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53|回复: 25

[03年][海峡][点评]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18 0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辩的到底是什么?……
决赛:世新vs西交:保护环境应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

连续就同一个辩题写三场比赛的点评在我还是头一回,呵呵~~听得头都痛了。不过也还算小有收获。先总体上说一句吧:决赛辩得比前两场都要精彩。虽然结果我个人不太认同。
正方一辩陈词与预赛时几乎没什么区别——不过听声音换人了,没注意前面对辩手的介绍,不知道是也不是。所强调的仍然是生存价值与生存资源方面人与自然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冲突。所不同的是几个地方做了修改。第一处是在说明“冲突时才能谈‘本’的存在”时用了“学生以课业为本,是强调当学生在课业和其他选择间发生冲突时学生要选择课业”。这个类比有些问题,我们后面再说。第二处是把在与华师大辩论中被人打了的“挤压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的说法换成了“向其他物种讨还一些生存空间”,这样一改语气上婉转得多了。第三处是提出了“环境保护是要尽力回避冲突,但当不可回避时怎么样”。这个说法我们同样放到后面去讨论。
由于正方一辩陈词基本内容与预赛时没什么变化,所以西交显然是有备而来——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正方一辩显得有些紧张。他开头就提出了“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不要环保”,而是“有能力的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进行环保”。但很可惜,这一非常重要的点西交并没有说清楚。接下来西交阐述了他们对辩题的解读: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进行环保工作的目的是功利性的还是非功利性的”,也即是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人的利益和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双方争论的是“如何去做和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做”的问题。随后他用西湖和滇池的治理对应了“如何去做”,用真诚和虚伪的微笑对应了“带着何种心态”去做(不过这一点更多地是用拟人的手法诉之于情而非理了)。
正方二辩的陈词与预赛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把条理性加强了一些。狮子吃人、河流冲屋的例子我在前面两场的点评中已经分析过了,在这里不再重复。
反方二辩则正面接过了正方“冲突时如何取舍”的问题,用香港保护一种珍稀的小草、美国保护斑点猫头鹰的例子指出冲突时选择把自然摆在优先选择的地位。她继而就正方提出的“生存资源”这个冲突提出“今天对环境的破坏不是为了生存的温饱,而是欲望扩张的结果”。同时指出正方是“只看到生态因世态而恶化,却没有看到世态是因心态而恶化”。这句话引起了非常好的效果。
正方三辩的陈词和预赛时有了很大变化。他一上来先是指出“避免冲突不等于以自然为本”这个正方的核心防守点。然后用妈妈教育孩子不要与他人打架、驾车时注意不要撞车来说明。可以说,这个说法正是在反方看来的双方应该争论的焦点——这两个行为是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但环境保护是否也应该以这种功利性的心态来进行呢?最后正方三辩当然又回到了底线:人在面对生存竞争时,只能选择满足人类生存为上。
反方三辩的陈词很有意思,她的声音语调感觉更像新马台女辩手,与大陆辩论队常听到的女辩手有很大不同。而且整个陈词也显得很流畅。一开始就指出以自然为本不是不让人吃饭,这就类似于不是不让兔子吃草,否则才是不以自然为本。第二步她应对正方提出的人类生存危机,指出是因为20%的人口占有了80%的资源,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破坏自然,结果把灾难转嫁给了另外80%的人。所以环境保护首先要对这些并不存在生存危机的人进行“心灵环保”,让他们改变心态。第三步从那些为了保护自然而甘愿牺牲自己利益甚至生命的例子入手分析其价值的高尚,并最终模拟和一个小朋友对话的场景总结出反方的立场:保护自然是为了让物种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整个陈词显得行云流水。因为没能看到她在自由辩时的表现,所以不敢多说,但仅仅从陈词来看,她的潜质是很高的,甚至不在四辩陈萧之下。
平心而论,三场比赛中我个人最欣赏的是西交的立论。因为它体现了这个辩题的价值所在:保护自然应该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进行。而世新的立论则仍然是问题多多。逻辑主干“环境保护必须要以人的生存为核心,至少要让人能活,所以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中的问题在对华师那一场的点评中已经写了。这里再写一些听完这一场后更进一步的感受。
首先就是那个类比“学生以课业为本,是强调当学生在课业和其他选择间发生冲突时学生要选择课业”。这个说法当然没错,但是不是如果说“学生应该以课业为本”,就是强调“在任何时候”当学生在课业和其他选择间发生冲突时学生都要选择课业呢?如果我已经做了几个小时功课,头昏眼花,就想去踢球的时候——而且显然这也应该是去踢球休息一下的时候——仍然要继续做功课,否则就说明我不是“以课业为本”呢,或者我做了一个通霄的实验,回到寝室就想睡觉;或者我今天感冒发烧,不想去上课……可见,以课业为本所强调的冲突时选择谁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如何选择,而不是特殊场合下。这就意味着世新所说的老虎吃人、洪水要冲屋子包括人要饿死了等问题都不是很合适的论据。
进一步的是“尽量回避冲突,但回避不了的时候怎么办”的问题。单纯地讲,正方说“冲突的时候才能看出‘本’”也未尝不可。只不过正方把这个冲突说成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却是大有问题的。因为在他们那里,那些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人类基于求生恐怕只能选择不做环保——当人与环境的冲突表现为生存危机的时候,人只能放弃环境保护,先求自身的生存。这就正如反方所说,正方论证的实质上是“要不要环保”,或者更清楚的说法是:所谓“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就是说当人与自然发生无可避让的冲突时,我们只能放弃保护环境之举,先求人类的生存——这是环境保护行为的边界。这与正方说反方就是要当发生这种无法避让的冲突时仍然让步于自然,让人都去死也是相合的。
对于辩题能不能做这样的解读,我不敢下断言。但在我看来即使从文法上分析可以做这个解读,这也不符合人们的理解。举两个例子。诺基亚说“科技以人为本”,那难道要表达的是“当人与科技发生无可避让的冲突时(比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我们只能放弃科技发展的工具理性,而选择价值理性”?(这个选择对错不论,诺基亚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行为管理思想讲“管理要以人为本”难道是说“当人与管理(者?)发生无可避让的冲突时,我们只能放弃管理(者?),先求(被管理)人的生存”?恐怕这种说法实在让人不可接受。事实上“以人为本”这个词就是行为管理学派提出的。它始自梅奥的霍桑实验所提出的“社会人”思想。传统的管理理论只注重人作为经济人的一面,而“以人为本”是强调人不仅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经济需求,还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心理需求、群体需求等等。因此管理要满足人的整体需求结构。正是基于此,梅奥和后来的学者们提出了“管理以人为本”的说法。这个思想与人本主义不同,后者是强调人的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同样的,“科技以人为本”是说“科技的运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科技更好地运用就体现在它更好地满足了人的需要”。由此可见,辩题讲“以何为本”实质上正是要辩“环保是把为了满足人的利益需要还是为了满足自然的利益需要”,也正是反方所说的:保护自然应该是为了人自身还是为了自然,是功利性的还是超功利性的。同时要注意,这里说的“为了谁”是整体上的,一般情况下的。就像正方自己举的那个“以课业为本”的例子一样。
按照这个思想,正方对辩题的解读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那么他们所说的“二者发生冲突时才谈得上‘本’”又应该怎么理解呢?其实单纯讲冲突时才能判断并没有错。但冲突不是“人与自然的冲突”——那决定的是环境保护的边界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时候应该保护,什么时候不应继续进行——而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保护行为)与‘以自然为本’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发生的冲突。冲突的都是“环保理念与行为”时才能说“对于环保,何者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还可以进一步地看出,因为保护环境的工作在客观效果上既是维护人的利益也是维护自然的利益(这也是华师大提出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内涵),所以在这个层面并没有冲突。冲突出现在更深的层面:自然没有利益观念,动物不会说话,判断自然的利益实质上是人来进行的。所以在做这个判断的时候,人应该是站在自我(人类)的立场上还是站在超越自我(自然万物)的立场上的冲突——这是人类内心角色的冲突,而不是正方总结的“生存资源与生存价值”形成的冲突。

写了这么多对立论的点评,我们再来看自由辩。
自由辩正方先从“无冲突无以体现‘本’”提问,反四的回答用时太长了——虽然他可以说对前面的三轮陈词都做了总结。反方接续地指出“冲突与矛盾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很多人‘以人为本’的结果”。正方反驳“不是因为以人为本,而是因为人太多”。“地球只能容纳20亿人口”(顺便说一句,希望世新的辩手能说一下这个数据出自何处,原文如何。因为在我以前辩环保题目时,查到的资料——同样是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以地球目前已经探明的资源,在自然平衡可以维持的条件下可以养活的人口数是80亿,乐观的估计好像达到120亿。20亿这样低的一个数据似乎没有见过。也希望有知道这个数据的朋友re一下。谢谢!)。但他借助的“妈妈不能教育孩子应该去挨打”却被反方抓了一句“不是自然打人,而是人打自然”,这不仅仅现场效果显著,还回到了反方强调的“出现正方所言的这种冲突正是部分人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心态下开发利用自然带来的破坏性后果”。正方受逼,提出了“以人类生存为最后底线来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而反方立即应对以“限制人口增长”。很奇怪的是,这个问题正方似乎没有准备如何应对——他们甚至直接说出了“我们没有说要限制人口,我们无法限制人口”。我想正方的意思是无法让那40亿人都去死,但很显然反方强调的是要以自然为本,节制人自由繁衍的自然欲望。同时正方说的“60亿人之所以还能存在就是因为我们通过破坏自然来到达的”被反方狠打了一把“那不限制人口,是不是要继续破坏下去?”
从这一段来看,反方实际上是按正方说的“冲突时如何取舍”来反驳的,只不过他们又提出了新的冲突:人无限增长的欲望与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同样是在根本上无法完全回避的。如果说正方强调的是在生存层面(不是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那反方就等于提出了在发展层面要以自然为本。这可以说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正方立论的解构。只不过这两者都已经不太算得上是环保问题。而反方也没有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
正方在这个时候又把战线拉了回来(听声音应该是黄执中,前面一次“以人类生存为最后底线”也应该是他把正方从反方“不能打破自然平衡”的战场上拉回来的,可见他救火的能力的确很强,发言固然不多,但几乎每次都能说到点子上。),他提出“不能不花的钱已经超过预算了”,这个说法很好地回应了自己的立论。但反方的“尽量避免冲突,但实在避不开时如何做”的说法又进一步遭到反方狙击,而且用的又是正方自己举的“妈妈教育孩子”的类比:为什么不干脆把对方打倒,那就根本不会再有冲突了。这个说法严格地讲只是在形式上很好,但在内容上并不好。因为它隐含的意思是“以人为本”就是不顾自然,甚至奴役自然。但这既不是正方的观点也不是反方的观点。而正方用这个类比的本意是说明这种回避冲突并不是从对方的需要和利益作为立足点的。此后反方对“回避冲突”为什么不叫“以自然为本”发起攻击。特别是“在冲突中让自然回避退让就是以人为本,那为什么人主动回避退让不是以自然为本”可以说是对正方沉重的打击。反方进而用美国保护斑点猫头鹰的例子连续攻击,正方一连三次回避。直到最后才(好像又是黄执中再次救火)提出那不是“不可避让的冲突”,因此可以去避让。但这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种避让不是以自然为本?很可惜反方时间也到了——由此也可见反方前面花费了太多时间,如果此时还有时间进一步就这个问题反击……
双方的结辩都很精彩。反四继续提出了“不是不要环保,而是如何去环保”的说法,但很可惜的是因为前面就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所以让黄执中继续说了“我们也不是不要环保,二者要兼顾这是共识,不是需要讨论的”。而反方对己方的总结比较可惜的是没有把自由辩中的战果进一步扩大。三点总结第一点是价值层面的为了环保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了野生动物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价值理性的光辉;第二点是冲突矛盾的根源在于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且还在继续填补自己无休止的欲望。这又引出了第三条:人无限扩张的欲望与有限自然资源间的矛盾。反方直到这时才把这个矛盾直接表述出来,而不是在自由辩之前或者其中就针对正方的矛盾冲突取舍论展开攻击,这是很可惜的事。但个人以为反方环保主义者的价值理性这个战场没的展开是更大的可惜之处。因为这一点正从价值角度体现了反方立论的核心:保护环境是为了人类还是为了自然。
正方四辩的总结仍然是那种自然道来的风格,他的论述也是三点。第一点是“没有冲突看不出‘本’”;第二点是环保是要减少和避免冲突;第三点是当环保到了冲突点(这个词用得不错)时如何去做。这里他很好地指出了反方猫头鹰的例子是冲突可以避免时的行为,而当生存空间重叠到了无法避免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以人为本是唯一的选择。”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正方的意思,但也正是问题所在。既然只能是唯一的选择,那么有必要讨论吗?难道人们不知道当人类的生存与保护环境之间有冲突时只能先求生存吗?就像正方四辩陈词中说的“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杀大象犀牛来求象牙犀牛角,那肯定是不要,坐在哪一方都是说不要嘛。”那么完全可以套过来说“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当人类生存与保护环境的想法之间产生矛盾时要不要让人类都去死来保护环境的问题,肯定是不要,坐在哪一方都是说不要嘛。”


三场同一个辩题的比赛都听完了。很可惜的是,六支队中除了西交,都没有从“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的角度来解读辩题。这当然不能全怪他们。因为没有事先对辩题进行解读,所以各队都只会为了求胜而把辩题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解读。就算是我自己上场,在没有事先约定一个解读的情况下,除非对手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否则大约也不会不选择去做四平八稳的立论的。就和场上的辩手一样,正方强调环境保护要以人的需要、人的生存发展为核心,而反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事实上,保护环境——甚至任何人类活动——只可能是为了让人类(当代和后代)能够在这个星球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们能动的去选择和利用自然法则与规律来进行的活动。前者是目的——这个与人类中心说无关,而是任何一个物种活动的必然选择,后者是规律——不可违抗,只可以选择和利用。当然对于前者也并不是不可以讨论的,只不过至少目前人类还不习惯把猪牛羊的生命和价值都看得和人一样。所以如果把“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从这个角度解读,正方用目的论证“以人为本”,反方以法则规律论证“以自然为本”,那这个辩题不仅仅难以有交锋,而且所说的大概也都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样对于环境保护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即使从提倡一种价值观,引导人的行为来说,如果这种价值观是尽人皆知的,而且人们已经是这样在做的,那重复这种价值观意义有多少也是值得发展怀疑的。借用黄执中的话,这样辩论真的只能让人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
那么这个辩题讨论的是什么呢?或者说应该是什么呢?雁在云在对台大和华师大那场比赛的点评中说:
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又是“以自然为本”?双方对这两个概念的解读不是曲解就是一带而过。从观众的角度而言,观众对“以人”还是“以自然”为本的提法是比校陌生的,观众想理解的是(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自然为本?”进而“以人为本意味着什么?”“以自然为本又意味着什么?”“在两种观点的指导下分别可以有怎样的环保措施?”“这些措施的棍本区别又在哪里?”。
   在概念明确的基础上就是“两者相权取其一”的问题了。正方应当向观众解释“以人为本”引出来的一系列措施有哪些优点,而“以自然为本”引出来的一系列措施又有哪些缺点;反方也一样。然后在利弊的充分衡量下做出到底应当取谁的问题。我认为这样才有辩头,才能让一场辩论赛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具体起来。不然说会出现曲解,出现空对空。
这段话可以说是非常中肯。按照这种意义,这个辩题讨论的应该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保护环境”和“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保护环境”。第二种解读就是西交所用的,但可惜的是他们在场上没有能把他们的解读说清楚,更没有在自由辩中用起来和辩起来。所以虽然得益于正方立论没有大变,以至于尽管几乎都是在对方战场上作战却也不落下风,但这种作法毕竟没有把自己真正想告诉观众的东西说出来,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惜的事。
类似的还可以对此辩题做另一种解读,即“以什么方式去保护自然”。这个解读下,正方的论点是,保护环境实质上是去能动的改造自然,使之更适合于人的需要。简而言之,人以主动的行为去选择利用自然规律,进行保护环境的举动——目前人们所进行的环保措施多是如此。而反方的论点是,保护环境是让自然力量按照自然自己的需要去修复与改造环境,人则持不干预或尽量少干预的态度,实行无为而治。这种说法可能过于抽象,可以举个例子:有组织计划地退耕还林是“以人为本”,因为人主动地选择了“林”。而有组织计划地退耕抛荒则是“以自然为本”,让自然去选择这个地区到底适合变成什么样。后一种说法看似荒唐,但实际上这两种论点也正是目前研究环境保护如何进行的学者们提出的两种思路,相关的文献资料都有不少。比如按反方的观点,反面的例子有珠三角人为地去保护自然,结果反而造成了“绿色污染”;正面的例子有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自战后就是无人区,但这个当年承受了千万吨炮火,不要说动植物,连山头都削平了好几座的地方,由于几十年无人干预,反而成为了目前整个朝鲜半岛环境生态最好的地区——环境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里不仅有青山绿水,而且物种资源丰富、生物链完整,甚至于早就被认为已经在朝鲜半岛灭绝的东北虎、大棕熊也都在这里发现了活动的痕迹。这一种解读是和西交那种解读平行的,因为即使双方都承认人保护自然“应该”持功利性或非功利的心态,也有一个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的利益需要的问题,“以自然为本,无为而治”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呢?
显然,如果辩题事先能做约定的解读,让辩论在这两种解读中某一种上展开,那辩论会有价值得多。辩手不必再说那些绝对没有错,但绝对没有意义的“废话”,而观众也可以从连续的比赛中对这个问题产生深入的理解。
如果辩论赛中,辩手总能让观众有这样的感觉,那才能真的让观众自己说一句“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 本帖最后由 herolandis 于 2008-2-14 17:32 编辑 ]
发表于 2003-8-18 18: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一场小小的辩论赛,竟能写一篇7000多字的评论,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03-8-18 18: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呵呵,师兄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完了,我实在写不出新的东西了。本来说好今天要贴自已的,现在看来实在没有必要了:)

从中拿出一个话题来继续讨论:
人就竟追求的应当是什么?就应当是自己的利益?
不说人到了生存底线的时候该怎么样,我们想想在人与自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选择?怎么取舍?
不说人与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人与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又当怎么取舍?
我们人类社会究竟当鼓励一个怎样的价值观?
再联系一个以前一个义利辩题,问题总结为:

我们当不当谋自己的利益?
如果当谋自己的利,那有没有一个时候我们当舍弃自己的利益来成全他人的利益?如果有,这应该是个什么时候?

发表于 2003-8-18 18: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的角度来解读辩题!!

这个我很有感触,好多逻辑框架可以以次建立。

 楼主| 发表于 2003-8-18 1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斗胆把吴理的话改两个字:不是“可以”(每个都可以),而是“应该”。
发表于 2003-8-18 19: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那你看了浙江师大的了没?
他们是唯一提出自然内在价值这一论点的,如果正方能够应以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就太好了,那么就可以顺应你今天提出的想法了
事实上,从我对世新的了解来看,他们的立论的确存在问题,然而为什么没人能够攻破他们呢?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还是对手的问题?
从观众方面来说,每一次世新都能够从特别的角度给他们以一种思考,让他们强烈的拥有一种期待,那么西交做到了没?或是说做的好还是不好?这恐怕才是问题所在。
或许有人(辩手)会说,这些我们都想到了,那么你做到了?
楼上的,你和treeing讨论的东西我看过了,而我作为评委(假设)会判世新胜出,至于原因,是评分规则的原因,详细的你可以问一下他,这一次的评分不是按阶段打分。
顺带说一句,无理你注意了,我叫bianlun 帮我带一本书,他说会在去北京的时候给你,记得邮给我,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8-18 2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1、没有看,我没时间看那么多。:(((
2、我个人以为更多的是对手的问题,如果说是由于他们的能力,那也是由于对手没有能把问题说清楚才给他们的能力发挥的机会。
3、我没有关心评分规则,事实上关心了也没用,因为我只能听录音,而看不到图像。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现在不是根据规则判胜负的问题,而是从我们感觉应该怎么判胜负来判断评判规则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设置才合理的问题。我承认,我觉得决赛应该判反方胜很大的原因是立论分上的差别。陈词双方我觉得是平手(包括结辩),西交在对方的战场上作战而占得上风这一点可以与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意思阐述清楚这一点想抵消。而且世新最后阶段连续回避问题并曲解(误解)对方以自然为本就是要让人都去死也要做环保,这又有扣帽子的嫌疑。基于这些我觉得应该是3:4反方胜。
发表于 2003-8-19 08: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岚星师弟说“斗胆”实在是客气了,咱们讨论过,我也承认我的理论不行,你提出还帮我改正,我到应谢你呀。
关于“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的角度来解读辩题!”我觉得每个题目都可以去考虑但不是每个都应该真正去用,这点上其实我们不矛盾。个人觉得有的辩题本身没必要用:美是主观感受;食色性也等。有的题目可用可不用,在于自己取舍;有的则必须用:就以最近“语音辩论室”擂台赛和战队队决赛中我参加的比赛为例:例一,文艺的价值在于审美/教化,我做正方我觉得可用可不用(但设计时要考虑到),不用反而更好,当然如果反方一直强调,就有必要交锋。而反方要立论好我认为必须用,不用不行。那天我做正方没有用,而反方也没有用(反方准备不充分)。例二,当今应爱江山更爱美人/爱美人更爱江山,双方则都必须用。
个人肤浅观点,倾听岚师弟评说。

岚师弟此次出山,武功精进不少,可喜可贺;在云在你的引导之下提高很快,双喜临门;有时间到语音室交流交流,每周五晚:8:30擂台赛,每周六晚8:30战队对决,其它天晚上也有活动。


To   fzuctao :
你说:顺带说一句,无理你注意了,我叫bianlun 帮我带一本书,他说会在去北京的时候给你,记得邮给我,谢了!

我看看是什么书了,如果是宝典我就据为己有了,哈哈哈。要不我看完在给你寄过去,不过我开学后课程极紧(清华MBA上课点名,吓死人),我看完估计又是明年海峡塞了。(玩笑先)

其实我也不是不想帮你,不过有个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1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呵呵~~吴理兄说得有理。我想是我对“有意义”这个方面没有说清楚。

在我看来,辩题简单地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现实性的,比如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弊大等等。这些辩题的解读中“有意义”指的是按平常思路来解读。比如世新半决赛把辩题解读成“讨论当一个大学生想要创业而又不想放弃学业的时候,我们应不应该泼冷水,社会应该如何评价”。可能是两岸文化不同,我想在大陆如果普通人看到这个辩题,这种理解固然是一个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因为即使这个辩题带有很多价值判断的因素,它的核心仍然是事实判断,而且是整体性的(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事实判断。“利大弊大”和“应该如何评价”是有区别的。
第二类是哲学性的或者广泛些说是学术性的。这一类又可分为两种:纯学术性的和学术问题现实化的。前者如美是不是主观感受、不破不立、知易行难等等。而后者如保护环境应以何为本、正其义当否谋其利等等。对于前者,可能原本讨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就不大,所谓“有意义”是按其学术讨论的本意——因为原本这个题就只有学术意义。对于后者,有意义在于按现实意义来解读学术意义。而不应该先抛开辩题,就辩题所讨论的问题先找出一个尽人皆知,根本不会错或者有人反对的说法,然后通过概念界定或者整体解读说“我方立场就是……”。这样观众看完比赛只会觉得你说得都对,都有道理,可是和对手一点也不矛盾(如果这个立场还会和对手矛盾,那只能说题目出错了),而且说得都是我知道的“废话”。

如果概括起来说,那么“有意义”在我看来是能给关心这个辩题的人(普通百姓或学术问题思考者)带来新的(更广、更深或更有结构性的)认识。否则这场比赛从辩论赛的目的——“让所有人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认识”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发表于 2003-8-19 19: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呵呵
老大
是台湾的辩论宝典
怎么样?
想要的话,找 bianlun
发表于 2003-8-19 2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在比赛前能看到这篇文章也许我的陈词能更精彩一点呢
呵呵....
发表于 2003-8-19 20: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呵呵,阿放好可爱!阿诚好幸福!阿云我好嫉妒你们!

岚星师兄,你去北京吗?我好象见你啊。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2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to 辩论和雁在云:
我不去北京,没办法,十月底考博的说……
:P

to 赖赖熊熊:
呵呵~~谢谢你的欣赏。^.~
能够让你自己都有这种感觉,那相信这篇文章也能让我们的队员在听完后基于自己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8-20 03: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贴子最后由岚星在 2003/08/31 10:14pm 第 1 次编辑]

再说一句:
95年后,辩手说得越来越多的一句话就是:请方同学正面回答我方问题。
希望今年国辩后,辩手说得越来越多的话 不是 :按对方这种说法我们讨论这个辩题还有什么意义啊!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发表于 2003-8-20 08: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嵐星兄...
你這樣的設限會對我們造成發言的壓力哦....
還是那句:儘量吧!!!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3-8-21 2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
我们校辩就出现过几次了
呵呵
发表于 2003-8-22 08: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不過我喜歡這種風氣...
至少辯論的空間會變得比較客觀.....
過去很多立論完全否定對方的存在...
這樣討論確實沒有意義的....

不過...
今年國辯太多限制了...
真的要好好想想該說些甚麼....
唉.....悲哉!

发表于 2003-8-23 1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bianlun别理岚星,他很顽固的,他设计赛制的话,只有妖怪可以上场辩论的,哈哈~~~~~~~~~~~~~~
发表于 2003-8-23 14: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沒這麼嚴重吧!?!??
可能會嚴苛一些...
但對辯壇而言也可能是件好事....
我的接受度比較高...
而且喜歡創新...
所以對本屆國辯的賽制相當好奇....
发表于 2003-8-23 1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世新VS西交:辩的到底是什么?……

昏过去,诶,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台湾的辩论情况要比大陆好N倍,我真的好羡慕的说,我这辈子大概都没有缘分拜游梓翔教授为师了,多想成为你的校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10-8 11:10 , Processed in 0.0592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