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梦多发不了 我帮帮他 呵呵 夺冠全程 文/程巍 “社会,社会,社会,社会……..” 当八百人大淹没在一片喝彩中的时候,偶然想起了决赛前学生会放出的豪言壮语:“把八百人大变成社会学系的主场!”当时感觉简单清晰:豪言壮语只是豪言壮语,法学院人数倍于我们。大家尽量发挥好就行,“主场”一说可以休矣。然而几个小时以后…… “社会,社会,社会,社会……..” 能听见的只有这么一个声音,能看见的只有胜利的笑脸。一辩王浩意气风发的接受网新社的采访,没有人知道在四分之一决赛出现重大事物的他曾肩负过的压力。而全程主力赵姗琳悄悄从后台离开了沸腾的人群:她的胃一直在疼,决赛之前还吐了两次,可是当她在决赛中慷慨陈词,你看不出任何痛苦的迹象。艰难的准备中她从未退缩,分享胜利果实时她却独自离开……. “社会,社会,社会,社会……..” “辩坛名人”倪凯在举着大喇叭完成了本次辩论会的最后一次辩手发言时,他的自信已感染了整个会场。公布最后结果之后,他忘情的挥舞起手中的鲜花,动作不那么潇洒,但真实的无可复加。而去年亚军队主力,辩论队的组织者、学习部长赵莹正站在后台,这位纤瘦而坚强的“姐姐”眼泪充盈…… “社会,社会,社会,社会……..” 12月2日的八百人,社会学系的加冕殿。一切都如愿以偿,我们是冠军,我们没有做冠军杯上的瓦伦西亚,我们是世界杯上的巴西!辛勤与汗水得到了最完美的补偿,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如此美妙…… “社会,社会,社会,社会……..” 我们如今共享欢乐,可更重要的是我们曾共历艰辛,我们为冠军骄傲,更为我们所属的群体自豪。两个月的漫长征途,数百小时的讨论和密密麻麻的无数张卡片,以及辩论队每个人投入其中的无法记数的时间。我们互相勉励到最后,一度以为无法继续坚持。然而今天,坚持到最后的是我们,梦想的实现者亦是我们! 我们并没有赢得全世界,但我们职守赢得了这个夜晚,今晚八百人大的名字叫社会学! “社会,社会,社会,社会……..” 让我们欢呼…… 迷迷糊糊的开场 2002年10月1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辩论队的征程就从这里开始。 在前一天,社会学系刚刚进行了建系十五周年的庆典,学生会的成员在经过了忙碌紧张的一天后多半疲惫不堪,都在抓紧时间休息,然而原定今天举办的新生辩论赛却不能推迟,前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况婷婷几乎是昨天全天最忙碌的人,今天却还得强打精神担任三场比赛的主席。 新生辩论赛的目的是考察新人水平,以组建新一届辩论队伍参加学校比赛,三场比赛的辩题都是上一届亚军队拼杀过的辩题,那支队伍的成员,前人学习部长赵莹和系报主编程巍是这次队伍的组织者和“教练”,前者作风严谨,组织能力强,算是“领队”,后者头脑冷静,知识丰富,当属“顾问”。 当然不能不提的是已经大三的去年的校最佳辩手倪凯,已经参加过几十场辩论赛的他拥有无可替代的宝贵经验和临场应变的出色禀赋,这一次已是连续第三次参赛,本来他是有意自由组队参赛的,但最终又回心转意,扛起社会学系大旗。 一日的角逐下来,效果只能说强差人意。新人们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在经过历练的老将眼里却也频频暴露问题。“法不容情/法可容情”一战中反方赵姗琳流利的陈述与条理清晰的即时总结是一个亮点,而“国家应该先规范后发展/先发展后规范”一战中正方三辩王浩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思辨水准。最终也确是这两人成为夺冠道路上的关键人物。 不过当日最抢眼的人物却是担任主席的况婷婷,她始终精神恍惚,数次在台上呈“倾倒”状,还频频摆乌龙,甚至将一场比赛的二辩总结“腰斩”,尽管大家都清楚她实在是太累,仍不免哭笑不得。值得一提的是,和倪凯同属校辩论队的环境学院主将、美女辩手赵瑜也前来“友情观战”,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位翩翩丽人却成为日后夺冠之路上最棘手的劲敌。 征程伊始 人口学是小组资格赛的对手,这个系人力资源有限,经验不足,赛前我们定下了必胜的目标,同时也希望把这场比赛作为一个练兵的机会。这一战,因故错过新生辩论赛的催锐主动请战,崔同学拥有出众的外形条件,加之他丰富的身势语,中气十足的嗓音,湖北人特有的自信,使他成为这一场一辩的当然人选,而称道于即时总结的赵姗琳出任二辩,倪凯在三辩位置上压阵。辩题是“高等教育应该严进宽出(宽进严出)”,这个辩题对倪凯来说也算驾轻就熟。 不出所料,人口学“率先”倒在了我们的唇枪舌剑之下。虽然获胜,现场评委的反映却并不理想,赵姗琳明显经验不足,答辩时太过紧张,崔锐也对辩论的感觉把握欠妥,倪凯经验和功底有绝对优势,可是与去年争冠时的颠峰状态也差距不小,所以尽管获胜,大家并不敢笑的太大声。 击败人口我们进入小组赛阶段!看了其余两场比赛,另两个对手外语和环境的实力和野心都已让我们紧张起来:外语阵中清一色的女士,在讲话语速和流畅度上都很出色,材料也很丰富,而且实力平均,多点攻击有声有色。环境虽然一辩稍显局促,但三辩赵瑜的表现力、感染力和临场反应都可称为几场资格赛中最大的亮点,再配以二辩铿锵有力的陈述,可以说也是一支虎狼之师。 好在我们赛程有利,得以先坐山观虎斗,结果在一场“超前消费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对攻中,外语靠整体优势和材料的充分三比二险胜,赵瑜虽得到当场最佳辩手,但整个环境学院仍被逼到背水一战的境地。 接下来我们与外语交手的辩题是“电影应首先追求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这一类感性色彩比较浓的辩题本来并不是我们所长,因为我们的长项是立论的严谨牢固,理论的丰富完整和逻辑的条理清晰。而煽情与感染方面并不突出。所以这一仗如何同刚刚获胜一场的外语打,基调是关键。结果在准备会的第一天,两位“教练”就吵了起来: “必须要按部就班的准备,立论一步步来,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赵莹这样认为。 “可是这个辩题不一样,我们得从材料入手,材料才是关键。”程巍的态度一点都不一样。 赵莹是辩论队里工作精神最让人佩服的一个,而程威在电影方面的知识无出其右者,那一天争的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事后大一的新生说看到师哥师姐这个样子都有恐惧感,不过最终还是倪凯融合了双方的意见。能够融合多方面的意见,这也是倪凯的长处。理论的优势要保住,材料和表现力也要加码。 与外语一战是第一场硬仗,出场阵容也做出了调整,由于担心答辩时紧张,赵姗琳调整为一辩,而讲话“以气势胜”的王浩出任今天的二辩,这一仗的材料准备异常丰富,光经典电影就提炼了十几部,外语方面抓住“艺术不等于品质”狠打,也一度使我方阵内出现忙乱。最终的结果出来是我们四比一获胜,这个比分并不能说明比赛中的凶险。 胜利虽然到手,但担任监督员的赵莹脸上的表情一点也不轻松,核心倪凯的表现遭到了许多批评,主要的声音是认为他的发挥过于随意,另外王浩在处理煽情题材的尺度掌握也有欠缺,下一场的对手是誓死一拼的环境学院,严峻的形势很快冲淡了胜利的喜悦。 环境和社会两队的缘分可谓不浅,双方主将倪凯和赵瑜早就是校辩论队的故交,两队辩手在之前的准备过程中亦有不少相互交流,不过这次狭路相逢,开赛势头不错又形势所迫的环境必然会誓死一搏。 没想到的是,双方这一次只是初次交锋,还有后话。 两战劲敌 这一场辩题是“跳槽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利大于弊”,这个领域的内容对于我们专业的学生应该不算陌生,但是准备起来却感觉手上发涩,为此还特意请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帮助我们破题。这一场上场选手除了倪凯和渐入佳境的赵姗琳之外,去年亚军队的主力赵莹也披挂上阵担任二辩,希望她的经验与诠释理论的功底能驾御这个不太容易建立感性认识的辩题。 赵莹的发挥可以说不错,但环境学院的二辩更显得冲劲十足,他们牢牢抓住立场中感染人的部分——尊重个体选择,反而让我们从宏观角度出发照顾整体需求的理论显的苍白,而且似乎我们对自己的立论也没有完全掌握透彻。结果这一场二比三输掉了,这也是这次辩论会社会学唯一的一败。 虽然仍凭借小分优势以小组第一杀入八强,可是对阵抽签结果却令人忧心忡忡——居然还是对环境!看来迈不过这道坎是无法指望更好的成绩的。大家都担心之前的失败会导致心理阴影,这时倪凯说:“八强中哪个队都不弱,要不然怎么会外语、信息这样的老牌强队都出不了线,我想不出还有比碰环境更好的结果了,毕竟我们熟悉他们。”于是纷纷释然。 四分之一决赛的辩题是“医术重于医德”,环境方面的立场又是容易造成感染效果的“医德”,为避免重蹈覆辙,这次的准备可以说到了不无巨细的地步,每一个事例,每一个类比,无不是反复的锤炼与熟悉,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也一一加以设想,并考虑相应战术的制定。一向轻松的倪凯这一周也紧张起来,面对批评,他清楚自己身上的压力。 这一战出场阵容做了调整,倪凯“移形换位”到二辩,而王浩上场担任三辩,这一调整意在让倪凯在攻辩环节压制对方力有余而巧不足的二辩,事实证明,战术对头。 比赛刚一开始就惊出一身冷汗,赵姗琳竟然没有按时完成一辩陈述,倪凯在攻辩中虽占到上风,但王浩在自由辩论时一句杜撰的“政策”由导致了被动。不过也许是八强赛容易紧张,今天环境主将赵瑜明显不如以往镇定,随着比赛进程,环境二辩的冲击力在倪凯的“太极拳”下处处受制,而赵姗琳不失时机进行后排进攻,又为我方添加了取胜的砝码。 三比二,比进入四强更重要的是,倪凯找回了去年的状态。 打破神话 与环境比赛之前,另一支八强队伍财金学院出现阵阵骚动,原因是他们的对手新闻学院请出了已经大四、在全国大专辩论赛上被誉为“全国最好的一辩”、有“人大辩坛神话”之称的李清昊坐镇,一下子让先前不被看好的新闻学院成为夺冠大热门。果不其然,比赛中尽管财金学院拼尽全力,发挥也很不错,但在李清昊声情并茂的亲和攻势之下,不得不于半决赛前告别。 社会学系众将士在四分之一决赛之前,根本就没想过赢了以后的对手是谁,然而当新闻学院横亘眼前时,才知决赛之路是何等艰辛。早在辩论赛开始之前,倪凯对整支队伍实力的定位就是“四强”,如今果然进了四强,余下的比赛能胜则胜,胜不了也不会多么遗憾。于是大家包袱尽卸,志在一拼。 辩题是“悲剧(喜剧)更能打动人”,事后大家认为,这是本届比赛最好的一个辩题,其中涉及的不仅有戏剧和审美,也有更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于这个辩题的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辩手对辩题产生深刻的共鸣,对人生的悲剧意识有由衷的体会与真切的感悟。用倪凯的话讲就是:“不仅仅当作一场辩论来准备,也要当作一场为真理而辩的战争来准备,我们不再象以往一样‘假装’相信自己抽签抽出的立场,我们就是要捍卫自己真正支持的立场!” 半决赛在一种轻松而又严肃的气氛下展开,我们轻松是因为我们胜负心的淡薄,我们严肃是因为我们对辩题的尊重。比之李清昊的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我们尽量让自己平实的语言处处透出真诚。此战赵莹接替王浩出战,她的任务就是反复强调我们的立论,而赵姗琳发挥即时总结的长处见缝插针,倪凯则要和校辩论队的熟人李清昊正面交锋。 也许是与大师兄并肩作战压力太大,新闻学院另外两个辩手显得格外拘谨,比赛越进入白热化就越少说话。而我方集团军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李清昊的确出色,掌声也因他的精彩发言格外频繁,但我们咬住阵地不放,而且理论框架因反复精练所达到的清晰和完备逐渐显示出力量。尽管李清昊可以感染全场的观众,但进入决赛的,还是兢兢业业靠整体作战的我们。 冠军的名字 倪凯、赵莹和程巍三人对决赛并不陌生。去年输给哲学,作为场上二辩的赵莹还为此流下了眼泪。 “网络拉近(扩大)了人类的距离”。 程巍拿到辩题当天下午跑到三联书店,把反方模拟的立论列了十几条;赵莹早已习惯在国图与人大之间往返,夹着她那密密麻麻写满辩论资料的本子。倪凯自四分之一决赛就成了通宵自习室的常客,不,是驻客。第二次机会,他们不想错过,他们也不容自己再错过了。半决赛面对李清昊的那份“超然”似乎已不适用,当冠军只有一步之遥时,求胜的热望竟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相比较而言,“不识愁滋味”的大一新生却识得胜利的分量有多重。这一次决赛赵莹放弃了亲身竞未偿之愿的机会,把上场的机会让给了更有冲劲的王浩。王浩知道自己四分之一决赛的信口开河险些葬送大局,更加坚定了“雪耻”的决心。最近两战赵姗琳的状态越来越好,决赛中,她将以责任更重的二辩的身份登场,尽管她的胃总不太舒服…… 当法学院以为能险中求胜的立论一下子被我们千锤百炼的辩手抓住了命脉,台下观战的社会学子们已经坐不住了,他们终于能站在人大的最高领奖台,这么多年,足球赛,艺术节……在校内各项较量中,我们为一场胜利欣喜,我们为一次突破振奋,如今,我们就要为一个冠军欢呼了! 冠军的名字……. 社会学系……….. ——开头的那一幕注定无法长久,即使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终将褪色。 将来我们也许会有更卓越的成就,更激动人心的经历。 可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那夜的欢呼, 那几百小时的甘苦, 还有那并肩作战的彼人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