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70|回复: 0

学生的文明素养需不需要学校来培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2 08: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方一辩陈词& \$ U* j1 f+ X) @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
0 K% h6 e& q5 H! W6 x) u3 O大家下午好!  g* h8 g* b; Q/ X9 {  `  s
首先,让我们再次明确一下文明素养是什么,文明素养是指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品格和自我修养。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基本性、内涵性、丰富性的特点。它是一个城市整体文明的基础,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另外,它还指人类平时在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又指其较符合时代,较科学,较先进,较主流。; s* {( v% y; K& N
其次,我方认为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需要学校来培养。其理由如下:1.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是个人的习惯问题,是受所在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所影响的。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一点上父母对孩子文明素养的教育要远比学校的教育重要,而学校只是以培养教育人才为主的机构,不可否认的说很多一直以来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培养,可是大家可以好好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依旧会在校园内听到很多同学说脏话,依旧会看到很多学校公物被同学破坏,依旧看到一些打完球的男生会在不经意间会向操场吐口痰。没错,这不能说是学校的培养力度不够,而只能说明,这是个人的习惯问题,是个人从小养成的恶习,或者说从社会上学来的不良风气,这些不良的文明素养靠学校来培养根本就是无用的,重要的关键在于自己,所以我方认为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需要学校来培养。2.在教育体系完善,社会发展的今天,九年义务教育可以说是普及千家万户,但是请各位别忘了,在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孩子是上不起学的,他们也没有经过学校的培养,难道说他们是没有文明素养的吗?3.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脸面,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很多习惯和素养是从小在父母的培养下渐渐形成的。接下来让我们看1个事例:有一名3岁左右的男孩,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习惯。吃饭的时候,能够规规矩矩坐在饭桌旁自己吃饭,每餐都能把饭碗内吃得颗粒不剩。手上有垃圾的时候,总是很自觉地寻找垃圾桶。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也能挂在嘴边。而孩子的父母是地道的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人。他们的经验很简单,当小孩开始产生说话、吃饭等行为需求时,就以身示范地教给他正确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监督训练,先入为主的良好习惯就自然养成。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不也是教导我们见到客人要问好、吃饭时坐姿端正、讲话时文明用语、甚至在上学前父母也都会教育我们见到老师要问好,这些文明素养难道说是学校来培养的吗?答案肯定不是。而学校的充其量只能说明是学生个人文明素养体现的地方,而并非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地方。另外,我们生长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好的,文明素养的好坏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在鱼龙混杂的地方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到周围恶习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干净文明的城市之后,自己的文明素质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一是他们不想给自己的家乡父老丢脸,二是怕自己的恶习给这个文明城市抹了黑。他们在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没有受到学校文明素质的培养,迫于生计背井离乡,但是一个好的环境不确实也使他们的文明素养提高了吗?一位在北京奥运期间,义务到鸟巢附近捡垃圾的徐州老农说。“有些人觉得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是环卫工人的事,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因此一出家门就不注意环境卫生,这实际上是个公德心不强的问题。我要扫的,不只是路面的垃圾,更是一些人心灵的垃圾;我想维护的,不仅是马路的清洁,更是中国人的脸面。” 从这位老农朴实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并非接受了学校多么多的文明素质的培养,只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 _. V8 w8 t  R
最后,我要再次强调,学生的文明素养是自己从小所养成的习惯,是父母所教育的成果,是受大的社会环境所影响,是受周围的人事物所牵绊。难道我们的言谈礼仪,用餐礼仪,我们如何孝敬长辈,如何遵老爱幼是学校所培养的?难道在车上看到老人,起身为他让一个座是学校所培养的?我想应该不是吧!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需要学校来培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华语辩论网 ( 粤ICP备20050268号-1 )

GMT+8, 2025-8-26 20:33 , Processed in 0.0429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