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2|回复: 0

参与的乐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5 09: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与的乐趣
投稿者:georgina
如果不是北京本地人,相信能看上一场辩论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给大家说说这次去北京看辩论赛的经过,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要票
首先要澄清我不是专程去看辩论赛的,是去学习的。这次能拿到票很偶然,也很幸运。那天下午我在别人宿舍看电视,刚好看到中央台预告2002全国大专辩论会,突然意识到我就在北京,说不定可以去看一场,于是马上查了中央台的电话,拨通了一问,一位中年阿姨很客气地告诉我不行,因为票是团体票,只发给北京各大高校,不对外,也没有卖的。然后就等着我说再见,于是我只好挂了电话。我把这一情况“报告”给站长,站长说不行就算了吧,但是又交给我一项任务,要我去找找历年辩论会的vcd,于是我肩负使命去了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去那儿的我不知天高地厚,以为随便就可以进,到了才知道没有证件根本没法进,
没办法,只好另想办法。也许是念念不忘去看一场辩论会的心愿,我再次拿起电话,拨了同一个号码,不过这次的名义是咨询vcd的事情,这次是位男士接的电话,感觉比上一位“善良”一些,很耐心地跟我讲哪儿可能有卖的,让我去找。我骑着单车绕中央电视台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有出售vcd的,问别人也不知道。有些茫然的我第三次拨了那个电话号码。这次接电话的人又变了,是另一位中年男士。对我的关于vcd的咨询他表示无能为力,我趁机提起看辩论会的事,他问我是什么地方的人,我赶紧表明是外地观众,来北京一趟很不容易,而且非常喜欢这个节目等等……于是,电话那边爽快地说:“好,可以!”我在这头生怕听错了,急忙问:“是真的吗?”那边再次肯定,于是我心花怒放地留下我的联系电话。
几天之后,我如愿拿到了门票。

看比赛
由于肩负论坛使命要提问,搞得我一坐下来就开始冥思苦想到底问什么问题好。直到快开始了,孙东东老师现场指导大家怎么样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被评委通过,我在心里衡量了一下,觉得准备的问题应该能通过的,才松了口气。但是那个问题是问反方的,而我预料现场会一边倒向正方,所以特别想问正方一个问题,却一时想不出什么。就在这种焦灼中,辩论赛开始了。比赛很快就进行了一大半,虽然我一直在找正方的弱点,脑子高速运转却没什么结果,估计评委也没我看得累。眼看就是观众提问环节了,我想反驳正方把南京大屠杀也列为艺术的例子,但又担心通不过,犹豫中还是举了手,因为不想失去一个机会,可是,第一轮提问没有抽到我。第二轮提问开始后,我想都没想就举手了,怕错过了最后的机会,而且对问正方“如何防止媚俗”的问题很有把握。但是很遗憾,第二轮也没抽到我,最后一个机会也被别人夺走。后来想想大家在论坛设计问题想得那么辛苦,却这么轻易就错过了,不知道是不是应了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体会
体会最深的是重新认识了“电视”这两个字。现在的电视辩论赛被赋予了很强的表演色彩,除了场上要说的话,其余都被导演安排好了,当然这是电视本身的要求,因为电视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当然要追求外表的效果。所以,辩手们的一颦一笑都很僵硬;就内容来说呢,由于都是有备而来,场上基本上用背过的东西就够了,临时发挥的东西很少,多数是各自问自己的,很少接招,所以会给大家打不起来的感觉,而目前使用的新赛制就延长了自由辩论时间而且增加了攻辩环节,目的就是为了能打起来,好看些。电视辩论赛的策划人和评委之一的孙东东老师就说过,现在的电视辩论不是真理之辩,而举办电视辩论赛的目的有四,首先就是丰富电视荧屏,其次是推动校园文化生活,然后是通过辩论,给广大民众提供一个思考空间,最后就是推广普通话。
   我把这几点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对辩论赛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希望对促使大家成为一名优秀的辩手有点启示。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11 04:17 , Processed in 0.0596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