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2|回复: 9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4 12: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朝野領袖27日激辯
題目:大馬邁向先進國的挑戰
updated:2005-03-19 20:42:05 myt


(吉隆坡訊)馬青團團長拿督翁詩傑、行動黨社青團團長倪可敏、馬華國會議員魏家祥、行動黨州議員鄧章欽4人,將於下星期日(3月27日)在《星洲日報》禮堂針對“馬來西亞邁向先進國的挑戰”一題目,展開激辯。

他們會從政治、經濟、教育的角度發表政見及直接進行辯論,觀眾也可針對任何一位領袖的發言當場提問。他們4人是在“全國大專辯論會”和“全國大專文學獎”文集新書推介籌委會的穿針引線下,在《星洲日報》進行一場類似辯論會般的討論。

現場主持的是電台節目主持人胡漸彪。倪可敏和鄧章欽都是律師,拿督翁詩傑和魏家祥也都是能言善辯之士,4人在同台交鋒,必然很有看頭。

推介2本大專書籍

這場難得一見的激辯是於3月27日,晚上7時在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總社禮堂舉行。現場同時也推介《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

《九辯風雲錄》是把馬大華文學會主辦,《星洲日報》合辦的“第9屆全國大專辯論會”的辯論內容與活動內容整理成集;而《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則是把馬六甲多媒體大學主辦,《星洲日報》協辦的“第14屆大專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和評審記錄的結集。

“全國大專辯論會”和“全國大專文學獎”都是目前最受國內各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最重視的兩項大專生活動。

配合這兩本文集推介禮而舉辦的壓軸節目正是由以上4位執政黨和反對黨青年領袖直接對壘的“風雲巨辯”。

這項活動是由《星洲日報》和《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新書推介籌委會聯辦,嘩fm則是宣傳媒體伙伴。

有意出席者,可在星期四(3月24日)開始前往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總社和吉隆坡辦事處索取免費的入場券。每人每次只限索取4張。主辦單位只發出800張入場券,先到先得,發完為止。


发表于 2005-3-24 23: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嘿嘿,这个主意是怎么促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3-25 03: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4朝野領袖未辯先轟動
星期日入場券被索空
updated:2005-03-24 20:42:22 MYT


(吉隆坡訊)4位朝野政黨的新一代年輕領袖,拿督翁詩傑、倪可敏、魏家祥和鄧章欽,將於3月27日(星期日),晚上7時30分在《星洲日報》總社禮堂針對“馬來西亞邁向先進國的挑戰”展開辯論,未辯先轟動,所有入場券已經在週四一天之內被索取一空!

《星洲日報》八打靈總社和吉隆坡辦事處週四早上已經開始接受讀者索票。所有的票在中午即被索完。

《星洲日報》提醒持票者,當晚請準時出席。《星洲日報》禮堂會在當晚6時45分準時開放,遲到者自誤;在7時15分,若持票者尚未進場,則空位將開放給其他讀者。

馬青團團長拿督翁詩傑、行動黨社青團團長倪可敏、馬華國會議員魏家祥、行動黨州議員鄧章欽聚頭在《星洲日報》總社禮堂辯論“馬來西亞邁向先進國的挑戰”。

黃家定主持2書推介禮

現場同時也推介《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這項活動是由《星洲日報》和《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新書推介籌委會聯辦,嘩FM則是宣傳媒體伙伴。

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黃家定將出席為這兩本文集主持推介禮。

拿督翁詩傑、倪可敏、魏家祥和鄧章欽會從政治、經濟、教育的角度發表政見及直接進行辯論,現場觀眾也可針對任何一位領袖的發言當場提問。現場主持的是電台節目主持人胡漸彪。倪可敏和鄧章欽都是律師,拿督翁詩傑和魏家祥也都是能言善辯之士,4人在同台交鋒,必然很有看頭。


发表于 2005-4-4 10: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基本上是各说党话而已。变为具足,但内容空洞,而且像诗翁诗杰所说的批判大会多过理性的辩论。激情过后,只留下许多的失望。难道我国的政治家都是缺乏远见,只懂得互揭敌对党派仓疤的吗?什么时候我国的政治人物才可以向美国总统选举般,敌对的领导人可以在大众面前无畏的为自己政纲据理力争,而非为维护本身党派而不敢认错!
发表于 2005-4-4 11: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恐怕没远见的是郭大虾你.你没做亏心事怕什么批判.辩论的其中一个精神就是批判精神.大虾收皮啦!
发表于 2005-4-6 09: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http://www.sinchew-i.com/special/activity/content.phtml?sec=139&sdate=&artid=200503281019

黃家定:國際賽取佳績
大馬華語辯論水平提昇
updated:2005-03-28 20:21:15 MYT

(八打靈再也訊)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拿督斯里黃家定說,大馬的大專辯論隊在國際賽中取得令人驚喜的成績,證明大馬的華語辯論水平,不會比其它國家遜色,令人深感自豪。

他指出,近年來,大馬華語辯論水平不斷的提昇,優秀的辯論人才逐漸冒起,是一個可喜可賀的現象。

他說,我們必須確保大馬的華語辯論水平不會滑落,並培訓更多年輕的辯論員作為接班人。

馬華願給予協助

因此,他說,馬華願意給予這方面的協助與支持,並希望華社能作出積極的響應,把華語辯論水平提昇至更高的層次。

黃家定也是馬華總會長。他週日晚上為《星洲日報》、《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新書推介籌委會聯辦的《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新書,主持推介禮時,這麼表示。

他指出,辯論賽是集合道德涵養、文化累積、知識結構、邏輯思辨、心理素質、語言藝術、整體默契及儀表儀態為一體的高水平智力遊戲,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九》大馬第1本辯論文集

此外,他說,上述2本新書的出版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九》是大馬有史以來出版的第1本辯論文集;《第》則收錄了2003年全國大專文學獎得獎作品。

“這些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現出大馬華裔年輕人所具有的內涵和素質。”

他也讚揚一直投入舉辦和參與辯論會的年輕人,他們所擁有的正確態度與積極精神對很多大專生帶來正面的影響。

另一方面,配合新書推介,主辦單位安排馬華與行動黨4名領袖,就“馬來西亞邁向先進國的挑戰”題目,進行一場“風雲巨辯”,場面熱鬧沸騰,座無虛席。

辯論會實況《新策劃》刊出

參與辯論的4位朝野領袖分別為馬青總團長兼青年及體育部副部長拿督翁詩傑、馬青教育局主任及柔佛亞依淡國會議員魏家祥、行動黨社青團團長兼霹靂班台區州議員倪可敏,及行動黨中委、雪州立法議會反對黨領袖及雙溪檳榔區州議員鄧章欽。

由於這項辯論會反應非常熱烈,以及為了滿足許多無法到場欣賞這場世紀辯論會的讀者,《星洲日報》將在週五(4月1日)《新策劃》,通過文字報導這場精彩的辯論會。


星洲日報‧2005/03/2

发表于 2005-4-6 0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http://www.sinchew-i.com/columns/index.phtml?sec=833&sdate=&artid=200503280668

溝通平台
朝野領袖雄辯
updated:2005-03-29 10:14:58 MYT

週日(27日)晚上,4位朝野領袖在星洲日報禮堂展開了一場“風雲巨辯”,吸引了上千名政界人士和公眾觀戰。

馬華和行動黨領袖雖然經常因某課題在媒體上或國會中針鋒相對,卻很少機會在公開場合面對面辯論。由於政治環境的限制,公開辯論在大馬政壇並不成氣候。

馬華主辯翁詩傑回顧往事說,1991年,他和行動黨社青團長林冠英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的辯論,必須勞動警方派出鎮暴部隊在現場駐守,如臨大敵。由此可見,政黨領袖之間的公開辯論是如何被標籤為威脅社會安寧的活動。

一晃眼,十多年時間過去了,期間兩黨領袖不曾有任何的公開辯論,直至週日晚上,在一批華裔大專生的撮合下,兩黨新生代領袖終於又有機會同台了。當然,今天國內政治氛圍略有改變,除了擁擠的出席者之外,不見鎮暴隊或警察的蹤影。

觀眾群中兩黨雖各有支持者,壁壘分明的局面並不太明顯。間中雖然還是有少數黨派意識強烈的出席者,表現得較為情緒化,但大多數出席者都表現得克制和成熟。那種為了支持維護本身黨派的搖旗吶喊方式已不復存在。

辯論進行期間,行動黨領袖發言總得到比馬華領袖發言時更熱烈的掌聲,這是預料中事。因為在野黨可以比較不受局限地批判政府,隨意發揮。而且出席者以年輕人居多,年輕人多有反當權的傾向,所以行動黨領袖的評論較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兩黨領袖都保持了他們一貫的水準,一方比較四平八穩,卻不失文采;另一方雖理直氣壯,但也表現泱泱大度;對這些領袖的表現,相信一般觀眾都不會感到失望。美中不足的是,辯論內容離題太遠了!


星洲日報/溝通平台‧文:張立德‧2005/03/29


发表于 2005-4-6 09: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http://www.sinchew-i.com/columns/index.phtml?sec=833&sdate=&artid=200503300435

溝通平台

希望更多領袖辯論會
updated:2005-03-31 12:16:01 MYT

出席了在《星洲日報》總社舉行的“馬來西亞人邁向先進國的挑戰”辯論會後,我和同伴都有同感:“比起10年前,時代畢竟是比較開放了。”

也很感謝《星洲日報》和一群華裔大專生促成了這場朝野領袖的辯論會,讓我們有機會親眼目睹、親耳聆聽馬青領袖和社青領袖短兵相接,直接交鋒。孰強孰弱,讀者心裡有數;更重要的是,這場辯論讓我們更加瞭解到政府體制內的各種問題。

翁詩傑、魏家祥、倪可敏和鄧章欽都是名嘴,不過我倒是十分欣賞由頭到尾都坐在觀眾席上認真聆聽的拿督黃家定。儘管行動黨2位領袖尖銳批判馬華的各種表現,但難得的是,貴為部長的黃家定,臉上不曾表露過不悅的神情。單單在風度方面,已經令人折服。

我希望,有出席這場辯論的馬華領袖們,也能從現場觀眾的反應中瞭解到老百姓的心聲。

真金不怕洪爐火。真理是越辯越明,有時,嘴上功夫雖好,不見得就一定能服眾;現在的觀眾越來越有見地,不會只滿足於人民代議士的口才,同時也會要求他們交出成績來。

我希望,將來有更多的領袖繼續敢公開在群眾面前辯論,這對促進國家民主的進展、啟迪選民的智慧,都有很大的裨益。


星洲日報/溝通平台‧文:秦林‧2005/03/31


发表于 2005-4-6 09: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http://www.sinchew-i.com/columns/index.phtml?sec=10&sdate=&artid=200503302335

六日譚

展現坦蕩的君子之風
updated:2005-03-30 19:11:21 MYT


《九辯風雲錄》與《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近乎成為上週末城中最受注目的活動。推介禮上特別安排的重頭戲“風雲巨辯”邀請了朝野雙方的政治領袖就“馬來西亞邁向先進國的挑戰”進行辯論。當晚為兩本新書主持推介的嘉賓黃家定在致詞時指出︰馬來西亞的華語辯論水平有所提升,並且辯論人才輩出,可喜可賀。

多年來,人們都對辯論活動寄以厚望,希望它能補助填鴨式學校教育之不足,塑造具獨立思考、批判精神的新一代。從辯手在場上的表現,我們看到許多大專甚至中學生,確實展現了驕人的表現。辯論活動,在近年來確實有蓬勃發展之勢,但終究還跳不出辯論比賽的框框。辯手即使敢於在辯場上觸踫一些社會問題,但往往也只能流於紙上談兵,與現實的社會變革無關。

大學往往是辯論活動參與者的終點。除了部份成為辯論隊教練之外,我們看不到大學畢業生加入社會後,依然在現實的環境中落實辯論的理念。這或許並非主觀意願的缺乏,而是客觀環境之限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的議論空間都相對缺乏。原本從政者應該是公共議題辯論的能手,但是在馬來西亞特有的政治文化下, “以理服人”之風氣,還不算盛行。

有鑒於此,上述新書推介禮上政壇領袖的辯論,可謂馬來西亞辯壇的一大突破。對於執政黨的朋友,尤其如此。幾年前,我們還可看見某些社團舉辦的社會議題講座,執政黨領袖往往缺席。而主辦當局還會特別強調某某領袖雖被邀請,但是拒絕出席,言下之意,似有“難言之隱”。

可喜的是,這種現象近來已經大有改善。不久前,某華團還舉辦了探討“終身學習”是否意味著馬華“逃離政治”的座談會,而馬華的代表也大方的出席。這顯示的是華基政黨對自身政治實踐及理念漸漸有了自信心。

言論風氣的開放,議論文化的萌芽,皆有利於民主實踐的深化,更是民心所向。自詡俯順民意的政治工作者,應該摒棄舊有回避辯論的心態,提升議論能力,坦然接受公開的辯論。躲在言論控制的背後,不願公開辯論當下的政治議題,不免令人覺得不願承擔政治責任,只想躲在政黨結構中苟且偷安。這種政客,最不可取。

當然,在辯論風氣開放的初期,一些文化的衝擊在所難免。在“風雲巨辯”中表現卓越的翁詩傑,就指責行動黨代表把辯論會演變成“批判大會”。其實,既然是辯論,當然免不了批判。至於批判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理據,正是辯論過程所要厘清的。只要發言機會公平,批判和反批判恰好可讓理智的觀眾兼聽則明。

其實,“風雲巨辯”的辯論雙方都是贏家。行動黨兩位辯士,除了得以展現懾人的氣勢,更得到多一個抒發政見,針砭時弊的舞台。而執政黨的代表,尤其是翁詩傑,更可藉此展現一種坦蕩的新政治文化。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辯論是坦蕩的交流與交鋒。“風雲巨辯”是令人振奮的“空前”,但願它不是 “絕後”。(作者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作者為醫療保險顧問)


星洲日報/六日譚‧作者:林猷荃‧2005/03/30

发表于 2005-4-6 10: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辯風雲錄》及《第14屆大專文學獎文集》推介禮

http://thefreemedia.com/index.php/articles/7012

朝野 须建立更多共识
郭义民 星期二, 05 四月 2005 12:16:57

朝野 须建立更多共识
-出席聆听”风云巨辨”后

           上周末观看了一场造势十足的华裔朝野年轻领袖的辩论会:“风云巨辨“。现场座无虚席,场面炽热,连黄家定部长也被现场热情所感染而认真从头到尾聆听,他以开玩笑的语气说他准备面对“蚊子咬而无法打蚊子”的窘境。

           我喜欢出席聆听辩论会,也曾在一些辩论场合上担任过评审,累积了一些经验。这次也想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我对这场辩论的看法。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对个人临场表现作出评议,只着重针对双方的辩论内容与结论。

           我个人对朝野年轻领袖在临场讨论解决冲突的说法与表现,觉得有待改善。此外,我也认为双方在辩论时所陷入的去种族化迷思,有必要另做出一番解释。但,无论何如,主办当局的精心策划,已使到公众人士对政治有更深一层认识,对民主进展与民智的启迪,有很大的帮助。

解决冲突的错误方式

           当晚的辩题是“马来西亞迈向先进国的挑战”。正如翁诗杰所言,这不是一个可供辩论的题材,因为不管朝野双方都会认同我国还不能进入先进国之列,还须克服许多挑战之后才能迈向先进国。然而只因为辩论双方是马华与行动党这两个老对头死冤家,因此几乎大部分的辩论时间都局限在揶喻,讥抨以及无谓而多余,没建议性的唇枪舌剑,徒呈口舌之能而已。

           原本以为一场难得一见的朝野辩论,除了可以激起争辩火花之外,也在一些议题上建立起共识,便朝野双方能携手迎向先进国的挑战。但结局却令人失望。

           其实不论是政党,还是社会与家庭都会无时无刻面对着矛盾与冲突。国际公正组织副主席 R. S.麦可尔曾说过“冲突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条件”。但人类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通过暴力、战争、辱骂、揶喻等来解决。当晚的辩论情境显示朝野年轻领袖翁诗杰与魏家祥,倪可敏与邓章钦,他们之间的针锋相对,似是而非的辨驳与评击,公众不仅要问:难道在迈向先进国的课题上,朝野双方是否就真的没有共识可合作了吗?难道全属华基政党的青年领袖都没有宏大的胸襟来寻求对议题的共识了吗?

去种族化的迷思

           双方辨手似乎只在一个议题上达到共识,即政党须去种族化。换言之,以单一种族为基础的政党须开放给其他族群,这包括了巫统,马华与国大党,以为执政党的去种族化就可对营造更公平的社会起着极大的辅助,就能孕育马来西亚公民。这也许是一厢情愿的看法。普遍上,华人对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人情有独钟,希望去种族化后,在施政上,就会出现全民一视同仁,没有因肤色而受不同对待的局面。这显然是个迷思。因为,去种族化的政党政治与一视同仁的政策是两回事。在沙巴,巫统因现实政治的须要而开放门户给非回教徒,但土著特权至上原则丝毫没有动摇。

           在友族马来社群方面,以神权为治国理念的回教党也极力赞成去种族化,但宗教化的信念却不能被更改。显见的, 各族群间或同一个民族内对进行去种族化的具体落实概念也不容易产生共识。去种族化的概念宛如开启潘朵拉魔盒 (Pandora’s Box),我们无法预测 是好是坏。

           在四位辨手中,以邓章钦对去种族化的呼声最响亮。但他也坦诚说出行动党自1990年在寻求落实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就曾3次与马来主义至上的46精神党,神权治国的回教党以及安华(此一时,彼一时)为精神领袖的公正党合作,试图寻求出路,也却勇敢的承认失败。马华自成立来也不断的尝试塑造马来西亚人的社会,较具体的却是黄家定于去年马华党代表大会所给马来西亚公民 (Rakyat Malaysia) 的定义,即马来西亚人的具体内涵不是从无到有的,现有各族群的特征都是汇成马来西亚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与其寻找新方向如去种族化等言论来孕育马来西亚人(况且我们也尝试过了),倒不如加强各族群的特征,深化各层次的交流,从中塑造适合全体人民的马来西亚人。

           这一次的华裔朝野年轻领袖之辩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希望有更多类似辩论会的举办,更希望朝野之间有更广与更深的共识平台,共同携手迎向先进国的挑战。

(作者为《终身学习》执行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4 00:19 , Processed in 0.0501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