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89|回复: 15

正方:学海无涯苦作舟.反方:学海无涯巧作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4 1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正方.我想得到大家的帮助.我想大家教我怎么辩这个辩题.
主要是攻辩还有自由辩论.
谢谢大家.
有视频可以发.没有的可以写稿给我..谢谢
发表于 2010-3-24 13: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2010_canton


    有一句话叫做“熟能生巧”,也就是做熟悉是巧做的大前提。当学海无涯,我们茫茫然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就是应该先以苦做舟,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勤奋精神了解它,熟悉它,最后自然达到生巧的结果。
攻辩 1)就是用“熟能生巧”为引子让对方承认“苦”在“巧”之前
     2)用王国赠的“求学三境界”来论证学海无涯苦做舟的重要性
可能就是只有一个思路,但是可以变化出很多打点,我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发表于 2010-3-24 14: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无涯 回头是岸。王国赠是谁。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17: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大家帮助我..
我真的急了.下个星期二.30号就要比赛了.
急啊..
我是正方.
我的观点是苦作舟.
我引论了大量的事实.
认为无论方法多么巧.总是要靠苦(引申为努力勤奋)为基础
没有了基础.怎么样的高明都是空想的.

我就是担心对方不知道可以想点什么问题问我.我害怕答不出.
还有.我方还可以问什么问题更加深刻呢?


另外.题目的理解.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无涯巧作舟.
到底在论述苦的时候,我方需要论述巧么?
假如.我在攻辩还有自由辩论的时候我回答说道:苦巧都重要.可是苦(勤奋)更加重要.这样算是跑题了么?
是不是转移为:学海无涯苦比巧更加重要?
这样的辩论我应该怎么处理?还是我这样的回答是对的?.
谢谢
我QQ274938099
因为最近有广州亚运的志愿者的笔试面试.还有辩论赛.我又要上课.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帮帮忙了.万分感激!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17: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lindang
我希望大家帮助我..
我真的急了.下个星期二.30号就要比赛了.
急啊..
我是正方.
我的观点是苦作舟.
我引论了大量的事实.
认为无论方法多么巧.总是要靠苦(引申为努力勤奋)为基础
没有了基础.怎么样的高明都是空想的.

我就是担心对方不知道可以想点什么问题问我.我害怕答不出.
还有.我方还可以问什么问题更加深刻呢?


另外.题目的理解.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无涯巧作舟.
到底在论述苦的时候,我方需要论述巧么?
假如.我在攻辩还有自由辩论的时候我回答说道:苦巧都重要.可是苦(勤奋)更加重要.这样算是跑题了么?
是不是转移为:学海无涯苦比巧更加重要?
这样的辩论我应该怎么处理?还是我这样的回答是对的?.
谢谢
我QQ274938099
因为最近有广州亚运的志愿者的笔试面试.还有辩论赛.我又要上课.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帮帮忙了.万分感激!
发表于 2010-3-24 2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烈文 于 2010-3-24 20:17 编辑

回复 5# 2010_canton

看来楼主确是很焦急呢。我来说一点自家看法:
   其一、从实例的角度说:
   我们谈到学海无涯,是说求学的道路没有止境。我们又常听说学如逆水行走,不进则退。说明,求学的道路往往会是崎岖的,漫长的,需要坚持的。学习之苦乐,正如吟诗作画,了然于寸心之间。古今中外,为学驭苦的例子更是笔笔皆是,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孙敬和苏秦,近有放牛不忘读书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们的博学,他们的智慧是靠取巧么?显然不是!靠的是积累,积小流成江海,累跬步至千里。古人教导我们,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任何学识和成就的获得都不可能平白无故获得。投机取巧的做法,虽暂时可行,若长此以往,也必将落个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可笑下场。易得到的易失去,难得到的难失去。要在学海中畅游,没有一挺坚舟如何挺得住狂风暴雨的考验,要打造一挺坚舟靠什么?靠的正是这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吃苦精神。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求学的道路没有蹊径良方。唯有滴水穿石的热忱,才能见风雨之后的彩虹。
   其二、从逻辑的角度说:
   我们坚持认为学海无涯应以苦作舟。为什么呢?因为在下认为,巧不是舟,而是浆。舟者,根本也。我们在学习中,吃苦是必须的,但是可能有的人不得法,不善取巧,甚至弄巧成拙。在没有巧的时候,舟沉了么?没有!学习仍在继续。只是舟划得更慢,学习的效率更降了。反之则不然,若以巧作舟,那按照对方观点,那就是说一点苦都不要吃,学习也能照常进行。我想结果已经很显然了,天才是有的,但毕竟大部分人不是天才,这根本不能成为指引大众学习的理论。
   经如此推敲,看来吃苦是学习的方式,而取巧是学习的方法。不可相提并论。学习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效果好坏也良莠不齐,但学习的方式则大同小异,无有更章,这是因为方式才是决定能否通达彼岸的必然因素。
   建议楼主在辩论的过程中要试着把吃苦与取巧进行正面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观众看到辩论智慧的火花,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也自然不会出现互相老死不相往来,自说自家的局面了。
   在下愚钝,想到一点就说一点。可能有不少鄙陋之处,希望对楼主有一定的启发,抛砖引玉,就再荣幸不过了!
发表于 2010-3-24 2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需要提醒楼主一下,您下次如有辩题需要大家一起分享,应该前往新手辩题破解辅导 - 基础版发帖。并注意对应格式,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烈文


   请问.新手是怎么发帖? 还有格式是怎么样.不好意思.我不懂.真的不好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烈文


    辩论的过程中要试着把吃苦与取巧进行正面的比较
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能够再详细一点说么?
在下愚笨.不好意思
发表于 2010-3-24 2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进入新手破解版区,可以看到参考资料:
求贴标题如:
正方:古迹保护,人民比政府更重要/反方:古迹保护,政府比人民更重要,我是正方

内容还需注明是否有比赛及比赛时间。这样才能更好为您服务。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24 22: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烈文


    辩论的过程中要试着把吃苦与取巧进行正面的比较
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能够再详细一点说么?
在下愚笨.不好意思
发表于 2010-3-25 1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2010_canton


    可以参照我给您的回复,也就是说将吃苦和取巧对于求学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剖析。比较的艺术就是在于把两朵花,摘下来,放在一起,让大家看一看颜色,闻一闻味道,再做出评论。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如果说你说你的花美,我说我的花好,大家都放在自己的花瓶里,自说自夸是不好出结果的。
  您能理解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2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烈文


   还是不能理解.不好意思.能够再详细点么?
发表于 2010-3-29 15: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一个取巧的方法作为参考:
就辩题原文而言正方和反方观点其实是不矛盾可以并存的
所以对方无论怎么说巧的好处,你都可以照单全收,不用和他们争论
你们需要证明的就是苦比巧作用更大或者苦是巧的基础等等就行~~
发表于 2014-3-30 16: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烈文 发表于 2010-3-24 20:03
回复 5# 2010_canton

看来楼主确是很焦急呢。我来说一点自家看法:

你是穿越的吧
发表于 2014-3-30 16: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烈文 发表于 2010-3-24 20:03
回复 5# 2010_canton

看来楼主确是很焦急呢。我来说一点自家看法:

你差一点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4 13:12 , Processed in 0.0497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