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62|回复: 3

[申请原创] 广告对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17: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努力人生 于 2010-2-7 22:28 编辑 0 Z4 R: k( i" r+ T* ^" A5 _0 a/ i1 s
$ s' K" @2 T& P$ {
广告对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总结陈词4 m" e+ i+ c$ \" Q
谢谢主席:/ n0 w1 Y9 C7 w( E- ^/ W6 ]2 n
        各位好!首先,如果今天我们将“广告特性”这四个字的前提掩住不看,我方还是很欣赏对方辩友的申论和逻辑的,非常具有感染力。但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掉前提。我方希望在座各位明确,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之一,若能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信息传达给恰当的人则肯定是有利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时、空、人、物常常不能达到一种统一,广告的受众总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被动性”即是关键所在。所以对方的观点没有办法真正“立”起来。
8 @+ Z+ J. \6 f        回顾对方辩友的主要观点。一,存在即合理。我们讲社会上存在的事物有很多,但存在的事物不一定有利,比如战争、暴力、广告,要用理性的眼光衡量两者孰轻孰重,还是应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考量。二,对方辩友谈到“广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从小到大,我在历史政治课本中读到的都是“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从没有读到过“广告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事实上,广告仅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非本源力量,对方辩友这是明显的因果倒置啊!三,您方谈到“成本增长与广告没有直接联系,成本广告反而产生经济效益。”回顾我方一辩在立论中所讲,在唱片以及化妆品行业中,广告的成本就高达七成。当一种商品更需要广告来宣传,而不是更重品质时,厂商就会增加广告投资。所以成本的增长与否与广告之间的关系,尚未可知。四,广告“养活”了报纸电视等媒体,让我们以更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了咨询。那就让我们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报纸的钱要广告商赞助,广告商的钱来自厂商,而厂商的经费还不是消费者付掉的吗?就好比说我今天在地上捡了五元钱,这钱是我自己掉的,我还在暗自庆幸自己的收益,这样的逻辑能成立吗?我方实在不敢苟同。0 x- C! k1 L5 S2 F
        下面让我来总结我方观点。广告具有两个先天限制。一资讯片面性,我们说广告“报喜不报忧”,我们强调的是任何人在推销自我的时候的一个本能反应,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可以谅解,但不能认为是有利。正所谓“掩盖住一半的真相就是虚假”。二,传递被动性。广告在传递信息时没有针对性,受众无奈被动接受,获取了许多无用信息。由广告的两个先天限制出发,我们引出了三个观点:一,由于广告泛滥,激发了受众原本不存在的需要,于是有了过度消费,有了不理性消费。二,消费者要付掉原本不该有的广告费,我们的负担加重了。三,广告中不乏低俗简陋之风,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综合以上几点,广告并没有有效传递信息,则建立在有效传递信息基础上的“利”也不攻自破。所以,我们要向大众,向社会敲响一记警钟,明白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广告的弊已大于它的利。我们要做的就是重视这一现象,然后寻求积极的改变。如果有一天,广告真的可以有效传递信息,才可能真正意义上造福大众,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17: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对社会弊大于利(反方)
5 M& o- X' O; V6 D1.如果有一种食品会影响消化,你是否会买?如果有一种食品含暴多糖分会损害牙齿,负担肝脏,引起糖尿病,你是否会买?如果有种产品含有大量磷,会让你骨质疏松,你会买吗?如果有一种产品含有某种物质,吃了会上瘾,你会买吗?如果只告诉你那是可口可乐,你会买吗?那是不是说明广告说好不说坏,报喜不报忧呢?
0 e! g7 k/ @5 Q2.可口可乐签约了多少明星?为什么要加入明星这一因素?
8 x) o& {; k( e4 `3.广告商是会选择产品好的企业为之打广告呢,还是出得起高价的企业呢?
1 J# _% _) R7 n; I4.对方辩友是否知道在央视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前插播新闻要每秒多少钱?6 a, c- `+ A# k+ O
5.“盖中盖”的广告中李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向需要补钙的老年观众庄重推荐,“我的一些老同志都在服用盖中盖,盖中盖还真管用。”但是它真的管用吗?- L* `6 J/ R' r% P; e5 J( M& K) d
6.为什么手机广告中明星rain的头像比手机还要大?为什么不把手机的图片放大呢,难道广告商不知道他们是要给产品手机做广告吗?
发表于 2009-11-25 2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驳论段能这样概括吧:对方认为只要能发展经济,就任由高额成本往消费者身上转嫁。& w4 c9 V# Y6 u# f2 e& E
后面的好像用了黄执中的原话……我不敢多说
发表于 2009-11-25 21: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发辩词,我还以为是求助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2:05 , Processed in 0.0478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