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98|回复: 25

[自荐精华]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3 14: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戏般的校园辩论,以及作为它的延伸的各式各样的辩论赛,有着怎样的意义,大抵是人各仁智的。有人简简单单的只为在其中获得快乐,有人看重的是名次和荣耀,有人则着意于自身素质的提升。而我之于校园辩论和辩论赛,则另有期许。


     从1995年第一次执掌厦门大学辩论队起,我就几乎没有间断过作为厦门大学辩论队教练这一角色(自然,这三两年来我比起过去有了很大的游离和超脱)。我乐意这份工作(尽管不增加我的教师工作量和薪酬),既是因为我以之回报这所大学和校主嘉庚先生,也是我以之为分内之事。我一向把借校园辩论提升心智成长中的年轻人的相关素质当做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它不是“课外”的,而是地地道道的“课内”的。2003年秋天开始,在校团委的推动和教务处的宽容下,我和傅小凡合作开设了用以训练校辩论队的全校性选修课《语言艺术与技巧》和《辩论与演讲》。我们很清楚,课程的目的其实不在于教给学生赢得一场辩论赛的能力,而是致力于那些一个人终其一生都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对于生活的从容、洞达、持守。


     但是,这一年多来,尤其是五月在澳门大学的“名辩盟”“会盟”中遇着阔别十年的吴刚教授,在与他的豪饮畅谈中,我更清晰地意识到我对于校园辩论和辩论赛的另一方面的期许,乃是借此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如果将“话语权的平等分配”从辩论赛中剔除,可以想象再没有人愿意参与和关注辩论赛。赛制各不相同,“平等地分配话语权”却是不能改变的核心信条。不仅在比赛的对阵双方之间使话语权平等分配,赛制也总是力图在各个辩手/辩位之间尽量对等地分配话语权。可见我们所在意的,乃是辩论赛对暴力和强权的排斥,由此使经由言语的商谈、沟通、妥协成为可能。一个在辩论赛这样的话语方式中历练过的年轻人,应该比他的同龄人更具备“我有话说”和“有话你说”这样的意识。我把这作为共和精神的一部分。


     在辩论赛中,如果说赛制关联着“怎么辩”,那么辩题所涉及的则是“辩什么”。我们固然要求赛制是公平的、合理的,但是显然我们更要求辩题是合适的,是真正可辩的且值得辩的。倾向于所谓“政策性辩论”,正是表明我们对辩题的一种特定态度。我以为,隐藏在“政策性辩论”倾向背后的,是大学的使命和社会职责这一大学的内在逻辑。使大学成其为大学的,不仅仅在于它的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还在于它对公共生活的自觉的、主动的和深切的关注,在对公共生活的关注中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那些永恒的困惑)和现实关心(当下的迷茫)熔铸于一。大学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断不能少了使学生具备关怀公共生活的能力和意识。除非我们认为校园辩论可以只用来讨论“妻子/丈夫做家务更合适”这样的纯粹私人生活的问题,否则我们就必须承认对公共生活的关注乃是校园辩论和相关的辩论赛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每一支辩论队,每一个辩手,都是肩负着对公共生活的责任,走上辩论台,面对观众,拥有和行使着他的话语权的。


      这种自觉的对公共生活的责任感,是我们对辩手的最低限度的伦理要求,是辩手获得话语权的正当性所在。正是肩负对公共生活的责任,以及贯通于这一责任感中的理想主义情怀,辩手方能够充分地尊重对手的话语权,尽力避免甚至消除辩论赛中的语言暴力。这样的语言暴力可能表现为:直接地剥夺对手的话语权(如不让人回答)、强加于对手的定性和无中生有、使用意识形态语言(意识形态语言具有鲜明的战斗性,是话语强权的直接形态;意识形态语言又具有平庸性和去个性化,是将绝无美感的语言强加于听众)、回避问题(使对手的话语权落空。我以之为语言“冷暴力”)、过快的语速使人不明所以等等。也正是肩负对公共生活的责任,辩手必须冷静而审慎地思考辩题,用所有真实的理由论证自己的命题,尽管这一命题是抽签得来的。辩手必须对辩题(因而对人类生活中的实际困惑)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于辩论对手、于评委、于观众能够提供智识上的启发。


      以理想主义情怀和自觉的责任感表达他对公共生活的理性思考的辩手,无疑是充满力量的。如果说“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是一种伦理信条,那么我乐意改造这一表达方式来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责任越大,力量越大。我希望每一个辩手,因为怀抱理想和责任而内心充盈、强大;我希望每一个辩手,因内心的充盈、强大而在他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善于和勇于担当起对公共生活发表意见的责任,乃至成为意见领袖。

     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我以这样的奢望,在五老峰下、波涛尽处、砖红瓦绿的芙蓉园尽我作为教师的本分。


    我期许着,当下中国的校园辩论,是一条通向关于公共生活的意见领袖的未来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4: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这是李琦教授在午间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在朴实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李琦教练对辩论的态度和倾注的心血,在表达了教练对于“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这种宏伟目标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下面引用由南邮之子2007/08/13 02:25pm 发表的内容:
以理想主义情怀和自觉的责任感表达他对公共生活的理性思考的辩手,无疑是充满力量的。如果说“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是一种伦理信条,那么我乐意改造这一表达方式来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责任越大,力量越大。我希望每一个辩手,因为怀抱理想和责任而内心充盈、强大;我希望每一个辩手,因内心的充盈、强大而在他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善于和勇于担当起对公共生活发表意见的责任,乃至成为意见领袖。

写的很有内涵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大家的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4: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李琦教授在和我聊天中谈到:

这篇文章表达他关于辩论赛的一点态度。于许多人看来,也许这是小题大做,又或许是颠覆性的。不管是否有人赞同,多元意见总是好的。

我读了教授的文章后感触很深,尤其是“话语权的平等分配”在辩论赛中的重要性和辩论场上语言暴力的抵制和对辩论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这不仅对辩论 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都是有很深的启发意义的


发表于 2007-8-13 14: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太深奥了,看不太懂 怎么讨论
发表于 2007-8-13 15: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可以说,李琦老师的这段文字中的一部分,恰好与我对理想辩论和理想辩论赛的一部分期许是一致的——那就是,辩论和辩论赛应该培养学生关心公共生活、发表关于公共生活的意见、成为有良心有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或者成为成熟市民社会的中坚力量。

而这种期许,在其背后应该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理想。

发表于 2007-8-13 17: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李老师很有料的~
不过老实说,中国现在所谓的意见领袖也有辩论出身的,复旦当年的厉领队不就一手造就了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么……
中国的意见领袖不好当
发表于 2007-8-13 20: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POSTISDELETE=请不要发任何与本帖无关的言语]呵呵~思想是深刻~但能否落实?自己是否真的坚持?

   利用自己的职权封别人的ID(还不是因为骂人啊什么的原因)这叫“有话你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2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邮之子在 2007/08/13 09:11pm 第 1 次编辑]

我发这个帖子是引发大家就李琦教授的“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相关的看法和思索来进行讨论

讨论的话题就题论题,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比赛!

所以请不要把在今年国辩比赛中的任何情绪加载到这个帖子里面来  这个帖子不参与今年国辩的任何一场辩论赛

所有对今年比赛宣泄或者不满情绪的言语如果出现在这个帖子后面

一律屏蔽或者删除!!!

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保持帖子的价值

发表于 2007-8-13 2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已经有了一位,那就是身在台湾省的黄执中。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2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下面引用由SIGR2007/08/13 03:13pm 发表的内容:
可以说,李琦老师的这段文字中的一部分,恰好与我对理想辩论和理想辩论赛的一部分期许是一致的——那就是,辩论和辩论赛应该培养学生关心公共生活、发表关于公共生活的意见、成为有良心有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或者成为成熟市民社会的中坚力量。

而这种期许,在其背后应该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理想。

以前记得打辩论赛的时候

有人问:我们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答道: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实辩论赛的目的也是一样的

辩论不仅培养了一个辩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更主要的是学生关心公共生活、关心社会、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扬善避恶的社会人 我们在享有社会赋予我们权力的同时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辩论是源于实际生活的 同时又超越了实际生活

实际生活中有些你是不允许做的 也不允许想的 但是在辩论场上你的思维可以蔓延 可以拓展你想象的空间

同时辩论和生活都是相通的 那就是遵守一定的秩序和规则 生活中有生活的约束和条款的规定 同样 辩论场上有赛制的规定和时间、言语的约束

这就使得辩论在超越生活的同时不得不回归与实际生活当中

一场辩论下来 我们获得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这场辩题本身

更多的是通过辩论来看待我们的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21: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下面引用由另时代化石2007/08/13 09:18pm 发表的内容:
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已经有了一位,那就是身在台湾省的黄执中。

呵呵 是不是这个帖子啊^_^

http://www.bianlun.net/bianlun/bbs/cgi-bin/topic.cgi?forum=78&topic=819&show=0

國民黨第二屆青年團總團長選舉結果昨日也揭曉,由現年卅歲、就讀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所碩士班的黃執中當選,成為新任青年團總團長並兼任中常委。

此次青年團總團長改選採通訊投票,在有效票七百五十六票中,黃執中取得超過八成選票,擊敗另兩位參選人曲治宇、梁軍政,順利當選第二任總團長,總團長職務預計八月一日進行交接。

发表于 2007-8-13 23: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呵呵,就在这样的置顶的标题下,多少个武汉的北京的马甲横行,攻击目标恰恰就是李老师的夏大,对于所有热爱辩论的人眼中,这是何其大的讽刺。

辩论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嘿嘿!

发表于 2007-8-13 23: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下面引用由云飞2007/08/13 11:22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就在这样的置顶的标题下,多少个武汉的北京的马甲横行,攻击目标恰恰就是李老师的夏大,对于所有热爱辩论的人眼中,这是何其大的讽刺。
辩论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嘿嘿!

不要把武汉北京这种宽泛的地域用词放在这里,不然,告你政治不正确,oyeah
发表于 2007-8-14 01: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这不仅仅是辩论的理想

   辩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个玩 但是这个玩应当和大学中所有那些美好的事情一样 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教育不应让我们更世故,教育应该让我们更完善。教育不应该让我们更悲观,教育应该让我们更有力。

辩论是个玩,但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说服。可惜的是,在多数时候前面那两句话不得不加上“应该”两个字,因为现在辩论不是那样。

当你辩论的时候,你想到的是逞一时口舌之利呢还是图一场胜负之利?两种心情都远离了辩论的本来意义。

在西方,辩论是人家的生活技能。有了想法就能说,站在街头就能演讲。

在我们这里呢?

咿,有点乱,很困了……睡了……

发表于 2007-8-14 01: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辩论..想来想去为的就是能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能作到如此..我心足以..
发表于 2007-8-14 07: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下面引用由dean2007/08/13 11:47pm 发表的内容:
不要把武汉北京这种宽泛的地域用词放在这里,不然,告你政治不正确,oyeah

可能广州也有

发表于 2007-8-14 09: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马甲横行恰恰说明了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应该是我们需要勇敢去面对和改变的。
发表于 2007-8-14 09: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李老师的文章写的很好。

看到有的人认为 意见领袖即政治领袖,这种界定是偏颇的

发表于 2007-8-14 1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感谢老师的教导;作为您和傅老师的学生,你们的课程,每年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群风格儒雅的辩手,也许,你们没有想到,也不曾具体了解的是,每年这个班出来的准队员,尽管不是全部可以上场比赛,但是,他们,她们,在自己的院系,都成为了出色的,有个性的角色,不少身居学生会要职;不少人,因为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各类其他校内,全国,乃至国际比赛活动中,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大会,英语演讲比赛等中,都有很好成绩;在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中,不少都有非常好的的就业机会,传说辩论队的出去应聘都是“面试杀手”。这些成绩和你们二位老师对于表达能力,无稿演讲,思维语言同步训练,和儒雅气质培养自然是很大关系。

在此,谨代表 此课程受益的多年来几十人,向二位老师表示感激!

不管别人怎么说,厦门大学辩论队,是非常优秀的,因为她在走自己的路,走的坚定;整个自由的准备过程对于辩手来说,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强烈赞一个:)

发表于 2007-8-14 17: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厦门大学李琦教练新作--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辩论对于我们因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而显得沉重,但同时也是这样的沉重,让我们提升,让我们长大。
责任越大,能力越大。
勇敢承担本该由我们挑起的担子,走下去,坚定地走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23:19 , Processed in 0.0594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