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88|回复: 48

[自荐精华] 辩手该如何看辩论赛的录像与该看哪些录像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3 17: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惟恋梧桐 于 2009-12-25 16:04 编辑


对于大陆大部分学校的辩手来说,由于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或者高水平比赛的历练,看名校辩论赛录像来学习辩论技法成为了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这个原理和魔兽要看rep,CS要看DEMO是一样的,毕竟许多前辈和高人的在录像里体现出来的辩论经验能让初学者少走不少弯路,而能在看录像的过程中偷学名家大派的武功路数,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但是,作为一种捷径,看辩论赛录像学套路有着很强的副作用,而这种副作用有时甚至会强烈到彻底毁掉一个好辩手,这样的例子我身边就有,还很多。我很痛心的看到周围种种的光怪陆离,当然我也曾经是其中之一:

许多辩手看完01年武大的比赛,只看到了他们的华彩和无数的段子、歇后语,却没有看到他们扎实的基本功、严密的配合分工和逐层深化的体系;

许多辩手看完胡渐彪之后,只看到了他形式上的逻辑拆解与全盘反驳,却没有看到他蕴立于驳、按重要性层次铺陈框架的高深功力;

许多辩手看完黄执中之后,直接废了,哎....

当然,还有很多人会去看一些水平很低的比赛录像,或者找一些水平很低的辩手来进行学习,还自以为学到的是玄门正宗,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悲剧。


究其原因,无非有三:

1、只学其表,不学其里:太多的辩手只是去学习一个形式和模样,而没有细究其中的实质。比如有的人看完05顺爽邓哲的总结,心里想:原来总结就是激情的演讲啊,于是自己也去背了一篇稿上去胡诌,结果死的很惨。其实邓哲总结的精髓在于引发思考的深邃价值,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到。就算是学形式吧,其实很多人也没学到家,还拿邓哲打比方,很多人就学到了激情朗诵,却没有学到邓哲结辩时候的语感美、节奏美,自然显得不伦不类。

2、不加思考,全盘套用:好的辩手往往都是在保留自己特长和风格的基础上,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和硬伤从而获得成长。但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一点,许多辩手喜欢把录像里的辩手当做教科书一般全盘照抄。很多辩手看到慢条斯理说话的黄执中非常强,就学他说话的语态,故意把本来很快的语速放慢,结果搞得不伦不类;相反的,有的人说话本来很慢,却要学习邵斌的语速和气势,强行提高自己的语速,最后惨不忍睹。有的辩手看到秦文超读稿很有气魄,就场场也学着用一样的语气读稿,结果是东施效颦。我认识的一个学妹,刚进大学的时候天资极高,却因为盲目的学习大赛里的辩手,而失去了自己的风格,邯郸学步之后,不但没有学成,连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都忘了,只能离开辩论。

3、去其精华,取其糟粕:这个问题其实是最严重的。其实,不管再好的辩手和再好的队伍,也都存在有缺陷和不足比如赞誉最多的93国辩,复旦大学的精华之处在于语言的华彩、立论的扎实以及辩手扎实的功底,而偏偏这三者没人去学,却都去学复旦大学的糟粕:无休止的逃避问题、过多的套话、不时冒出来的诡辩和栽赃、扣帽子。拙劣的模仿就算了,模仿的还是渣滓。新生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前辈辩手的优点一样没学成,缺点却学了一箩筐,还不自知。

    当然归根结底,是因为新手功力还不足,没有能力明辨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也不知道什么可以学或者应该怎么学。


那么,辩手到底应该如何看录像呢?

首先,是定位问题,也就是到底该如何看待录像里的辩手。下面我转述一段一个辩坛前辈的观点,写的很精辟:看比赛录像,要明白的一点,录像里的人,不是你崇拜的对象,而是你要超越的,要击败的。所以,看比赛第一是为了寻找弱点,而不是发现优点。尝试找出破绽,然后自己估计下要用多大的力量才能攻破。 当你看所有的比赛都能找出弱点的时候,你就可以尝试寻找优点。自我检查:如果你发现全是弱点,这不表示你强了,只表示你骄傲了,如果你发现全是优点,你自卑了。大概到了能够冷静的列出优点跟缺点的时候,你悟了。

其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辩手,看录像的时候一定要融入比赛。越是高水平的比赛其实辩手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小,因此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段陈述和反驳,其实都能体现出严格的战术意味。而其中最重要的分析,自然就是立论,这支队伍立论是什么,他们又为什么要这么立论,这个立论的攻击点在哪里、漏洞和底线又在哪里,他们是如何执行自己的立论的,而对手又是如何应对的,这其中的每一步其实都很值得分析。

再次,注重辩手的表达技巧。关于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你们可以去看汪一峰写的文章。我这里多说几句,辩论不是辩手的自说自话,做一套谁都听不懂的高深立论,接着在场上干枯的说理,其实是很2的行为(当然很多学校会觉得这是正宗)。立论是一回事,展现出来的立论又是另外一回事,被对手进攻后传递到评委耳朵里的立论更又是一回事,这之间的区别,看录像的时候要分清。

最后,要注意评委的观点(特指认真听了比赛再点评的评委,而非焦权等)。我知道评委点评大多很无聊,我也不喜欢看,但是有时候会不得不逼着自己看。辩论赛最大的魅力(当然也是被辩手咒骂最多的地方),就是评判体系的不确定性。同样一场比赛,让不同的评委判的结果很可能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评委对同一场比赛,不同时期也可能做出不同的评判。也正因此,当你们对结果感到诧异的时候,总可以从评委的点评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并且思考如果我遇到这种口味的评委,该如何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基础上获得比赛的胜利。

如果你需要专门的学一个位置(比如陈词的仪态、攻辩的设计或者总结)或者一些套路(比如自由辩论的切转战场),那么也许你要把这个环节单独调出来看上很多遍,直到研究透彻为止。



恩,最后谈一谈该看些什么录像,以下纯属我的个人观点。

98年之前的比赛,大一的最好不要接触。这些比赛经典,但却也是最容易误导人的,因为那个年代尚处于辩论的摸索期,一些技巧和理念都还很不成熟,没有相当的功底就去看那个年代的录像,很容易出现本文第一部分出现的情况。当然,到了大二大三,就可以适当的看一些了,毕竟这代表了辩论的发展史。

99-03的比赛,可以选择性接触。比如99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00全国大专辩论赛;01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决赛;02全国大专辩论赛;03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还有部分海峡赛(看的时候不要太当回事)。有必要说明的是,01年国辩的决赛是我见过的最能魅惑人的比赛,看的时候一定要有学长学姐陪着。

04全辩和05国辩的比赛,初学者禁看。大二的辩手可以拿来看一看,研究下他们的攻防技巧和包装技巧。大三的辩手可以放心的看了,研究战术。如果到了大二,可以适当的看一些地区性的比赛,如05和06年的湖北顺爽省赛。

07年之后的比赛,包括07国辩和09海峡,以及一些奥瑞刚的比赛,可以推荐观看。因为此时许多辩论理念都已经成熟,而且辩论赛也越来越开始追求社会性与政策性,可学性很强。当然由于读书不足导致的辩手个人能力退化,使得辩论赛远远没有98-02年华语辩论黄金时期的比赛好看了。

至于要看多少录像才行,纯粹看兴趣吧。我觉得认认真真的研究透彻30场左右不同类型的比赛(要层级高),差不多就能够获得很大的进步了。

    当然,录像看得再多,也还得把这些理论付诸于实战来检验。一旦发现录像里的风格不适应自己参加的比赛的评委的口味,请果断放弃,否则后果自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23 2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顶啦
谢谢梧桐分享
发表于 2009-12-24 09: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不过我还是认为奥瑞冈不要看了。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6: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瑞刚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接触过所以好奇吧,上次我往优酷传了两场国际青年,结果立刻被禁了,悲剧。上次黄大叔来南审大大的宣传了政策性辩论,貌似小孩都很想接触,我和他们说算啦我们没人懂而且评委找不到的,他们才作罢。
发表于 2009-12-24 16: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骤然发现自己喜欢看而且喜欢反复看的都是03年以前的甚至是93年的,03-09只看过十场左右,而且基本上印象都不深。貌似我落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9: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骤然发现自己喜欢看而且喜欢反复看的都是03年以前的甚至是93年的,03-09只看过十场左右,而且基本上印象都不 ...
创世纪的第一天 发表于 2009-12-24 16:25

倒不是落伍啦,93的比赛不是不可以看,主要一般辩手难以学到他们的好,而往往学到了他们的弊处。况且时过境迁了,当年评委推崇的与现在评委口味必然不一样。我说的实际一点,辩论赛要想赢,评委的口味很重要。比如全辩的评委喜欢逻辑,许多队伍就全场纯逻辑拆解或者硬打归谬,却几乎不举数据和例子;但如果去了新加坡,就很少有队伍敢再这么干了,演绎就得足一点;要是再去了其他的某些地区,那么实证就变得比逻辑还重要...所以辩论赛么,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9: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骤然发现自己喜欢看而且喜欢反复看的都是03年以前的甚至是93年的,03-09只看过十场左右,而且基本上印象都不 ...
创世纪的第一天 发表于 2009-12-24 16:25

倒不是落伍啦,93的比赛不是不可以看,主要一般辩手难以学到他们的好,而往往学到了他们的弊处。况且时过境迁了,当年评委推崇的与现在评委口味必然不一样。我说的实际一点,辩论赛要想赢,评委的口味很重要。比如某年全辩的评委喜欢逻辑,许多队伍就全场纯逻辑拆解或者硬打归谬,却几乎不举数据和例子;但如果去了新加坡,就很少有队伍敢再这么干了,演绎就得足一点;要是再去了其他的某些地区,那么实证就变得比逻辑还重要;有的评委喜欢辩手喊口号打官腔,认为那样正式,有的评委却喜欢辩手说人话......所以辩论赛么,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我推荐看近年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近年的比赛更符合近年评委的口味一点
发表于 2009-12-24 22: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吧,一场录像不看上20遍没有意义。我自己只看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等到这个看明白了,再想,如果他这样说,我应该怎么答。
发表于 2009-12-25 20: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你们可以去看汪一峰写的文章


这种文章在哪里?我要看。
发表于 2009-12-25 2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马萌发帖总是要字数字数字数呢 我怎么可以发5个字的帖子?
发表于 2009-12-25 2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信你们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2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楼上的级别高啊,你是高级
发表于 2009-12-25 2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了,马萌被kidney悲剧了。梧桐你这个文章写得还是很不错的。
大三结束前看的视频加现场场次逼近5000,绝不少于4000。后来就没有收集比赛的欲望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20: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25 22: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总体上写的不错。
发表于 2009-12-26 12: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马萌发帖总是要字数字数字数呢 我怎么可以发5个字的帖子?
MaPowerness 发表于 2009-12-25 20:30



    因为13不厌其烦的反复取消我的斑竹权限并乐此不疲
发表于 2009-12-26 1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瑞刚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接触过所以好奇吧,上次我往优酷传了两场国际青年,结果立刻被禁了,悲剧。上次黄大 ...
惟恋梧桐 发表于 2009-12-24 16:06


其实台湾的新生代辩手们也很想打奥瑞冈之外的比赛,不过懂的人不教而且找不到评委罢了

政策性辩论和奥瑞冈互为充要条件,是一个无意为之的以讹传讹
发表于 2009-12-27 0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梧桐一直在进步啊
发表于 2009-12-27 20: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句:对于地区一级的市赛省赛有一定判断力之后,最好能让自己在现实里看到“视频里”的辩手的比赛,一旦对其中的优秀辩手在现场的比赛能够仔细去视听。可以对之前看过的同一个人或队伍的比赛,乃至以前看过视频里的比赛都会有一个再消化的过程。因为有时“视频”尽管是现成的再现和复制,却缺乏一种现场感,类似于看电视直播篮球赛和在篮球馆里看同一场球赛。基于当时的情况,对这个差异的思考会促进从看或者思考出的言语内容和现场表现出来的内容与效果不同的把握,也就更明白当时比赛时辩手说这个话的选择····也对自己在现场的与人交流中更有效率。
发表于 2009-12-28 00: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还有一些电视录像播出的比赛出于收视和时间的考虑,都做了不少删节,多数都是对于自由辩论做了剪切,因此会出现那种两队问答无法衔接的情况,比如02全辩人大法大那场自由辩论中后部分明显被剪过。这样的例子实在很多。有些播放时间尤其短的,陈辞部分也会被删去很多·····所以不要因为这种原因就觉得双方没有直接回答对方提问之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7-31 03:43 , Processed in 0.0851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