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29|回复: 18

正方:口才比文才重要;反方:文才比口才重要;我方正方;5月9日比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 17: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户川柯南 于 2010-5-1 19:26 编辑

我的想法是:
1.外语学习中,我们把口才叫口语,文才叫书面语。当前的中国大力提倡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说明口才比文才重要。
2.有文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有文才。口才需要文字和声音,而文才只需要文字。
3.有口才的人,更容易成功,比如孔子,比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卓越的口才。

只想到这个三点,不知道反方会怎么破题,怎么辩。
欢迎大家扮演正方和反方,对于扮演反方的同学,我会进行互动。谢谢了。
发表于 2010-5-1 19: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您的问题“不知道反方会怎么破题,怎么辩”,我有如下考虑。


首先,对于正方的三个立论,反方可以如下反驳:

1.当前中国大力提倡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因为口才比文采重要,而是因为相对于大家外语的读写能力而言,大家的听说能力较为欠缺。这是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题,与何者更重要没有关系。比方说,在改革开放以前,大家都吃不饱饭,总吃玉米面窝窝头,那时大家就提倡补充营养,要吃细粮;而到了如今,大家吃了太多的鸡鸭鱼肉,有的人营养过剩甚至出现了体重、血压等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又反过头来提倡要吃五谷杂粮、要吃点粗粮。这二者,我们既不能说粗粮比细粮重要,也不能说细粮比粗粮重要,仅仅是针对自己的缺少、弱项进行补齐而已。
而且,我总感觉,把口语跟口才联系起来,好像还是需要斟酌一下的。大家的中文口语应该都没问题,但难道说每个人的中文口才都很好吗?

2.文才和口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不能把口才简单地理解为“文字”+“声音”,更不能把温才简单地理解为“文字”。虽说二者在表象上如此,但在实际上,二者的文字部分完全不同。文才以文字的优美流畅等等为目标,而口才以面对面的互动为目标,二者在措辞、用于方面是有差异的。例如,四大名著可谓是文才的经典代表,但如果把里面的文字拿到跟朋友说话时大篇幅使用,那不叫口才,那叫掉书袋;同样,如果把口语的词句大篇幅用于文章之中,那也不是经典文才,而感觉像痞子蔡。

3.“有口才的人,更容易成功”,这里面的“更”是如何论证出来的呢?毕竟,我们知道,有文才的人也很成功呀,从唐宋八大家到四大名著作者,再到近现代的鲁迅、冰心、朱自清,他们不也都很成功吗?


其次,站在反方角度,我初步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可以立论:

第一,从社会的实际需求而言,我们并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拥有卓越的表现能力或强大的说服能力,但我们需要每一个人都有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的能力。例如,政府部门几乎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记录、报告,得要能够把事情记录清楚、报告明白;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出来讲话的,部门发言人、特别是外交部发言人不过零星几个人就够了。所以说,站在社会需求的角度,虽然口才好的人抛头露面的机会多,但是对这样的人才的需求却并不是很大。

第二,从现实角度而言,当今高校学生的文才着实欠缺得很厉害。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不仅仅自己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几个字;哪怕是从网上或别的论文中东拼西凑粘贴出来的东西,还往往前后没有连贯性;并且,论文中错别字连篇。固然,这与一些大学生本身在做毕业课题或写论文的时候没有好好下功夫有关系,但不得不说,对于很多人而言,写毕业论文时候的文才的确不怎么样。沿用前面“缺什么、补什么”的理论,面对这么糟糕的文才水平,难道大家还不该提升一下对文才的重视吗?


初步想到以上两个方面,仅供楼主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20: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文才出众,我的立论几乎都立不住了。

试着反驳一下吧。
1.实际需求而言,我们说的口才并不是夸夸其谈,口才好的人并不就是嘴皮子功夫,obama凭借卓越的口才,征服了美国民众,他对于美国医疗保险的推动也是其非凡口才和踏实做事的明证。
实际生活中,口才实际上比文才要运用的广泛的多,衣食住行,每一样都需要交流和沟通,而不是写报告,做文章。这说明口才比文才重要的多。

2.大学毕业生欠缺文才,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必须经历面试环节,也许文才可以让你有面试的机会,但是口才却能决定你是否可以得到这个机会,从这一点来说,口才比文才更加重要。

简单的反驳一下,版主若是正方的话,您会怎么立论呢?
发表于 2010-5-1 23: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人演讲的演讲稿不是自己写的,口才的发挥要以文采为基础,却不一定是自己的文采啊
口才可以让你得到销售工作,文才可以让你得到文案工作,口才可以吃饭,文才一样可以
发表于 2010-5-1 23: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1、个人层面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呈现出高节奏、竞争压力大的特征,无论是商业谈判、上级对下级工作布置、下级对上级汇报请示需要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最直接、最节约时间的方式即口才而表达出来。
2、口才与文才的关系。提高口才不是让人学会油腔滑调,口才的提高需要逻辑思维、反应能力的不断磨砺,提高口才的同时不排除可以提高文才。
3、现实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占大多数,工作当中通过语言的沟通占据整个工作比例较大,相反工作使用文才仅为文员、文秘、档案等相关人员使用较多,从主流来看,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发表于 2010-5-2 03: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cyberecjtu

楼主过奖了,其实您的反驳就很好呀。

下面,回答您的问题。如果我是正方,我想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来论述:

第一,在社会层面,我们提倡“和谐社会”,也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效、畅通。小到一个单位,作为下属,如何提出对单位有利的建议却又不让领导觉得尊严受到侵犯?作为领导,如何安排工作却又不让下属觉得指手画脚?无非是良好口才的利用。历史上,忠心耿耿却招杀身之祸的例子还少吗?对于这样的例子,我们除了抱怨君主或领导的昏庸以外,难道就不该反省一下臣子的口才是不是太欠缺了一些吗?大到社会之间的交流,同业竞争是很多行业广泛存在压力,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大客户?除了提升产品质量以外,怎样诚实地宣扬产品优势,难道不也是赢得社会竞争的重要一环吗?

第二,在家庭层面,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可是为什么有的父母的良言却招致孩子的逆反?难道都要责怪孩子的不懂事嘛?不!事实上,如何针对不同的对象,把道理给讲明白、讲清楚,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口才的体现。口才不好导致沟通无效的例子,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例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在给文盲父母讲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往往也会觉得父母顽固、无法沟通。实际上,不是无法沟通,而是沟通不得法。至于夫妻之间,良好的口才就更重要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任劳任怨但从不会哄老婆高兴,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第三,在个人层面,口才不仅仅是说话能力、说服能力的表征,也是用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表现。练好口才,不仅仅在于说服谁,更在于让自己能够在不同场合大方、大胆地阐述自己应当阐述的观点。回想一下,有多少男生在面对心仪的女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多么让男生恼火、让女生着急的事情呀。


以上三点,实际上是对“口才”的内涵作了两个扩张:第一,口才不是说服技巧,而是沟通技巧,“通”不一定要让对方“服”;第二,口才是大胆、自信的表现。通过这两个扩张,我个人觉得可以把口才的应用范围给扩大,进而使得正方的战场也就变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1: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的反驳可能有
1.产品的销售需要口才,但是所有产品的销售,都需要提前做好文案写作,没有好的文案,再好的口才也是无源之水,所以文才比口才更重要。

2.家庭的沟通不仅仅需要口才,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历年来为人推崇,视为教子典范,文才同样也是家庭沟通的桥梁。夫妻间的沟通,基本以关爱行动为主,口才可以,那么一封情意绵绵的情书也同样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3.一个人有好的文才,再去发展自己的口才,才会言之有物,从而不无的放矢。而一个人只注重口才,忽视了文才,就像盖楼不注重地基,而把全副精力用于装修,上海的楼歪歪不就是不注重基础的后果吗?至于恋爱,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发短信,qq聊天,怎样能更好的打动女孩子,我想文才比口才重要吧。

面对这样的疑问,版主会怎么回答? 攻辩的时候,作为口才更重要的我们需要准备10来个问题,请大家帮忙想一下?
我想了几个?
1. 孔子是因为口才还是因为文才而成为思想家的?
2.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人黑人总统,和他的口才有没有关系?
3. 既然口才不重要,为什么所有单位的招聘,面试会作为最后一个环节来决定是否聘用应聘者?

更多问题,欢迎大家赐教?
发表于 2010-5-2 15: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才和文才同时作用于沟通交流时其不同的作用在于口才交流是直接性和传播失真性,而文才则是交流间接性和可流传性。既当我们面对面时,口才更有利于我们交流,而当我们之间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时,再好的口才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保持其原有的精彩。6#的版主明显将口才放在一个近距离直接交流的环境中,lz的反驳也停留在其优势范围内是很难奏效的。千万不要把文采,文才和才华几个词搞混淆了~~

至于lz的问题中就1,3两个问题个人感觉不好。第一个问题孔子不是靠着其出色的口才和文才成为思想家的,相反却是靠着其后世的弟子们的文才将孔子的思想诠释出来并流传千古的。考口才成名的那是“白马非马”的公孙龙。第三个问题把“既然口才不重要”去掉。我想这个讨论“更”的问题对方应该不会说出“既然口才不重要”的话吧~~
发表于 2010-5-2 20: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很赞赏楼主的态度。主动思考、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并且乐于与他人互动,这是很多求助者做不到的。对于此,先赞一下!


针对楼主的三点反驳,我想我会做如下回答:

1.文案仅仅相当于一个大纲。试想一下,如果销售员面对潜在购买者时,仅仅是照着文案念一遍或背一遍,结果会如何呢?

2.傅雷家书和曾国藩家书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表达方式就一定好。不信,让每家的家长都买一本家书给孩子看看,孩子就自然而然会懂事了吗?未必吧。况且,就算是写出这么好的家书的傅雷和曾国藩本人,他们的子女也并不是都功成名就、名垂千古的吧?

3.文才从来就不是口才的基础。要想言之有物,需要一个人有思想、有阅历,未必需要有文才。二者有相互关联的地方,但这种关联不是互为基础的关系。历史上文才不好但口才出众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就是一例——读书少、文章烂、经常念白字,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后混到宰相一职。至于短信和QQ,我想那是混淆了文才的概念。并不是所有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都是文才。事实上,短信和QQ等等,不过是以一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口语交流,是口才的体现。如果说只要是白纸黑字就算文才的话,那么《毛主席语录》岂不是体现他老人家的文才?


至于攻辩问题,楼主想到的只是一个方面——用己方有利的例子来攻击对方。但这不是攻辩的全部。攻辩是需要为整场辩论服务的,也就是说,如果对方在攻辩环节承认了你们的一个观点,你们可以从中推出什么结论?当然,这个如果完全依赖于问题,则很难实现,所以攻辩才需要有攻辩小结。一套完整的攻辩设计,应当是问题与小结相结合,设计完问题之后,考虑对方可能怎么回答,然后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试着进行小结并且在小结中推理出己方的论点。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问题设计之初考虑好:我们需要在攻辩环节推理出什么结论(往往是己方的某一个分论点)?然后,再依此、结合己方的例子,设计问题和小结。

这一方面,恕我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考虑,只能提这一个原则性建议了。
发表于 2010-5-2 2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立论霸道了,如果我是评委,听完立论就可以判你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立论霸道了,如果我是评委,听完立论就可以判你输了。
找北 发表于 2010-5-2 20:52



    如果您是我们的队友,你怎么样让我们赢呢?您的立论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10-5-4 15: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cyberecjtu


    如果是在立论中就把文才归于口才的话,立论就过于霸道了。不才以为这个可以用在操作层面,不可用于立论。
  当年武大关于私家车的立论就是这么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0: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yberecjtu


    如果是在立论中就把文才归于口才的话,立论就过于霸道了。不才以为这个可以用在 ...
找北 发表于 2010-5-4 15:06



    有才啊,可不可以抽点时间来立个论呢?让小可学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8: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大家的东西和网上的东西综合了一下,大家拍砖吧。

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言可以兴邦,片语可以辱国。这就是口才的魅力。

口才是指说话的能力,但是我们所说的口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说话才是口才。口才还是人们在交际中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力求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才能。口才的外延还包括表达时的表情和手势。口才的传播属性是人直接作用于人。文才是指人们通过写作诗文的方式以期表达自己见解、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书面表达才能。文才的传播属性是人作用于物,再作用与人。口才在传播的途径上要比文才来得快,并且更具有亲和力。他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交流与沟通的前提和基础。而文才需要假借于书本,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它的传播速度和普及范围要比口才狭窄得多。口才比文才更具有及时性、感染力、号召力和普及性。这是文才无法超越的。

我方认为,口才比文才更重要,还基于以下三点。

第一,在社会层面,我们提倡“和谐社会”,也就要求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小到一个单位,作为下属,如何提出对单位有利的建议却又不让领导的尊严受到侵犯?作为领导,如何安排工作却又不让下属觉得指手画脚?无非是良好口才的利用。历史上,忠心耿耿却招杀身之祸的例子还少吗?对于这样的例子,我们除了抱怨君主或领导的昏庸以外,难道就不该反省一下臣子的口才是不是太欠缺吗?现在社会,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客户?除了提升产品质量以外,怎样诚实地宣扬产品优势,难道不也是赢得社会竞争的重要一环吗?

第二,在家庭层面,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可是为什么有的父母的良言却招致孩子的厌恶?难道都要责怪孩子的不懂事嘛?不!事实上,如何针对不同的对象,把道理给讲明白、讲清楚,是十分重要的。口才不好导致沟通无效的例子,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夫妻之间,良好的口才就更重要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任劳任怨但从不会哄妻子开心,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第三,在个人层面,口才不仅仅是说话能力、说服能力,也是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表现。练好口才,不仅仅在于说服谁,更在于让自己能够在不同场合大方、大胆地阐述自己应当阐述的观点。很多男生在面对心仪的女生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多么让男生恼火、让女生着急的事情呀。

以上我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我方观点,所以我方认为口才比文才更加重要。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8: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辩的
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指出对方辩友的几个错误。
1. 文才与口才是人思维的两种不同体现方式,不存在谁是谁的前提或基础。他们共同的基础应该是思想和智慧。一个没有思想和智慧的人,即使有再好的文才,写出来的也只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相反一个思想深刻,博览群书的人,即使没有文才,但是他们的寥寥数语,就可以一语中的,让人茅塞顿开。所以文才从来不是口才的基础,二者有相互关联的地方,但这种关联不是互为基础的关系。

2. 记载历史的是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而不仅仅是文才。文才也不是评判优秀历史典籍的最重要的标准,记载历史最重要的是真实。在没有文字以前,口述也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了。有了文字以后,文才也只是为历史典籍锦上添花,文字传承历史,而不是文才。

3.优秀的书籍是人类的财富,但其被后人传诵的原因并不主要是因为其文才斐然,而是因为其思想深邃。其次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书的呢?又怎么样被这些伟大的思想所震撼的呢?还不是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优秀的老师们,用他们卓越的口才,化复杂为简单,深入剖析,精妙讲解,我们才可以进一步的去学习吧。

下面我再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口才的重要性。

第一,从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践看,口才主要表现为说话的六种才能,或者说是六种能力,即说明能力,吸引能力,说服能力,感人能力,创造能力和控制能力。说明能力,即把话说得准确明白的能力。吸引能力,即通过说话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住的能力,也就是吸引周围的人倾听自己说话,使之愿意听,听得进,并有所得、有所乐。说服能力,即说话使人听得心悦诚服的能力。感人能力,即用语言感动人的能力。也就是要求讲话人以自己的激情感动听者,获得以情动人的效应。创造能力,即讲话中根据思想表达的需要创造语言的能力,或者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控制能力,即控制自己语言所能引起后果的能力。就是说,只会把话说出来,却不会顾及自己说的话所能引起的后果,实际是瞎说一通,这算不上有口才。因此,要有口才必须具备几个素质:善于表达,善于判断,巧应对,说话清晰,有敏捷的思维。

第二,从口才的作用来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交往将越来越频繁,口才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和条件,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决定一个人生活和事业优劣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的口才反映了他的思维水平、心理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口才的人拥有更强的说服力,更能直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故能够使主体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口才对于人们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口才在外交手段中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国家的外交工作做的贡献是多么的大,周总理出色的外交口才在外交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在高级外交场合,在刁难的记者面前,在各种无法预料的问题面前,周总理没有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又怎么能顺利的应付记者的问题维护我们国家的声誉和利益呢?
时代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需要要卓越的口才,我方认为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发表于 2013-11-7 12: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ecjtu 发表于 2010-5-2 11:00
反方的反驳可能有
1.产品的销售需要口才,但是所有产品的销售,都需要提前做好文案写作,没有好的文案,再 ...

简历可是你去公司的敲门砖啊,文才如果不好你连门都进不去,更何况去面试了。
发表于 2013-11-7 14: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户川柯南 发表于 2010-5-1 19:25
针对您的问题“不知道反方会怎么破题,怎么辩”,我有如下考虑。

版主真是好文采!
发表于 2013-11-7 20: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雪 发表于 2013-11-7 02:44
版主真是好文采!

谢谢夸奖!:-)
发表于 2013-11-9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年代当然口才重要啊,,马屁股一拍,往往可以让你更上一层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22:30 , Processed in 0.0543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