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8|回复: 20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7 15: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陸庭諭:中國發射載人飛船證明
華文可助掌握科技
updated:2003-10-15 20:08:10 myt

(吉隆坡訊)大馬教總副主席陸庭諭表示,中國成功發射首個載人飛船“神舟5號”,證明了華文也能作為掌握科學的媒介語,因此大馬華社應該堅持以母語學習數理科。

他說,中國續美國及俄羅斯之後,成為第3個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證明了以華文為媒介語的國家也能進入高科技時代,因此華社應對華文教數理有信心。

“華文不再只是世界的經濟語文,同時也是掌握科技的語文,而事實已證明了華人以母語學習數理,將比其它語文更能掌握有關科目。”

他受詢時表示,華校雖然堅持以母語教學,然而也從不忽略英語作為第2語文,因此華校生以母語學習數理的同時,也能以英語與外國學生作學術交流。

发表于 2003-10-17 18: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呵呵。政治课题政治处理
发表于 2003-10-17 18: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老猿几时有空来大马走走?
发表于 2003-10-17 2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因为大马政府今年决定大马的各源流学校必须以英文教数理科.
这引发了大马华教的危机,因为到时候华小的政府[评估考试只剩下华文科用华语做答了.
而这位陆庭渝先生是大马的华教斗士!
发表于 2003-10-18 0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意思我是可以接受的,就是事例论证太单薄,支撑不够
发表于 2003-10-18 2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马来西亚政府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小学(包括华文小学在内)一年级的数理科必须以英语教学,以免我国在资讯爆炸的时代,落后于他国。对华文教育斗争者来说(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是面对很多风雨的),这样的规定肯定对华文教育的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政策下,政府可以派遣不谙华文华语的老师到华小教导数理科。为了迁就这些不谙华文华语的老师,华小的行政语言便不能纯粹用华文华语了。
中国的数理不是以英文教学,其数理程度之高有目共睹。这点证明要掌握科技,不一定要靠英文。陆庭谕先生是我国华教斗士,他对中国科技的进步,发表了有关的谈话,就是要让一些家长明了,以英文教数理对华文教育的发展其实是一种绊脚石。
发表于 2003-10-19 01: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科学方面嘛不敢断言。不过比起其他语言,以华语来学习数学会来的比较有利,这点早有研究证明。
发表于 2003-10-19 08: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媒介语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吧,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的内容。所以华文和英文都是可以掌握知识的。不过现在那么多科技的书籍都是以英语书写的,要翻译后再使用难免有点困难。
发表于 2003-10-19 16: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同样是手段,不同的手段自然有其长短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乘法表里,7*7=49 , 以华语念是七七四十九,五个音。以英文念是seven seven fourty nine,七个音。别小看了音节长短的分别,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算的速度和能力。

另外,若记忆无误的话,华语好像是世界上有限几种(可能也是唯一的),在运用时能同时刺激或动用到左右脑的语言,因此对锻炼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曾有一个德国人(好像是,反正是洋人,呵呵)失忆,专家最后通过让他学习中文而成功唤回他的记忆,而在之间让他学习的几种其他语言都不能做到。

所以就算学习的内容一样,运用的手段不一样,其效果也自然大不相同。我不是华文沙文主义者,对一些大马华教斗士的一些过敏反应也偶有微言。不过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没有理由同样是语言,他们的形式,构造,运用效果也就得一样。必然其中有一些是比较进化,比较有优势的。如是而已

发表于 2003-10-19 16: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初等数学……可能华语会如野兽兄所说(不过我不确定……)

但在高等数学领域(不是本科生学的高数,是理科数学研究生及以上的内容)华语和其他任何自然语言都做不到,只能借助于纯数学语言才能思考——已经不是表达层面了。

发表于 2003-10-19 19: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很多大马华教斗士的反应都是因为一些愚昧的人发表一下无谓的谈话才做出的。
就好象最近的那个半岛学生会所发表的言论,不讲他们愚昧无知,讲什么?
竟然将华文不是日益重要的。
唉。。。。。连他们自己的种族都要送孩子进华小,竟然还有人这样讲!
发表于 2003-10-19 2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他们好像不是说华语不是最重要的吧。原文好像是。。。他们承认华语日益重要,但是在短暂的未来还不是最重要的。因此无需过分吹捧华文

多站在他人角度理解,或许有助于更好的处理这个课题。

发表于 2003-10-20 16: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马来学生会之言差矣
updated:2003-10-13 18:43:47 MYT


拜读周日(12/10/03)有关半岛马来学生联合会驳斥华教团体言论的新闻,深感不能苟同其组织无理的主张。

首先笔者想问∶主张三语并重的董教总曾几何时主张华文比英文重要?在这个多元化为主流的21世纪,只懂得一种国际语文是不能够闯出天下的(这是个现实)。然而笔者对有些团体总爱断章取意攻击董教总深表悲痛无奈。

在亚洲、北美洲、英国、爱尔兰等以外的地区,有那个国家的子民愿意以英文与你沟通,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文是华族的母语也是联合国公认的官方语文,难道政府中学的地理科无提及各类语文在全球各地的分布图?若是真的如此,怪不得还有些巫族同胞还以为华文不是重要的语文,这将是阻碍我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和之主因。

大家都知道,除了英文外还有其它的语文也是高科技语文,如法文、德文、日文、俄文及其他,何况多学一种语文即多一个筹码。本人希望有关民族能够早日醒悟且以正确的心态理解华文的重要性,何况有一部分的中国大专生也正攻读马来西亚文,为何巫族同胞不能以同等心态去学习中文。

对於宏愿学校威胁论;其来源是有根据∶目前没有一间华小被关闭是华族对母语教育的坚持性奋斗与维护的结果,回头看改制中学的实况,当初保证三分一为母语教学的课程表,现在则是一个星期最多七节华文课之实况,怎不令人担心华小变质呢?

在此,笔者鼓励将踏入社会的离校生多学一种外语充实自己,以便发挥内在的潜能。


星洲日报言路版

发表于 2003-10-20 16: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谁被强迫用华语学习?
updated:2003-10-13 18:59:45 MYT


半岛马来学生会向董教总提出两个可称为尖锐的问题∶一是董教总不应强迫那些不认为华语是本身母语的华人以华语学习;二是如果董教总认为母语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是否意味著其他种族学生不应被送到华小去读书?

我认为,讨论事情必需以事实为根据,不能用一些不存在的事来作为讨论的议题,否则就变成无理取闹。

实际上,即使不是全体华人都接受华语为母语之说,但至少99%华人会认同华语是母语,全体华人会接受华语为华族的共同语文,所以半岛马来学生会说董教总不该强迫不认为华语是本身母语的华人以华语来学习的说法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这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再说,我国政府也不强迫人民必需接受甚麽语文教育,如果有华人不认为华语是母语的,那麽他们大可把孩子送去他们的“母语”学校念书,这绝对不是犯法的事,也不会受到他人阻止,可见唯有认为华语是母语的华人才会把孩子送去华小念书。换言之,把孩子送入华小的华人就已认为华语是母语,又何来强迫不认为华语是母语的华人以华语学习之说?

事实上,华小可说是最抢手的学校,尤其设立城镇的华小在新生报名的时候,家长不惜漏夜排队为孩子报名,为孩子抢一个以华语学习的机会,这是其他类型学校看不到的现象,假如有强迫以华语学习的意味,又怎会出现这种抢著报名的事?

说到母语是最有效的教育媒介,这并不是董教总所创的说法,而是全世界教育专家公认的根据,经过无数的实践与比较,全球教育专家早已肯定了这理论,大概半岛马来学生会尚不知道这家喻户晓的教育理论,故尔才会以为是董教总的“一家言”。以无知对有知,真是纠缠不清的事,也令人无奈。

母语是最有效的教育媒介

至於其他种族学生应不应该送到华小读书,这问题应该由半岛马来学生会解答才对,因为目前有好几万马来学童在华小读书,这些马来学童原可轻易到住家附近的国小读书,但他们的家长却把他们送到华小去用非母语来学习,这完全出於自愿,毫无强迫的意味。所以半岛马来学生会应该解答为甚麽这些其他种族要把孩子送到华小读书,这些其他种族为甚麽宁放弃许多空额的国小而去与华族争夺原已不足的华小学额?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除了华小学术成绩优越,学风良好之外,更主要的在华小读书一样可以做到让各族儿童一起读书这点,所以其他种族学生应该到华小读书。

因此,半岛马来学生会应该吁请政府设立更多华文小学,让各族家长自由选择要把孩子送到自己所喜欢的学校去。很遗憾的是,半岛马来学生会没有这样做,只用一些不存在的“理由”来指责他人。

华文是否只局限於在中国境内才重要呢?这已是无须花费口舌去争辩的事,在华小读书以及已经毕业的马来人、印裔人最少已有七八万名,这已是最好的答案。总结来说,眼光远大的人都知道中文是否重要,惟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人被迫或无可选择下才送孩子到华小读书,所有人都是自愿的。

星洲日报言路版

发表于 2003-10-20 16: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转贴这两张言论给大家参考。

在董教总的网站的董教总简介:

华文教育体系

马来西亚(前称马来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目前,在其主要民族中,马来人约占47%、华人约占25%、印度人约占7%,其余为其他民族。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争取,於1957年摆脱英殖民地统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作为这个国家的主要民族之一的华人,在国家独立后便成为国家的公民。

马来西亚华裔先辈早期从中国南来时,就在这块土地上播下了华文教育的种子,迄今已超过180年的历史。华人社会长期以来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专学院的母语教育体系。目前在这个体系下共有1280多所小学,60间独立中学及3间由华人社会创办的大专学院,即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及韩江学院。在五十年代,星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社会还成功创办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在星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南洋大学被改制成为英文大学。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曾与英殖民地主义者、日本侵略者以及国家独立后实行的单元化国家教育政策进行长期、复杂及艰苦的抗争。无数的先辈前赴后继,付出了无数的血汗,甚至自由和宝贵的性命。因此,它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教育发展史。

我国华文教育能屹立不倒,有坚韧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於这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基础,捍卫基本人权,争取民族公平、合理、合法权益的社会运动。

华教保姆—董事会

全国各地的华人社会,通过组织学校董事会创办及管理学校。华校董事会是董总的基层组织,它也是华教的保姆。为了有效地凝聚力量,各地的华校董事会通过组织州级的董事联合会/董教联合会,团结在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总会(董总)与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的旗帜下,广泛地结合华人社会的各政党、团体以及各阶层人士共同奋斗,积极争取华教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董总与教总自成立以来,紧密配合,并肩奋斗,是我国华教运动的领导机构,一般人合称为“董教总”。

董总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它成立於1954年8月22日,是马来西亚维护与发展华文教育的全国领导机构。它的会员是由各州的华校董事联合会/董教联合会所组成。目前的会员包括柔佛、马六甲、森美兰、雪兰莪暨吉隆坡、霹雳、槟城及威省、吉打、玻璃市、吉兰丹、彭亨、砂劳越及沙巴。

自1973年以来,董总一直在主导独中工委会及相关行政部的运作。

教总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总会,简称教总。教总成立於1951年12月25日。它与董总配合,共同领导我国华文教育运动。教总的会员为全国各地的教师会。目前共有39个属会。各属会的成员主要来自华文小学和华文独立中学的教师。

自1994年以来,教总在与董总分工合作安排下,负责主导华小工委会及相关行政部的运作。

发表于 2003-10-25 03: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下面引用由tszou2003/10/18 08:27pm 发表的内容:
中国的数理不是以英文教学,其数理程度之高有目共睹。这点证明要掌握科技,不一定要靠英文。陆庭谕先生是我国华教斗士,他对中国科技的进步,发表了有关的谈话,就是要让一些家长明了,以英文教数理对华文教育的发展其实是一种绊脚石。

没错,一个人是否可以掌握科技,确实与语言无关。

马来西亚的国情跟与中国不同,这里渐渐鼓吹提升自我英文水准的风气,以向新加坡看齐。

问题在于英语的商业价值提高了,多掌握一门语文,只是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一种语文可以只是一种语文,如果它不作为其他科目的教学媒介语,我们的英文是难以掌握得好的。

整体上来说,马来西亚的英文水准,还是低。说英语的风气还是不广泛,除了首都之外。
当然,我是马来西亚人。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 23: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惭愧,我还以为董教总是一个人呢
发表于 2003-11-3 11: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先辈们的奋斗与团结的能量形成了董教总这样的组织,为大马华裔,特别是华文教育而奋斗的华人团体还有很多,很可惜,某些内在因素,加上华人在大马最大的华基政党的“操作”下造成了华团的势力日微。

回白马非马:语文能力的掌握在与其用途之频繁。诚然,通过教学其他的科目可以使一个语文能力得到提升,但是那并不是唯一途径。出到社会以后,因为工作或商业上的用途而使语文能力增强也是可以的。起步比别人慢?我并不认同。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多种语文教育其实是为我们打下广泛的基础,使我们能在有需要时以最短时间内掌握,君不见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甚至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也不过是如此?

而且,我个人对宏愿学校或以英文教学反对的最大原因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去推行这样的制度?看见我小学母校的老师以他们本来就有限的英文能力教学,我实在很难想象学生的得益有多少。更重要的是当老师们能力不足时,到头来还是用回母语教学,请问那不是多此一举?

发表于 2003-11-7 18: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下面引用由shaobin2003/11/03 11:55am 发表的内容:
先辈们的奋斗与团结的能量形成了董教总这样的组织,为大马华裔,特别是华文教育而奋斗的华人团体还有很多,很可惜,某些内在因素,加上华人在大马最大的华基政党的“操作”下造成了华团的势力日微。
.

Yes, fully agreed. We are all being marginalized. How sad!

发表于 2003-11-7 19: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这个对大马华文教育也有帮助:)

偶然的机会下得到这个连接,里面所说的不乏事实的层面,也有些略显极端的言辞。斑竹看看是否适合吧,如果觉得不适合的话可以删除。

给大马以外的朋友,这篇大概可以让大家知道一些在马来西亚办华文教育的情况。如有何疑问,可以尽管发问,我尽量解答。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viewthread.php?tid=572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5:27 , Processed in 0.0791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