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佩服搞原创的人,可能因为自己学的专业的问题。因为自己是学语言的,现在还是向师范方向深造,所以知道当一个人的输出,需要不成比例的大量输入。比如联系听力,准确地听懂一句话,需要重 复听类似的话几百遍,还记得婴儿听了多少年的话之后才开始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吗?需要些一段话,即使 不是那么让人感到满意,也得阅读多少名篇范文,还记得小学生是升至哪个年级才开始练习写自己的第一 篇小作文(其实或者是自己的第一个句子)。也就是说,说出一两句有深度的话,可能需要博览几百篇文 章,也可能经历几十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所以一直对搞原创的人有一种不可言喻的钦佩之心,因为他们 的尝试,因为现在中国学术诚信如此名声狼藉之时却坚持做那么一朵出淤泥而不染荷花。无论如何,他们 切切实实的留下一些东西,无论内容怎么样,都是值得称许的。 到现在还在为整个北京大学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及美国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来得多的这个学术现象感 到悲哀。写东西,不一定是要权威。在其他国家,发表文章是如何自然的事情,在中国却变得高高在上。 或者说,中国在走精英路线,但是明眼的人都看得出,中国有优秀文章的比例比他们多吗?我知道还有其 他原因,因为中国的言论自由不那么完善,许多优秀的文章受到限制,更甚者,教授发表文章居然要向学 术杂志购买版块,更不论说是受到稿费了。加上中国似乎学术杂志本来就不那么多,叫得上名字的就那么 几本。原创的文章和思想我们是多么急切的需要,放宽对我们思想的束缚,给我们多点平台,不要过多的 限制我们接触外国优秀思想的途径。大家都知道,拿诺贝尔奖的人,中国人太少了,就算是中国人,他们 成文之际也不是在中国。泱泱大国的学术,已经陷入和中国国足相同的境地了吗? 我常在这个原创版块了浏览帖子,即便不全是原创,但是看到那么多人在尝试,那是多么让人感到高 兴的事情。接触辩论不少的日子,每当看到有人发贴就索要现成的辩词,想法暂时不说,反正我很多朋友 都是感到很反感的,即便短短一句话:求助,xxx辩题。都让人感到胜前者百倍。我不是愤青,只是对这 些有点想法,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有人第一次接触辩论,或者单纯想要摸索其中的路子,或者 想通过别人的眼睛开阔自己的视野,或者想通过大量的输入来有助于自己的产出。他们有太多的理由了, 所以我不是在指责,只是想说说原创的东西让我感到更美。 看过几次网络辩论赛,他们几乎都是原创的,即使现在我没有参加比赛,但是每次他们在群中或者论 坛中激扬文字,都赢得了我的尊重。原创的东西是由少到多的,就想同样的起点,多表达自己声音的人会 渐渐比他人更能滔滔不绝,不为什么,学语言就是如此,他们渐渐掌握了自由调动自己有限资源的方法。 在他们辩论之时,我不是子虚乌有的,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绽放智慧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