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8|回复: 3

[转帖][注意]战争-汉朝vs罗马:驳罗马比汉之强大者的论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30 18: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争-汉朝vs罗马:驳罗马比汉之强大者的论调
这些日子看了有些帖子说罗马军团怎么怎么牛x,要是中国边上就是罗马会怎样怎样,心中郁闷难伸,特粗作此文以扬我大汉神威张我国人志气。
     罗马引以为傲的军团在中国的战争策略下只能是鱼腩,试想以其低下的机动力和遇敌只能靠死拼烂打的战术如何应付那时中国古代将领千奇百怪的战术?罗马周边没有几个象样的敌手,波斯从来无名将,迦太基傻,好中反间计(虽然中国君主也多疑,但是罗马要是对汉用间估计语言问题就够让他们知难而退了),希腊是有尚武的军事传统可惜小邦林立不是统一的国家,架不住罗马人多;埃及人的战斗力和智力不提也罢,至于其他的什么努比亚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等跟野人差不多,或许个人比较猛,可是再猛的野兽还是打不过人的。
     罗马军事力量:罗马军团以步兵为主,骑兵不是主力,只能算辅助兵种,另外其远射兵器也基本都划归辅助兵里面。发生战斗时先以几乎毫无防护装的辅助兵进行远战,然后在双方接近时正规军团步兵投掷标枪,最后基本依靠短剑和盾牌来取得肉搏战的胜利。而其少的可怜的骑兵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和追击溃散的敌人。按恺撒时代编制,一个军团定额5000人,骑兵600。以一次出动10个军团最多不过50000人,相应的辅助兵(轻步兵和骑兵)是临时从被征服地区摊派召集,这种多民族混合部队能有多少战斗力和持久力估计罗马主将心里大概也一样没底吧。
     注:古罗马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为了把帝国的安全与经济的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曾按照“经济效能”的合理比例关系制定了他的军事方针。在他的领导下,除保留10000名古罗马禁卫军负责维护国内安全外,军队的二十五个军团全部分散部署在边境上。为此建设了一套优质道路网,使军队在遭到外来威胁时能够从一个地区迅速运动到另一地区。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兵力更少。能一次出动10个军团进行野战机动几乎已经是极限了,纵观罗马帝国历史有此手笔的百中无一。
     汉朝军事力量:汉军当时是一支以骑兵为突击主力,辅以重要性和战力同样不俗的步兵。由于承袭秦制,汉军分为京师军就是禁军和地方军。禁军秦制为5万,汉朝有所增加;地方军就是郡国兵,分骑士(骑兵和车兵),材官(也就是步兵)和楼船,西北各郡多骑士,南方楼船,中原和山地多材官。汉兵役制度规定男子年满23岁直到56岁为止每年要到郡县服役1个月(更卒);一生中要到京师充当卫士一年,在地方军服役一年,称为“正卒”。遇到战争随时应召。皇帝在有战争需要时还能另外征集兵员选募民间勇士和刑徒从军。景帝时汉官马场36所,公家养马的人员3万人,养马30万匹,到汉武帝时公家养马(苑马)45万匹,此外更鼓励民间养马,规定“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就是说家中有军马一匹,可以免三个人的兵役,史载“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在征伐匈奴的战争中,双方投入以骑兵为主体的有近百万军队,即使史书有夸大之嫌,能投入战争的兵力上比罗马是高了去了。
     从双方技术兵器上看罗马毫无优势可言,骑兵那是没法比了,汉代中国就已经出现马铠。我们看看步兵,西汉时兵器多以铁制(参《中国通史》5.8),这个时期从铠甲上看罗马重装步兵诚实的讲应该是比西汉普通步兵的铠甲要好看精美一些,罗马人铠甲主要由头盔、胸铠、皮制的或金属制的上身盔甲及胫甲(只包右腿)组成,这种板片式的铁制铠甲的确优于汉军的挂片式札甲,而且由于人种问题,高防护力因而重量增加的铠甲给罗马人造成的机动性困扰也不是很大。虽然汉代我国铁甲制作技术相当高明,出土的鱼鳞甲铁制挂片多达2200片,但是这样优良的铠甲不是大量的士兵能穿的起的,普通士兵铠甲应该还是类似战国时代秦兵的那种札甲。其实在对付砍劈时札甲的防护力也就比罗马铠甲差那么一点,不相信网友们可以找张麻将凉席披挂在身上用刀斩击就明白了。
    下面看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远程投掷武器的比较:罗马军队主要依靠近战突击,双方部队在接近到20码左右时罗马方阵第一横队会投掷出引以自豪的重标枪,然后就依靠短剑和盾牌投入肉搏战。另外恺撒时代的罗马军团每个军团配备30台小型弹弩和投石器。
汉代步兵为了应付匈奴的骑兵突击,大大强化了弓弩的装备和训练。弓弩在中国古代是极受重视的,“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可见弓箭在古战场上的巨大威力。春秋时:“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弓箭为兵器之首。中国在近代火药武器的诞生之前,在投掷武器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的领先地位,在这期间有七项技术的发明与使用是其他的民族无法比拟的,卓越的制弓术,弩的发明和改进尤其是铜弩机的创制,连弩的发明,弩车特别是多弓床弩的发明,杠杆抛石机(trebuceht)的发明,火箭(rocket)的发明.这是我们祖先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战争技术高超的见证。关于弓弩技术上的先进大家可以参考http://www.gamerhome.net/main/jingtai/31/10774.htm文章。战国韩弩有效射程达600步,秦陵出土的弩更高达900米,虽然可能不具备普遍意义,但是比较起西方对弓弩的轻视,汉军无疑在远射武器上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即使罗马军的个人铠甲防护较高,但是汉代踏张弩的拉力达到370公斤(比较变态),我不认为罗马的铁皮能抵抗这样的攻击,至于罗马的盾牌,不过是木头蒙皮再以铜条加固而已,对强弩的防护力十分有限。战国时期弩兵已经出现在中国军队的编制里,由于强弩张弦困难射速慢,所以在射击时分为三组,第一组瞄准射击,称为“发弩”;第二组张弦后处于待发状态,称为“进弩”;第三组张弦,称为“上弯”。当第一组射击完毕,就退为第三组,第二组则进为第一组,第三组进为第二组,如此循环不断,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另外汉军还有一种擘张弩专门装备骑兵,射程100步左右,用于骑兵突击前的最后火力打击。比较之下英国长弓出现于1200年,这之前没什么有效的密集型远射武器,甚至没有这样专门的远射兵器编制。在他们眼中,身披重铠手拿裁决头戴安全帽以堂堂之阵一决胜负那才是荣誉的,可惜的是中国的军事家早就明白了这种固执的堂堂之阵经常带来的是惨败的耻辱。
     可以设想,两军对垒,罗马军团摆出堂堂之阵,如果是八个军团每个军团4500人(经过行军和小范围的接触战斗再刨去守卫辎重营寨,平均一个军团投入4500人不算少了),按照西方学者的研究,常规三横队下其总正面宽度在2500米左右,纵深100米左右,按编制独立行动每个军团有600骑兵,但是集团军作战时平均两个军团合计900骑兵,就是说8个军团有3600正规骑兵(所谓正规是指其忠诚度高于从其他被征服民族征召来的仆从军而言,是否受过骑兵战术训练很值得怀疑),这些骑兵一般配置在两翼,仆从军的轻装步兵部队会在军团阵列之前打前哨,剩下的骑兵也应该在侧翼活动。战斗开始,罗马两翼骑兵遭到击溃(这点有人怀疑么?),中路仆从军轻装兵在惨遭汉军强弓硬弩洗劫后即使逼近也会被汉军因为富余配置在中路的骑兵予以驱逐,罗马军团为了保持阵线防止汉军骑兵的穿插割裂,只能匀速接近,我想不接近到200甚至100米罗马人决不会发起冲锋,否则带着一身装备冲刺跑到汉军眼前不仅没多少阵形可言,人也累的七倒八歪了。在罗马军团推进过程中,汉军强弩部队面对眼前的鱼腩可以说心花怒放,这和火枪队射击冷兵器军队一样,即使不是都装备着900步射程的强弩,在600米左右最密集的箭矢会象暴雨一般洗刷着罗马的密集方阵(按照罗马军团的战术,接敌到20码投掷重矛这个战术动作前会疏散为半方阵队形,而且由于迟滞,疏散动作更多在投掷标枪后才会进行),汉军的弩队分三组
有条不紊的边射边后退,阵中的车床弩则发射出长矛一样的巨弩在罗马人中毫不留情的撕开一道道缺口,而缺口使得罗马人对弩箭的整体防御更加衰弱,我想罗马人再牛x也死的差不多了,更何况这单方面的屠杀对部队的士气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打击。这样的射击下罗马第一横队几乎没什么战力了,第二横队也惨遭打击,覆盖性的射击让第三横队同样遭到相当程度的伤亡,而且看见第一第二横队的凄惨模样幸存的罗马人心里会怎么想很值得人回味。至于仆从军我想在其两翼被骑兵击溃加以包抄的情况下,对罗马兄弟般的友情和至死不渝的忠诚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的战斗意志从罗马帝国自己的记录中就可以看出来,开战时一腔英勇,一遇到挫折就哭喊着乞求罗马人的仁慈和友谊:p)。剩下的战斗我都不好意思说了,愿他们乱七八糟的神祗保佑死者安息,活着的能得到罗马城的救赎吧。有人说你想的太美了,哪有这么简单,其实当你掌握着先进的武器时针对敌人弱点运用适当战术的确就这么简单,你要是硬让吃五谷杂粮成长的汉军与吃肉长大的罗马人肉搏,那才是失策,毕竟俺们国家的不是人人都会越女剑法滴~~~ 再者说了给罗马人一个堂堂之阵决胜负的机会那是怜悯成全他,按照中国古代的战法,罗马人估计没到战场就已经粮道被断,通讯失灵,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到了战场成天通宵的真假劫营,放火骚扰,挑衅诱骗分而歼之,不必等决战,罗马军团肯定垮掉。
     战胜罗马,就靠百战奇略、冷兵器时代无可争议的战场霸主————骑兵、先进的技术兵器——强弓硬弩、还有压倒性的数量,你们说罗马有什么胜算?
     补充一点:罗马的海军很强,但是汉朝水师一样不弱,征南越发楼船二十万(指20万水军,不是20万条船)。
     汉代是中国船舶发展的关键时期,战船在规模、分工和船舶技术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当时的水军称为‘楼船士’,西汉武帝时期,其规模已经发展到与车骑步并列的程度,有发动20余万进攻南越的记载,战船之多自不待言。战船分工也较先秦更细致,大至楼船,小至艇,多达 8种,其中的蒙冲和斗舰因著名的赤壁之战而脍炙人口。伴随分工细化而来的是对每种功能的挖掘。以楼船为例,船楼已从其前身大翼的 2层增为 3层,进一步提高了攻击力和侦察力。再以斗舰为例,特点是船壳用多重木板加固以利冲撞,且四面竖立着防御矢石的挡板。
     汉代船舶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的骄傲,西汉的橹和钉,东汉的舵和中国式硬帆,都是其成果中的最辉煌者。橹变桨的前后划水为左右拨水,能够连续做有用功,推进效率大大优于桨,是现代螺旋推进器的前身。舵弥补了舵桨控制航向的笨拙,十二世纪传入欧洲后,为诞生于惊涛骇浪中的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钉和中国式硬帆虽称不上世界发明,但钉能使船舶更坚固,从而造得更大,而硬帆的操作灵活、航行平稳、对帆布质量的较低要求、以及升降的快捷,则使其成为世界最优秀帆种之一
发表于 2004-6-30 18: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注意]战争-汉朝vs罗马:驳罗马比汉之强大者的论调

请问你对中国个历史都很研究吗????????/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16: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注意]战争-汉朝vs罗马:驳罗马比汉之强大者的论调

呵呵~~
 我喜欢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04-7-5 04: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注意]战争-汉朝vs罗马:驳罗马比汉之强大者的论调

哎~~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9-9 13:47 , Processed in 0.0492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