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04|回复: 7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7 20: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 纵论大决赛
      a组决赛中,虽然黄执中“大叔”本届最佳辩手,但世新大学还是以区区一分之差负于中山大学,大陆高校终于在本土实现了冠军梦。许多人赛后对世新大学抱以不平,认为世新大学输得有些冤枉,是不是受到了场外因素的影响?观看了整场比赛,笔者并不这么看。世新大学的失败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手气不佳,抽到的反方辩题有内在逻辑弱点;二是辩位不均衡,黄执中的发言过多限制了队友的发挥。
      第一点原因,本场决赛的辩题是“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抽到了反方即“逆境”。这个辩题对双方而言,在逻辑上并不对称,正方中山大学的“顺境论”有逻辑上的先天优势。大家仔细想一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穷的,生存是有条件的,享受是无止境的。逆境发展到极致是什么?其实就是反方自己所说的“绝境”。绝境大家很容易想象出来,只要让你没法活了那就是绝境。正方中山大学在这一点上做文章,举了各种例子,比如“我进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就成了北京烤鸭”等等。只要反方被推到这种地步,在逻辑上就完了,人都死翘翘了,你还成长什么呀?
        正方则不同,顺境就是满足人的各种无止境的欲望的环境和过程。正因为人的欲望实在没尽头,顺境的极致大家实在不好想象,也想不出来。举例子,归谬,进行形象的比喻都非常困难。根据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出,正方中山大学攻击很容易,防守也很轻松,反方世新大学却很无奈。虽然有黄“大叔”在,但输依然在情理中。
      有人对黄执中推崇备至,认为他是历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中的最佳。但笔者不这么认为。比起林正疆,黄执中少了一分沉稳,比起胡渐彪(尽管他不是最佳辩手,但笔者认为他远在那届辩论会武大的余磊之上),他少了一分锐气,比起路一鸣,他少了一分霸气。但是,他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从决赛的自由辩论中可以看出,黄执中对付中山大学的几个辩手游刃有余,各种类比,推论让中山大学的辩手措手不及,若仅从技术层面上看,他用的也不过就是所谓的“顺水推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借用对方前提”等几招罢了。他的优势到底何在?两个字,经验。
     读者不要小看了“经验”二字,大家普遍有手高眼低的毛病,场下指点江山,真上场不一定能发挥出来。笔者就经常在参加了比赛结束之后才想起各种牢固的逻辑,尖锐的问题,巧妙的回答,幽默的陈述,在场上发挥时却总是差强人意。黄执中则不然,原有十分的实力,在场上他就能发挥出十二分的水平,这就是经验,“无他,唯口熟尔”。没有无数场实战的磨练,没有对辩论的那份执著,一般辩手永远也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
        但话说回来,因为赛制的问题,也可能是队友实力的问题,黄执中占用了过多的发言时间,自由辩论中就明显体现出了这一点。他的出色却限制了队友的发挥,这削弱了世新大学的整体实力,这是第二点原因。
        综上所述,黄执中获最佳辩手是精诚所致,世新大学输了比赛也是情有可缘,我们还是应该祝贺中山大学的京城梦圆。
七风物常宜放眼量
        大专辩论会能走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可以悲观地说,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参与辩论会的热情一年比一年弱,关心辩论会的人一年比一年少,辩论会的收视率一次比一次低。与往届相比,除表演赛、a组决赛,其他比赛并未放在央视一套而是在二套中播出,央视四套也未再重播,由此可见端倪。
       现在的辩论模式存在种种不足甚至是缺陷。作为热爱辩论,关心辩论,为辩论倾注了满腔热血的辩手,我们对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看的很清楚,心里也很明白,所以在书上或别的什么地方发牢骚都是应该的,也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把精力尽用在发些耸人听闻,不切实际的牢骚,甚至是牵强附会的攻击上,那不仅是对辩论会,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辩论不能承受之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提些切实可行,行之有理的建议,只要主办者能对辩论会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我坚信,大专辩论会的再次复兴,将在新世纪里变为美好的现实!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8 13: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七、风物常宜放眼量
       大专辩论会能走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可以悲观地说,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参与辩论会的热情一年比一年弱,关心辩论会的人一年比一年少,辩论会的收视率一次比一次低。与往届相比,除表演赛、A组决赛,其他比赛并未放在央视一套而是在二套中播出,央视四套也未再重播,由此可见端倪。
      现在的辩论模式存在种种不足甚至是缺陷。作为热爱辩论,关心辩论,为辩论倾注了满腔热血的辩手,我们对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看的很清楚,心里也很明白,所以在书上或别的什么地方发牢骚都是应该的,也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把精力尽用在发些耸人听闻,不切实际的牢骚,甚至是牵强附会的攻击上,那不仅是对辩论会,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辩论不能承受之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我们大家都能提些切实可行,行之有理的建议,只要主办者能对辩论会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我坚信,大专辩论会的再次复兴,将在新世纪里变为美好的现实!


发表于 2003-10-28 13: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我建议你看看以下帖子:
http://www.bianlun.net/bbs/cgi-bin/topic.cgi?forum=11&topic=512&show=0
你就知道世新大学的立场并不是“不利”了。

我想真正的辩论高手通常不会说那个立场有利那个立场不利,西安交大在决赛的时候就很大方地让马来亚大学先选择立场。我想他们的风度和气魄才值得我们倾佩,和武汉大学输了以后就整天在那里抱怨“立场不好”的做法不同,世新大学从来都没有抱怨自己的立场有什么不好。

中山大学除了“实力平均”还有什么优点?他们对辩论赛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他们的表现给观众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如果是为了辩论而辩论,设置冠军还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打过桥牌的朋友都知道,成功的道路有很多种,你可以依靠将牌实力,可以依靠对吃输张,可以依靠树立副牌长套,可以依靠无将,可以依靠牺牲叫,也可以依靠欺诈打法。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辩论风格锁死在“儒辩”和“实力平均”上?何况中山大学也不儒(马薇薇的风格过于霸道),实力也不平均(中山大学一辩几乎没有发言)。

我想大家对中山大学的实力都已经看得很清楚,讨论中山大学是好是烂已经没有什么意思,我们真正关心的是现有的规则为什么变成了优汰劣胜的结果?评判规则和评委团的素质才是我们真正所关心的。中山大学已经成为历史,而辩论赛还要继续发展下去,这个游戏继续怎么玩?我想才是真正的焦点所在。

发表于 2003-10-28 2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这个贴子最后由岚星在 2003/10/28 11:15pm 第 1 次编辑]

南海兄似乎对桥牌有些了解,我正好也比较有兴趣。

不过说到桥牌,南海兄知不知道它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平衡性极佳?在我知道的牌戏中,桥牌大约是最不依靠牌力的了:单式桥牌有“贴点”,如果我的得分不足以抵消我的牌力强过对手的折算分值,那可能做成了定约反而是对方得分。其实不仅仅桥牌,好的游戏都强调平衡性——围棋有“贴目”、五子连珠有“三子交换,五手两打”,在即时战略游戏多如牛毛的今天,很多玩家对《星际争霸》仍然情有独钟……

更重要的是,这些游戏规则发展仍然在尽力削弱不平衡性。围棋的贴目从早期的三目、三目半发展到五目,一直到最近的国际大赛中已经开始要求先手贴七目半了。而桥牌想出了个MIP贴点,觉得还是不够均衡,干脆发展出了复式桥牌。

所以我曾经设想过两个方案:一是依照复式桥牌的作法,每支辩论队上8人,但分A、B队,在两处同时开辩同一个题(但正反方交换),最后每队的得分是A、B相加。这种方法最大的弱点就是各项开支大幅度增加。另一个作法是由评委在赛前先公开为正反方“立场”打分——即表明自己认为如果两支队伍表现相当,那么由于立场的偏向性,分数大约会差多少分。这个打分会在辩手及教练回避的情况下向观众公开。比赛结束后,每位评委的打分应该进行处理——比如前面认为正方应该胜20分,那就在给正方打的分数上减20分。根据处理后的分数再考虑投票或直接评判。这也是我目前比较欣赏的一种方式。
不过这两种方式我都没有实践过。


反观辩论赛呢?辩题影响均衡性恐怕打过辩论赛的都有感觉。武大的那个立场可以说真成了“绝境”了。不信南海兄可以试着做一个立论看看。:P

最后问一句:99国辩时,西交是主动让马大选择立场的吗?有知道消息的希望能证实一下。谢谢~~

发表于 2003-10-28 22: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应该不是吧,哪有这样的规矩,那辩论赛不是更乱套了。再说就算交大愿意,马大估计都不会同意,这不是瞧不起人吗?
就观点而言,美是主观也不会有什么劣势。当然对四剑来说,这些都是无所谓的。真想看看他们如果抽到“钱是万恶之源”会怎么起死回生
 楼主| 发表于 2003-10-31 11: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如果从纯粹的哲学意义上讲,辩题确实没有什么偏向,没绝对的错也没绝对的对,但是在中国,许多东西是有定论的,所以一些辩题无法使用;还有一些观点已经在人们的头脑里成为思维定势,很难给他硬扭过来,所以辩题的偏向性就产生了。
  哪怕在美国,有些东西也是不能乱发表意见的,在美国这叫做“政治正确”,比如黑人问题等。
发表于 2003-10-31 1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可是我还是认为这个辩题并没有偏差。正反方其实都有他们发挥的空间,比起01决赛好得多(我是指辩题本身)。但场上的选手发挥则有点不敢恭维了。

其实我倒是觉得世新的准备是不到位的。是很明显可以在场上看得出来,至少看完了整场比赛,我并没有看出他们的整体架构究竟是建立在哪里(还是因为央视的大剪手的杰作的关系?)失败真的是在情理之中。反观中大的表现也确实是不好,可惜啊,相对而言才让他们检了个便宜。

在另一个帖子中有人提到这个辩题应该从对普篇每个人对顺境逆境为出发点。这点我同意。但是即使是对普遍每个人,也不应该像场上双方所说的那样的。因为其实顺境逆境是人的主观感受。而且我认为不应该像双方所说的那样,以两个有着同样的条件的人各自面对顺境和逆境来做比较。我觉得这个辩题应该是从同一个人的角度为出发。比方说shaobin在面对顺境时他会怎样,在面对逆境时他又会怎样。然后才再比较究竟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shaobin的成长。

另外发现南海之子很崇拜美国奥斯卡的评委和电影。想告诉你,其实世界各地很多的电影人其实也在质疑奥的公正性和代表性。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奥表现出大美国主义,让许多优秀的外国电影被拒于门外。而你很喜欢举的那些电影的例子,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奥斯卡的评委的口味而拍的。《辛德勒的名单》是Steven Spielberg苦心造诣之作,但是失利于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让他耿耿于怀,因此才有后来的《雷霆救兵》。至于这种“苦心造诣”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就是见仁见智了。

发表于 2003-10-31 17: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纵论大决赛 2003国辩创新与发展  

同意shaobin的看法。不过wh83提到的“逆境极致是绝境,而顺境极致不好想象”我觉得也非常有道理。

至于奥斯卡,其实很正常——定位不同而已。奥斯卡追求的是商业与艺术间的平衡,这就和戛纳推崇艺术、威尼斯标榜另类一样,只是定位的不同。仅此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20:22 , Processed in 0.0508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