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5 22: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星杯”2010年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大陆选拔赛决赛) w: x: _1 v, _, a' }, I
----武汉大学 VS 中国政法大学 R; d" D$ w7 j6 [2 u4 {- M
- {- A- T5 Y. [1 e! @时间:2010年10月2号
! T U; c5 J# K2 e9 E7 K& h3 P+ }, Q, b# y4 [
正方:新闻价值比人伦道德更重要(武汉大学 )
* Z+ j# f) Y2 N i' }/ [/ x反方:人伦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中国政法大学)" w. F7 o4 `; S3 \- \% P2 H
* y+ q! H+ x9 v# o) t2 T' g反方:(肖磊)8 r T7 G% d& `$ p6 L6 Q- ]
( O, `* h9 p# Q3 Q, x, X
谢谢!我们首先要看一下比较的方法。在常态的意义下是不是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总存在冲突呢?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今天引发我们这场辩题,引发这场讨论的个例和案件本身是什么呢?我方举了这么多的照片,我能问一个问题吗?它们为什么总是这么极端的状况?这恰恰说明了,在常态意义下,人伦道德和新闻价值的诉求并不必然冲突,我们今天关注的焦点恰恰在于----新闻人,他作为无冕之王,他有独特的历史使命,但这种历史使命是不是赋予了他们在极端的状态下可以突破底线的权力?. C4 h9 }' u0 z. |; j" L& O0 N
) E- N. o6 `) T, W我们来看一下,在阿富汗战争的期间,有一个88岁的老太太她失去了儿子,美军的记者长枪短炮的冲到了她的家,现场宣布了这个消息,非常的震撼!但是这种震撼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我相信这中间,《饥饿的苏丹》的作者也是在做这样的考虑,他觉得牺牲了这个小女孩可能换取全世界对这个国家的援助。
d9 i) A2 Q% v2 X- F' E; h9 k' K3 u/ e% v( J' [/ J5 _! A
这就是新闻价值,对方辩友所说的,我们面对黑暗的时候可以启蒙、可以呐喊、可以曝光!我们如果作为无冕之王,我们以笔为剑,以刀为枪。我们可以不受这个世俗条条框框所约束,我们挑战一下人伦,挑战一下道德又有何妨?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嘛!可是,这个伟大的目标是什么呢?求真吗?求真是为了什么?拯救大众吧!为什么以伤害的方式可以拯救大众?为什么一定要以牺牲这个小女孩的方式去援助一个国家?为什么要以一个牺牲老太太的方式去反对一场战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作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有一些过于自信,有一些过于狂妄?有一些不够清醒呢?我们心中还有没有对底线的定位呢?即使是新闻人,他并不能超脱于这个世俗,他最多作为无冕之王,我们承认他的历史使命,他可以不拘于世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走极端,我们要让这个世俗的世界为新闻价值让步。到底应该谁尊重谁?谢谢!
7 a5 }7 ?# F# p! G+ C7 e/ M6 y5 v- W! ^; S7 b; P0 n: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