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70|回复: 14

我方:媒体应引领大众;对方:媒体应迎合大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1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1-4-5 07:38 编辑

    这个辩题可能涉及很多新闻媒体方面的比较专业的知识,所以可能比较难把握。
    我们最为困惑的一点是,迎合具体如何表现。如果说把迎合理解为满足需要,那全世界任何一条新闻甚至任何一样东西它都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也就是迎合大众是媒体生存的前提。但是我们讨论认为,媒体立足于大众,面向大众,和迎合大众很不一样,但是又无法总结出区别在哪。所以我们想区分一下,诸如立足大众、顺应大众、迎合大众的具体区别,但是非常困难。
    其次,就是我们无论怎样去定义迎合,定义引领,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定义太霸道,要么就是感觉迎合就完全是那些假新闻、绯闻爆料什么的,要么就感觉迎合是基础,什么都要迎合。感觉无法找到一个客观一些,对双方公正一下听起来有道理的定义。
    最后,这些问题挖掘了很久,我感觉根本无法挖开,是不是我们在钻牛角尖,思路根本就不正确?还请指点
发表于 2011-4-5 15: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所谓迎合,我想这个概念可以参考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溺爱”的区分。媒体固然要立足于大众,我个人的理解是指向大家报道真实客观的世界,不论这个世界是不是大众理解的那样、期待的那样。而迎合大众,则是对客观事实进行了筛选。例如,当大众都认为“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的时候,媒体在官民纠纷中刻意掩盖老百姓做的不对的地方,刻意规避政府努力的地方,刻意强调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过错,由此迎合了读者“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的印象,这叫做迎合。迎合不一定是报道虚假新闻,但是在选材和报道角度上会偏离客观。当然,楼主想到的那个关注八卦新闻、而把国内外重大事件放下不说,这也是一种迎合。

至于引领,则可以强调在一些有争议、要讨论的话题中,媒体起到一种理性思维的导向作用。例如,前一阵子谈到婚姻法的修改,尤其是谈到“小三”的权益问题时。那么,媒体就有应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告诉大家我们当前法律关于“重婚罪”是如何规定的(可能未必像有些读者想得那样),也要告诉大家“孩子没有错”的概念(例如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待遇)等等。这便是一种引领。引领不等于控制舆论,而是避免大家陷入非理性的盲目讨论之中。这样说,是不是就不那么霸道呢?
发表于 2011-4-5 16: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楼上很有道理啊...
提一句对这个辩题的看法
这不是一个比较性也不算一个矛盾性 这是一个并列型辩题
媒体可以引领,可以迎合,当然也可以中性的什么问题都报道啊~所以这两种不矛盾,也不算非此即彼
于是注意论证的义务除了证明奔放正确之外还要证明对方错误才算完整
发表于 2011-4-5 21: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您好,版主,我觉得您对“迎合”和“引领”的定义很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但是如果打迎合的一方,如果按照您的说法:迎合不一定是报道虚假新闻,但是在选材和报道角度上会偏离客观。可能会比较单薄,因为都偏离客观了,还不能算得上虚假吗?  因此我建议应该增加一个概念:像新闻这样针对各种群体的事物,本身就具有阶级性,既新闻一定要站在某个或几个群体的立场上,即使在我们国家新闻媒体在遇到许多问题时,观点态度也并非一样,也就是站在了不同的群体立场上。 这样我觉得可以避免客观的问题。
我的观点还不成熟,请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1-4-5 2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疑问,你们的媒体,要谈的是娱乐媒体,新闻媒体,广告等还是全部都谈?
辩题讨论的是怎样的背景?

然后对我来说,迎合就是,报观众喜欢看的,引领就是,让观众喜欢看你报的
发表于 2011-4-5 23: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ai7wen 的帖子

新闻媒体不见得就是国喉,这样子说阶级性让人觉得不舒服。另外,新闻媒体的倾向我觉得更应该解释成媒体自己的办报(如果是报纸的话)理念,也就是自身的价值取向,而不是背后利益的追逐。你可以说,背后利益的控制是现状,我也可以反驳说,现状是不合理的,
发表于 2011-4-5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详见《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
发表于 2011-4-6 03: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ai7wen 的帖子

您客气了。其实您想的很有道理。

关于第一个问题“都偏离客观了,还不能算得上虚假吗?”我想,偏离客观仅仅是对报道选材和角度上有所偏颇,但虚假则是无中生有。打个比方说,如果张三和李四共同参与一项工作,都十分努力,对于最终工作的完成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毕竟人无完人,张三曾经迟到过两次,而李四曾经工作时开过一次小差、无意间被领导发现在用电脑玩扫雷。那么,如果最终的总结报告这么写“张三工作认真努力,对于工作的最终完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而李四,竟然在领导面前还在用电脑玩游戏。”您说,这个总结报道客观吗?我想它一定不客观。但我们能说它虚假吗?好像也不能。而这,就是我对“偏离客观”和“虚假”之间的理解。而我认为,如果迎合大众,则会出现“偏离客观”的报道,但未必虚假。

至于第二个问题,从媒体的阶级性群里立场来解释媒体的角度问题,这个问题6楼已经做出了回答。我再想试着补充两点:

第一,如果说媒体的不够客观来自于阶级性或利益立场的话,那么我们如何指望这样的媒体来引领大众呢?

第二,我个人担心,“阶级性”是一个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大陆地区。如果说大家都属于同一个阶级,矛盾只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话,那么同一个阶级内的媒体所出现的分歧又如何用阶级性来解释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7: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呵呵,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7: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obotfang 的帖子

我在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是如果这样理解。那双方都只有一个打法,就是拼命的抢定义,美化己方定义,歪曲对方定义,否则无法论证对方的不好,打起来很没有道理,因为无论是迎合还是引领都还是有优势。打了一场模辩,我们照这种思路打,显得非常无理和霸道。所以,我觉得它可以作为一个矛盾型辩题理解。迎合和引领作为方式上的确不矛盾,一个媒体完全可以既迎合又引领。但是当这两者作为媒体工作时的一个指导思想的时候,我认为是可以矛盾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进入一种比较逻辑,我们今天只可以2选1,因为引领比迎合好,所以应该引领。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7: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版主,打扰一下,这个辩题其实还有一些东西想请教一下,但是因为这个辩题是我们的比赛辩题,在这里说对方也会很容易搜索到。能给一个邮箱之类的联系方式吗?我觉得你的理解很能让我接受,和我们学校辩论的风格很接近。
发表于 2011-4-6 21: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版主关于“偏离客观与虚假的区别”的解释我看懂了,觉得非常好,尤其是:偏离客观仅仅是对报道选材和角度上有所偏颇。 这句话我觉得尤其对。
阶级性的问题确实让人感觉不舒服,而且在咱们国家这个问题确实难以解释;另外,也许我提阶级性本身还是对“媒体”的理解还不够吧~
以后一定多多学习,还望前辈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1-4-7 0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qh121708 的帖子

抱歉...可能你没理解我的意思
迎合和引领不是二者择一的关系并不是说可以既迎合又引领啊...我的意思是除了迎合和引领还有别的,不要把这个别的给吞了。
但迎合和引领不能都选,所以二者择一择谁好是可以比较的。
我只不过强调,不能只论证要引领或者不要迎合,要两方面都证,否则就缺失。
比较也是一种方式,我同意
发表于 2011-4-7 02: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qh121708 的帖子

虽说我们原则上不鼓励这样,但如果您的确十分关切讨论内容的保密性问题的话,那您觉得华语辩论网的站内信怎么样?我每天至少早晚各登录一次的。
发表于 2011-4-7 02: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ai7wen 的帖子

呵呵,客气了。大家一起讨论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7 06:32 , Processed in 0.0782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