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3|回复: 22

正方:决定幸福感的主要是客观因素;反方:决定幸福感的主要是主观因素;我是正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4 21: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1-9-14 15:39 编辑

我方是客观因素,请教如何解题如何找切入点
发表于 2011-9-14 22: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你方如何定义幸福感的吧?其实个人觉得就是1.客观因素是判断自己是否幸福的标准2.当下的各种毒大米之类的不良环境
发表于 2011-9-14 22: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dzdz 发表于 2011-9-14 22:40
先说说你方如何定义幸福感的吧?其实个人觉得就是1.客观因素是判断自己是否幸福的标准2.当下的各种毒大米之 ...

我倒觉得用客观因素做标准,大众都不太好接受,可以这样么?幸福的标准既不是主观因素也不是客观因素,把标准立在第三方,再推到这个第三方是又客观因素决定的,这样衔接逻辑应该没有大问题,就是逻辑线路长,不容易控制;不过我觉得有实力的队伍用这个应该可以。
发表于 2011-9-14 22: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点个人意见。
个人认为主观因素可以认为是个人感受和个人判断,同时包括个人认知水平的发展和个人心理的状态等。
客观因素可以认为是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影响问题的因素
而决定可以认为是决定性因素所起到的作用,这个决定个人认为可以体现在其存在与否。
那么基于以上,继续讨论幸福感,幸福感可以认为是个人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的满意程度,包括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感受,但是其本身的判断是出于个人对于环境的自我认识,其必然是一种内隐的而非外显的感受,可以从个人的表现中体现出个人幸不幸福,但是不能单纯的从其本身的生存状态由外部的第三方判定其幸福与否。
那么如上继续讨论,客观因素是幸福感存在的基本条件,但是这个基本条件不意味着其就是决定性因素,就犹如人吃饭睡觉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吃饭睡觉决定了人的生存状态吗?这明显不是的。而其中对幸福感的判断的因素可以认为是决定性因素,我们看到由上述个人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满意程度,这个满意是取决于个人对于自我生存状态的认识,而不是外界对于个人生存状态的认识,其中对于这种满意作出判断时,个人的认知和个人的心理状态对于这种判断起到的作用必然是远远大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有话说有情饮水饱,无情丰衣寒,个人对于外界物质条件不认同时,这种物质条件即便在外部看来如何丰富,对于其个体而言却是不存在意义的。
那么由此可见,物质条件必须在被个人认知接受的情况下才会对于幸福感产生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对于其个体幸福感的程度的影响,而不是对于其性质的影响,也就是主观因素决定了幸福与不幸福,客观因素只能够告诉我们,有多幸福和有多不幸福。
如上。
发表于 2011-9-14 23: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  公文类型:决定作出的裁决。
  2决定是指人类对某一事务经过了主观分析判断,然后做出主张的过程。
  3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并要求机关各部门和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指令性公文。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文体。
另附,这是百度百科对于决定的解释 个人觉得有利于主观因素
发表于 2011-9-14 23: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先想想客观和主观的关系吧
发表于 2011-9-14 23: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在另一篇帖子里回复楼主的内容转贴过来,因为内容涉及本帖的辩题:


最后,关于您的问题。决定幸福感是决定二者,即决定存在与否也决定存在的程度。

幸福感与幸福不一样,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实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幸福感就一定有主观因素决定。打个比方说,对明星的喜欢,是我们的主观感受;但这是由明星的一些客观因素决定的(从长相到演技再到为人)。所以说,能否感受到幸福,这时我们的主观感受;但决定这种感受的,却是客观因素,例如衣食住行是否富足等等。试想一下:在没有食物果腹、没有衣物御寒、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有几个人能凭借主观因素而萌生幸福感呢?

最后一个问题,同样的客观因素条件下,为什么有人觉得幸福而有人觉得不幸福呢?这看起来好像幸福感是有主观因素带来的,但实际上并不是。确切地说,这时幸福感的存在,是客观因素的变迁。有人原来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需要自己做饭、自己买衣服,就会觉得不幸福;而同样的生活条件下,原来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自然就很容易感到幸福。这是因为,前者的客观因素由好变坏,而后者的客观因素由坏变好。这就如同成语故事朝三暮四中的猴子一般,同样的一群猴子、同样多的栗子,晚上吃得比早上多时,猴子就高兴;而晚上吃的比早上少时,猴子就不高兴。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们幸福感的,是客观因素的变化,仍然是客观因素,而并不是主观因素。
发表于 2011-9-15 16: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问题:

“首先谢谢您的解答。
  其次,我已经另外发了个帖子,不过现在没人回。
  最后再请教:让我们纠结的是“主要”如何体现出来,有客观有主观,以什么标准来比出哪个是主要的,再者对方可能会说到的内外因问题,把主观作为一种内因,客观因素作为外因,再以哲学依据: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从而推出决定幸福感的主要是主观因素。我们对此应该怎么驳?”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想比较标准主要是幸福感的构建。如果抛开一切客观因素,让人们在一个不知道自己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做什么、与什么人接触的环境下去考虑自己幸福还是不幸福,这是不现实的。正如在99国辩决赛中关于电磁场美不美这个问题,主张美是客观实在的一方指出,对于电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无从判断它美还是不美,那又如何说美是主观感受呢?同样,如果说我们对于幸福与否的感觉,在脱离了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连判断都判断不了了,我们又如何说决定幸福感主要是主观因素呢?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想,主观因素并不是内因。如果简单地认为“藏在事物里面的因素就叫做内因”,这是对哲学的机械运用,也是不当运用。在事实上,我们的主观因素并不能像内因那样决定幸福感的变化。我们没法早上起床一睁眼跟自己说一句“我今天很幸福”就立即变得喜笑颜开。事实上,决定幸福感的内因,还是我们自身对于客观因素的适应。一个从一出生就坐宝马的人,如果有一天坐一下捷达,她/他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但如果是一个从小赶牛车的人,让她/他坐一次拖拉机,她/他都会觉得很舒服。这就说明,对幸福感其决定作用的内因,依然是我们对于客观因素的适应,或者说是客观因素长期给我们留下的影响。而在理论上讲,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意识层面的东西。我们知道,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本身不能决定意识。这种情况下,客观因素恰恰是决定幸福感这种意识的物质,而主观因素作为另一种意识,是不能决定幸福感这种意识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7: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启示很大。谢谢赐教!
发表于 2011-9-15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1-9-15 16:49
关于问题:

“首先谢谢您的解答。

有点疑惑哈。。。
关于第一个问题,比较的标准的确是幸福感的构建。但是没有如果,题目给予的是判断主要决定于何者,表示两者都在起作用,而剥离了任何一个,剩下的那个作用必然是凸显的,如果我们对于幸福与否的感觉剥离了主观的因素呢?那么幸福感的构架其实也不存在了不是吗?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感受。
发表于 2011-9-16 01: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朽哲人 发表于 2011-9-15 09:59
有点疑惑哈。。。
关于第一个问题,比较的标准的确是幸福感的构建。但是没有如果,题目给予的是判断主要 ...

那个,我想,脱离客观因素无法考虑幸福感,这并不是说客观因素不存在。打个比方说,不给出一个学生的成绩、奖惩记录、老师评语、同学评价等等,大家是没办法了解这个学生是好是坏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的成绩、评语、奖惩等等就不存在。我的意思是说,客观因素是我们感受幸福的依托。
发表于 2011-9-16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辩题,个人想了下,正方不如这样破题:有了幸福才会有幸福感,幸福是客观存在,幸福感必须依附于这个存在。这样正方只需要证明幸福感虽是感受,却是幸福衍射出来的产物就可以,如果对方说今天讨论的是幸福感,那就可以指出幸福感必须依托于幸福存在,再有感觉,没有这个客观存在一切皆是空谈。这基本上可以横扫对方核心观点。关键在于你们对幸福是客观存在的阐述能不能扩大到幸福感也必须依附于这个客观存在。
发表于 2011-9-16 1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1-9-16 01:03
那个,我想,脱离客观因素无法考虑幸福感,这并不是说客观因素不存在。打个比方说,不给出一个学生的成绩 ...

但是同样的如果要做出比较的话,至少结果需要是直观的啊,就比如学生成绩的例子,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成绩依然存在,但是如何将这些内隐的东西外显出来做一个比较呢?
我的意思是客观因素的重要性不可能通过剥离主观因素的作用来实现,就比如一个人让他没有任何物质他就绝对不会感到幸福,这就是完全剥离了客观因素的存在的。。。如何不通过剥离一方做出比较来衡量两者的重要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2: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怎么比出来?主观和客观都是幸福感产生必不可少的因素,那怎么比出谁是主要决定的呢
发表于 2011-9-16 16: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朽哲人 发表于 2011-9-16 03:11
但是同样的如果要做出比较的话,至少结果需要是直观的啊,就比如学生成绩的例子,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成绩 ...

嗯,您说的有道理。至于如何比较,那就会到前面的讨论,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幸福感的构建出发。换句话说,我们是因为什么而感到幸福呢?我们是因为眼前的生活而感到幸福,是一些客观因素(不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而不是哪些主观因素,我们没法自己跟自己喊一句“我感觉幸福”就真地感到很幸福了。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不是相对清楚一些呢?
发表于 2011-9-16 18: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1-9-16 16:23
嗯,您说的有道理。至于如何比较,那就会到前面的讨论,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幸福感的构建出发。换句话说,我 ...

主观因素不能够单纯的认为就是喊一句我觉得幸福吧。再者说,幸福感作为一种个人感情体验,其构建本身就是依据个人认知结构而成立的不是吗?那么我们看到这种构建是可以由客观事物引发,就如阁下前面所言,一个做惯了宝马的人去坐捷达,他会觉得不幸福,而一个做惯了捷达的人去做宝马,他就会觉得很幸福了,宝马还是宝马,捷达还是捷达,而幸福与否却是不同,那么这时客观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在哪里呢?再者而言,作为一个主要由客观因素决定的事物,其本身必然应该存在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而从宝马捷达的例子看,同一个标准无法判断幸福与否,那么这个标准应该是如何的呢?
。。。。望解答
发表于 2011-9-16 22: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朽哲人 发表于 2011-9-16 10:35
主观因素不能够单纯的认为就是喊一句我觉得幸福吧。再者说,幸福感作为一种个人感情体验,其构建本身就是 ...

嗯,在宝马和捷达的例子里面,我所想解释的内容是:客观因素所指的并不一定是一个绝对量,也可以是一个相对量。从捷达到宝马,是客观因素正向的变化;而从宝马到捷达,是客观因素负向的变化。由此形成的幸福感的不同,则是由于客观因素变化方向的不同导致的。而这个标准可以进一步推广,从窝窝头到肉包子,人们可以产生幸福感,而从肉包子到窝窝头恐怕就不能,以此类推。所以,这个客观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变化量,依然可以广泛作为产生幸福感的原因,也可以作为本辩题的比较标准。

至于幸福感作为一种人的个人感情体验,虽说如您所讲,是依据个人认知结构而成立的,但是我们要问:是依据个人对什么的认知?事实上,还是依据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恰恰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依据的还是客观因素。
发表于 2011-9-16 23: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1-9-16 22:54
嗯,在宝马和捷达的例子里面,我所想解释的内容是:客观因素所指的并不一定是一个绝对量,也可以是一个相 ...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捷达还是捷达,宝马还是宝马,其本身作为客观事物是没有出现变化的,其正向和负向的变化是人的认知结构对于其意义的再赋予之后产生的一个新的模型,不是吗?个人认知是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但是这个认知并不是机械的反应,其恰恰是因为有了主观因素的处理,才会在人的认知里出现了客观事物的正向和负向变化不是吗?
宝马变成了捷达 是负向的外界客观条件变化,捷达变成了宝马,是客观条件的正向变化,但是正向变化带来的就一定是幸福感吗?小三可以直接开上小车,但是其内心受到了自我良知的谴责,会不幸福,而一个商人可以一夜赤贫,宝马变卖换了捷达代步,其对于自己依然还有捷达可以开而满足,这就是不幸福了吗?由于个人认知的差异,导致了正向的变化未必会带来幸福感,负向的变化未必就会让人不幸福,这个作何解释呢?
发表于 2011-9-17 02: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朽哲人 发表于 2011-9-16 15:18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捷达还是捷达,宝马还是宝马,其本身作为客观事物是没有出现变化的,其正向和负向的变 ...

呵呵,您想得很深入。那么我试着来回答一下。

第一,您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基于认知结构对于其意义的再赋予之后产生的一个模型,但是,这个在富裕是源于什么?不错,捷达还是捷达、宝马还是宝马。但为什么宝马比捷达好?或者说,为什么在大家的认知中宝马比捷达要好?这个恐怕就不仅仅是人们主观因素,而宝马在各方面的客观性能上也的确比捷达要好吧。

第二,您认为,有可能正向变化会带来不幸福,而负向变化会带来幸福。这个,我想可能是我们对于变化看的角度的问题。

就拿小三的例子来说,她/他开小车,这是在车方面的客观因素的正向变化;但是与此同时,之所以会萌生良知的谴责,也往往是由于周围真心朋友越来越少,大家看她/他的眼神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其它客观因素出现的负向变化。而小三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其它客观因素的负向变化要大于了一辆车的正向变化。试想一下,如果小三身边所有人还都是小三的好朋友(我指的是真心朋友),并且家里的至亲也都支持小三甚至给她/他在如何维系小三恋情关系上出谋划策(就像正常父母教正常子女如何维持正常婚姻家庭一样),那么这位小三会受到自我良知的谴责吗?我看不回,因为她/他可能根本不认为这样的行为有错嘛。

而至于富商变赤贫的例子,我想我们跳得太快了。其实,这是一个两步的过程:第一步,富商变成赤贫,这一步肯定不会萌生幸福感,而且客观因素是负向变化;第二步,富商发现自己还没有身无分文,竟然还剩一辆捷达,于是萌生知足的幸福感,而这一步是从身无分文到竟然还有捷达的正向变化。如果我们只有一步,如果我们直接根富商说:没收你的宝马,你剩下的钱只购买一辆捷达,那么富商肯定不会形成幸福感的。
发表于 2011-9-17 0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解得很巧妙。。。。
还是第一个问题,宝马的好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认为开宝马是幸福的这个结论只是基于宝马是好车吗?这样的说法未免有点武断。我认为赋予的源是个人对于幸福的自我判断,但是诚然这个判断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作用在人的认知上的,它可能决定了人的认知素材,但是认知结构的构架依然是人的自我构建过程,而当这个客观因素成为了主观判断的标准的时候,其是否还是客观的呢?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主观判断何存?因为所有的主观构架都需要参考客观事实,依照这个说法是否世界上就没有了主观判断呢?
而第二个问题关于小三的观点也是一样的,当客观因素被内化为了主观判断的素材之后,其是否还是客观的,或者说这个主观的判断标准是否客观化了?而富商的问题,我们其实还可以将第二步继续区分成两步,一是如上述,富商发现其还够钱买一辆捷达,这里他也不会感到幸福,之后富商觉得捷达也总比没有好,这是其思想的转变,而后才有了知足之乐,产生了幸福,那么这里起到作用的就不是捷达而其实是富商的思想的转变不是吗?即便其真的一无所有了,那么其思想的转变也可以便成为平平淡淡的日子也很不错,而后也可以获得幸福感,那么我们看到物质的正向变化其实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关键的作用在于富商的思想的转变不是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7 00:16 , Processed in 0.0688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