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主席评委大家好: F' s+ i' W2 ]4 @ C
《诗经》里说: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今天对方从一辩到四辩都在极力强调女生更需要关爱,可谓是情意绵绵、爱意悠悠。但其中的漏洞却暴露无疑。
! z/ T7 S! a: T3 O对方一辩首先提出了错误,她告诉我们男女生而不平等。2 ]( z2 f( w6 Y. \% j; E9 E; E
对方二辩继续着他们的错误,他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只看到男生占有的社会资源,忽略男生承担的压力和风险。
6 P. |( I# J7 R7 H4 |对方三辩发展了他们的错误,他告诉我们“社会呼吁的才是社会需要的”,隐含前提就是“没有呼吁的就是不需要的”,暴露了他方偏见的根源。/ L7 w3 B% j' Z% e5 T9 R% ]' @: [6 T
对方四辩则升华了他们的错误。他论证的是“女生需要更多的关爱”,而非“女生更需要关爱”,混淆了“质”与“量”的问题* q2 y, e* g7 a' o
其实这些都仅仅是对方辩友错误的表象,根源在于他方前提虚假、逻辑混乱和论证不当6 A3 K7 Z6 w; A, `( V# E2 N
第一,对方的论证是建立在男女不平等的前提之下,错把女生温柔的特性当成软弱,刻意强调女生弱于男生是天性,因此就该得到更多的关爱。这样的论调,我方无法接受,我想台下自尊自立的女生观众更不能接受。, I# Y( `- @0 a6 ^4 d
第二,从逻辑上看,对方认为女生身体柔弱,在有些领域无法获得与男生同等的工作机会,因此就更需要关爱。对方辩友显然没有分析其中深刻的社会原因。硬要将男女生理结构差异导致的社会分工推断为社会不公平,女生处于弱势,进而得出女生更需要关爱的结论,显然是荒谬的。
w$ B' Q0 _3 H. [第三,从论证方式来看,对方的手法是典型的循环论证,用论点证明论据,再用论据证明论点。总结起来就是,因为女生一直需要关爱,所以得到了一定的关爱,但是还不够,因此就更需要关爱。如此反复。这实质上是一种诡辩。) y W, a4 V) y( o0 J
b) J. _. k* q B5 w' W
相反,今天我方已经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证明了男生更需要关爱的现实必要性和预期效应。
$ ~, ^ [1 `8 j今天我方不否认要关爱女生,但是要提醒大家关爱男生更具有紧迫性。当社会将更多关心和爱护给予女生时,却更多地把重压和期望抛给男生;女生越来越多的得到阳光雨露时,男生却被遗忘在角落里黯然神伤。社会有太多的以为,以为男生像山,就只能高大威严;以为男生像海,就应该广阔深湛;以为男生似天,就必须明朗辽远。但高山要经历风吹日晒,大海不会总是风平浪静,而天空有时也会布满阴霾。. k8 b4 j' o' E* [& l! `
& Z2 b9 O8 r3 c! c4 i' A" ~
其实这些“以为然“可以用心理学上著名的晕轮效应来解释,它是指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常常以偏概全。它存在三大弊端,一是遮掩性,二是表面性,三是弥散性。在今天的辩论中,对方辩友一直陷入晕轮效应的漩涡不能自拔。看得见男生的欢笑,看不见男生的痛楚。看得见男生的意气风发,看不见男生的怆然失意;看的见男生的拼劲十足,看不见男生的心力交瘁。
4 C; f+ x1 T: r+ V
% I. Q" Y0 B/ L/ I2 v9 s0 L( c今天我们说男生更需要关爱,不是要为男生多说好话,而是要给男生一个确切的定位。我们不是要换取社会的同情与怜悯,而是想要获得理解与支持。社会的和谐和进步需要男女生平等,更需要男女生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关爱男生,可以让男生更健康、更勇敢、更执着地去承担社会责任。多些鼓励,少些苛求;多些宽容,少些误解;多些安慰,少些漠然。这样的男生,方能更有勇气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谈到这里,我想以一句古希腊名言来与诸位男生共勉:虽然有一些碎石从手中滑落,我依然坚持将许多巨石推到了山顶;当我的肩膀不需要再抵住这些顽石的时候,我想我会怀念这座山!1 h: T* d6 C+ Z0 B$ l
! a0 `& B8 j3 b7 v* r [# H. R谢谢各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