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要求我写我的辩论故事,给“辩论故事”版壮壮声势。好久没有些过这样的东西,但是,答应了就要做。只得以我生涩的语言,来描述辩论这段平凡但是丰富的生活…… 开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蒋昌健的总结陈词是我看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小学六年级。准确的说,那时的比赛不是我想看,因为那个时候我只喜欢卡通和足球,那是我的妈妈每晚要收看的节目。跟着她,我突然发现我的眼前多了一片天地——原来会说话还能带来那么大的吸引力。会说话的蒋昌健们深深的吸引了一个不爱讲话,害怕见人的小男孩。 接着是两年没有碰过辩论,虽然那个时候有很多的比赛,可是复旦已经是花辩的代言辞,没有任何学校能够超越。我甚至觉得,这以后的所有比赛都不可能超过那个极限。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蒋昌健。这种感觉延续到了1995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又是一个四辩,又是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角色,而且还是一个体形与我及其相似的主儿。林正疆,又一次把我对辩论的热情挑逗出来。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初三的语文课上有辩论的这么一个章节,我可能又会像两年前,在热情过去后,根本不去接触辩论。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是那么的热衷于此。一个小节的课程,我们进行了三场辩论。辩题好像分别是:“中学生追星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当今社会男性更强/女性更强”,“愚公应不应当移山”。出于年轻人的冲动,三场比赛我都参加了。可能这算是我的处子秀吧。 高中,我开始住校,在一个封闭式的学校里。我基本断绝了辩论。没有看过任何一场辩论赛,至今仍然无限遗憾。其中包括97国际和98全国两大赛事。唯一值得庆幸的,我没有因为高三暑假的疯狂而忘记99的经典赛事。“辩论,就是你我的人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那埋藏已久的梦从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要辩论。”进入成电之前的呼喊。 发展: 进入电子科大了,我松了一口气。大学生活真的很好玩。我认识了很多的师兄师姐。在他们的组织下,电子机械系新生辩论赛开始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自行组队。两场比赛,我们轻松夺冠。而我也获得了一场最佳辩手,心里挺有成就感。总觉得自己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已一个辩手的身份到处观摩各种比赛,直到管理学院“秋之魅”。“秋之魅”的比赛,我只看了一场,比赛前,有那么一个大一男生身着西装,披着一件大衣,在几位老师的簇拥中走进比赛场,我对此嗤之以鼻,甚至带着一种藐视的心态看他如何丢脸。可是比赛开始以后,他以一人之力将对方四位97级师兄斩落马下。开始的藐视早已变成一种崇拜。比赛结束以后,我多方打听,那位大一新生是管理学院二学位一年级的刘云童。这是,我才真正体会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觉。 我还要努力。我对自己说。 大一下期,电子科大每年一届的“成电杯”辩论赛开始了。我心中刘云童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我不敢再像参加新生辩论赛时那样毛遂自荐,甚至想退缩。师兄们劝我,同学们劝我,睡在我的上铺,本来已经和我商量好共进退的姜智文先答应了。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去。进入了系辩论队我才知道,这一次的成电杯已经是第十五届了。在过去的比赛中我们系从来没有取得过一场胜利。第十四届的比赛我们更是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评委给做掉了。所以,这一年的比赛,师兄师姐们都不上场。去参加比赛的是我们四个99级的新生。我们的目标只是胜一场,进入八强。 我们四个人根本不会准备比赛,也不懂得破题立论。完全是在学长们的指点下一点一点开始的。第一场比赛我去抽签,对手是成电辩论的传统强队——管理学院,辩题:西部大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才/资金。我们正方。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刘云童碍于身份并且过去我们学院是鱼腩,他准备第二轮再上场。所以我们的对手是由两个98级两个99级的组成的。而这场比赛开始以后,对方两个98级的师兄毫无还手之力,一个99级的新生实力也一般,好像还有一点害怕,比赛演变为我们四个对对方一人。那个99级的新生就是我四年辩论的伙伴,对手和队友,任崇。 以一敌四,在当时的任崇还是不现实的。我们轻易的取得了胜利。 第二轮,又是我去抽签,对手是十四届成电杯冠军,光电子学院。辩题“留学生学成不归是个人/社会问题”。我们反方,社会问题。辩题的倾向性使我们再一次轻易的获胜。我们的二辩江绪庆再一次获得最佳辩手。我们系也以一匹黑马的身份向前冲。 第三轮,对手高能所,辩题“设立见义勇为奖金是道德的进步/退步”对手实力超群,这场比赛也打的异常精彩,“这是近几年比赛中最精彩的一场,不要说超过的,就连接近的都没有”赛后,杨益(成电辩论史中最有说服力和最权威的人)如是说。比赛结果,我们以一票险胜。 决赛前,基本全校的辩论爱好者都在猜测,四系(我们系)究竟是成电的凯泽斯劳滕还是成电的辽小虎。我们也引以为豪。也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四个大一新生夺取成电冠军。但是,我们一直是凭借一股锐气走到这一步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锐气已尽,再无再站之力。加之比赛采用新的模式(攻辩),对手是拥有李恩泽,李嘉明的信材学院。我们可谓一败涂地。没有任何怨言。辩题是“网络情感是真实的/虚幻的”。 为什么这一段我写得那么详细。一个原因是,我们成绩很好,也算是成电历史上光辉得一笔;另一个原因是,这一次的比赛给了我无比的信心,我相信,我能在辩论上面做得更好。 第二年,在学院以及全校师生的注视下,我们再次出征,首轮败在老对手管理学院手下。辩题“五十步应当笑百步”。比赛输了,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看了很多的比赛。其中,杨雯、靳峰、李巍、任崇、等等在大赛或者后来在大赛中出场的优秀辩手。同时,由于时间没有冲突,我参加了当时的校队选拔,状态良好。受到校队教练祝小宁教授的注视,为我后来进入校队打好基础。 高潮: 2002年2月20日,校辩论队首次会议,议题:参加“四川省公民道德建设辩论赛”。在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确定了上场比赛的名单:一辩,杨雯;二辩,靳峰;三辩,李嘉明;四辩,我。一种使命感涌上心头。比赛还算顺利,可是,由于我是新人,在场上发挥可谓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最终在决赛中,我们惜败于四川大学。这次比赛作为练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休息三周,所有队员参加成电杯辩论赛保持状态。这一次,我们在半决赛止步。但个人表现与发挥和前两次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实力有所上升。也因为省比赛和成电杯成为了成电辩论中比较出名的一个人物。说一句老实话,我更是一个比赛型的辩手,在场上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引起共鸣,但是在场下,我并没有那么出色。想的宽却想不深,细节的工作,材料的收集都没有很好的敏感度,自身的知识底蕴又不足。所以在全国比赛的准备过程中,我更多的投身于场下工作。 全国比赛的名单中已经没有我了,四辩就是我的好朋友任崇。 住在电子科大宾馆和新津宝资山公园的生活很单调可是很快乐。辩论队的女孩都很漂亮,和杨雯这些漂亮女孩一起工作的感觉很舒服;和嘉明、靳峰这样的师兄在一起学到很多的东西;和李国东、张大愚、满庆文这样的师弟在一起很放松;和姜智文、欧阳晗黎这些99级的队友在一起有很多回忆。和教练,老师在一起有一种深深的崇拜…… 全国比赛,又是一个亚军,一场梦。这是我在辩论场上的第三个亚军了。期待一个冠军的奖杯……那是最后的机会了。 结束: 最后的比赛,十八届成电杯。大四的我,大四的姜智文又一次一起走到了成电的辩论赛场,胜外语,战通信……非典来了。比赛推迟到下个学期。我的辩论路也走完了。 回首1993-2003的十年,辩论教会我很多,同时也让我放弃了很多。但是,她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朋友:刘立、张颖、霍建军、苗雷、李恩泽、嘉明、靳峰、杨雯、任崇、国栋、阿满、姜智文…… 数不清的名字,忘不了的故事。快乐与伤心同在,希望和失望并存……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故事:让我们成为命运的主人,不要成为它的努力!加油吧,爱好辩论的人们,我爱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