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shw在 2005/8/23 09:56pm 第 2 次编辑]
两个多月的讨论下来,楼主只记得某些“很有趣的看法”,最后对perdanasiswa提出的问题“情有独钟”,却不提“反垄断”系列争论的起始问题,原因或许如下:1。shw提出的问题不够清楚明白。 2。shw提出问题的方式不够有趣。 3。楼主没有从头跟进“反垄断”的争论。 4。帖子太多了,楼主只记得最后的某些“有趣”的发言。 5。帖子太多了,楼主只能选择性地看某些帖子。 无论如何,以楼主在公教中学时期和龙纹敏建立起来的交情,是否愿意帮她回应一下“反垄断”的课题呢?(当然是到“反垄断”的主题去。)要寻根究底的话,龙纹敏引发的“反垄断”课题是不得不谈的。 针对楼主的问题,我的见解如下: 楼主所谓的“与国际接轨”到底所指何事?全辩从1999年开始,每一届赛会都邀请海外评判,这算不算“与国际接轨”?2003年第九届全辩后,更出版了大约500页的《九辩风云录》,实实在在地把全辩的历史、发展和现况,介绍给国内和海外的朋友,这又算不算“与国际接轨”呢? 连国能在争取国辩出赛权的时候,都要把《九辩风云录》送给主办当局。这本书算不算“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别忘了,这本书还实实在在地记录了马大在初赛败给国能。如果楼主要问“为什么马大主办了十多年的全辩依然不会与国际接轨”,我倒想问,“为何马大要为他人做嫁衣裳?” 说到《九辩风云录》,楼主在公教中学的师父梁泽宗先生,还有队友、学弟、学妹,如罗丽君和陈弈卉等人,也为这本书出力(请看编委会名单)。对此,楼主又是否知道? 如果楼主真的关心“全辩与国际接轨”的问题,那请问: 1。楼主可曾向你在马大就读的学长,如胡渐彪和陈勋亮,提起过“接轨”的建议? 2。公教中学和马大算是“邻居”,据知彼此在辩论方面的合作相当频密。楼主可曾向那些“马大人”提起过“接轨”的建议? 伸出手指批评别人没做这个、没做那个,那很简单。可是,当楼主批评别人“没做这个、没做那个”的时候,楼主自己又作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