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2|回复: 0

第十四届师大杯辩论赛 决赛赛评(金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 10: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届师大杯再经历了半决赛的”改票门”之后,在一片质疑中走到了决赛,这些年来,师大杯的公正性一直为人诟病,这次的风波在放大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成为了辩论圈内圈外关注的另一个焦点.赛前,作为这些年来辩坛的”老大”,金融学院对冠军是志在必得的.上届比赛金融抱着蝉联的梦想来到师大杯却遭首轮淘汰,这让他们对评委的判断以及赛果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也在无形中促成了今年一些赛制和评分制度改革的出现,去年的失利加上实力的优势让金融学院对冠军更多了份期待.而他们可能没想到的是今年他们的决赛对手正是去年让他们饮恨师大杯的教育学院.教育学院曾经是一支五年无法跨越第一轮的辩论队,唯一一次跻身四强不得不说也和同组对手实力悬殊有关,此次本赛虽说晋级四强对他们来说已经算完成了任务,但从去年的初赛到今年的初赛,半决赛的各种争议,让处境尴尬的他们同样需要一场胜利来为自己正名.决赛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



决赛复盘(对比赛有记忆的东西可跳过这个环节)

http://blog.renren.com/blog/337264037/730013247

如评委所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个人英雄主义就是弊大于利的,就是一个贬义的词汇.然而,如果你拿这个词去问一个外国人,他或许不会告诉你这是贬义的,那么辩论的焦点首先就出现在到底什么是个人英雄主义,从立论来看果然正方对于概念的建立花了相当的功夫,因为如果不和反方打定义战,那么辩题就是没有可辨性的,因为如果个人英雄主义就是逞英雄,是为了突出自我,那他就是伪英雄主义,对社会怎么会有利呢.套用正方的观点,中国塑造这么一个贬义的”个人英雄主义”,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集体好,向群众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不利的于是正方试图改变大家的”意识形态”’:为什么除了中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个人英雄主义和英雄主义就是没有区别的,因为英雄本来就是一个个的个体,而对方口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其实是中国特定文化下的产物.中国人刻意的把自私自利和不团结说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就像正方举出的”流氓”的例子一样,公开接吻拥抱就是流氓吗?场下的观众也笑了.正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就是英雄主义,就是一个人符合英雄主义的行为特点.应该说正方对概念的建立虽然是冒险的,却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随后他们开始举出许多”英雄流血,人民流泪”的例子,试图通过渲染气氛.获得观众和评委在感情上的认同.

反过来看反方,三个星期时间的准备让他们很有效的预估到了正方的策略,他们一开始就点出了个人英雄 个人英雄主义和英雄主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正方对于概念的建立不是”偷换概念”那么简单.而是非常彻底的告诉大家,在中国可查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个人英雄主义都是被扭曲的,根本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比如他们说道”除了中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看不到贬义的描述”以及”从十八世纪的启示精神一直到海明威的英雄主义.再到当今各种文学,电影作品,我们都发现个英雄主义其实就是英雄主义”.所以在后来的比赛中,反方一直试图攻击正方的定义,但是又无法有效的回避,”个人英雄主义”的贬义化,的确有意识形态作祟的成分.而反方有一点做的很好.他其实已经考虑到了辩题的可辨性,为了留给正方一定的论证空间,因此他们在定义上也没有把”个人英雄主义”说成是大奸大恶的摸样.”强调个人力量起决定性作用”应该说 是一个比较中性和中肯的评价,同时强调,他的出现非常容易导致盲目自信和影响团结合作.这也成为了反方全场唯一的主动攻击点,那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之所以弊大于利其实就是因为他与社会提倡合作,提倡和谐是矛盾的.

从立论上来说,正方采用了非常典型的价值论(在这里不进行扫盲),换句话说,对于正方来说,利弊的比较根本不需要标准.他们在判断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存在适合合理是否必须,应不应该认可他提倡他.这样的打法加上他们的定义无疑是在赌博.成则大胜,反之则大败.其实正方可以采取更保守的战略,比如和反方一样,给他一个较为中性的定义,然后强调他在社会其他价值观的共同制约下,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再结合他们相当具有攻击力的事例,其实这就是反方的策略.他们似乎给了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中性的定义,但是从之后的论述和为数不多的事例上来说,他依旧是贬义的.然而作为这场比赛的正方双方,各自的立场都有无法回避的硬伤.反方无法真正的给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中性的评价.正方要想逃脱反方能够举出的种种事例,从定义上全盘否定,或许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这样一来,反方所说的一个人逞英雄害了员工,这个人在正方的定义下,根本算不上英雄,也就不符合个人英雄主义.

  而针对评委所说,双方对于当今社会的剖析欠缺,笔者在此不敢苟同.立论陈词三分钟,要想详尽的解释清楚当当今社会的特点,问题,发展趋势,这绝对事不可能的.而双方只能选取几个视角,来解读各自眼中的当今社会.正方从一个”问题”的角度来向大家呈现了一个沉默的当今社会,正方认为,中国社会正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医疗改革,比如民主法治完善,比如很多腐败贪污,造假制假的问题,那么在这个时候,社会中大多数人选择集体沉默,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揭露这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然而现实这样的个人英雄站出来的时候,却被集体的意志打压.因此我们需要去尊重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形成了正方的主打点和之后被发挥到极致的价值倡导.正方的事例攻击显然是极具现场感染力和攻击性的.反方在正方的压迫下,己方观点没能有效的展开,也没有价值上的倡导.反方一共举过两个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例子的抛出从表述上清晰度和感染力欠佳,抛出后也没有追问和说明.因此整场下来.评委和观众记住了贺卫方,陈晓兰.王进喜,却没能记住反方的例子.如评委所说,反方回避问题的现场比较严重,更多的是在攻击正方的定义,他们告诉大家,我们需要的是个人英雄,但是个人英雄身上不能因为有一点个人英雄主义于是就说他是利大于弊的.也不能通过个别的英雄人物事迹就说明个人英雄主义一定都是产生好的结果.而反方对于当今社会的理解相较正方就更为单一,因为他们认为当今社会提倡了合作与和谐,因此个人英雄主义显然与这个倡导是违背的.如上文所说,辩论时间有限,双方都无法详尽的把当今社会剖析完整.但是从厚度来说,正方提到的医疗.法制,打假等等比反方单一的说道合作共赢来的具体.

总的来说,在比赛的进程当中,正方对于比赛主动权的掌握,配合,战场的推进,观点的展开,对方观点的反驳以及价值的提出,相较于反方,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在场上的表现来说,是正方优势最大的一环.也就是说,从辩手表达的效果上,优劣是最为明显的.反方的一辩虽然脱稿,但是陈词和小结加在一起总共卡壳了不下15次,而反方四辩也是师大辩论典型的”四辩当成一辩打”,纠错+重申,以及不脱稿的现象,使的反四更像是一辩而不是结辩.这也是师大辩论一直以来的误区.这在强调价值,重视演绎的当今,已经完全落后了.同样正方有几个地方处理的不是最好.

第一反方不断的重复,他们个人英雄身上有多少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我们需要的是到底是个人英雄还是个人英雄主义.这在评委提问时也有被问到.正方用了毛泽东主义的类比回击了反方,虽然反方没能再反驳,但是如果告诉反方,无论个人英雄主义在个人英雄的身上成分有多少,他至少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一个人没有个人英雄主义他就不会向要去牺牲自己冒风险.如此斩钉截铁的反驳效果或许更佳.

第二正方过早的开始渲染现场气氛.使得到需要价值倡导的时候,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对于比赛的把握一开始应以理性的说理为主.

反方除了刚才提到的,观点的展开(推进战场),语言的表达,以及四辩的功能等问题之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 攻辩有满嘴跑火车之嫌 比如反三说的 “对方二辩说我们把英雄主义看的好的不得了其实是对方把英雄主义看的好得不得了” 这样的话在现场听就会一头雾水,大家有兴趣看视频的话看第二轮攻辩,反三的上下串联有点牵强,类似的话还有”个人英雄主义确实有利我们需要提倡,但是他与社会倡导合作不符合,我们不需要弘扬他”.等等.

第二 反方学院长期以来,“说空话”以及不论证的问题比较严重,辩手喜欢来来去去重复几句观点性的话,和例子,类比的衔接是脱离的.对于问题的剖析很少.力度比较弱.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话说的比较快,但是大家接受到的信息非常模糊有限,严重的影响到了场上的整体效果.



最后谈谈评委的判决,评委中,谢承志老师拥有丰富的辩论赛评委经历.其他的评委头衔够大,但是对于辩论赛的裁定显然不够专业,黄律师可以勉强算当过辩手,他在18年前打过最传统的陈词赛制.正方的赌博显然直接送了他们的命.很多人讨论过究竟怎么做辩论赛的评委.应该带主观判断去裁定吗.如果有,这个成分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如果A对于B的观点没有反驳,或者是反驳无效,那自然就应该认为B的观点是成立的.因此这是一个相互竞技的过程.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评委不应该再以主观判断颠覆客观进程,应当以比赛客观情况和辩手表现作为主要判定依据.而本次比赛的评委不能说太主观.可能是这样一个辩题,对于长期生活在”组织”中的资深干部.老师而言,从一开始也许就是不认同个人英雄主义的,而正方对于社会的剖析,在他们看来也是只意气用事的愤青观点.是羽翼未丰的幼稚之举.而对于正方双方观点的对抗,现场的表现.评委显然欠缺客观的考量.此外对于辩题的偏向性,评委也没有作出考量,这些或许就是辩手与非辩手的最大区别.希望有关部门今后对评委的选择能更加谨慎,而评委对比赛的裁定也要更为客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8 08:55 , Processed in 0.0566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