的文章来欣赏下
发表于 2013-3-21 0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点混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3 20:25 , Processed in 0.0742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