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7|回复: 0

2003国辩专稿--来源:[ 北京青年报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7 15: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国辩专稿
--------------------------------------------------------------------------------


2003年9月1日09:18   [ 邓兴军 张立丽 钱猛 ]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2003年第六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将于9月18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本报作为特约报道媒体,对本届辩论会作全程追踪报道。

  由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新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国际大专辩论会自1993年创办以来,至今已历经六届,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今年这一语言盛宴在秉承“促进汉语在国际上的普及和运用,展现汉语魅力”这一宗旨的同时,推陈出新,在比赛规则、辩题选择、奖项设置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来自五大洲的12支代表队即将汇聚京城,一场唇枪舌剑蓄势待发。

  抽签决出对阵图:中外对仗新老混战结局难测

  2003国际大专辩论会于8月30日举行了抽签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12支参赛队的代表参加了抽签仪式,最终排定了对阵图。赛前夺冠呼声最高,也是唯一一支中国内地代表队———中山大学代表队将首轮迎战德国弗莱堡大学代表队。

  辩论会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比赛。a组的辩手主要是华裔学生。与a组其他队清一色华裔学生的人员构成有所不同,弗莱堡大学代表队参赛人员组合为2+2,即两名华裔学生和两名地地道道的德国学生。这是国际大专辩论会采取分组赛制以后,首次出现地地道道的外国人和汉语流利的
华裔选手一争高下的局面。

  据举办方中央电视台介绍,中山大学和弗莱堡大学都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对彼此的作战风格、战略战术均不熟悉,只能根据对方现场表现,随机应变。所以他们的遭遇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火花。

  此外,a组中的墨尔本大学也是首次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他们的对手是世新大学。世新大学认为自己抽到了上上签,在初赛避开了强手中山大学和马来亚大学,而且只有进入决赛才会遭遇马来亚大学或者中山大学。

  a组其他代表队都是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常客”,他们既是老对手又是老朋友,在这种“知己知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他们如何调兵遣将,谁将最终杀出重围又成为悬念。

  而b组则由非华裔学生唱主角,形成了一新一老对战初赛的局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和艾因夏姆斯大学都曾参加过国际大专辩论会,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则是新面孔。尽管如此,比赛结果仍然难以预测,因为以往的比赛中曾经出现新手战胜老选手的情况。德国辩手用华语
叫板能否出彩赛场见分晓

  规则有重大修改:重辩轻论有“背”而来难出彩

  ■增加驳论、嘉宾提问两个环节

  在比赛规则上作了重大修改,辩手必须紧密结合辩论现场的态势完成各个环节,任何一支队伍都无法完全按照既定的思路行进,有“背”而来再难出彩。

  今年的比赛,在比赛环节的设计上,增强了辩论的应变色彩。本届辩论会a组(即华裔组)的比赛,共包括7个环节,即陈词、盘问、驳论、对辩(两轮)、嘉宾提问、自由辩论和总结。与往年相比,增加了驳论和嘉宾提问两个环节。除了一辩陈词可以事先准备之外,其他各环节都必
须紧密结合辩论现场的态势来完成。在这些环节中,盘问必须针对对方提出的论点和材料来提出问题;驳论环节规定辩手必须驳斥对方的立论而不能正面阐述己方的观点;回答盘问和嘉宾提问这两个环节都要求辩手能够机智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对辩环节要求辩手能够自如地进行
攻防转换。同时,邀请四位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手,担任提问嘉宾。这些最佳辩手对比赛十分熟悉,思维敏捷,他们现场捕捉问题,向辩手提问,不仅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对双方功力的考查,增加了本次辩论会的难度。

  辩论会的举办方表示这样的新规定真正突出了“重辩轻论”的辩论宗旨,使得表演或作秀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限度。这些环节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无法脱离现场,无法事先准确预测,更无法做到有“背”而来。按照一位专家的话说,通过规则,使得正反方两支队伍变成互为依存,
互为因果,使得任何一支队伍都无法完全按照既定的思路行进,只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取消辩手的固定辩位

  此外,本届辩论会还取消了辩手的固定辩位,辩手的座位号只是便于比赛时相互称呼。不强行规定哪位辩手承担什么任务,每一项比赛程序,可以由任意一位辩手担任,规则只是强调每一位辩手必须独立承担比赛的一个环节。为优秀的队员提供更大的表现空间,“能者多劳”。中央
电视台国际大专辩论会制片人潘跃说,这将会是一次产生明星的比赛。

  ■教练将被推到台上

  今年比赛规则的另一个变化是把教练推到台上,比赛时,可以在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和不发言的辩手进行交流、调整战术、提供资料。

  ■辩题设置紧跟时代

  以往的辩题给人的印象是“听起来很遥远”。今年的辩题力求情趣化、生活化,增强可辩性,引入娱乐元素,聚焦在青年人的兴趣点上,强调国际共通性,不拿中国特有的题材“刁难”外国选手。选题既有关于消费的,也有关于网络的,既有关于男女之间的话题,也有探讨感情与家
庭的。今年辩题的设计还考虑到如何营造活泼自由的现场气氛。

  ■由现场观众评选优秀辩手

  优秀辩手不再由评委评选,而是将权力转移给现场观众。观众进场后选出自己的支持方,支持获胜方的观众在比赛结束时可以参加有奖抽签。链接:国际大专辩论会历程回顾

  1993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八支代表队,聚首狮城新加坡,迎战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来自复旦大学的四位同学一举摘下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桂冠。这一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以其新颖的节目样式和独有的魅力,征服了广大电视观众。

  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首次出现了非华裔辩手,使辩论具有了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合理碰撞,并成为汉语真正走向世界的表征之一。

  1997年马来亚大学异军突起,成为国际大专辩论会有史以来第一支夺得冠军的汉语为非母语国家的代表队,大大出乎了大赛组织者的意料。也就是在这一年,国际大专辩论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对规则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这其中最有趣的现象,就是新南威尔士大学四朵金花带来的“戏辩”。

  2001年加拿大温莎大学对阵东吴大学,初赛告捷,意外进入半决赛;牛津大学金发碧眼的小伙子李帝安一句“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令人刮目相看;连续三次参赛的马来亚大学又一次捧走冠军奖杯。

  抽签结束后,笔者采访了弗莱堡大学队的辩手之一,前北大学生李卓。清晨,远在德国的李卓尚未获得分组消息。当记者告诉她弗莱堡大学代表队首轮迎战中山大学代表队的时候,李卓很自然地笑了。她说,对弗队而言,能参赛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而首轮迎战中国的冠军队,对他们
而言就更有意义,这是一件好事。跟中山大学的比赛弗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而即便首战失利,也虽败犹荣。

  按照弗莱堡大学代表队的人员构成完全有资格参加非母语组,即b组的比赛。对此,李卓表示,弗队志愿参加a组的比赛,本身就是勇气的象征。同时,国际大专辩论会作为一项推广华语的大型比赛,如果参赛的清一色都是华裔学生,没有外籍选手,会显得失色很多,也体现不出赛事
的国际性。另一方面,弗莱堡大学作为一所德国高校,其学生大部分为德国人,如果其代表队的组成没有德籍学生,“代表”则无从谈起。

  李卓说,参赛的两名德国选手是弗莱堡大学第八学期的在读学生。虽然是地道的德国人,但他们都有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冯海宁、韩娜芳,前者主修政治历史,后者则主修中文。他们平时用中文日常交流没有问题,至于辩论赛上是否能出彩,只能等待比赛的检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8 19:01 , Processed in 0.0454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