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45|回复: 37

[国辩]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1 0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10-2-7 16:34 编辑
+ z+ D+ Q1 l& h8 R4 w- \6 S& _( f- U- e* k+ B& L/ D
[这个贴子最后由pp95在 2007/02/12 11:05pm 第 6 次编辑]<br><br><p>在这里列出了历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精彩结辩,让大家欣赏,也让大家看看历届的结辩怎样进步。<p>如果大家想读有关比赛的全貌,大家可以点击结辩上面的网址来看.<p><br>-------------------------------------------------------------------------<p><br>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42&amp;topic=189<p>1993年决赛<br>辩题:人性本善<p>立场:反方:复旦大学队<br>胜方:反方:复旦大学队<p><p> &nbsp; 蒋昌建: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么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善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笑声、掌声)<br>  今天,我们本是对真理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千年探讨不完的话题。无论是从性善论的孟子也好,还是性恶论的荀子也好,又有哪一家哪一派不要我们抑恶扬善呢?抑恶扬善正是我方今天确立立场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的观点。<br>  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的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br>  第二,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之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们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的文明是在人类的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起伪啊!(时间警示)<br>  第三,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做出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各位!(掌声)<p>---------------------------------------------------------------------<p>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42&amp;topic=190<p><br>1995年决赛<br>辩题:知难行易/知易行难<p>立场:(反方)知易行难<br>(反方)辅仁大学<p>胜方:正 方:南京大学<p><p>  林正疆:大家好。中国人真是了不起!怎么说?因为中国人能够用一个字象征很多种含义。怎么说呢?今天对方辩友所说的“知”,实际上是一种知跟行结合出来的产物。因为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今天所谓的真知是要经过不断地行动之后得来的“知”,那个中间的“行的过程”,指的应该是“知的过程”,那不是“行”。然而,各位,让我们来想想看,究竟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样的题目?讨论这样的题目的真谛是应该大家站在一个同样的立足点来比较,纯粹的认知跟实际的行动两个哪一个比较难。而对方辩友却想要用颠倒的方式告诉我们说,追求真理的过程叫作“知的过程”,不叫作“行的过程”。然而,请问各位,爱迪生今天去发明电灯用了好几种金属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行的实践吗?目的是为了要印证他的理论,不是吗?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任何理论的存在目的都在于它要能够解释世界。然而,就诚如今天我方一开始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知”确实是知易行难哪!今天,难道大家能够说,去杀人的人那一瞬间他都不知道不应该杀人吗?不,他知道。只是那一瞬间,他被他的欲望以及冲动给冲昏头了,他忘了不能去杀人。而对方辩友的说法是:只要你会犯错,你就不知道噢!只要你去做错了,你就不是真知噢!那我们就不晓得了,一个人如果要获得真知恐怕真的是所谓的盖棺论定,到他死的那一刹那去检验他的过去历史,哪一件事情是他从来没做过的,他才是真知。这样是公平的吗?(掌声)再者,就科学知识上的“知”我们来讨论,到底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在座的各位,谁不知道圆形是什么形状,大家都知道。然而现在给你一支笔,你能够用手画出正圆形吗?(掌声)这就是标准的“知易行难”呀!即便给你的是圆规,也会因为颜料的粗细,周围的不同而画不出科学上的正圆形。这难道不是“知易行难”的最佳写照吗?诚如今天我们在刚刚的辩论过程当中所告诉大家的,如果对方辩友以有没有犯错来对知不知作为概念的话,那么,今天抽烟的人是不是要到死的那一刹那,他真的流下了最后一滴泪珠的时候,对方辩友才要说“他真的知道了”。(掌声)然而当他拿到烟盒的时候,看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时候,它其实不知道,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合乎在座的各位经验法则吗?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今天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天我们必须去把纯粹心灵上的体认跟认知,以及实际上的行动,难易之间比较出来之后,我们证实了知易行难。然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正因为行比较难,所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家一起来实践。(时间警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的行易的概念的话,大家其实不用去探讨道理行的法门,大家只要去蛮干就好了,因为行是那么容易嘛。道理之间应该如何小心谨慎不用去管它了嘛。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第一,对方辩友在知跟行的概念之间没有办法作准确地划分。对方辩友还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追求知的过程,那是“知”,那不是“行动”,纵使你拼命在做,那叫作“知”,那不叫“行动”。第二,用知易行难的方法较能够解释世界,用知难行易的方法较能够给人类较多的启示。因此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样的理念出现是理所当然且势在必行的!谢谢在座各位!谢谢大家!(掌声)<p><br>---------------------------------------------------------------------<p>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42&amp;topic=191<p>1997年决赛<br>辩题:真理越辨越明/真理不会越辩越明<p>立场:(反方)真理不会越辩越明<br>反 方:马来亚大学<br>胜方:反 方:马来亚大学<p><br>  叶纹豪:恕我喧宾夺主为对方辩友总结陈词吧!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辩是寻求真理的充分条件。让我们来看看充分条件这个逻辑上的定位是什么。所以,如果它是一个充分条件的话,我方只要指出一个例子,只要一个例子就足够了,一个例子在辩论的过程之中找不到真理,那对方辩友的立论就不攻自破。那我就请问对方辩友,在很多国会议案的通过,在一个国会之中的辩论,任何一种法案的通过都是真理吗?如果不是的话,那对方辩友这个充分条件就不能成立了。第二,对方辩友认为,狡辩跟诡辩就不是辩。对方辩友其实这样子的概念就是告诉我们,只有可以找到真理的才叫作辩,不是找真理的就不叫作辩。对方辩友这样的做法才是叫诡辩哪!(掌声)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用这种诡辩的时候,我们现在是不是在辩论呢?对方辩友认为,只有找到真理的才叫作辩。那,不是找到真理的辩论,我们为了利益而辩的时候,我们不是叫辩,叫什么呢?<br>  哥白尼说:“人的天资在于探索真理。”今天,我方是与对方辩友志同而道不合。找出探索真理的方法同样是我们的目的,但是我们认为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对方辩友要论证他们的充分条件就必须为我方解答以下六大疑问:<br>  第一,辩论必然牵涉人的情感。在缺乏eq的情况之下,真理又如何越辩越明呢?就是亚圣孟子也情绪化地骂墨子是无无君的禽兽,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br>  第二,在一个个人利益、群众利益交错的辩论中,为了保障个人利益就必谎话连篇,巧言令色。这时候真理又怎么会辩得明呢?<br>  第三,辩论有赖于语言。在各自语言驾驭能力不同时,或者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抽象的概念时,辩论是在寻找真理还是在浪费时间呢?<br>  以上三个疑问既驳斥了对方的立论,又总结了我方第一助辩的立论。那就是,在现实的社会之中,不像对方辩友所想象的,人人都是圣人,个个都是天使。在利益、情绪以及语言的限制下,真理是永远藏于九地之下。而另外的三大疑问则是我方第二助辩的演讲精髓。真理的揭示不是靠辩论的,也就是说,寻找真理是辩不出头绪的。<br>  第一,如果真理真是越辩越明的话,我倒要请问对方辩友,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这个命题我们辩了许久,我是越听越不明啊!<br>  第二,(时间警示)运用得非常广泛的液体力学浮体定律是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所悟出来的真理,可不是在浴缸中辩出来的真理呀!<br>  第三,面对一些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发现的真理,就比如说这个电灯泡会不会发亮,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也要用辩论来寻找的呢?辩论是一个不具有生产性的,形式上的辩论论点冲击。辩论过后,只有更多的意见,没有更明的真理。只有生产性的实践和思考才是剥开迷雾的唯一手段。各位,请暂时别相信我方的话,把我方的话放在实践的土壤上让它成长。当你们察觉这是一个真理的时候,不要赞扬我们的辩才,因为那是您方的实践之功!谢谢各位!(掌声)<p>---------------------------------------------------------------------<p>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42&amp;topic=192<p><br>1999年决赛<p>  辩 题:(正方)美是客观存在<br>      (反方)美是主观感受<p>立场:反 方:西安交通大学<br>胜方:反 方:西安交通大学<p>  路一鸣:好一场唇枪舌剑的自由之辩!不过我们仔细分析,在对方的口若悬河之下,对方非但不能自圆其美,而且还有几点非常明显的美中不足。第一,对方的立论基础无非是说:美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所以对方自由人才告诉我们,这本儿唐诗拿到了国外,就算这个人没有看过,也会觉得它是美的。如果这本儿唐诗从来就没有人看过,有没有人觉得它是美的?如果对方二辩,没有人去欣赏她的话,有没有人觉得她是美的呢?其实,对方论证的是:美可以脱离一部分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那是因为另一部分人主观上认为它美,我们知道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西施、貂蝉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一提到西施、貂蝉就想到了美呢?那是因为美就是人们主观上流传下来的口碑。这个时候,美是主观的普遍性。第二,对方又把美和善混为一谈,想要论证他们的辩题。对方又说,美和丑其实是可以统一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美可以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用而存在,因而它对人应该有影响。不过如果我没有感到它的美的话,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它的美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br>  第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融人了人的主观想象与情感才会显得美。从山川河流到花鸟鱼虫,从春夏秋冬到风云雨雪,我们看到,客观的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而有了人的主观想象,才有了“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br>  第二,我们认为,审美的标准和结果,会因为人们的客观生活经历和他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我们看到,很多人喜欢维纳斯的雕像。维纳斯的雕像风靡西方世界,但我们中国的老婆婆却一定要给她缝上坎肩儿才能心安理得。楚王好细腰,唐皇爱丰满。那么在情人眼中,无论如何对方都如西施一般沉鱼落雁。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美其实是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内心情感,是人们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达人情冷暖。<br>  第三,我们强调美是主观感受,因为这反映了人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受制于客观,从而人的精神就追求无限的驰骋空间。我们爱生活,因为生活的故事上(时间警示)下五千年,叫人浮想联翩;我们爱自然,因为“万类霜天竞自由”,那是生命的礼赞!<br>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美丑无对错,审美无争辩。因而,我们才强调美是自由的象征,我们来自五大洲的辩友才能胸怀宽广地唱一首:一心情似海,感动天地间!谢谢!(热烈掌声)<p><br>---------------------------------------------------------------------<p>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42&amp;topic=193<p><br>2001年决赛<p>辩 题:(正方)钱是万恶之源<br>      (反方)钱不是万恶之源<p>立场:反 方:马来亚大学<br>胜方:反 方:马来亚大学<p>  胡渐彪:谢谢。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议都起源于对方一辩在开展命题的时候所犯下的几个关键错误。一开始他们弄下了两个前提,用这两个前提开展他们的立论。第一,他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万”不指全部。但是对方辩友这一种用《辞海》断章取义,只看一个“万” 字,不看“万恶之源”这四个字,是不是有点离题之嫌呢?对方辩友的第二个假定是告诉我们,今天人本身是没有恶性的。这个恶是从哪里来呢?是外在诱惑我出来。然后他们就告诉我们说,钱以后怎么重要,怎么诱惑我做恶事。我想请问各位,真的是人没有恶的本性吗?请大家抚着自己的良心,人类本身的贪婪,人类本身的那种兽性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钱是万恶之源,那钱还没有发明之前,这种兽性跟贪婪性为什么就突然间不叫作恶了呢?<br>  根据这两个前提,他们开展出三个论点。第一个,他告诉我们钱本身现在能够等价交换,所以钱是万恶之源。那我想请问各位,为什么钱能够有等价交换这种高尚的能力呢?是因为经济发展。按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要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其实真的是万恶之源呢?第二个论点,他告诉我们,今天钱能够成为一个人的精神价值。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必然判断吗?今天一个丈夫殴打他的老婆,本身可能是因为工作上不满意,可能因为情绪的宣泄,这和钱有什么关系呢?第三,他告诉我们,今天钱本身是一个目的,是一个工具,因此是源。对方辩友其实这个已经有点阐述错误了,目的和工具不等于一个推导的导因。我们说目的和原因有什么差别呢?一者是说从哪里来,一者是说到哪里去。如果两者是等同在一起的话,那么目的和原因有什么差别。<br>  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今天钱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手段就说明它是一个中性的体,如果是中性体的话,我想请问各位,怎么还会突然间变成了万恶之源呢?)对方提出了大量的例子,告诉我们说有很多人贪钱。姑且不论贪钱不贪钱的问题,我们只要看一看,这个贪钱本身只是众恶之中的一小部分,如何构成万恶?再者,如果我们说他里面的例子是贪钱的话,那么我请问各位,是钱是恶之源,还是贪是恶之源呢?对方辩友这种只看一半,不看另一半的做法能够让我们大家信服吗?)<br>  而今天我们认为钱不是万恶之源,不是我们想为钱多说好话,而是想给钱一个确切的定位。我们看得到,有人为了钱确然去做恶事,有人为了钱也去做善事啊!今天我为了钱奉公守法赚钱,但是与此同时帮助国家成长,是善是恶呢?如果这个万恶之源一时会推出善,一时又会推出恶,那它怎么还会是万恶之源呢?如果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个钱能够推导出万恶之源,又能够推导出万善之源,那就是告诉我们,它有时是万恶之源,有时突然间又不是万恶之源。那您是不是一半论证自己立场,一半论证我方立场了呢?(掌声)<br>  我们姑且把那善的一半掩起来不看,我们效法对方辩友,只看恶的那一部分好不好?就算在恶的那一个部分,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在社会上出现的恶,基本上可以包含在四个层面:第一个本身所说的就是极端(时间警示)的信念带来的恶;第二个就是非理性价值的违反;第三个就是非分之情欲。像邪教啊,恐怖分子啊,塔利班毁佛事件,甚至到南京大屠杀,这些恶和钱有什么关系呢?还是对方四辩想告诉我们,由于这些恶都没有钱涉及在内,所以他们就突然间不是恶呢?那我突然间恍然大悟,原来日本人哪,他们篡改教课书是有根据的,那个不叫作恶,因为没有钱涉及在内。就算我们今天把这三个部分没有和钱有关系的恶都撇开不谈,我们只看有涉及钱的恶好不好呢?有涉及钱又怎么样?代表钱是万恶之源吗?诚如刚才所说的贪钱,钱是恶,还是贪是恶?对方辩友把“一”当作“万”的推论方式能够论证万恶之源吗?在数学上,把“一”当作“万”,本身就是一个推断错误;在逻辑上,以一当万,以偏概全,就不能够是一个有效的推论;在内容上,盖着一大部分,只看一小部分,就是以偏概全的诡辩,只看恶的那一部分,有关系到恶就当作恶(时间到)的源是来自钱,是第二……<br>  主 席:谢谢……<br>  胡渐彪:重诡辩哪!<p><br>---------------------------------------------------------------------<p><br>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42&amp;topic=200<p><br>2003年初赛<p>  正方: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墨尔本大学)<p>  反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世新大学)<p>胜方:反方(世新大学)<p><p>  总结陈词<p>  反方世新大学队<p>  黄执中: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边告诉大家,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其实我们不是要来消灭广告,也不是对广告怀有敌意,也不是对商家怀有敌意,我们说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只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一个本能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这种行为,可是不能够误把这种行为,当成其实都有利。对方辩友刚刚讲到北京申奥,北京申奥当然是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呈现出去,怎么可能呈现任何坏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这个申奥的时候,我们北京所提供的咨询,是对北京有利,我们会主动提供对对方有利的咨询吗?这是不可能的嘛。所以我们是在逻辑上告诉大家,任何的产品,不管你是怀着多么大的善意,不管你是多么有良心的广告人,它都有一个先天的限制,是它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无论是对方求职,还是我们辩论,都是只报喜不报忧。这是先天限制,这是第一点。<p>  第二点,了解这个先天的限制之后,我们就要再往下讲。对于消费者而言,他跟厂商是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厂商是希望卖卖卖,希望消费者去买买买,对于厂商而言它希望的是赚到消费者荷包里的钱,我要怎么赚到钱,我商品本来有多好,我就把拍得有多好,本来没那么好,我就要把它拍得更好,这是任何事物的常理,我不去苛责厂商,可是我们要警告消费者。我们不去苛责原告,可是我们总要提醒被告,这是今天场上一个简单的相互的关系嘛。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他们说广告一旦打出去以后,很多人来买,我的成本反而降低了,可是各位要想清楚,本来根本就不应该有广告成本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去买一个手机,发觉这个手机广告,不是单纯的介绍手机性能,那个张曼玉、巩俐或者布拉德·皮特的头像会比手机还大,为什么?它是单纯要传递咨询吗,我买的又不是布拉德·皮特,也不是张曼玉,所以广告它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产品咨询,它诱发你的欲望。你不够帅,你不够漂亮,你的儿子不够快乐,你的生活不够满足,买我的产品你会好开心啊!所以我们会过度消费,所以为什么信用卡一出来,人们一旦有了一个机会,花明天的钱来买今天的东西,他就会不断地借。所以为什么美国的消费债务,会一户负债三万人民币。所以为什么过去三十年来,美国的住家增加了1.5倍,结果放的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对方辩友怎么解释呢?我们要了解到,今天我们不是来消灭广告,也不是来与商家敌对,我们只是告诉大家,提醒大家要小心,对于媒婆说的话,对于应征者的台词,要小心谨慎,如此而已吧。谢谢大家!<p><p>  正方墨尔本大学队<p>  萧慧敏:今天对方所谈的东西,虽然非常据渲染力,但是却渲染有余而理智不足,现在就让我一点一点告诉大家。<p>  首先对方告诉我们,今天他们来不是消灭广告的,可是我就很奇怪了,一个对你不利的东西,一个对你有损害的东西,你还不会去消灭它吗?可见对方这一点是讲错了,我们再看看今天对方辩友的整个立场结构,第一,他们说广告是只利商家,不利的消费者,但是他把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用被告和原告来讲了,这我就觉得奇怪了,今天商家和消费者,是坚决对立的关系吗?我们说消费者和商家的关系,只不过是一个传达信息,一个接受信息而已,可见对方辩友对广告不了解,而且今天商家和消费者,还有双赢的局面。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广告是报喜不报忧的,但是我们提出了,广告的本质是什么?广告的本质不是喜和忧都给你报出来,广告的本质这是介绍它的特点,介绍特点有错嘛?没有错。第三,对方辩友说有钱才可以打广告,我方已经提出了,有钱可以打有钱的广告,没有钱可以打没有钱的广告,比如说便宜的广告,黄页招牌也是广告,对方这一点始终没有看,对方说会产生两个后果,他说会过度消费,可以说广告会不断地诱惑你。我就奇怪了,今天如果北京同仁堂,打出了白凤丸的广告,会诱惑到对方的三位男士去买来吃吗?对方谈到成本增加,我方一辩已经提出了,打了广告成本不一定会增加。<p>  接下来我将总结我方观点,为什么我方认为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呢?是因为广告符合了大众消费的两大需求,第一,广告让消费者得到了不同产品、服务和活动信息,让消费者能够节省时间,更快、更方便的得到咨询。我想买牙膏,我想买其他东西,一看广告我就能够找到了,何必驾车一个一个去找呢。第二,我方为什么说,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呢,广告支撑了很多的媒体和活动,我们说没有了广告的话,很多报章,很多电视台就支撑不了,没有广告的话,我们买一份报纸,可能用书的价钱来买,如果有了广告,我们用更便宜的价钱买到了报纸,这为什么不是一个利处呢?第三,对方刚才跟我们提到,有了广告后,很多门票竟然贵了,好像对方辩友没有参加过活动,因为我们知道很多的足球赛,很多音乐会,正是因为有了广告,有了赞助商,才让我们的门票价降低了,这不是有利于消费者了嘛?为什么对方辩友对这一点还看不到呢?<p>  所以总结一句,今天对方的观点是强把很多不是广告的本质强加在广告的身上,这是强广告所难,而且不了解广告的本质,也不了解大众消费有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他们立场不能成立。而我方坚决认为,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谢谢大家!<p>---------------------------------------------------------------------<p>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42&amp;topic=203<p><br>2003年决赛<p>  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p>  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p><br>立场:反方世新大学队<br>胜方:正方(中山大学)<p><br>  黄执中:大家好,对方辩友刚刚最后一句话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是我们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从小到大,衣食总是足的,我们怎么知道,荣辱这种事情会在衣食不足的时候消失呢?我们是不是就因为我们历经过战乱,饱尝过饥饿,看到道德往往要借由物质的一些基础上才会出现,所以我们清醒到了,哦,原来不足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道德,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智慧就增长了。<p>  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聊过几个问题,我们今天谈到,唐三藏去取经,对方辩友一直在谈孙猴子,可是我们要了解,孙悟空为什么能有72变?他不也是被太上老君关在那个炼丹里头,练了半天,才成火眼金睛吗,他不也是去求仙求佛才学到的72变。孙猴子当初蹦出来的时候,他就自满自足,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水帘洞的一个小猴王而已,怎么会成佛成仙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是对谁,逆境对我们而言,都是有成长的。<p>  对方辩友认为,这场比赛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决呢,他认为逆境是面对问题,面对困难,可是只有顺境才能克服问题,解决困难,因此他们,比我们价值上是更高的。可是仔细想想可能又不对了,什么叫做在顺境当中能够解决问题,那是人家帮你解决问题呀!我在顺境当中,父母帮我解决衣食问题,老师帮我解决课业问题,同学帮我抄笔记,解决了可能会被老师点到名的问题。在这样的顺境当中,我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我的解决吗,我这个人有成长吗?我也许学历越来越高,可能我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是我还是我,一拉开你的衣服跟学历,你还是一只猴子呀!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是要了解,真正能够在逆境当中成长的动机是因为逆境当中勇于面对问题,在面对问题当中,你由于没有顺境了,没有贵人了,没有机运了,你能够有的什么呢,两双拳头,两只脚,你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在这种过程当中,你如果成功了是你的成功,失败了,好歹你奋斗过一次嘛,这样的人生,不是比遇到贵人更值得我们欣赏吗?这样的人生不是不管成,不管败,好歹轰轰烈烈吗?<p>  如果今天我们在帝王家,从小养于深宫富人之手,就算有多大基业,这边有诸葛亮帮忙,那边有刘伯温妙算,底下这些一列开来,都是岳飞,要不然就是韩信的,这样当皇帝,你有成长吗?我不知道啊。所以我们要了解,逆境让人的本质成长了,让我们的历练成长了,让我们心智坚韧了,让我们看的东西,跟顺境家的小孩子看的不一样。他们看得到光鲜的门面,我们看得到厕所,他们看得到锦衣玉食,我们看得到馊水桶。这样眼界的不同,难道不是一种成长,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我们的小孩子能够偶尔试一下的成长吗?父母亲是父母亲,成长却是希望小孩子自己去历练,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谢谢!<p><br>
发表于 2007-2-11 0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哈..谢谢PP95...有些比赛我还没仔细看过呢..嘿..正好补补..
发表于 2007-2-11 0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胡渐彪的总结中临场发挥的成分最高,接近100%.
发表于 2007-2-11 08: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真不知道蒋昌健哪个地方厉害,70%都是赛前准备的(那30%不知道是他自己的还是队友的,把自由辩论阶段有利于己方的辩词换个说法也能赚得不少由头啊).这种程度我们班级队的4辩都能做到!
临场总结比例:
            蒋30%;林80%;叶40%:路45%;胡95%;黄30%60%;苏50%.
发表于 2007-2-11 1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真不知道蒋昌健哪个地方厉害?人格魅力!还有将自己所学贯穿的能力值得大家去学习。。如果你们班4辩也能那么做的话?那么实在佩服。。呵呵。。“胡渐彪的总结中临场发挥的成分最高,接近100%.”非也,要知道任何一个辩手都要准备的。。如果他自己不精心准备?不适时而择(赛前方案),那么我想也就不会有那么出色的结辩了。。一个只会说的人是油嘴滑舌,只有充分理解辩题同时适时而择,发挥己方的先前的优势。。或者说借助队友为你做好的铺垫。。才有你发挥自己的余地。。那些辩手之所以值得我去学习。。我觉得还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以及他们对队友的信任,还有就是能不辜负队友对他们的信任。。这就足够了。。我想没有一个辩手敢说随便什么题。。我不用准备都能打赢。。知识无止境。。这是我这几天感触最深的话。。虽然以前会挂在嘴边。。但这几天明白了好多。。哈。。共勉!~
发表于 2007-2-11 14: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老蒋很强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14: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记者访问黄执中在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有没有哪个对手他印象最深刻.

---------------------------------------------------------------------

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85&topic=49


  记者:整个七天辩论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个对手给你印象最深?

  黄执中:毫无疑问是——第一场对墨尔本大学的萧慧敏。老实说,我来参加这次每场的辩论会,很明显在台上能感觉到对手给我压力的就是她。当时那场比赛,我们前半场一直是按自己的步骤在打,但等她说完总结陈词的时候,竟然让我的心整个都紧了起来,她真的是整个比赛过程中给我压力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发表于 2007-2-12 09: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魔鬼的律师

我只能说

你的确很偏激……

黄执中的结辩,从来是没有一个字稿件的

至于准备
我不太能理解,难道要大家现场抽题目打,才叫辩论赛吗?

赛前准备和现场针锋相对
本来就不矛盾

难道对方所有的理论都在我的准备之中,也不许用准备的东西?

胡渐彪难道是刚下飞机,刚知道是什么题目,就上台表演吗?

发表于 2007-2-12 17: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呵呵,这回您可冤枉我了,我要澄清:
1我从来没说不要赛前准备,只是说赛前准备的成分高了不好.在目前"重辩轻论"的大背景下,我这么说不过分吧.
2黄执中的结辩,从来是没有一个字稿件的.这不太现实啊,您自己不是说彻底没有赛前准备的辩手是不存在的吗?
3作为4辩的临场总结部分,确实可以赛前准备一下.但这个准备与一辩陈词的准备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必需结合场上的形势,所以也算临场的发挥吧!
4胡渐彪难道是刚下飞机,刚知道是什么题目,就上台表演吗?
当然不能啊,我不是说他一点都不需要准备,是说他临场总结的成分高.这是毋庸质疑的啊!你不能说因为他赛前也像其他普通的4辩那样准备了,所以他就不比其他的4辩出色啊!我们评判4辩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就是看他的陈词中临场总结的成分吗?如果4辩只会背稿子,那跟1辩有什么区别?
发表于 2007-2-12 17: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从一个教练的角度看,结辩最重要的是表演能力而不是总结能力。
发表于 2007-2-12 17: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意思是从一个教练的角度看,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
发表于 2007-2-12 18: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下面引用由魔鬼的律师2007/02/12 05:02pm 发表的内容:
黄执中的结辩,从来是没有一个字稿件的.这不太现实.

我没记错的话,这话是黄执中自己说的,好像台湾的好多队员都能做到。
98年全国大专辩论会时,西安交大获得冠军,当时的路一鸣,樊登事先都不写稿。
发表于 2007-2-12 18: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其实胡渐彪在01年结辩那么精彩的逻辑陈述,大家有没有想到过,那是他们的辩题立场占尽了逻辑优势,所以,他才有那么精彩的逻辑总结。如果,他拿到正方的立场,我相信他的总结一定会很精彩,但能有反方立场那么强的逻辑结构吗?至少在国辩的初赛和半决赛,他总结的就跟决赛差不少。所以,有时候,也得考虑一下比赛的特殊性。
发表于 2007-2-12 1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我觉得分析辩题还是应该着重于技巧的学习吧。如果分析都是为什么反方总结陈词好,因为有很好的逻辑框架,为什么有很好的逻辑框架,辩题对正方不公。你说这分析还有什么意义?除了辩题有利,难道就没马大本身技术上的优势作为胜利的理由?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这个贴子最后由pp95在 2007/02/12 09:03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xinxi2007/02/12 06:54pm 发表的内容:
98年全国大专辩论会时,西安交大获得冠军,当时的路一鸣,樊登事先都不写稿。

引用:


贴子主题: 扣人心弦的中马辩论交锋史----一部荡气回肠的惊世巨作
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79&topic=75&start=0&show=0&man=


[第 6 楼]
态度变了:

说到西交的结辩(路一鸣),其实近2/3的时间仍然是在明显地背稿,前面的1/3形势上是在实时批驳,但不晓得其中有没有“背”的成分。你没有看过决赛前他在演播室外边踱步边背稿的照片吗?其实这是大陆一贯的风格,也不一定就是什么丢人的事,完全没有必要躲躲闪闪,输了就骂人家通篇背稿,赢了就好像置身世外,压根儿没背过似的。


pp95:
不过在这里我引用态度变了的话可能有错误,因为xinxi说的是"98年全国大专辩论会"时,路一鸣不写稿。而我引用的态度变了的话,指路一鸣背稿是指"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时.所以两段时间不同.

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旧帖.里面对大马在几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胜利有很精彩的讨论.

贴子主题: 扣人心弦的中马辩论交锋史----一部荡气回肠的惊世巨作
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79&topic=75&start=0&show=0&man=

发表于 2007-2-12 2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路一鸣据说不写稿的,不过会打腹稿,黄执中也是这样。
发表于 2007-2-12 2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路一鸣据说写稿的。
据闻99国辩的时候,路一鸣就常在休息室背稿~
发表于 2007-2-12 22: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背一个小时的总结陈词,用的时候只用最符合情况的四分钟。这也是有的。
发表于 2007-2-12 23: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路一鸣98年不写稿,包括樊登。而且那年拿了冠军,他们具备不拿稿,现场总结的水平。
99年写稿的。说多少视场上的情况所定,占优就多少稿子的,因为美,均势就现场总结,占逻辑先。
发表于 2007-2-12 23: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国辩优秀结辩

我在华语问过黄执中,他亲口跟我说,他自己不写稿的,因为怕束缚了场上的感觉。
这是黄执中原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8 10:57 , Processed in 0.0678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