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0|回复: 17

大二时的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6 2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最难忘的一场失利,事过境迁,不想被提及,因为当时的我们已经不在在校园里做梦,而我带起来的曾经的新人,已经在为下个月的名校杯忙碌着,不过看在翅膀的诚恳,和好听的声音上,就找了篇满是尘土的文字奉上,虽然是大二时候写的,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幼稚,但确实是当时心理的真实写照。
…………………………

   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五一假期里安安静静地坐在“人迹罕至”的自习室里,铺纸握笔,打开尘封的记忆,任思绪飞溯,记起那辩论赛前后的林林总总……
其实只要有两张长条桌子摆成人字,再在中间搁把椅子给主席就能辩上一番,但仍清楚的记得系里为去岁预赛的精细安排。
   作为一个辩坛的老手来说(脸红^_^),来到学校发现没有一个类似的团体和活动是很寂寞的一件事,某日团支书告诉我去参加一个系里辩论会的选拔准备会,于去时方发现已然迟到,怀着忐忑的心踱进教室,放眼四顾周遭一群从大一到大三的同好者,其中不乏熟识之人,当时主持会议的学习部副部长何为华学长在黑板上写下几个辩题供大家筛选,我发现大都是95’97’99’三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和98’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会的题目,于中分给我们95国际大专辩论会复赛第二场之“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还是靠法律”。平素很推崇95’届香港中文大学三辩薛峥学长的我自然对这场堪称经典的赛事很有心得,高屋建瓴、对症下药恐怕是我们获胜的关键吧。于这场比赛中发现我的队友苏颖同学表现出与其大一身份很不相称的老成与敏捷。决赛中虽说已然尽力,但的确无力回天,我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是否应当提倡”作为反方的我们准备的的确不足,而且面对对方的诘问又真的反击力度不够。而根据辩题,反方的胜机就在于把水搅浑,然后零打碎敲,未能作到这几点,我们也就输在情理之中。
   初赛结束后,就要开始为参加学校辩论赛做准备,预赛冠军队中的宋筱婷、李冠良、王磊三位同学和我组成了系里的代表队,而苏颖则成了我们的候补队员。因为当时其他院系的比赛还没有完全结束。因此,虽然我们的预赛在去年11月就已经结束,但校际初赛的准备却是到了今年四月才正式开始,中间我们又忙于期末和教室间的奔波,竟也没有沟通。
四月的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们几人接到通知去团总支开会,方知道题目是“顺境抑或是逆境出人才”而我方的立场是顺境,于这个辩题我方想要取得优势,无非“老树新花”四字,重在求新,切不可于对方纠缠于古代和约定俗成之中,放眼现实和社会生活中求得突破口。当时一番研究决定先是回去自己找材料。
   再次碰头已是三天之后,我们五人一起听刘贵老师的辅导,记得那天我们为很多问题去争执了许久却依然不能统一思想,想到不少立足点又被一个个地否定掉,虽说如此,但是思路毕竟是打开了。
   周二、周三、周四的白天我们依然忙于课堂上的学习,晚自习后的一聚就成了我们宝贵的唯一的讨论时间。几个晚上,我们常为苦求一个站得住脚的例子而冥想;为一个论点的取舍又思量再三;为一个道理的论证反复推导;为辩词中一句可能引起争议的话是否保留争得面红耳赤;为知己知彼而换个角度思考……虽然大家都很专心于这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但也都知道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晚上熄灯后,挑灯夜战于各自宿舍中也都是非常正常的了。
   几天下来,我们也大体确定了我们的几个论点:
   1、顺境是一个客观的外部环境,辩题所要考虑的是外部环境对主体成才是否有利,而非去讨论内因。
   2、把机遇与顺境联系起来,机遇就是顺境的一个表现。
   3、强调顺境的延续性,它不是时间上的一个点,而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状况的代表。
同时也一致认定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1、“出人才”与“有利于出人才”的不同正是本辩题差别所在(殊不知这正是我们辩论中之为难之处)
   2、把内因和逆境区分开来,不可以把内外因混为一谈。
   3、承认内因的决定作用,并注意本辩题为一个全程否定命题。
就这样,于仓促之中我们于周五的晚上上场了。作为文科代表队,逻辑性、语言等许多方面是其他院系无法企及的,虽说准备的比较仓促,但我们的对手亦是如此。
   比赛就这样开始了,对方的前两位辩手给人的感觉是平淡无奇,但谁也没有想到对方三辩的火力较前两位又了不小的提高,而且抛来了不少的问题。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决策上犯了很大的一个错误,在做了自我感觉不错的回击之后,脱离了三辩这个本应“散打”的角色,打起了“太极”,又恪守事先准备好的方向上来,过于保守,完全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但最惨的场面还是在自由辩论上,看的出对方四位辩友都是有备而来,顺序性、条理性相对清晰,站稳了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它的四辩,其自由辩论的表现可谓精彩,虽说语言上有些漏洞,但是在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我们。而作为反方的我们,直白地说已经乱了方寸,各自为战了。新加坡式辩论与奥瑞岗式不同就在于其对团队要求更高,一人力挽狂澜地机会不大。此时,我方没了配合,相互间失去了纵深保护策应,很多语句的表述也欠考虑,加之一些现场上客观方面的不利条件,可以说自由辩论中我们给人的感觉是兵败如山倒。
   而后的总结陈词却因自由辩论反而有点像例行公事,正方四辩的总结随不失优美和灵巧,却更似一篇演讲,而非辩论。但即便如此,也足够宣判我们的死刑了。可以说自由辩论那短短的六七分钟之内,我们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虽说失败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当主席宣布时还是心中有太多的伤痛,望着台下观众给予胜者的掌声和土建学院爆冷的喜悦,心中有一种“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的感慨。聚光灯下一个个正襟危坐的我们,气势内心深处已是泣不成声。当时的感觉大概可以说是强颜欢笑吧。那一夜,我和我的对友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环境,却都失眠了,一件事情当你倾注满腔心力去做而失败了,那种滋味不单单叫做“黯然神伤”。
   比赛输了,并不是真正的失败,不知道究竟败于何处,才是真正的失败。
   一、对本方的立场坚持的不够。在辩论中有很多时候正方都在用一些反诘的语句回答我们的盘问,而稍微一留心就会知道类似“有了……就是顺境了吗?就能成才了吗?”之类的话都完全偏离了辩题,而且亦有些强词夺理的味道。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指出对方偏题或套顺境定义,两者对比问其例子与顺境定义有何不符就够了。遗憾的是当时我们只是一笑了之,丧失了很好的得分机会。
   二、思路不清。在许多问题上纠缠不清,不得脱身。整场比赛中正反双方一直为一个环境是不是顺境而争论不休,不惜拿出许多实例,耗费大段时间来加以论证。静下来想想,这一切都似乎不得要领,辩题得关键本在于“出”,两方其实都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又如正方之“自古英雄出寒门”本就是一个全称否定,一例不属于其范围就可推翻其命题,根本不用去浪费时间在旁征博引上,这样以来也陷入本方辩题亦是全称否定上而难于自拔。所以说当时转移其实很很不错的办法。
   三、整体搭配协同保护不够。新加坡式辩论突出整体,谁能产生一个合力,谁就可能胜出,这个模式的特点在于弱化个人的表现欲,减少依靠个人能力独揽大局而获胜的机会,理性化一些。在这次辩论赛中,其实我方的几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宋筱婷的理论功底,李冠良的反应与大局观,我的短平快,王磊的表达力本来可以把形势把握的不错,但在场上却显得极为松散,没有队型,各自为战,协作的场面也极为罕见,遇到对方反问刚刚本方对友的话,不是应变,而是转移话题,显得场上过于紧张,缺乏默契。自由辩论中有时不愿站起来,有时又抢着站起来,感觉上比较凌乱。本来自由辩论是一个散打的空间,结果是散打没有打成,队型先散了散打中宜用简洁的语句而非长句子,辩风力求明快而非生涩,辞藻朴实而非华丽。同时,在这四分钟里总觉得有点脱离理论而随正方逐流,时时穿插理论不仅仅可以压制对方天马行空般脱离主题的辩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本方的立场,强化以我为主意识。
   诚然,辩论要讲风度,自由辩论亦不是群殴,但是当我们清楚地看到对方的火力点集中在对方四辩身上时,若群起而辩之,虽不能众口铄金,但起码可以起到压制对方火力的效果。
   四、对赛场上评委和观众心理的揣测不到位。其实这条算上我们的失误本就十分勉强,不过讲讲也好。现在已经是2001年了,真不明白组织者为什么还要用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寿终正寝于1997年的赛制,既不合潮流,有呆板无力,无法还辩论本来面目。明明现今通用的新赛制不错,不知为什么要让这个古板的赛制复辟。还有,初赛五场用同一个题目,又要各队(尤其是反方)求意求新,岂不是强人所难,殚精竭虑,又怎能给观众奉现一场精彩的比赛。
   作为一名辩手请原谅以下对评委和观众的不敬。不论是观众还是评委,听一场辩论是要听它的过程,辩明双方的立场,看其是否言之成理,可以自圆其说来裁决,而非来看热闹,博一笑即可。活泼的辩风固然可取,但言之有物,方能掷地有声。华丽的辞藻和堆砌的语句不是辩论的本质,,因为辩论不是演讲,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辩论好比一篇议论文,通篇在立与驳中激荡,最终目的是证明论点。演讲好比散文,美仑美奂,却是为了抒发感慨,于辩论场上大肆抒情是不是有点搞错了场合?我们应该记得唐代那一场复古运动,为什么而为之?就因为文风不古,不是为文而文,而是为美而文,虽然听来悦耳,却于文无益。这样说也不是说辩论排斥抒情, 但凡事总要有个度吧,过犹不及啊!
   还有,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眼力念词的好象就准备不足,背词的就成竹在胸,两者有什么区别啊?根本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嘛!古人有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辩论中脱稿是一大境界,若达不到就无论念与背,终究还是难于望其项背,何谈充分与仓促?背功再好,同样是照本宣科,没有灵活与机智,一样呆板。由此,我不由想到山东的大学为什么在蓝带杯和黄山杯小组赛即铩羽而归。山东人讲儒道,好似太级推手,绵里藏针,浩浩荡荡,极具声势,大有针三江撼五湖之势,却好象和辩论的短兵相接格格不入。一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一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图气势,我要热闹。古有公孙龙白马之辩,千余年来,齐鲁大地上献有佳作。气势磅礴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工要擅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折服对手的能力,没有互相拆招的勇气,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空有一番气势又有什么用?也许山东的文化底蕴与辩论所求之的确格格不入吧。
   辩论赛终究已经过去,我说再多的,也难以挽回败局。其中的滋味也惟有我们几个参与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味的出。失之东篱,焉知不能收之桑榆?虽然大家相处短短的一周,期间又忙于上课,但彼此之间亦有一份诚挚的情谊长存心中,是患难之情,还是共事之谊,我不知道。想想当初一同埋首整理材料,一同分析形势,一同讨论辩题,(还有一同喂金丝熊~~呵呵*#%),比赛前共同准备,比赛中共同面对,失利后共同发泄……往事历历在目,至今回首仍感温暖,难得一个竞赛团体有如此深厚的人情味,颇有些孔子“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的味道。今朝酒醒无处,明朝别有一番洞天,下届比赛人文系定能重振雄风,我们也算为后来者探路,添些经验罢了。惟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下届比赛时,朱英兰、何为华两位学长已然大四,不再参加系里的工作,那时定忙于工作和考研之间。而我、宋筱婷、王磊也升入大三,活动也参加的少了,也许机会将是即将升入大二的李冠良、苏颖和将要到来的大一新生们的吧。人文系辩论队重振雄风的信心深深直根于我们这些队员心中,惋惜的是曾经为同一目标共同奋斗的我们,却难有下一次相聚……
文末,忆起台湾政治大学李怡萱师姐的一段话,略作改动,权为结尾吧。
   回首来时路,千里暮云平,往事明朝过眼新。现在的我有忙碌的学业,数月之后的英语四级又时一个新的里程碑。前方的路仍长,我将带着这份记忆好好走下去,愈来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8 1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翅膀,你的版好冷清
发表于 2003-10-18 16: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辩友原创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3-10-18 16: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我把你的文章转移到辩友原创来了,也算是对的起你的支持了!
现在国际大专辩论赛期间,辩友原创全力支持CAT姐姐!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8 1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偶晕~
发表于 2003-10-18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大哥,我暂时没时间看你快发霉的帖子,先留句话哦,还有,你欠我一顿饭啊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8 19: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饭?
我怎么会欠你一顿饭呢?
我记得只欠闲闲的,她还不要了
发表于 2003-10-18 20: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她让给我了嘛
不许赖
要不然~~~~~~
哼哼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8 2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这个贴子最后由疾风之铃音在 2003/10/19 08:19am 第 1 次编辑]

我国采取公示主义,没有公示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对我无效~~~~~~~~~~~~
哈哈
发表于 2003-10-18 20: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欺负我啊
在我面前拽专业,那好要不要我把记录拿出来看是不是你答应了的
到时候看你怎么赖
发表于 2003-10-18 2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哎呀,又是版聊拉,先锁一下啊
发表于 2003-10-19 0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下面引用由云的翅膀2003/10/18 04:13pm 发表的内容: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8>辩友原创</a>转移过来的!

翅膀做得好

有大将风度!

铃音支持翅膀,做得也好,写得也好

smile:)作为区斑竹该请客!!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9 08: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呵呵,还是老大说的好
偶这里外里就是两顿饭啊~~~~~~~
发表于 2003-11-2 23: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还是做了总斑竹再请啊
哈哈
吴老大不要乱讲话,你还是创始人呢,更应该请拉
fghkyws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11-29 1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风是从那吹来的,
总是带着那深深的味道。
也许我就是从那来的吧!
偏偏为他沉醉,
你也是从那来的吗?
为何我总想靠近你。
 楼主| 发表于 2003-12-9 1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不解
发表于 2004-11-16 07: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故事就是故事,真人真事也是故事!
发表于 2004-11-21 09: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二时的原创

又看到楼主的精妙贴子了
虽然有些老了
但对我们这些后辈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1 16:57 , Processed in 0.0568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