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8|回复: 15

正方:大学教育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反方:大学教育不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我是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2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1-3-29 07:38 编辑

我们是反方 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特别欢迎对方辩友
发表于 2011-3-29 15: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您需要正方的观点的话,那么我能想到的一点有利于正方的论点是关于社会对教育的扶持。

大学的教育经费是哪里来的?很多不是大学自己创收搞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国家教育经费的拨款,来自于社会企业的基金。那么,大学理应为社会服务,即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那么,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大学一门心思按照自己的所谓理念在进行教育,教出来的人社会上都用不了,那么大学如何对得起纳税人的钱、如何对得起社会上的种种基金呢?
发表于 2011-3-29 16: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楼上这样说的话岂不是有些功利性质了?
古语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并不是一个社会人才的培养工具,而是一个让人接受教育实现自我提升的地方,如果一味强调这种市场化的倾向,会不会破坏大学本来的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大学沦落为市场经济的牺牲品呢?
大学之中如果被培养出了这样一种以市场为主导的倾向,容易滋生出一种拜金主义的现象,使学生们的一切行为向“钱”看,本就严重的论文造假等行为会不会愈发严重呢?如果说大学因为是国家拨款建造所以要以市场为导向,那是不是说整个9年义务教育期间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呢?是不是说邵逸夫那样的人建立的学校里面就只为他们公司的需要培养人才呢?
发表于 2011-3-29 16: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悄悄问一句是下周比赛么……
发表于 2011-3-29 22: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柯南版主,这个辩题跟我们院下周的半决赛辩题一致,希望他们不是我带的。
发表于 2011-3-29 2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以???为导向”这个句式的解释很重要,举个例子,古代农业生产尽管也把多余的产品投入市场交换,但根本上还是自足为目的,不能称作以市场为导向;现代农业的生产品种,规模,数量等等都是由市场决定,故它是以市场为导向。
发表于 2011-3-30 0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板凳:

的确,您说得很对,一切向“钱”看,结果就糟了。但是,我个人的理解,以市场为导向并不是以钱为导向。

以市场为导向,是指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已“钱”为导向,则是出资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里,“出资人”跟“社会”或“市场”还是有所区别的哦。打个比方说,如果一家药厂找到大学,说是给大学建立一个基金,想让大学培养一批能说会道的、酒量好的、可以打通政府和医院的“人才”,那么大学理应让这样的药厂一边玩儿去。但眼下中国的制药产业创新能力极弱,新化合物发现能力极差,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现象及其严重,那大学针对这样的市场状况,培养出一批创新能力强、新药开发能力强的人才,难道不好吗?

此外,之所以提到了资金来源,并不是说大学要为了吸引资金而扭转自己的培养方向;而是说当社会已经给你资助的时候,大学应该考虑一下社会的需求,而不能一手拿着社会上的钱,一手却我行我素地培养着社会上并不急需的人才。当然,不论社会资金是否给大学钱,大学都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而且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日后可以从社会上吸引到资金。
发表于 2011-3-30 03: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君子 的帖子

哈哈,看来这个辩题还真是讨论广泛呢。

您提到的那一点很重要。并不是做了一点点某个方面的事情就叫做“以......为导向”的。这一点期望能引起辩手们的注意。不论是楼主还是您带的队员。
发表于 2011-3-30 07: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君子 于 2011-3-30 07:25 编辑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昨晚到断电的时候了,没来得及说完,希望讨论继续。我个人倾向反方。首先得明晰概念,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教育?他们与专业技校及技校教育区别何在?相信柯南版主懂得国外的区分;然后讨论大学的功能,大学固然要有社会贡献,但这个贡献是不是多个层次的?为市场培育人才是否只是其中一种?再看为市场培育人才和“明德”“智库”“思想库”等作用的联系,大学的首要目的是“明明德”及“思想库”即站在社会,时代与创新的前列,还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市场后面,以“为市场服务为己任”?有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功能,是否就意味着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换言之,大学的社会功效,是着眼于全社会的综合效用还是就业市场?是否等同于或者根本取决于为就业市场的服务?
发表于 2011-3-30 07: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君子 于 2011-3-31 10:55 编辑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我认为,“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人可以在弱水取水饮用,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弱水就是为了让人饮用而存在;大学有为市场服务的作用,但并不能就以此认为大学该以市场为导向。
发表于 2011-3-30 1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君子 的帖子

君子版主提到的这一点很好。我们无法反驳大学在培养“思想库”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果我坚持站在正方立场上的话,我想这么解释这个问题:

大学的确有“在明明德”的教育作用,也的确有培养“思想库”的作用。但为什么大学要起到这个作用?是因为市场的需要。社会需要一批有思想的高素质人才,来引领社会的发展。如果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所有人都不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那么社会的确是要乱套的。

但是,大学是不是仅仅培养“思想库”呢?是不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要成为国家、社会或市场的“思想库”呢?这个,我个人觉得,不现实也不应该。

所谓不现实,中国自扩招以后,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有多少,我想大家都清楚。我们的市场需要这么庞大的一个思想库吗?君子版主提到了“弱水三千、取一瓢饮”,那么在思想库的选取中,又何尝不是只能取一瓢呢?

而所谓不应该,我们的社会总不能大家都去“想”吧?我们总得有人在做具体的工作吧?大家都去搞思想,那么谁来搞建设?难道全部指望专业技校吗?我并不是歧视专业技校,但凭良心说,如果三峡工程交给一位技校毕业生来总设计,如果高铁工程交给一位技校毕业生来做总工程师,反方辩友您放心吗?所以说,不论大学的思想教育有多么的重要,针对市场培养所需人才依然是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而且,即使是对“思想库”的培养,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市场上的的确确需要这样一批有思想的人,所以依然没有脱离为市场服务。

最后,其实思想性与专业性之间并没有形成冲突。大学寄希望于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也希望与此同时能让所有者些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而大学实际上在培养的是一批“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也恰恰是社会之需求。
发表于 2011-3-31 1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柯南版主实在让我钦佩,我这几天的时间不多,无法进一步深入,但是仍有几个问题请教:
1 市场与社会有无区别?
2 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都等同于为市场培养的人才?
3 如何论证“以市场为导向”?
4 什么是“自由之意志,独立之精神”?
先提到这,期待柯南版主高见。
发表于 2011-4-2 06: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君子 的帖子

君子版主客气了:-)我出差刚回来,现在来试着回答一下这四个问题:

1. “市场”与“社会”有区别。但如果站在正方的立场上,我期望正方可以尽可能多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例如,可以说“社会就是大学输送人才的市场”等等。

2. 在承认市场与社会的区别的基础上,大学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不应等同于为市场培养的人才。但如果说社会就是大学输送人才的市场,或者用其它方法将社会与市场在大学这里统一起来,那么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也就在逻辑上等同于为市场培养的人才了。

3. 要论证“以市场为导向”,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市场是大学的培养方向,大学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令一方面市场是大学的检验标准,一所大学的质量高低、培养出来的人才好坏,应当以毕业生在市场中的就业状况以及为社会所带来的福祉为标准。

4. 我个人对“自由之意志、独立之精神”的理解,是指对现实的思考和分析。即,面对同一个市场,大学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有的大学可以认为市场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而有的大学则可以认为市场需要那方面的人才。大家不必人云亦云,不必因为其它学校培养了某方面人才、而跟着一窝蜂也培养这方面人才。只与判断的对错,可以交由市场来检验。但不论怎么判断,而这都是以为市场培养人才为目标的。
发表于 2011-4-2 07: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佩服柯南版主,我们的队内比赛也打完了,队员给了我新的启示,分享下下:
1 正方扩大市场概念,意图把市场解释为“用武之地”,理解为大学生往何处去,“有无市场”;“市场”包括经济市场,也包括文化教育市场等等;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与社会的统一;
2 反方针对“经济市场”,提出市场的滞后性,即四年前的热门,不一定是四年后的热门,不可跟风来反驳。
虽然都是新手,但这两个说法令我欣赏,想请教下柯南版主的看法,谢啦。
发表于 2011-4-4 05: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君子 的帖子

不好意思,这么晚才回复。

针对第一点,我个人认为可行。而且,我在此基础上,也认为大学输送的就是人才,而所有用人单位便是大学的“市场”所在。

针对第二点,我个人认为正方可以这么解释:跟风仅仅是对市场的错误把握。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市场需要什么,还需要了解需要多少、需要多久。这就好比,过年大家要买烟花爆竹,而如果那家厂子过了年还大量生产,那我们只能说这是厂领导的问题了,并不能说以市场为导向有错。

粗略想到这些。让君子版主见笑了:-)
发表于 2011-4-4 08: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户川柯南 的帖子

柯南版主过谦了,在下受教啦,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7 07:42 , Processed in 0.0891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