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张国伟在 2005/8/10 05:32pm 第 1 次编辑]
国能辩论队争取国辩代表权简报05国际大专辩论会大马参赛权的争取在国内一群热爱辩论的大专朋友们构思推动下,由国能大学和各大专代表一起执行。以下记录了争取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从申请初期的不知从何下手,到赴新加坡后知悉主办单位因消息不流通而对大马大专辩坛发展状况不了解。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方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碍,最后是由我国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和主办单位联系,确定不阻止任何一所大马大专出赛并推荐第九届全国大专华语辩论会冠军国能大学出赛才得以打破以往只请马大辩论队的惯象。 国能辩论队曾在与各大专代表见面时提出日后会呈交一份详细的申请出赛报告予各大专代表。 近期和国能商议后,认为在这个时候将这份报告以书面及电子张贴形式发布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华语辩论网上前些时期对此“争取参赛权”的讨论颇热烈,其中不乏合有情绪化的意见,所以等到现在气氛较为缓和才作公布。与此同时也希望让辩论界人士了解其中详节与发展,作供为大马大专辩论发展的纪录。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份 (中马赛期间)
国内几所大专的代表们开始游说国能大学辩论队以应届全国冠军(第九届马来西亚全国大专辩论会)的身份去争取05国际大专辩论会(国辩)的参赛权,并希望由这届开始建立由应届的全辩冠军代表我国参赛的机制。但是,国能辩论队因内部意见不协调,所以还未有争取的决定。 二零零五年一月初 (申请初期)
(一) 中马赛后华语辩论网再度掀起国辩参赛权的热烈讨论,其中国能辩论队是否应该代表马来西亚参与国辩成为焦点。鉴于有关讨论逐渐趋向质疑国能辩论队的水平及是否有资格代表大马,在这轮热潮持支持与反对者各半,逐渐使国能辩论队中人思考争取出征国辩的意义。为此,国能辩论队特别召开内部会议,慎重商议是否要重新考虑当初不争取国辩出赛权的决定。 有关会议在一月初召开,会议中主张争取出赛权的四位成员成功说服反对争取的两位,进而一致决定申请,理由如下: (a)无论是实力或机遇,国能队的确在这两年来取得可以代表我国的成绩,既然同时有许多人质疑及支持,不如亲自争取以求证明。 (b)若成功,也可藉此为我国大转辩坛打开一个新的格局,使全辩冠军可以代表大马参赛。 对于申请方式,国能辩论队当时并无特别方案,仅留待队员各别设想方法,同时决定即日起紧密开会商议及择日找几位热心推动国能出赛的辩论界朋友面洽。 (二) 国能辩论队连日召开申请会议,主要往几个方面设想: (a)应向各别大专辩论队寻求支持。 (b)找社团领袖及全辩主办单位要求出推荐信。 (三) 国能辩论队队员与几位热心推动国能申请国辩出赛权的大专代表们开会商讨申请方法。 会议中,大家都认为应该针对过往几届全辩冠军的申请方法进行分析以作为参考,这包括了: (a)1997年 博特拉大学(博大)夺得全国冠军。98年初,《大专生》月刊曾挑起“为全辩冠军请命”的热烈讨论进而引发在报章上进行“大马国辩代表权”的议论。甚至有人建议与马大进行“挑战赛”。但是,一场热闹后,归于沉寂。结果,99年的国辩由马大队出征国辩。 (b)2001年工艺大学(工大)夺冠。过后,他们在“华语辩论网”上掀起大马国辩出赛权的讨论并建议由全辩冠军出赛。但有关讨论在翌年逐渐冷却后,03年国辩依然由马大队出赛。 鉴于以往的经验,大家意识到若要申请国辩出赛权不能只是限于国内讨论,因为有关回响并不够大,同时也不一定可以将有关意愿传达给主办单位。所以会议中提出了几种方法,如联络主办当局 — 新传媒机构及各大专辩论队。 国能辩论队因为知道申请时间有限,加上对争取程序一无所知,所以吸纳了各校朋友意见后,决定同步执行以下方案: (a)直接向主办单位 - 新加坡新传媒机构申请 (b)找各大专辩论队签署推荐信,希望由这届开始让全辩冠军出赛。 (c)找资深评判、社团领袖问取意见,若方便则请求写信推荐。 (d)鉴于第九届全辩筹委会已经解散,所以国能队决定找九辩名誉顾问—拿督斯里黄家定推荐。 (四) 国能辩论队成员终于成功接洽九辩名誉顾问—拿督斯里黄家定,在面洽时向他表明想以当届全国冠军身份参与05国及大专辩论会,希望他以九辩名誉顾问的身份推荐国能参与有关赛事。拿督斯里黄家定认同国能以全辩冠军的身份出赛,但因为了解到国辩是个邀请赛,所以他只能以第九届全国大专华语辩论会名誉顾问的身份发函推荐。会议中他建议由高等教育部这个管理我国大专的法定机构推荐国能辩论队出赛会更具代表性。由于这次见面涉及其他人和事,所以国能辩论队低调处理此事。 此外,国能辩论队成员也各别询问其他社团,评判及朝野政党成员的意见。 (五) 在拿督斯里黄家定的引荐下,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胡亚桥接见国能辩论队代表。在会面时,拿督胡亚桥认同国能以全辩冠军身份代表大马参与05国及大专辩论会。在与拿督胡亚桥副部长商量是否要与马大辩论队代表一同商议时,副部长鉴于国际大专辩论会是一项邀请赛,而当时马大辩论队还未收到有关赛会的邀请函而决定不需要知会马大辩论队,并交待其机要秘书—刘振国先生发出推荐信予主办当局 。国能辩论队由黄恬俐负责和刘氏联系以跟进推荐信的进展。 (六) 国能辩论队获得大专青年协会的支持并推荐出赛。 有关文件及联络过程发生了令人遗憾的事故,对日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鉴于若公布整个过程会对一些人或单位产生影响,所以国能队及我们在商议后决定隐住这段过程,非必要时绝不公开其中的过程及证据。 二零零五年二月份 (申请中期) (一) 国能辩论队成员萧慧敏通过大专辩论界朋友获得新传媒国际大专辩论会负责人的联系资源,萧慧敏因而知道这位负责人是她向来保持联络的新加坡朋友。因此,萧慧敏通过电邮向主办单位的负责人透露了参赛意愿,并询问申请程序及详情。 过后,国能辩论队代表和主办单位有过几次的电邮及电话沟通。 (二) 国能辩论队频频召开会议讨论接洽新传媒、拿督胡亚桥信件及其他申请进展,其中争议最大的其中一点是应否告知马大队有关申请意愿。鉴于部分队员如萧慧敏与马大辩论队教练团及成员们素有交情而要求知会马大辩论队代表有关申请事项。国能辩论队在会议后,决定让萧慧敏在2月11日会见马大辩论队教练叶纹豪,并由龙纹敏及庄文健陪伴。 2005年2月12日 国能辩论队由萧慧敏、庄文健及颜江瀚赴新加坡与主办单位的负责人见面。这次见面,国能代表交上大学执行单位发出的申请信件、九辩名誉顾问拿督斯里黄家定及大专青的推荐信,正式表明希望从应届起以全国冠军身份代表大马参加国辩。同时也附上该项赛事的文集《九辩风云录》及剪报以作为辩论会已举办多年的佐证。该负责人接收后,嘱国能代表等待主办当局的遴选。这次的会面得到以下讯息: (a)主办单位从不知道大马有全国大专辩论会,当然更不知道国能是应届冠军。所以当国能代表将《九辩风云录》交予该负责人时,他也误以为这仅是国能大学的“校内赛”。 (b)主办机构一向只邀请马大队的原因是他们只有马大辩论队的资料,对于马大以外的其他大专都一概不知。 国能代表提及博大、马六甲多媒体大学、赛柏再也多媒体大学、理科大学等代表队时,该负责人都表示不知情。 (c)鉴于上述原因,他们接受到的讯息是:只有马大有中文系及拥有强大辩论队。 这次见面让大家认识到因为国内大专辩坛的消息只局限于国内流传,从来都不曾正式或非正式地传达于国际大专辩论会的主办机构,所以之前的全国冠军无论在国内怎样掀起参赛权的讨论,都只能产生国内辩坛的风波!从来没有任何个人或单位传达过大马大专辩坛发展状况予主办机构。因此国能代表们答应补上大马各大专辩论队的资料及辩论赛记录予主办当局。 2005年2月16日 拿督斯里黄家定询问国能辩论队申请国辩参赛权的进展。国能辩论队提出已将九辩名誉顾问、大专青的推荐信交给主办单位。但是却依然还未收到高等教育部的推荐信。 2005年2月18日 刘振国先生终于将高教部由拿督胡亚桥亲自签署的推荐信副本交给黄恬俐。 这件事后,马大辩论队知道国能辩论队代表已接触了主办单位,也已经接触各大专要求签署支持信。过后,马大辩论队开始接洽各大专代表,希望聚集所有大专的代表讨论国辩的遴选机制。 2005年2 月21日 国能代表将从新加坡得到的讯息传达给各大专的代表,如郑立恒先生、陈承杰先生、吴政钢(franson)和林镇耀先生,大家建议正式由各大专签署推荐信并从这届开始让全国冠军代表出赛。 2005年2月25日 国能辩论队代表从新传媒处获知原来新传媒机构从来没有收过高等教育部寄去的正版推荐信,只是收到了国能传真过去的副本而已。 2005年2月28日 马大辩论队邀请各大专代表出席会议,讨论由第十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开始建立国辩遴选机制。国能代表趁此会议向各大专代表报告申请过程。会议在八打灵ss2 burgerking 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 马大代表:胡渐彪、陈锦添、陈建彬、李晓慧 (第九届全国大专辩论会主席) 国能代表:萧慧敏、庄文健、龙纹敏、黄恬俐 博大代表:郑立恒、张诗微 甲多大代表:陈承杰、李伟江 赛塞多大代表:杨竞哲 国大代表:陈桂生(教练)、陈伟汉、许彦豪、黄秋安 十辩筹委:林书建及一位筹委 有关会议由郑立恒主持。 会议内容如下: (a)国能辩论队对在场的各校代表成交待申请过程,并对“鉴于人事问题有许多细节之前不能报备”而致歉。 (b)国能要求各大专签署信件,支持由这届开始由全辩冠军出赛。 (c)马大辩论队反对由应届冠军(即九辩冠军)代表出赛,原因是 (1)国能是两年前的冠军。 (2)在九辩前各大专并没有任何由九辩冠军代表出赛的协议。因此马大队认为这届的参赛权应该由主办单位决定,若邀请马大队,马大队会出赛。马大队的立场是由下一届(十辩)开始才由全国冠军出赛。 (3)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就是要讨论建立下一届(十辩)的遴选机制,并希望各大专代表可以签名赞同。 (d)国能辩论队反对这项建议,原因是: (1)国能队已将有关申请呈交予主办单位,当时正在申请途中。若同时进行争取有“第十届全国冠军代表”的议程肯定会阻碍现今的申请工作。 (2)虽然知道国辩是一项“邀请赛”,但要尽责尽力地向主办当局表达“大马大部分大专代表们希望由全辩冠军作为代表”的意愿,而不是被动地由主办当局决定,因为如果是采取“任由随顺”的态度,根本和争取全国冠军为代表及籍此建立机制的意愿相违背。 国能的立场是: (1)国能队表明希望各大专代表支持第九届冠军代表我国出征应届国际大专辩轮会,并认为若尽一切努力仍改变不了主办当局的决定,他们会尊重主办当局。 (2)若这次能由全国冠军代表,接下来的机制只剩下拟妥协议的完整程序;若不成功就再和各大专并肩努力再争取第十辩冠军作为代表。 (e)各与会代表大专,如:博大、甲多大、赛多大的代表们(加上之前已签署的理科大学、理科大学(工程学院)、拉曼大学、新纪元学院和精英学院)赞成国能的方案,决定签署信件支持国能以九辩冠军申请出赛。同时,大家也达成共识,完整的第十届冠军代表机制的建立必须等到05国辩肯定了参赛队伍后才进行。大专代表们更建议到时委托陈锦添负责协调。 备注:会议中有许多争议,如“为何不在前几届全辩,甚至九辩开始建 立机制“ 的争议等等,为免引更多争议,大家也在商讨后决定不公开上述内容,但整个会议过程有录音。 二零零五年三月份 (争取后期)
2005年3月18日 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拿督胡亚桥再度召见国能辩论队成员,询问申请进展。国能代表们详细报告进展,当拿督胡亚桥得悉高教部的推荐信还未寄至新传媒机构时深感惊讶,并表示以为早已寄达有关机构,同时当场决定亲自拨电话给新传媒代表推荐全辩冠军出赛。会谈中拿督胡亚桥亦透露马大某教授曾拨电给他询问高教部是否支持国能出赛,并问若马大接获邀请信,高教部会否阻止马大出赛?拿督胡亚桥表示若马大辩论队已收到信,那高教部不会阻止,但若马大还未受到邀请信,那高教部的立场是希望推荐国能大学辩论队以全国冠军的身份出赛。 二零零五年四月份 (一) 拿督胡亚桥致电予新传媒负责人希望推荐全辩冠军出赛,新传媒代表告知副部长前几届曾收到只有马大队可以出国参与比赛的原因是马来亚大学有中文系,而新传媒机构担心若邀请马大以外的队伍出赛将被阻止,所以一直没有邀请其他队伍参与比赛。拿督胡亚桥即以高教部副部长身份澄清并没有这样的条例,并保证高教部不会阻止其他大专出赛,同时电邮函件认同以全国冠军国能大学代表我国出赛。 (二) 2005年4月24日 国能接获电邮通知受邀请参与05国际大专辩论会。 二零零五年五月份 依据之前的协议,国能辩论队在获得主办当局发出的邀请函后,各大专将在召开会议商讨建立第十届全国大专华语辩论会冠军代表出征国辩的机制。 结语: 这份报告纪录的是马来西亚一支新的队伍出征国辩的过程,也是一份马来西亚一群辩论界朋友所付出的努力的纪录。我们希望让各大专代表知道大家都有出征国辩的平等机会,也呼吁各大专为大马辩坛造就更多百花齐放的机会。
这份报告也希望能为来届国辩出赛权的争取提供一些意见: (a)申请过程需要通过正确途径,要不然只会盲冲盲撞、毫无方向,一个法定的机构才是对外交涉的关键,。 (b)意愿表达固然重要,但法定机构才是认同的关键。 此外,对于为了避免冲突而隐掉的许多细节之处,还望各位友好海涵包容。 此简报由国能辩论队提供纪录, 各大专辩论友好认同发布。 2005年8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