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84|回复: 21

[转载]黄执中分享辩论技巧 "推销包装术"愈来愈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3 1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21:09 编辑

出处:http://edu.qq.com/a/20100713/000301.htm

黄执中: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传奇,国民党最年轻中常委,依靠“情辩”独步华语辩坛的“新剑宗”鼻祖,亚洲系统性建构辩论学理第一人


访谈现场:主持人赵璐(左) 黄执中(右)



访谈视频:http://www.bianlun.net/bbs/viewthread.php?tid=34933&rpid=233066&fav=yes&ordertype=0&page=1#pid233066


访谈文字实录

主持人:您好!欢迎收看《创想青春——2010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大赛》的系列访谈,我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主持人赵璐,今天我们欢迎黄执中学长。

黄执中: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辩手EQIQ弹性都需更强

主持人:黄执中学长从16进8到8进4做了七场比赛的主评委,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对我们的大赛。

黄执中:第一个当然是我很惊讶,这次的比赛规模这么大,这么多的学校参加。这一段期间评下来,第一个各个学校的投入非常认真,因为这个比赛是世博的辩论赛,从第一场看下来的时候,同学的投入虽然够认真,不过好像对世博,因为准备比赛太多反而没有什么机会去看的样子。希望他们比完赛之后能够多去看一看,这样的话会跟世博的地方切合得更深一点。

主持人:我觉得一般大家都是先从形式认识到内容,大家先去世博看了以后,再去探讨更深层的问题比较好。但是现在大家在这个场上反而是先讨论理论层面的东西。所以您也希望他们暑假期间能够去看看。

黄执中:是,因为他们进入四强之后他们有一段时间。如果能够去世博看,能够有一些自我的体会而不是资料上找的话,我相信在辩论过程当中会显得更生活化一点,更生动一点。

主持人:您去过世博了吗?

黄执中:我没有。那个时候看比赛前面有一个世博知识问答,我从第一场看到后面几场的时候我觉得小小逛了一下,收获很多。

主持人:这个环节也是我们特别为了呼应这个世博的主题而设置的。除了这个环节之外,其实这次的辩论赛还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就像每一次开场词的时候主持人都会说到一句话叫“大型励志综艺创新辩论节目”,区别于之前单纯的辩论赛,这一点上您有什么感觉?

黄执中:我是相信这一次的比赛活动是比较创新,因为它有很多新的环节跟更活泼的方式,我觉得是这样的。当然以往的辩论比赛,我以一个辨手的角度当然希望他们把重点还是放在辩论上,辨手能够把比赛打得精彩好看那是最棒的,不过我也知道现在观众对看电视节目的要求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现在要当辨手可能不免要开始习惯其他的环节,因为要让整个比赛更有趣或者是更能够满足转播上的需求,我觉得现在的辨手不管EQ跟IQ弹性都要更强才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23:07 编辑

“推销包装术”愈来愈重要

主持人:看下来这么多比赛,你对现在大学生的整个辩论水平有个什么整体的印象?

黄执中:我觉得可能是环境不一样了,我其实从以前看,我这次来一天到晚见到人,人家就说看我辩论长大的,我这样听起来还觉得蛮恐怖的,我也是看很多人辩论长大的。我觉得看早期的像蒋昌建老师他们那个时候打比赛,那个时候大家生活上的讯息或者是环境还比较相对单纯一点。所以我们可以比较耐心的看他们讲道理,然后这样看下来享受他们讲的内容中的趣味。你看现在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资讯的更新越来越快,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单纯讲道理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开一场辩论比赛的需求。

辨手在现在的情况下如果有可能,因为我们在辩论比赛里面不是单纯做学问,也不是单纯在学校里头做报告,它本身有一点算是知识的推销员,他是一个卖东西的,他去贩卖他的观念的时候本来就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包装,不管是幽默或者是反应,他不能期待观众坐在这边乖乖的听,他必须要有一定技巧去诱惑观众听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部分是现在的辨手可能需要努力去经营去转型的部分。因为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要求,大家像学生一样乖乖坐在底下听完你讲完一遍又一遍的申论,这个越来越难。

主持人:我经常会说当过辨手的人几乎会对他以后的事业人生都产生影响。如果在这个时候他能学会这样一种技巧,我有办法吸引你听我说话,那也是一种方式。

黄执中:是。就像我们刚才也讲,简言之,我后来发现很多同学在准备比赛的时候他们遇到的困难,因为他们可能有教授和老师在做指导,教授和老师做学问的时候强调的是知识的全面,这个框架要完整,要大,东西要严谨。选手在台上遇到的就跟推销员遇到的状况一样,你这个产品说明书这么厚,可是你敲门问这个太太要不要买洗衣机的时候,她有的时候只愿意给你一分钟,有的时候还不到。你那个驳论才一分半,有的时候更短的时间那个提问或者是盘问还不到这个时间。关键不在于你讲的东西是不是全部都是对的,我当然不是说你要讲错的,关键是你在洗衣机的说明书里头你要挑出几样东西是你能在短短30秒内就能表达一个概念的。让人家感到好奇的,要让人家有吸引力的,让我们觉得这个道理我愿意听下去,因为你讲得那么的生动。它是一个概念的,不但是一个推销员,他还是一个演员,你要把它秀出来,你不是单纯把它说出来。我们很多辨手在讲的时候,他的态度有点像老师了,他就说这个是对的,第一个为什么对,第二个为什么对,第三个为什么对。不行,这个太太已经关门了,你这样推销卖洗衣机谁要听,有点像这样的感觉。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辨手除了会讲道理之外,能够吸引人听下去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黄执中:我认为这是学辩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因为如果单纯只是求知识的话,我们不一定要当辨手,就像主持人您刚刚说的,其实你说学了辩论对我们本质上的差别就在于我们不是单纯的专家或者是学者或者是研究者。辩论的目的是希望你有一个跟对方有冲突的概念,我希望在这个概念当中吸引你们认同我。我如何表达,如何转化这个概念才是我们花力气的地方。彼此花的力气跟老师的是不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21:10 编辑

生动、细致辩论才更具魅力

主持人:那比赛比到现在有没有哪一位辨手让您印象深刻,觉得他是特别会吸引人注意的?

黄执中:有。你是说这一次比赛的辨手。

主持人:对。

黄执中:有,昨天评比赛的那一场,有一位我印象很深刻,我发现绝大多数的时候,在这一次比赛我听到现在,唯一我听完他的申论我才听懂了全部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觉得在这位同学上,好像是罗宏琨。他讲的东西语速没有特别快,修辞也没有特别精彩,可是因为他讲得很生动,他会带例子,他解释的时候,由于他讲的不是特别快,所以我们一般人跟得上去。第三个是他不厌其烦,很多时候有一些道理大家都喜欢讲完标题就觉得道理已经结束了,他会愿意把人家当小孩子一样,讲完标题之后他会把那个内容细细的走一遍。你说有没有进步的空间,我觉得还是有,我觉得还可以再生动更细致一点。不过会这样说话和这样解释问题的目前看到的就是这位辨手。我觉得他蛮有意思的。

主持人:说完了辨手,我愿意跟您从辩论赛的每一个环节来分析一下整个现在辩论的状况。比如说首先形式上,昨天我还开过一个玩笑,因为看他们的CVR里所有的辩论赛全都是黑西装白衬衫,好像《无间道》的风格,但今天一上来我们觉得眼前一亮,大家都穿着T恤,真的是大学生最本真的那个状态。这一点您觉得形式上值得借鉴吗?

黄执中:我觉得不错,而且坦白讲我还蛮羡慕的,因为我们以前打比赛的时候也是那样的西装领带。我这个人非常不习惯这种。

主持人:您今天也不喜欢您现在这样的装束。

黄执中:所以我第一个口子没有扣,我是用领带撑着。因为我每次勒着的时候我觉得讲话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演播室里头,西装一穿,灯一打,热得要死,你会觉得非常痛苦,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下能够讲出话来,有的时候我在台下都很佩服我自己。就是觉得你这么惨的情况下你还有心情这样讲话。讲完了一脱西装整个衬衫都是湿的。我看他们的这次装扮非常羡慕,因为他们很轻松。

主持人:其实人有的时候会随着衣服和环境改变你整个人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大学生,所以我可能会更容易放松一点。

黄执中:是。

主持人:我看过你们以前的个人介绍都是站在辨手席上,很正经的,还有一些让我们听来很气势磅礴的话,比如说“辨者眼前是巍峨的山,论者眼前是雄壮的海”等等,现在他们更放松一点,有的时候还会说一些特别搞笑的话。

黄执中:因为我觉得坦白说,以前我们辩论的环境会希望把辨手包装起来或者是塑造起来,然后辨手也开始觉得我真的是真理的捍卫者或者我是来探究真理越辨越明的。可是其实不是,因为你们才是大学生而已,你能够讲到的道理,怎么可能去想一个问题,这一件事情你就是完全对的呢?不太可能。你只是大学生,你就你的立场对这个问题提出看法,他就他的问题提出看法,我们两方面都是学生。不是说我的立场是全对的所以我会赢,而是我的立场我能够解释起来希望大家比较能够接受,所以我会赢。我觉得这个时候服装或者是你的讲话的词语方面的捷径是有帮助的,不然你真的一直觉得我就短起来了,反而那个挺怪。因为大家都是学生,我们来辩论不是给所有人最后答案的。是提出我们个人观点的或者是提出我方在这个点上的立场。我觉得轻松一点,软性一点,让大家知道这一切都是可以讨论的,只是我方讨论得比较深,就这样子而已。我觉得对辩论的正确定位会有效果。不然裁判也会觉得,因为很多裁判看到辨手用这么正经的方法讲他就要用学术上的更正经的方法来解释你的时候,那惨了。

主持人:因为你的知识水平不可能比评委老师更高。

黄执中:而且一个辩论比赛既然都已经分两方,也就是说没有一方能够提供的是完全通过鉴证答案的,不然的话,另外一方不就是死定了吗?如果一方在学术上完全为真,另外一方就输定了。整个的方向结构裁判也不要用那样的态度去评判他们,辨手也应该知道自己应该更软,更生活,更人性。

主持人:所以很多评委老师在点评的时候都会因为如果是两方势均力敌,他会说这一方更加的温文尔雅,哪怕在笑容里讲道理,让我觉得这个道理依然是很有力度的。“有理不在声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黄执中:是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17:41 编辑

辩论有准备便会有隔膜

主持人:说完这个环节,在正式的辩论环节里,现在的孩子还是有了一些变化,跟早期的辩论,他们其实已经逐步做到了您说的,他们可以举更生动的例子开始立论,用这样温和的态度开始跟对方说话了。比如说在盘问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咄咄逼人和犀利。

黄执中:我这次看比赛的时候我个人有一个感想,这是观点不同。有时候有一些角度来看,他们讲话越来越流畅,应对进退反应都很快,可是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的时候,我觉得那是准备过度的结果。很多时候他们的流畅跟明快是因为只要一讲到跟他有相关的题目他就把他准备的哪一个全部搬出来。其实正常人在讲话的时候是不会那么流畅的,也是速度不会那么快,不会那么流畅,正常人讲话思考问题本来是会有迟钝的,讲的话不可能字字珠玑。如果有可能,因为我知道这个风险很大,如果有可能我是比较推崇在台上尽量不要用准备好的稿子在打比赛。这样的话会让你讲话,你讲的话是不是准备过人家听了是感觉得出来。

主持人:其实你的要求更高,不用准备好的稿子来讲话其实是需要场下更多的准备,因为所有的资料你都要烂熟于心,可以在比赛场上自由运用,准备稿子是比较简单的方式。

黄执中:是。我认为道理自己理解了以后,不太需要稿子,你如果跟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你跟他解释诚实的重要,你在解释这个道理的时候你需要准备稿子吗?因为你不管跟他在旁征博引,为什么要诚实,我给你讲另外一个道理,你在讲这些的过程都不用稿子,因为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理解。同样在辩论台的时候讲一个道理需要稿子和准备,是自己讲的人并没有理解这件事,这个销货员并不真心理解自己卖的那台洗衣机,所以他才需要准备。我们跟小朋友解释诚实的重要的时候不需要讲这个数据,就是要讲也不需要特别记什么数据,这些都是来自于我们本心会这样认为。讲两三遍内容都不是一样,可是你还是不需要稿子,我觉得还是有这样的差别。辨手对他自己讲的东西还是有一点,由于有准备在所以有隔膜在。我觉得比较可惜。

主持人:但是现在的辨题,您有没有发现,因为这次是以世博为主题的,所以所有的辨题都是跟城市或者是世博有关系的,如果我们单纯像早期的辨题讨论顺境、逆境,我们可以自己举例,甚至你不用自己准备,因为你有自己的人生经历你可以去讲,这次你必须要储备一些对世博或者是城市特别的知识。这个没法儿在短时间内真的做到烂熟于心。

黄执中:这次是讲城市,这次比赛中不管是讨论城市的交通问题,在哪里生活更幸福的问题,像这些问题我都觉得,对于辨手而言他是比较有体悟的,只是他们在框架和立论上会立得比较大,比较远。谈到城市生活和城市经济这种比较大的东西,这个就隔自己的产品就隔得更远。其实谈交通问题的时候,这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谈到轿车的问题,谈到污染的问题,谈到古迹的问题,在理论上每个人在生活中,因为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有的题目远,有的题目近,如何在远的题目里头,其实它也是讲得比较接近生活。我觉得效果会好很多。

主持人:您会欣赏那种拿自己身边的事情来举例的辨手,昨天的比赛看到一位辨手,他是今天帮我们化妆的哥哥姐姐他们就是怎么怎么样的,他表示真的关心这个问题,他遇到的这个问题周围的人都会遇到。

黄执中:因为他用这个角度来观察事情,自己他就容易举例。当然他真心理解这个道理,从周边找题材的话,我觉得这不是我们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我们比较容易进入他要讲的那个情境。辩论越贴近观众,越贴近生活,我觉得辩论受人家吸引或者是受人家注目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这个地方做得越好,就会越多人喜欢看。如果有越多人喜欢看制作单位就不会花那么大的心思,每次都要想很多新奇的环节让观众觉得有创意或者是有新意。

辨手就可以让节目不会有很多让我们觉得越来越中意,如果我们自己能够把内容上做到越来越贴近人,那就不需要劳烦制作单位或者是节目单位花这种心思,这就是双赢的局面。

主持人:所以网络编辑可以注意一下,如果在编辑这一段的时候,小辨题可以叫做“辨手当自强”。我们来回答一个网友的问题。

网友:我觉得您的辩论风格是无法复制的,因为有您的个人魅力在里头。可是我觉得有很多孩子都在模仿您,您知道吗?

黄执中:我知道。我见过。
发表于 2010-7-13 17: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无厘头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22:59 编辑

辩论风格源自节奏

主持人:尤其是低年级的辨手,他们在网上看了视频之后,我在很多的新生赛上听到一个小孩告诉我们说这个问题不忍苛责,因为他们还是在早期的模仿阶段,您觉得一个人的个人的辩论风格要怎么样形成?您早期的偶像是谁?

黄执中:我花了很长时间模仿;路一鸣林正疆,我一直在模仿,模仿一定是学一样东西的开始,可是不是模仿他讲过的话,我模仿是模仿他讲话的节奏,我稍微花一点时间解释一下什么叫节奏。我认为在辩论比赛当中的道理都是很简单的,难就难在两个,第一个在什么时候说这个道理,以及在多长的时间内讲完这个道理,有些道理要讲得慢,有的道理要讲得快一点,这个快慢之间怎么调整这个节奏,我一边在看路一鸣在申论的时候一边在算,他完成这个反驳,他花多长时间,用什么样的语句,我看完以后会停下来。同样的道理我讲一遍,用我的方式讲要花多久,为什么我的方式比他花得长,是不是我认为我讲这个道理要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我可能要多加哪几句话或者是用哪些修辞。这些部分我不断的看我的节奏,他的节奏我们怎么做。

路一鸣或者是(林)正疆我不断的看他的节奏,余磊的节奏非常明快,模仿是没有问题的,模仿他们怎么去解释一件事,自己慢慢就会练出自己的节奏。你说什么风格特色,绝对不是我们用的词和句,我们讲话的节奏和习惯会留下来,有人就是喜欢两句讲完,有人就是喜欢铺陈出感觉再讲完。不同的人怎么切不同的节奏,这是我们要模仿的。慢慢就会有自己的风格,风格就是来自于自己的节奏。

主持人:说到风格我注意到其实每一个评委都是有自己的风格的,您刚才说到辨手最好是能够简单明了,评委提问其实有的时候会影响到辨手。因为有的评委会问一些很理论的或者是很深入的问题,我个人很欣赏的一种评委提问是,他其实问的也很浅显,他只是在用眼前我们生动的看得到的例子,辨手解释起来也很轻松,可是我们却在这样的轻松里面听出了其中的道理,您更喜欢哪一种?

黄执中:其实我是比较喜欢后者。评委问的问题如果是比较理论的时候,辨手会一时接不过来,我自己有经验,评委一问问题,辨手要回答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事实上很多时候回答评委的问题只要30秒。所以如果有可能,一分钟,我如果是辨手的话,我会很想,虽然我没有这个胆子去做。我会说老师这个问题我可不可以想一下,我想一下就可以用30秒钟回答好,如果你一问完,就变成前面30秒一下子讲废话,有的时候把时间带过去,有的时候带不过去,我必须讲一些看似相关其实不相关的东西搪塞过去其实都蛮可惜的。评委提问题你最好的结果是能够针对问题回答,可是时间真的太短。辨手在这个时间反应真的是需要一点时间然后喘口气。如果是问实际的例子的问题,那太轻松了,因为辨手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他开始做诠释,这样对于双方而言效果都很好。

主持人:您自己也是从辨手走到了评委的这个位置,您有没有注意到,其实评委也分这样几类,比如说有些评委喜欢,因为他是辨手出身,他喜欢从辩论的技战术,就是你们在立论、盘问等等一个一个环节上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失误。还有一类评委其实他喜欢更宏观的,他并没有针对某一个环节,而是针对这一个辨题他自己有什么个人的观点。我昨天在现场,录完节目之后有很多同事跟我说,我觉得你今天特别真情流露的一点是当黄执中学长点评完了之后,你特别想叫一句黄执中学长。听您点评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是一个学长在教什么辩论,您自己是有意这么做,想给辨手一种没有压力的轻松的氛围吗?

黄执中:其实应该是这样的。比赛到最后都有输赢,输的队伍我想送点什么礼物,如果我只讲这场比赛或者是只讲比赛的胜负我觉得蛮可惜的。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在讲评里头夹带一点我个人的建议。我希望能够了解这个问题比如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其实你可以怎么讲或者是如果你那样的讲法再加一点什么东西效果会更好,我希望加一点类似这样的建议。另外我很怕辨手打完一场比赛赢不知道怎么赢的,输都不知道怎么输的,我希望把交锋点讲掉。因为我自己当过辨手,我讲的是如果我是选手的话我希望听到的是什么。这样切入点会跟评审有一点点不太一样,这是我一个辨手比较自私的行为。

主持人:当过辨手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行为,这个时候他特别渴望鼓励,评委在这个时候就会给他一句鼓励的话,因为他是最能理解辨手这个时候真实的想法的。

黄执中:有一点很重要。因为在点评的时候制作单位会希望你讲完了之后不要让人家猜出正方或者是反方,因为这样的话,讲了半天我也不知道谁赢谁输。

主持人:有的时候评委会制造更大的悬疑,他明明判了反方赢但是他会说今天正方比较好。

黄执中:我至少在名目上会说胜负会怎么样,大家看情况,我可能会不知道,但是在内容里头我都告诉你谁会赢。只是我最后一定要讲一下这还是有悬疑的,因为要跟旁边的制作单位交待一下我还是有保持悬念,你们还是可以颁奖。可是我不要这样,对底下的选手来讲,我们弄得太悬疑你们会很痛苦,我也会很痛苦。因为来这边任何一场比赛,输赢无所谓,知道自己得到什么而来,也知道自己是少了什么而走,这个蛮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17:42 编辑

辩手难将胜败置之度外

主持人:你当辨手的时候一定输过比赛。

黄执中:对。

主持人:你那个时候的想法像现在这么坦然吗?输赢无所谓,得到什么才最重要。

黄执中:现在也没有觉得输赢无所谓,我是裁判,输赢跟我无关,不是无所谓。我当选手的时候,打辩论的人不可能不好胜,真的把胜败置之度外的时候一定是欣然的时候少,可喜的时候多。打比赛的时候胜负非常重要,对我们而言,我们有强烈的执念,我看到很多同学到了他们这个比赛情绪不利的时候,到了最后一刻都很奋勇的想把它挽回的时候我对那一段很感动。到最后一刻我感觉到你没有放弃,还希望扳回一点什么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心里超受感动,我非常能够体会那种心情。我相信这本来就是参加任何活动对你的队友表示尊重。到最后我们还是觉得我们还有可能能赢,最后一丝机会都不想放过。输赢放开一点,那一定是输了之后讲的话,

主持人:辨手心里一定是放不开的。

黄执中:人生这么长,以后放开的时间多的是,他一定要觉得苦恼,一定要觉得不甘心,一定觉得很痛苦,一定觉得很悔恨,当时我们在说什么就好了或者是怎么样,他才有可能进步。以后你有一大把的时间可以放开,这个时候放开它干什么。我自己带过的小朋友我看过极为优秀的辨手输完比赛之后我看他哭得非常惨,一个大男生,不断的一边哭一边低语,只要再给我一分钟,因为他觉得他最后那一分钟如果换别种方法讲他觉得可以改变。他相信只要他那一分钟,因为他一定是事后想起来,一边哭,一边捶自己,只要再给我一分钟,那很好,你的人生以后还有很多这样的一分钟,你一定要把这个悔恨记下来,如果你输了比赛就看开说没有关系了,反正在一个分钟,一个小时不就是人生吗。那你这算什么选手,类似像这样的。

主持人:你自己是小朋友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黄执中:我绝对是这样子。我们那个时候比赛的时候,我压力很大,我一直有一个个人的习惯,我在比赛前都会哭得很惨,我也会痉挛,一直干呕,呕到根本就站不起来。可是一不比赛了,这几年完全没有这些毛病,因为不会比赛就不会有这些毛病。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17:43 编辑

辩手是理解事情的专家

主持人:我们来看几个网友的问题,因为实在太多。

网友:黄执中老师,您好!我觉得你已经达到了武学中的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你是怎么样把辩论的经验和技巧转化为内在的一种灵魂的?

黄执中:辩论的技巧跟经验我们怎么转换成我们自己的个人,我觉得是这样的,对于一个辨手而言,我们不是答案的专家,我们认为我们是问题的专家,因为任何的问题一旦有了明确的答案它就不会拿来辩论。所以辨手很妙,一旦有了答案的问题以后,这个问题就会去掉,辨士开始讨论别的问题,所有我们打辩论的人所讨论的问题都必然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有答案的问题不干我们的事,没有答案的问题找答案那是专业学士的问题,我们是理解问题,切割问题,探讨问题的专家。因为人生有很多问题本来就不会有答案,卡尔博说世界上有大真理和小真理,小真理的对面是谬误,大真理的对面是另一个真理。对我们而言,我们不是在对跟错之间做分辨。我们是在对跟对之间做选择,正方也是对的,反方也是对的,只是不同形式的对,怎么展现正确的不同形式,我们人面临很多问题,很多矛盾,两边都是对的,个人和群体的冲突,比如说私欲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两方都有对的理由,辨手在推销他的观念的时候,他必须对于这些本质上人类冲突要非常习惯。这种习惯你养成多了以后,你看很多问题进入状况都很快,你对很多问题想把它看开很容易,不想把它看开切入点也很明确,所以你会变成理解事情的专家,看事情,看问题很快,有些问题没有答案,找答案是哲学家的事,可是我们是看问题的。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问题它背后是什么样的问题,它是什么样冲突的结构。这对于我们接触到很多资讯的时候我觉得都很有帮助。

主持人:所以如果说我们刚才讨论的是辨手的成长的话,这个其实是在你心里一直要有的一个概念。

黄执中:我自己打比赛的时候这种概念不会明显,打得越来越久,看辩论越来越多,你会慢慢形成你自己的人生观,辩论人的价值观他会慢慢理解到这个事情上的事情多半都是相对的,可是所有的相对都不是因为这无所谓,而是每一个相对都有值得被捍卫的地方。他会有一个跟人家的角度不太一样的地方。辨手很容易理解,他很容易从你的观点了解你的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17:43 编辑

辩论之乐在于思辨

主持人: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他的直接反应是去分析它。参加我们这次大赛的八强的辨手,我给了所有的辨手一个同样的问题,他们眼前都有一个小题板,我说你们不要看别人,分别写一下,你们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辩论在你心中的地位的话你会写什么。结果答案最多的就是热爱,还有人写过事业。作为一个学生他已经把他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真的爱辩论的孩子确实是这样的。

黄执中:辩论很容易让人着迷,因为辩论不是只有语词,它其实真正的活动不是在双唇之间,而是在双耳之间,辩论之乐就是思维之乐。你知道以前没有这个词,以前在希腊,在雅典住在啤酒桶或者是在大街上找人聊天的人,他们是最早的辩论人,他们每天晃来晃去问人家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得到的乐趣是思维之乐,智慧之乐。当然有些人特别高潮,他坐在那边就可以享受这种乐趣,自己就悟到了。我们要赢,希望和人家的碰撞和交锋当中我能领略到你想问题的美,你能领略到我想问题的美。不管是绘画还是音乐都是很美的东西,可是这种美跟他们的性质不一样。我认为更大,这个过程当中是很让人快乐的一件事。唯一遗憾的是你能够一辈子画画,很少有人能够一辈子打辩论。他们强调热爱和事业的时候,他们都是希望如果我们能够一直保持接触者这样的乐趣那该有多好。

主持人:所以有很多次,我们看到如果一个辨手他已经大四了,比如说研究生(论坛) 马上就毕业了,他可能真的就再也没有站在这个辨手席上的机会了,如果真的热爱辩论他以后会做评委或者是干嘛,但是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他就会很难过,在现场我见过痛哭流涕,说这是我的最后一场辩论赛,我要告别这个舞台,我很难过。可能在做评委的时候那个感觉真的不一样。

黄执中:其实我是觉得有可能我也提倡这个观念,如果可以大家能够把辩论看成像篮球一样。在成人的环境里我们三五好友可以打篮球,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三五好友去打辩论,为什么呢?第一是没有这个习惯。第二,辩论有一个地方比篮球会比较难让人放下身段。

主持人:因为它需要观众,你需要人来欣赏。

黄执中:真正打辩论的人就算没有什么观众,自己彼此这样过过瘾都很好,差别在于,你年纪大了,篮球打不好,你可以说我年纪大身体不好这个没有办法,上班、应酬。可是辩论打不好…

主持人:你觉得我必须要比小朋友好。

黄执中:会有这样的映象,辩论打不好,人家会直指出你这个人比较笨,这是很尴尬很残酷的事情。其实我是觉得如果有可能,我们愿意把这一点放得开一点,辩论大家都可以来,年纪大,年纪小并不代表谁强谁弱,我们只是想享受其中的乐趣,这个时候没有观众反而是好事,我们只是想享受攻防之间的乐趣。在台湾已经有很多不是学生我们已经在上班或者是干嘛,有空我们还是会约一个辩论比赛,他们还是会复出出来打一下。当然规模还是有差别,我希望如果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看开这件事情,它只是一个乐趣,跟下棋、钓鱼、打篮球一样,它的输赢并代表你是笨还是聪明,你只是想享受为这个问题持续不懈的思考和辩护的乐趣。为什么不?

主持人:如果真的热爱的话才会不在乎周围的这一切,现在告诉对辩论热爱的这些同学真的要在以后的很多年中用行动来证明这一点,如果你们可以看开有没有观众,看开是不是有好的场合,单纯为了辩论享受这个乐趣而去辩论的话,那可能才能叫真的热爱。另外,你刚才说的几个相同,我不能完全认同。我觉得辩论跟钓鱼跟下棋不一样,但是它跟篮球和足球有相同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团队的艺术,你没法儿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胜利。

黄执中:其实还是有一对一的辩论,辩论制度有很多种,也有一对一的,不过跟队友一起合作一定是最愉快的,这个我可以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17:49 编辑

辩论之乐在于友情

主持人:因为好多孩子我问你们,这段时间无论参加哪个比赛包括眼前的大赛你们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他们都告诉我说,是因为可以每天跟队友在一起,包括他们的陪练队员,他们集中训练,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有哭有笑,大家一起痛苦,一起头脑风暴,那个乐趣也是在准备辩论的过程当中很大的快乐。

黄执中:因为在辩论比赛当中的队友他不止跟你比赛,他跟你用同样的方式思考,他跟你用同样的方式讲一件事情,你会觉得特别的亲。你们不是只有在一起打篮球,你连想法都必须一直在统一,不断的探索彼此之间基本的价值观。所以熟悉的辩论的搭档你们的想法会完全一模一样,或者是很容易预测。像我自己以前在打比赛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听我的队友在讲什么我知道哪些话是他会讲,哪些话是他不会讲。我一听他不会讲这种话,果然他引用错误,熟的时候你几乎可以知道他这种人大概上台他对这件事情会怎么说,他不会用这种词,不会用这种角度讲类似这样的问题。会熟成这个样子。

主持人:你找到一个团体,这个群体里的人都会跟你是一样的人你会觉得过得很愉快,因为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甚至行为习惯都是一致的。

黄执中:在台湾辩论圈的人交情特别好。

主持人:不止是在台湾,我们周围的同学全都是一样,您这些天一定也有感觉。因为每天我们看到的都是辨手,我感觉我真的是看到了一群一样的人,虽然大家的相貌不同,声音不同,但是心情一样。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问最后两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7: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0-7-13 17:44 编辑

辩手不可孤芳自赏

网友:您觉得看了这么多场比赛以后能不能评价一下现在的整个的辩论的辨手的氛围。

黄执中:我简单讲,我觉得现在的辨手,如果以前打的这种东西是比较像阵地战,早些年他们打的是规划得很清楚,战线拉得很明白,这个辨手的角色和工作都分工得非常明确。现在打辩论比赛慢慢倾向于游击战的形式,辨手的角度越来越活,角色越来越不拘泥于在某个点上,赛制跟大环境有关系。可是我觉得辨手的那个框架会越来越突破出来,越来越敢说或者是敢使用不同的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当然还没有真的到游击战的地步,我个人看的经验是像马来西亚,因为我们常常出国去看别的比赛,马来西亚已经到达丛林战的地步了。大陆这边的辨手,一方面框架在放开,因为丛林战连形象都不顾了,他在维持一个平衡点,有阵地战的形象,可是方法和战术也会越来越活,这是目前发展的趋势。

主持人:对于热爱辩论的孩子们或者是现在还是新生的辨手,他们的成长您给一点建议。

黄执中:有点像刚才那个,第一个所有的学习都是模仿,模仿不是模仿语句,而是模仿他们想问题的切入点,模仿他们表达问题的节奏。在辩论比赛当中很多选手会遇到一个挣扎,也许人家给我的立论或者是我们团队的立论不是我最能够接受的立论,或者是也许我最想要的立论我在台上没有机会说,我认为都是这样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受限于各种条件的因素,我们不可能打一场完全是自己的比赛,可是不用沮丧。因为我觉得辩论这种事情是很入世的,不像唱歌,唱歌想怎么表现自己就怎么表现自己。辩论是团体的活动,辩论比赛当中你的每一个感受或者是没有机会表达的东西都是你之后的动力。你不要因为也不需要因为我现在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就觉得这个活动没有意义了。也不要争取为了表达这件事情而让我们的团队没有办法运作。我觉得每一个你现在忍下来没有办法讲的或者是我觉得这样对,可是没有机会做验证的,我觉得都是动力。我们都在找机会累积自己,等待自己,讲自己的话。如果某一种话或者是某一种表达的方式暂时不被认可,那作为一个打辩论的人我认为就像是将军永远不抱怨战场,辨手永远不要抱怨观众或者是裁判。对于他们而言,你不能要求他们接受你的方法,而是你要不断的修正或者是调整自己的方法让他们接受。将军不会抱怨这个战场太冷所以我才会输,猎人不会抱怨森林太多的数目所以我射不到鹿。在辩论的世界里头没有孤芳自赏,我们是群众的活动,我们是推销员,我们是希望传播的人。一个做传播的人是不能够搞得孤芳自赏的。如果我们要搞孤芳自赏我们去山洞里头当哲学家就好了。

所有的压抑的或者是怎么样的都告诉我们要调整,要找出路,抱怨大环境或者是抱怨观众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不需要的。

主持人:谢谢黄执中学长,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到这儿了,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高校世博辩论大赛,再见!

黄执中: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0-7-13 1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7-13 20: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黄的成功根本就是——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练到脱胎换骨
发表于 2010-7-13 21: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zen

名字打错了呵 是罗宏“琨”呵~
发表于 2010-7-13 2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个的问题是俺问的,对执中老师来说,不知道问的怎么样?不过真的很荣幸啊,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2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en

名字打错了呵 是罗宏“琨”呵~
Iris鸢 发表于 2010-7-13 21:01

感谢报错!已更正!
发表于 2010-7-13 22: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风格源自节奏

黄执中:我花了很长时间模仿陆一鸣和林镇江,我一直在模仿,模仿一定是学一样东西的开始,可是不是模仿他讲过的话,我模仿是模仿他讲话的节奏,我稍微花一点时间解释一下什么叫节奏。我认为在辩论比赛当中的道理都是很简单的,难就难在两个,第一个在什么时候说这个道理,以及在多长的时间内讲完这个道理,有些道理要讲得慢,有的道理要讲得快一点,这个快慢之间怎么调整这个节奏,我一边在看陆一鸣在申论的时候一边在算,他完成这个反驳,他花多长时间,用什么样的语句,我看完以后会停下来。同样的道理我讲一遍,用我的方式讲要花多久,为什么我的方式比他花得长,是不是我认为我讲这个道理要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我可能要多加哪几句话或者是用哪些修辞。这些部分我不断的看我的节奏,他的节奏我们怎么做。

陆一鸣或者是镇江我不断的看他的节奏,于磊的节奏非常明快,模仿是没有问题的,模仿他们怎么去解释一件事,自己慢慢就会练出自己的节奏。你说什么风格特色,绝对不是我们用的词和句,我们讲话的节奏和习惯会留下来,有人就是喜欢两句讲完,有人就是喜欢铺陈出感觉再讲完。不同的人怎么切不同的节奏,这是我们要模仿的。慢慢就会有自己的风格,风格就是来自于自己的节奏。

zen 发表于 2010-7-13 17:28



网络编辑一个辩手都不认识啊···

路一鸣、林正疆、余磊、胡渐彪···
发表于 2010-7-13 2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销包装术”愈来愈重要

黄执中:我觉得可能是环境不一样了,我其实从以前看,我这次来一天到晚见到人,人家就说看我辩论长大的,我这样听起来还觉得蛮恐怖的,我也是看很多人辩论长大的。我觉得看早期的像张超建老师他们那个时候打比赛,那个时候大家生活上的讯息或者是环境还比较相对单纯一点。所以我们可以比较耐心的看他们讲道理,然后这样看下来享受他们讲的内容中的趣味。你看现在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资讯的更新越来越快,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单纯讲道理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开一场辩论比赛的需求。
zen 发表于 2010-7-13 17:27


早期的像张超建老师他们那个时候打比赛···

呃···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22: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努力人生
看来TX的网络编辑不行啊
感谢努力的纠错
发表于 2010-7-15 2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你当辩手的时候也一定输过比赛。

黄执中:当然当然。

主持人:你那个时候的想法像现在这么坦然吗?觉得输赢无所谓,得到什么才最重要。

黄执中:当然没有!其实我现在也并没有觉得输赢无所谓,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只是因为我是裁判,所以输赢只是跟我无关,不叫无所谓。

主持人:因为立场不同。

黄执中:对,没错。我当选手的时候,我这样讲,我觉得打辩论的人不可能不好胜,因为不好胜你就别打辩论了!对,就像是我觉得,人家讲“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不过真的把胜败置之度外的时候,对不对,一定是欣然的时候少,可喜的时候多嘛!所以,我觉得打比赛的人,我们其实是----就是,胜负非常的重要!然后,对我们而言,我们有强烈的执念!很多时候,我看到很多同学到了他们这个比赛呈劣势的时候,就是形势不利的时候,到了最后一刻的那个结辩都很奋勇的想要把它挽回的时候----我对那段最感动!我不是对他的内容感动,因为他的内容搞不好其实也没有讲得特别好。可是,他那种到最后一刻我都感觉到你没有放弃,你都还希望能够扳回一点什么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心里超受感动!因为我觉得我非常能体会那种心情。我觉得,我相信这本来就是参加任何活动对你的队友表示尊重也是这样的情形。就是我到最后我都觉得我们还有可能会赢,最后一丝机会都不想放过。那,我觉得,这就是辩手!你说,输赢放开一点,那一定是输了之后讲的话啦!输了之后,当然,除了这句话我也不知道该讲什么话?

主持人:而且这个往往是带队老师说的话,其实辩手心里真的是放不开的。

黄执中:对,一定他要放不开的!不过,没关系,因为你知道,人生这么长,他以后放开的时间多的是,何必集结在这个时候放开?他一定要放不开,他一定要觉得苦恼,他一定要觉得不甘心,他一定要觉得很痛苦,然后觉得很悔恨,觉得,当时如果我再说什么就好了,或怎么样----那他才有可能进步啊!你以后有一大把的时间,你未来的年岁里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把它放开,这个时候放开它干什么?我自己带过的小朋友,我看过极为优秀的辩士,输完比赛之后我看他哭得非常惨!一个大男生,然后一直抓着头,不断的一边哭一边低语,说,只要再给我一分钟,只要再给我一分钟!因为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他最后那一分钟如果换别的方法讲,他觉得可以改变----当然,我不知道啦,我不知道。可是他一直相信。

主持人:但他觉得这样。

黄执中:对,他相信,他相信他只要那一分钟,因为他一定是事后想起来,那一分钟他可以讲得更好!所以他一边哭,一边捶自己说,只要再给我一分钟----那很好!你人生以后还会有很多这样的一分钟,你一定要把这个悔恨记下来,对不对?!如果你输了比赛就看开说,没关系了!反正这一分钟一个小时这不就是人生吗?我靠!我就要踹他了,你知道吗?那你这算是什么选手?!类似像这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3 20:27 , Processed in 0.0570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